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酷暑蒸騰的熱風穿過悠悠荷葉吹過來,便只剩清涼又夾雜著荷香。
小船慢悠悠在蓮葉間穿行,兩側莖稈被竹槳撥開,枝頭荷顫悠悠晃動甩下露水,將歇未歇的蜻蜓振翅…
這樣愜意寧靜不必操心任何事的早晨,秦時已經許久沒有體會過了。
她晃了晃頭,頭頂巨大的荷葉快要滑落,忙又用手按住了。而后看看漸漸升起的日頭,吩咐道:“可以慢慢回去了。”
如今已然7點鐘,雖然沒有kpi,但為了自己的生活質量,該準備的也都要準備起來了。
上岸時,赤女手中又提了一籃蓮蓬,秦時見狀不由笑道:“早上吃的蓮子十分鮮嫩,這些要不要進獻給大王?”
想了想又問:“章臺宮附近有芙蕖嗎?”
赤女便回:“章臺宮后殿亦有池塘,但為安全計,并未種芙蕖,而是半池菱角,如今正鮮嫩呢。”
菱角藤蔓在水面擴張,遮掩半池,其實也并不如何安全。但整座咸陽城多是木石建筑,因而須處處留水源。
本想命人日日清理,還是大王不耐煩:
“寡人便在此處,若有賊人刺客能越過重重侍衛潛藏于此,又關乎菱荷甚事!”
只池塘不如蘭池廣袤,荷蓮葉實在影響取水,因而還是放棄了。
秦時瞬間來了精神:“菱角正鮮嫩啊!”
她去找大王討一些來!
因而她又吩咐道:“再命人多采一些蓮蓬,蓮心單獨取出曬干,回頭一應奉給大王。”
赤女便沒說每日鮮蓮蓬自有人向大王處進獻,因而應下:“諾。”
而秦時回到宮中,此刻重新更衣梳妝,
這項仍是服彩負責。
她自己另帶三名梳頭侍女來,一人用錦布蘸了養發脂油,微微潤澤牛角梳與玉篦——
這樣麻煩的工序,只因服彩察覺秦時不愛頭上脂油厚重油膩,又要發絲服帖。
因而先將牛角梳潤透之后再行梳發,玉篦做最后順滑工序。
這樣多次梳攏,發絲既帶微微光澤與調制香氣,又服帖還不失蓬松清爽。
此中脂油用度用法,梳頭婢女私下可找來十名姐妹,試了足足一天呢!
緊跟著是用來固定發髻的各種玉笄,大大小小,又因秦君不愛頭頂沉沉,所以這些都命木工緊急做一批輕薄竹制的了。
當然,為稱身份,上面難免仍要雕金嵌玉鑲寶,但比之如今純玉制作,已然輕省許多了。
最后是發髻選擇。
服彩面露期待:“秦君今日新衣乃是淺灰白錦綴梔子黃絹裙,清爽宜人,可要簪戴冬神金冠?”
說的是四時神黃金冠里的冬神冠,美則美矣,可上雕白玉,看起來真的很沉啊…
見秦時猶豫,服彩又補充:“冬神金冠做工精簡,上多綴白玉,并無步搖簪環相配,已然很是簡潔了。”
秦時很快就動搖了!
為美麗的東西,稍稍麻煩一些也是值得的。
更何況她今日還要去大王那里——人的心理都是類似的,送出去的禮物倘若被別人歡喜用上,那心里的滿足感定然大大增強,接下來還會再送。
大王賞賜這些金玉珠寶,自然對他來說不值一提,可這種小小的正面反饋,秦時也要有的。
她于是耐心坐好——謝天謝地,如今桌椅又送來更多,總算不必時時跪坐了。
想了想,又命服彩拿出自己包里的化妝包:“今日我來用這個敷粉描眉畫唇吧。”
如今貴人敷粉,不是米粉便是鉛粉,但米粉很難做到鉛粉般潤白服帖,因而秦時一早就說了堅決不用。
她帶了粉底液與粉餅盒,此刻稍稍跟服彩演示,對方眸中已然大放光彩:
“好珍貴的寶物!”
再看看秦時所說眉筆與唇膏,眉筆也便罷了,只自動擰轉出來頗為稀奇,但顏色淺淡,需重復勾畫。
如今描眉用的是石黛,采取礦石磨粉加水研磨調和,而后刷子蘸取才能勾畫,顏色深濃,格外明顯。
倒是唇膏烈烈紅色,她不懂何為“奧烈焰藍金999”,也不懂何為“紀希番茄絲絨”,但此刻擰動唇膏,見這樣燦爛的顏色緩緩升起,已然目眩神迷。
“這樣的唇脂,不知如何做出?”
秦時指了指桌案上的紅色唇脂:“這是如何做的?”
顏色略有些暗沉,略帶粉紫,算不上好看。
服彩回道:“原有紅色唇脂乃用朱砂調和,但秦君嚴令朱砂貼膚而用,因而便換了這紫草做的,顏色暗淡許多。”
秦時:…她從來到現在還沒有真正梳妝打扮過,當真謝天謝地了。
雖然現代唇膏也未必健康,但總比這赤裸裸毫不掩飾的朱砂聽起來要婉轉許多吧。
她其實也不耐煩化妝,以前是面對客戶或工作需要時才化,后來則是為了遮掩自己過于慘淡的病容。
此刻看服彩盯著彩妝包愛不釋手,因而便道:“那以后,這些裝扮用具都由你來研究保管,看用在哪里,如何用,盡可大膽嘗試。”
再大膽,她們也不過只敢小心用竹片刮取試驗,秦時對此十分放心。
而服彩突然又得信任,激動的瞬間下拜:“謝秦君信重!”
她小心捧著化妝包,便如同捧著隨時會碎的顫巍巍蛋糕,然而里頭東西凌亂滑落,很快又露出一面鏡子來。
“這是…”
她驚訝道:“秦君,這是銅鏡么?”
秦時看了一眼,這才想起來:“不是銅鏡,但也是鏡子,拿出來用吧,只是有些不耐摔。”
普通玻璃鏡罷了。
粉餅盒也自帶有,只是服彩恐怕還沒發現。
她之所以沒想起來,是因為現如今的銅鏡也十分好用——古裝劇里常有那種模模糊糊黃澄澄的銅鏡,照人甚至還偶有變形。
但如今不是。
作為咸陽宮僅次于秦王的貴人,她的衣食規格甚至遠勝后宮諸夫人,如今面前巨大的銅鏡也同樣如此。
四周雕金嵌寶,背后螭龍云紋圖還鑲了珍珠貝殼與碧玉。
銅鏡更是打磨的細致光滑,整形之后先用礪石打磨,之后用上好脂油混合細沙,緊接著用炭粉、鉛粉等依次融水打磨。
這樣費上不知多少時日,最后再用皮毛或絹布蘸粉細細研磨拋光。
如今銅鏡照人來,除了膚色不能百分百還原外,已然跟現代工藝沒差多少了。
古代菱角叫菱芰ji4
秦朝銅鏡工藝非常成熟,不過具體清晰度,大概跟金錢與階層有關進度就是這樣慢慢的,不然細致的講不完,大家不要著急哦 逢晴日今日上架啦!點擊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