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百四十八章 果子熟透了

熊貓書庫    戰國生存指南
🔊點這里聽書

  北畠家正值困難之時,一時無法聚集兵力,頻頻騷擾又難以建功,眼睜睜看著彎津軍筑起了一座青灰色的火山灰水泥小城,防御體系越發完備。

  因為該城位于鹿鈴平原東側的海邊,原野就將它命名為“鹿津港”,也不管鹿鈴郡其實已經有一座依河而建的鹿津城,反正他起名能力不強,就這么簡簡單單給伊勢國未來的行政中心命了名。

  事已至此,北畠家越發無法下定決心全面進攻了,他們動員了半個月,兵力也就比彎津軍多一兩千人,軍心還相當不穩,強行沖擊鹿津防線,傷亡數字只是想想就讓人頭皮發麻。

  就算能贏,北畠家八成也要半殘,更何況這半個月雙方零零碎碎沒少交戰,以彎津軍展現出的戰力,越打他們越沒把握。

  而這時曰本傳統的臺風季也到了,氣溫突然下降,降雨頻發,一地爛泥,這時段就是原野改主意了,愿意和北畠家堂堂正正一戰,八成也會演變成雙方在爛泥地里打滾,想一決勝負都難。

  局面越發尷尬了,北畠家無力發起全面進攻,沒把握一舉把彎津沖爛,而彎津因為臺風季行船風險猛增,后援接近斷絕,更加龜縮不出。

  雙方接著熬,這一熬又是一個月。

  放在中古世代的戰爭中,一個月的時間其實不算什么,這時代圍困堅城往往一圍就要半年起步的,但伊勢的饑荒越發嚴重了,交年貢讓大批庶民陷入破產境地,而更多的人發現今年不止是田地遭了災,庶民的另一個重要食物來源——野外的各種干果,今年也非常奇怪的大面積減產,倒是老鼠猛增。

  這年頭,就連老鼠都開始和人搶吃的了,很多庶民原本還盼著秋天能從野外找點食吃,結果找來找去,發現自己家連冬天都不一定能熬過去了,更別提來年完成春耕,心情也開始絕望。

  北畠家所有人現在都知道該賑災了,至少也要緩和一下伊勢國國內的局勢,但知道是一碼事,能不能做到又是一碼事,該由誰來賑災呢?

  北畠家統一賑災還是旗下的武士、豪族分別賑災?

  這種要掏真金白銀的事,豪族們一般是不樂意配合的,想當年織田信長想在尾張把路修一修搞活一下經濟,天天派人催,催了半年都沒一個豪族肯配合,全在叫苦叫難。

  伊勢豪族和尾張豪族比起來,也是半斤八兩,讓他們痛痛快快掏家底出來根本不可能。

  而要北畠家自掏腰包全面賑災,他們也有點舍不得,把儲備全拿出來分給庶民,萬一被當地武士、豪族貪了怎么辦?

  再者說,把糧食都拿去賑災了,又該怎么支撐和彎津接下來必然會發生的大戰?

  北畠家也想過購糧應急,畢竟今年他們還是從彎津手里賺到了一些錢的,但“空穗病”波及范圍比想象中要大,整個伊勢半島基本全受災了,糧價在秋收后竟然暴增,還出現了惜售現象,就算高價收購,短時間內也買不到多少糧食。

  往年秋收之后,糧價一般也就六七百文一石,但短短一個多月時間,伊勢半島的糧價已經漲到兩貫多錢一石了,甚至近畿一帶的糧價也受此影響,價格大面積上浮,就連雜糧價格都很高。

  嗯,都是原野造的孽,他高價收購貓頭鷹、青蛙,伊勢半島上也有聰明人,又從近畿一帶便宜收購了來換彎津人的廉價鹽配額,玩起了倒買倒賣的把戲,導致今年近畿一帶也發生了大面積減產,只是沒伊勢半島這么嚴重罷了。

  再遠的話,糧食這種笨重貨物,一般也沒人敢走陸路運輸,不然就是給沿途豪族白送錢,哪怕知道今年運糧去伊勢肯定能大賺一筆,但真敢干的也沒幾個。

  至于走海路…

  彎津水軍也不是擺設,只要有人敢運,原野就敢…直接搶有點壞名聲,彎津一直支持自由貿易,正打擊水賊呢,不能自己當水賊,但可以攔下來強行收購,反正不可能讓糧食流入伊勢。

  最后北畠家折騰了一圈,拿著錢都買不到多少糧,也就姻親盟友六角家勻了一批雜糧給他們應應急,但更多沒有了,六角家正忙著和淺井長政互毆呢,糧食自己都不太夠用。

  本地遭了災,外地又沒有多少糧食輸入,原野還跑過來強行對峙,讓北畠家六千多人開始坐吃山空不說,還需要征發大量雜兵足輕自帶干糧充當運輸隊和土木苦力,導致伊勢的災荒愈演愈烈,由量變引發質變,終于爆了,變成了饑荒。

  嗯,其中也有阿滿的功勞,她積極指揮“活命眾”在伊勢散布謠言,表示今年北畠家要打大仗,還要再加征兩波“兵糧米”,又學狐貍叫、魚腹取書,根據原野以前沒事給她講的故事,指使手下各種裝神弄鬼,唯恐天下不亂。

  本來有些村子都準備忍了,準備去逃荒,但被“活命眾”一挑唆一煽動,再看看鬧事的人這么多,也借機起事,起碼也要讓當地豪族乃至北畠家還一些糧食回來,以讓他們能堅持到明年春天野菜冒出來。

  北畠家五郡之地徹底亂套了,武士們東奔西走鎮壓暴民,但按倒了葫蘆起來瓢,剛打垮了東邊的村子,西邊的村子又開始鬧起來了。

  更有大量庶民開始抱團進行“武士狩”,反正他們也未必能活到下個春天了,直接要和武士們拼了,大家一起死!

  等臺風季過后,原野什么也沒干,伊勢武士們已經和他們的領民打成了一鍋粥,“一揆眾”的數量還越打越多,根本控制不住。

  而庶民們正面列陣而戰,肯定不是武士的對手,但他們熟悉當地地形,偷襲、伏擊起來倒是一把好手,甚至他們本身就和當地豪族武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輕輕松松就能找到內應,接連出了好幾件攻破在地武士家宅、豪族小城的事兒。

  身后烽煙四起,刁民暴民的比例越來越高,在鹿津封鎖彎津軍的北畠家大部隊終于抗不住了,有幾好支運輸隊都遭到了搶劫,一次比一次明目張膽,哪怕那些“一揆眾”戰力不行,沒搶走多少東西,但這也不是什么好兆頭。

  而且軍心也越來越不穩了,北畠具教又不是織田信長那個神經病,“農兵分離”完全沒搞過,他手下的郎黨平時是分散到莊園、村落里種地的,現在后方亂成一鍋粥,他們很擔心家里會不會被搶,完全不想和彎津人在這雞不飛狗不跳,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對峙了。

  被強行征發的足輕情況更糟糕,家里人都要餓死了,不讓他們回去想辦法找吃的,反而讓他們在這里準備和彎津人開戰,在這里挖溝筑壘…

  讓他們直接嘩變他們不太敢,畢竟武士郎黨有武力優勢,他們也不想白白送死,但他們可以逃。

  大量足輕乃至一些郎黨都開始逃離陣地,先是三五個夜里偷偷溜走,漸漸發展到整隊整隊的人出去執行任務,直接一去不回,甚至都有低級武士被圍攻致死,所屬足輕集體逃走的事。

  等到了秋末冬初之時,北畠家自己就堅持不下去了,一場大仗沒打,攏共也沒死多少人就堅持不下去了,完全放棄了把彎津軍困在這里的想法,拋棄已經修的七七八八的防線,主動撤往濃津城一帶籠城,以圖能抽出一部分兵力,去清剿一下越來越多的“一揆眾”。

  他們走了,原野倒是不練“烏龜神功”了,終于慢吞吞伸出了頭,給車堡套上挽馬,開始掃蕩周邊。

  他已經在伊勢站穩腳根了,伊勢這顆果子也熟透了,該到他接收勝利果實的時候。

  請:m.badaoge.org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