設置

第452章 聚沙成塔

熊貓書庫    回到過去做財閥
🔊點這里聽書

  雖然一下子涌入了一萬五千多移民。

  但是東寧這邊早就有了準備,畢竟,對于大規模移民的到來,南洋早就輕車熟路了。那些簽署雇傭合同的勞工,直接乘車被送去城外的勞工營地,在那里接受培訓。

  至于剩下的七千多人,愿意租房則有房產中介們負責接待,想要住店的,會有工作人員告訴他們到什么地方住旅館。

  盡管海關大樓內外顯得很是擁擠,但是在貨幣兌換點,卻沒有幾個人,對于這些早就習慣了在黑市兌換貨幣的滬城人來說,他們才不會在這兌換官價呢。

  因為過來的人太多,沒有挑選的余地,劉中洲一家人租的房子只是間三室一廳的公寓。

  雖然如此,可對于初到異鄉的他們來說,已經很滿意了。

  在三個孩子找自己房間時,中介從包里拿著厚厚一疊紙。

  “這是戶籍登記表格,劉教授和家既然要在東寧久留,照這里的規矩是要報個臨時戶籍的。這是官方的規定,沒有臨時戶籍,就沒有配給冊,沒有配給冊就買不到米面油鹽。”

  中介的話讓劉中洲詫異道。

  在中介離開后,關上房門,劉教授一家人,才進臥室,拉上窗簾,拆開衣服,將系在腰間布帶取下來,里面無一例外都裝著金條。

  “謝謝警官,有勞兩位警官了。”

  所以,在回答時,他們一家人自然是小心翼翼的如實回答。

  盡管如此多的問題令人反感,但是警官的臉上卻有著不容辯駁的神情,因為之前中介已經告訴過他們:復核戶籍的時候絕不能拒絕回答,否則報不上復核,拿不到臨時身份證,在南洋就無法生存。

  有的人需要找的是工作,而有的人并沒有這個需要,相比于工作,他們在尋找的是投資的機會。

  雖說戶籍登記表上已經十分詳盡,可是這兩名警官依然不厭其煩的問了許多問題,包括他們從哪里來,家里還有什么人沒來,在唐山時從事什么工作。家里有沒有親戚從政,有沒有親戚從軍。總之事無巨細,全都一一問個明白。

  “還好,還算順利,這兩天就去把戶口上了,然后,再去找個工作。”

  將登記表遞給劉教授后,中介又特意給了他們十張配給券,在今明兩天內,這十張配給券就是他們一家人的伙食。

  “劉教授,南洋是富,可是每個月都有上百萬人過來,如果不實施食物配給制,難免會有奸商哄抬物價,實施食物配給,還是為了保證大家的利益。”

  第二天,一直等到傍晚,才有警官上門來核實材料。戶口紙都已經填好,照例由警察來逐一核對登記――因為他們現在沒有固定住所,所以落得是以出租公寓為地址臨時戶籍。

  差不多問了半個小時,在他們互相確認簽字之后,問話的警官才給他們填發了臨時身份證。

  將金條收好之后,劉中洲才對家人們說道。

  報了戶籍,領了身份證。警官們便告辭了。劉教授恭恭敬敬的送他們出去,回來不由自主的松了一口氣。

  解釋著,中介又說道,

  “明天派出所的警官再來會來這里給諸位復核登記,請你們務必都在家里等著,不要出門。免得誤了公事,到時候多有不便。”

  “這是臨時身份紙,有效期只有15天,你們要在15天內到派出所去辦理正式身份證,去之前要去照相館拍照,知道嗎?”

  “南洋不是很富庶嗎?怎么實行配給制啊?”

  “好了,往后這就是咱們的家了,明天登記的時候,一定要慎重一些,知道嗎?”

  過去的幾年間,唐山那邊戰火紛飛,面對激烈的戰火,許多地方上有財有勢的財主,紛紛逃往城市,而伴隨著戰事的發展,就連一般的中小地主在鄉間也是無法立足。

  于是他們也紛紛逃往城市。于是不少人家便變賣家產,居家遷徙到武昌、金陵以及滬城等地來躲避戰火。但是很快,面對時局的變化,他們又坐上了船,與大陸相隔數千里的南洋,成為了老財們最后的躲避戰火之地。

  南洋的富庶、太平,老百姓安居樂業的傳聞,早就經過報紙、雜志以及電影在大陸上傳了好幾年,過去來的都是青壯窮人,那些有錢人有誰愿意拋家舍業來南洋呢?

  對于南洋,他們頂多也就是在電影里雜志中和報紙上稍有了解,或者就是用了些南洋貨,所以對南洋的了解稍微多知道一些。

  所以,現在當他們面臨翻天覆地的變化時,花高價買船票跑到南洋的富人老財出也不在少數,甚至現在穗城那邊往長安的飛機,每天都往來十幾個班次。飛機上坐著的都是粵省甚至湘省等地的富商老財。

  現在中興、永定和東寧三地,雖然對于南洋本島來說,相對偏遠了一些,但卻也聚集了不少來自滬城以及蘇南等地的富商、財主。

  他們愿意移民到南洋,民政部門并不反對,畢竟南洋原來對移民一貫是歡迎的。何況這些富商、地主的手里都握著大量的資金,現如今在南洋安家落戶,不僅能夠刺激消費,而且還能夠帶動東部三區的經濟發展。

  畢竟,東部三區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注入。而這些人的到來,確實帶來了大筆的資金。

  因為東寧聚集著不少懷揣著大筆資金的富人,于是東寧“實業總會”便應運而生了,開設這家商會的目標,就是為了引導這些富商投資實業,其實,也就是向人們提供投資信息的地方。

  一開始這些富商和在滬城時一樣,只是投資公債,不過很快也有一些人開始投資實業,畢竟,他們之中的不少人,本身就開辦工廠、公司,或者有這方面的管理經驗。再加上南洋鼓勵實業,投資實業不僅可以獲得廉租廠房,而且還有貸款優惠,甚至就連購買機器,也可以分期付款,在這種情況下,投資實業,迅速成為了本地的熱門。

  和許多初來乍到的富人一樣,周昌仁也來到了實業總會,實業總會位于東寧省通產廳的二樓,雖然才是上午十點,可是這里卻已經聚集了一群人,操著滬城、寧波以及蘇南口音的人們,他們或是看著“投資手冊”,或是在那里高談闊論:“紗廠”,“服裝廠”,“玩具廠”、“電子廠”之類的話聲接連不斷的傳來。

  “…今年美國棉花豐收,為了刺激棉花出口,美國政府向南洋提供5億美元的低息貸款,用于購買美棉和機器設備,現在正是投資紡織廠的大好時機…”

  人們在那里高談闊論著著,聲浪震得人耳聾,中間更夾著或是贊同,或是反對的聲音。

  周昌仁前腳剛一進入大廳,就立即有人上前拱手道。

  “哎呀,周老板是什么時候來的。”

  “喲,真的是周老板!”

  不一會,他身邊就聚集了一群人,被圍于中間的周昌仁,一邊和他們招呼著,一邊說道。

  “剛到,剛到,前些天乘“昌達號”剛到的東寧。”

  “那周老板是打算在東寧長住?還是…”

  面對故友的詢問,周昌仁無奈道。

  “徐老板,您笑話我不是,現如今東寧與長安之間班輪還沒開通,只有往來貨船,班機也只有軍機,周某初來乍到的,又怎么能去得了長安,”

  他這么一說,周圍的人無不是一陣贊同,也有人忍不住抱怨著南洋官廳打得一手好算盤,把他們往東寧這鳥不拉屎的地方一扔,然后,不管咱們樂不樂意,都得掏銀子幫他們搞建設。

  當然也有人在一旁反對說他那點銀子,人家壓根就瞧不上。

  不過也有人跟著說什么有人可不就瞧的上嘛。

  眼見眾人馬上就要吵了起來,周昌仁連忙說道。

  “既來之則安之,諸位怎么想,周某是不知道,可我已經打定主意,要這住了,況且這東寧,也不差啊,雖然比不上長安,可你沒瞧見東寧鋼鐵公司嘛,投資整整1.5億元,規劃產量500萬噸,再加上其它的幾十個大項目,將來東寧的發展前景不可限量啊。而且這里距離美國更近,將來對美出口,從運費上來說,那也是非常劃算的。”

  雖然剛來這里不到一個月,可對東寧的將來,周昌仁有他自己的看法,他這么一說,周圍的人細細一想,似乎還有那么幾分道理。無不是紛紛說道。

  “周老板不愧是周老板,一語點醒夢中人啊,不知,周老板打算投資什么行當?”

  面對眾人的詢問,周昌仁笑呵呵的說到。

  “這個暫時還在觀望中,不過東寧這邊,正在實施大建設,想來無論投資什么樣行當,都必定是大有前途!”

  嘴上這么說著,周昌仁看著大廳里的百余位或是頗有名聲,或是頗有財力的朋友、同鄉是,他的心里忍不住也冒出了那個念頭——南洋該不會真的是要用他們的錢來個聚沙成塔,好建設東寧吧!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