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369章 1937流言,難道又是奔著秘方來的?

熊貓書庫    重生1977大時代
🔊點這里聽書

  方言心想:1937年的天津,距離現在已經是四十一年了,師父那會兒才四十出頭,正是到處找人比武的時候。

  他還記得,二師兄丁劍說過,當年師父和他老爹還在津門混跡過。

  一手飛針絕技,在津門碼頭的時候面對兩個拿槍的,也是全身而退。(見182章)

  眼前這個老頭看起來六十多歲,如果他不是和師父一樣的練武之人,那么當年他就是二十出頭的樣子。

  這時候廖主任對著陸東華介紹道:

  “陸大夫,這位是汪真林先生。汪先生也是海外歸來的中醫名家,回來前就聽聞方大夫是您的高徒,還特意發來電報說,早年在津門行醫時,曾與您有過交集,也算是老相識了。”

  陸東華聽聞后拱了拱手說道:

  “原來是汪先生當面,實在對不住,汪先生,我這記性隨年紀大了越來越差,四十多年前的事,早就記不清了。”

  汪真林臉上的笑容僵了一下,又很快緩和下來,往前湊了兩步,說道:

  “再想想,當年在津門碼頭,您父親陸老先生還曾指點過我針灸手法,說我悟性高,差點就收我為徒了!您當時還在一旁給我們遞過茶水呢。”

  這話一出,周圍敬酒的僑商都停下腳步,好奇地看著兩人。陸東華臉上依舊帶著溫和的笑意,雙手抱拳輕輕一拱:“多謝汪先生還記得這些往事,只是我父親離世多年,當年的細節我實在模糊。今日能在此與汪先生重逢也是緣分,咱們先喝酒,改日再慢慢聊舊事?”

  方言看了看這兩人,很奇怪,師父當真這么健忘?

  他話說得客氣,卻始終沒松口認下“舊識”的身份。

  汪真林眼神閃了閃,也沒再追問,笑著端起酒杯:

  “既然記不清,那咱們就當今日是新相識!我敬您一杯,也敬方大夫,早就聽說你教出來的徒弟醫術精湛,往后還得多請教。”

  “好好好!”陸東華對著汪真林連連點頭。

  接下來方言他們繼續和其他桌的人敬酒,倒是也沒空說汪真林的事兒了,上次回來的中醫,還是外公親兄弟,最后搞清楚是間諜,現在都還關著呢。

  現在這回來的人,回來就和自己師父攀親近,鬼知道是干啥的?

  自然方言也是防備著的。

  畢竟這種事兒經歷的多了,怎么也該小心一些才是。

  方言還是對著自己師父有點了解的,他老人家的記性不至于這么差。

  難道是欺負老頭年齡大,硬是編個身份來接近?

  師父這會兒不說,方言也只能下瞎猜,接下來方言他們又陸續敬酒,待到整個一圈都敬完酒之后,崔靜怡已經有些頂不住了,滿臉通紅,左搖右晃,方言趕緊拿出銀針給她解酒,自己也順便在穴位上扎了兩針。

  只有廖主任和師父陸東華喝的是茶水,他們倒是沒啥問題,回到了座位上后,還對著眾人招呼吃菜。

  方言也趕緊吃起來,因為熟悉流程的他知道,待會兒還有人過來敬酒,到時候他就沒時間吃喝了。

  這時候廖主任對著陸東華問道:

  “剛才那個汪真林您是真的不認識?”

  “他說的有鼻子有眼的,我還以為你記得很清楚呢。”

  陸東華看了看廖主任,笑著擺擺手說道:

  “其實有點印象,但是記的不太真切了,還和一些事兒可能有些混淆,怕當時說出來場面難看,所以就干脆沒認。”

  “哦?”廖主任有些好奇的看向陸東華。

  陸東華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目光掃過不遠處正和僑商聊天的汪真林,才壓低聲音對廖主任說:

  “四十多年前津門亂得很,我確實在碼頭見過他幾面,但不是什么‘受父親指點’的體面交情。”

  他語氣里多了幾分凝重:“那時候他總跟著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后來我們還聽說他投靠了日本人,在日占區開了家小診所,表面看病,實則幫日本人打聽咱們這邊的行醫人動向,收集一些國內各派的中醫書籍醫案,我父親當時還特意叮囑我,離他遠點,這人眼里只有好處,沒什么底線。”

  廖主任端著茶杯的手頓了頓,眉頭皺了起來:“竟有這事?”

  陸東華說道:

  “當時也是聽說,他現在敢明目張膽的回來,我也吃不準,沒準當年是以訛傳訛冤枉人家了。”

  “所以我干脆不認,反正也沒啥舊好敘的。”

  聽到陸東華這么說,廖主任反倒是皺起眉頭來。

  他也想起之前的事兒,問道:

  “難道又是奔著方言手里的東西來的?”

  “不好說。”陸東華搖了搖頭,“他這次回來也沒先聯系我,反倒是先聯系到了中僑辦,這會兒攀扯舊交情,我看要么是想借我和方言的名聲站穩腳,要么是沖著咱們這邊的中醫資源來的。往后多留意著點,別讓他接觸到太核心的東西,如果他沒這么做,就權當是我老頭子心眼小,把人家想成壞人了。”

  廖主任問道:

  “您聽說的這些事兒還有其他人知道嗎?”

  很顯然廖主任還是想把事兒搞清楚,陸東華說道:

  “去津門找老人打聽打聽,應該就能打聽到了。”

  廖主任聽到后若有所思點了點頭。

  這時候方言順著陸東華的目光看向汪真林,低聲接話:

  “我剛才也覺得奇怪,您記性向來好,怎么會記不得幾十年前的舊識。”

  陸東華拍了拍他的手背,叮囑道:“你跟他打交道時別露太多底,他要是問你治病的方子或者診療思路,就打太極應付過去。咱們行醫是為了治病救人,可不能讓別有用心的人鉆了空子。”

  聽到師父這么說,方言也點了點頭。

  他對著廖主任問道:

  “對了,廖主任,這個人是從什么地方回來的?”

  廖主任看了他一眼,壓低聲說道:

  “日本。”

  說完過后,方言和陸東華對視一眼,好家伙…那到底是冤枉他還是沒冤枉他呢?

  廖主任說道:

  “我讓高寒明天一早就聯系津門的老中醫協會,找當年在那邊行醫的老人問問,確認‘汪真林’和‘投靠日本人’的事是不是真的。另外,也查查他在海外這些年的活動。”

  方言問道:

  “那查到后,能夠證實那咋辦?”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

  “真要查實了,咱們也不會憑空冤枉他,先限制他參與中醫交流、觀摩問診的機會,避免他把東西帶出去。要是他沒別的小動作,只是想安安穩穩行醫,那咱們就按普通僑胞對待,但該防的還是得防;可要是發現他還在打聽資源、套取信息,那就要跟相關部門報備,按規定來,不能讓他壞了咱們的事。”

  正說著,遠處的汪真林似乎注意到他們在聊天,往這邊看了一眼,然后端著酒杯又要往這邊走。廖主任趕緊抬手示意:“先不說這個了,他過來了,別露聲色。”

  三人立馬切換話題,聊起了宴會的菜品,語氣輕松自然。

  汪真林走過來,笑著問:“幾位聊什么呢,這么熱鬧?”

  聊什么?聊你是大漢奸!

  廖主任笑著說道:

  “聊這菜品,不知道汪先生在日本那么久時間,回來后還吃的慣不?”

  汪真林聽到廖主任的話,端著酒杯的手頓了一下,隨即哈哈笑了起來:“廖主任說笑了,我骨子里還是中國人,再怎么在日本待著,也惦記著這口家鄉菜。尤其是這桌上的小菜,跟我小時候在津門吃的味兒很像,吃著就親切。”

  陸東華在一旁順著話茬接道:“可不是嘛,咱們中國人走到哪兒,最惦記的還是家里的味道。汪先生在日本這么多年,還能吃到合口味的菜不?”

  汪真林放下筷子,臉上帶著感慨:“在日本哪能吃到這么地道的?也就是偶爾自己琢磨著做兩頓,可惜手藝不行,總差著點意思。這次回來,一是想跟僑商們聊聊合作,二也是想好好嘗嘗家鄉菜,再跟你們二位多學學中醫本事。”

  方言心里早有防備,笑著端起茶杯:“汪先生客氣了,中醫講究‘實踐出真知’,我也是跟著師父慢慢學、慢慢練出來的。您在海外行醫多年,肯定也有自己的獨到經驗,往后咱們倒是可以多交流交流基礎的養生知識,比如節氣養生、飲食調理這些,都是老百姓用得上的。”

  廖主任也跟著打圓場:“交流養生好啊!現在老百姓都重視健康,這些知識實用得很。來,汪先生,咱們喝一杯,預祝往后合作順利,交流愉快!”他舉起茶杯。

  汪真林碰了杯,臉上笑著,對著陸東華問道:

  “你還真是記不得我了?”

  陸東華笑著擺擺手說道:

  “真是年齡大了,記不得了。”

  說完他直接問道:

  “對了,你怎么跑到日本去生活了?這是啥時候的事情?”

  陸東華這話一問,汪真林臉上的笑容明顯頓了一下,端著酒杯的手指不自覺地攥緊了些,過了兩秒才緩緩開口:

  “這事兒嘛,那就說來話長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