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533章 獵兵的神器

熊貓書庫    我在法蘭西當王太子
🔊點這里聽書

  凡爾賽宮的豪華皇家工坊里。

  路易十六將一支外形酷似沙勒維爾1776的步槍從墻壁的木架上取下,遞給了兒子,頗為感慨道:

  “你看,加工難度真的非常高,簡直就像是在槍管里安裝了十幾個鐘表。這東西足足花費了我近一年的時間。不過我敢打賭,全歐洲能這么快造出它的人,絕對不超過3個!”

  約瑟夫心說,要不是您給老媽搞的那個鳥籠發飾的生日禮物,10月初就能完成了吧…

  他小心地接過槍,先瞇眼朝槍管里看去,就見凹凸有致的4條螺旋線整齊地排列在槍管內壁上。

  老爹的手藝果然一如既往地精湛。要知道,這種膛線在18世紀末是靠手工用一種長桿鉤刀,固定在略微傾斜的架子上,一點點拉出來的。

  制造過程全憑手感,兩條螺旋線之間的間距稍微差一點兒,整條槍管就得報廢。

  所以,只有十多年經驗的老工匠才敢接手這種活兒,導致了線膛槍的成本達到普通燧發槍的十幾倍以上,而且生產周期極長。

  但為了研發過程的保密,約瑟夫卻只能將新槍的制作交給老爹。而國王陛下也確實不負法蘭西第一工匠的盛名,從一個新手開始,一年不到就制出了這支全新的線膛槍。

  “您真的擁有法蘭西最靈巧的雙手,我親愛的父親,還有最聰慧的頭腦。”

  路易十六頓時開心地笑了起來,而后又指了指那支新槍,期待地看向約瑟夫:“所以,它怎樣大幅提高射速?”

  “用您在它的藥室里加裝的那根鐵錐。”

  約瑟夫神秘一笑,拿起旁邊的游標卡尺量了一下槍口尺寸,對侍立在門口的工匠道:

  “艾默里克先生,請幫我用鉛制作一根直徑17.8毫米,長35毫米的圓柱,頭部制成半球形。”

  “如您所愿,殿下。”

  路易十六有些詫異:“制鉛柱做什么?”

  “作槍彈。”約瑟夫看向掛在墻上的各式火槍,問道,“父親,這里有線膛槍嗎?”

  “當然。”路易十六向身側示意道,“這可都是我的收藏品。

  “沙勒維爾廠首席工匠用1763型改制的線膛槍。

  “瞧,那邊的是巴伐利亞的奧古斯堡1720式。它足有8條膛線!

  “還有英國人弗格森發明的古怪東西,我花了1千英鎊從走私商那兒買的…”

  “您這兒簡直可以開武器展了。”約瑟夫說著,摘下了那支德式線膛槍。源自德意志富裕獵人的巨大需求,那里出產目前歐洲最好的線膛槍。

  就比如這支1720式,口徑雖然只有15毫米,但射程和精度都能壓過英、法的.72,也就是18毫米的燧發槍。

  當然,代價就是成本高得嚇人,且保養困難。

  約瑟夫又從旁邊的單袋里捏起一顆球形鉛彈,朝老爹比劃了一下:

  “線膛槍除了生產困難之外,最大的缺陷就是裝彈費時費力。”

  路易十六點了點頭。

  彈丸想要在膛線的作用下產生旋轉,就必須將外沿部分嵌入膛線之中。所以,要選擇比槍管口徑略粗的彈丸直徑,然后用錘子和鐵纖將彈丸敲進槍膛里。

  而槍膛底板的火藥室直徑比槍管要小,彈丸觸底之后就敲不動了。

  約瑟夫放下手中那顆直徑16毫米的彈丸,拿起一旁的普通滑膛槍用彈丸:

  “如果能使用次口徑彈丸,線膛槍的射速至少能提高一倍。”

  所謂的“次口徑”就是指直徑小于槍管口徑的彈丸。相反,彈丸直徑大的被稱為“超口徑”。

  路易十六搖頭道:“可那樣的話彈丸就無法嵌入膛線,無法產生旋轉。”

  約瑟夫微微一笑:

  “我們可以換個思路。比如等次口徑彈丸裝進槍膛之后,再使它變大一些。”

  “這怎么可能?”路易十六嘴上說著不可能,眼中卻滿是期待——兒子可是屢次向他展示過奇跡的。

  “最簡單的做法是這樣。”

  約瑟夫將那顆次口徑彈丸塞進奧古斯堡1720的槍口,然后用裝填超口徑彈丸的錘子和鐵纖用力敲了幾下,看向老爹:“您看,這樣彈丸直徑就比槍管大了。”

  路易十六被逗樂了:“你把彈丸砸扁會嚴重影響射程和精確度的。”

  “的確如此。”約瑟夫點頭,“不過您得承認,這彈丸發射時絕對會旋轉。”

  他沒等老爹提出異議,立刻補充道:“所以,我們可以將彈丸設計成圓柱體,這樣砸幾下就不會扁了。”

  “可那樣也無法使彈體嵌入膛線。”

  “這時候就要用到您加裝的鐵錐了。”

  路易十六聞言頓時一怔,旋即眼睛亮了起來。

  “我明白了!在用力敲擊之下,槍膛底部的鐵錐會刺入柱形槍彈底部,將那里的直徑撐大!

  “在射擊時,槍彈尾部就會嵌入膛線,產生螺旋。”

  “是這樣的。”約瑟夫用力點頭,又朝老爹擠了擠眼睛,“這就是我們一起研發的圖溫…啊,咳!奧古斯特1790式線膛槍!它將改變徹底改變獵兵的地位,影響全歐洲的戰場!”

  他險些順口將這種武器的名稱說出來。原本歷史上,圖溫南步槍可是在19世紀大量裝備了法軍獵兵團,并被普魯士、比利時、巴伐利亞等國仿制的劃時代武器。

  其實,約瑟夫原本是打算直接讓老爹研發米涅彈的,那可是前裝線膛槍的巔峰,比圖溫南步槍更有優勢。

  不過,他只記得米涅彈的原理,而具體的彈丸結構,以及底部開口的寬度、深度都需要老爹進行設計,并反復驗證,同時還需要調整槍體結構來配合。

  這很可能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

  所以在經過權衡之后,他選擇了研發難度較小的圖溫南式線膛槍。

  這種槍的槍彈就是個簡單的圓柱體,不識字的士兵拿著模具都能在野外進行制作。

  而且,可以使用現有的線膛槍技術,進行一些小改動就能生產——只需在藥室里加一根長鐵錐就行。

  當然,即便是“小改動”,那也需要老爹經過大量試制,才能敲定具體的工藝。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