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璧城外。
當元子攸的致歉的旨意送達了柏璧城,城中終于有了動靜。
烈日之下,汾水之岸,兩軍對列。
李爽的七千長安驍騎與爾朱榮萬余晉陽甲騎,在汾水南岸對峙著。
午日的烈陽吹散了冬日的寒意,兩軍靜默,猶如雕塑一般。
竇泰位于陣中,小聲對著一旁的高歡道:
“妹夫,待會不會打起來吧?”
高歡瞥了一眼竇泰,笑道:
“你怕啊!”
“我聽說上黨王帶著大軍,在河南那邊又被陳慶之擊敗了。待會真的打起來,我們該如何?”
竇泰并不是害怕戰爭,而是害怕戰爭打起來無法收拾。
跟隨爾朱榮的北人在洛陽天龍人的眼中,是處在漢化鮮卑人和蠻夷之間的存在。
這些北人之中,不乏想要看爾朱榮與李爽打起來,他們在背后好漁翁得利,成為新天龍人的人,可更多的則是竇泰這樣的,與洛陽朝廷的關系并不近,害怕一旦戰爭失控,他們會被反攻倒算,失去現在擁有的一切。
高歡自然清楚竇泰的憂慮。
他本人便是后者中的代表人物。
洛陽朝廷中的那些天龍人真的反攻倒算,他肯定是跑不了的。
高歡心中其實也有些忐忑的,安慰道:
“放心,關中那邊也不安寧,真打起來,對誰都沒有好處。”
這樣的話無法撫平竇泰的心緒,道:
“可天柱大將軍和秦王的關系已然僵持,還能如何?”
“那就不是我們要考慮的了!”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高歡脖子上滲出了細密的汗水。
高歡下意識看向了陣前的爾朱榮,對方騎在馬上,也是一動不動的。
直到對方陣列之中,一騎飛馳而出。
高歡看得很清楚,正是李爽!
李爽縱馬而出,而己方陣列之中,爾朱榮看著如此,也騎著馬跑了出去。
兩方陣列隔著差不多三四百步的距離,兩人縱馬到了中間,快接近的時候,李爽忽然下了馬,聲情并茂。
“二哥!”
爾朱榮也下了馬,張開了雙臂。
“三弟!”
兩人相互吸引,離得近了,擁抱在了一起。
“二哥”
“三弟”
“二哥,是做兄弟的誤會了你啊!”
“三弟,為兄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
兩人在兩軍陣前,萬軍之中,跪在地上,相擁而泣,哭聲震天。
高歡想過無數種雙方為了化解此時僵局而做出的選擇,卻沒有想到是如此直截了當的方式。
這么的不要臉!
“二哥,江湖傳言,陛下本欲賜我為秦王,是二哥在其中阻攔?”
“怎么可能,為兄是那樣的人么,以三弟的功勛,當個秦王又如何!”
“三弟,有人說,你出兵柏璧城,就是為了等我南下之時,襲擊了晉陽城?”
“胡說,二哥是了解我的,我是那樣的人么,說此話者必然是梁軍的奸細。”
說完,兩人又相互抱在了一起。
還沒有哭多久,李爽道:
“那么究竟是誰在我們兄弟之間挑撥離間呢?”
“還不是陛下那出了差錯么!”
“國事艱難如此,陛下居然如此荒廢朝政,實乃不該啊!”
爾朱榮點了點頭,嘆息道:
“我等縱有忠貞之志,匡扶社稷之心,奈何奈何啊!”
“二哥,你受委屈了!”
“三弟!!!”
高歡看著這一幕,不覺得翻了翻白眼。
然而,前方兩人的對話卻還沒有結束。
“二哥,若非我等兄弟情深,局面早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三弟,若不是你我兄弟撐著,大魏的江山怕是要亡了!”
“這大魏的江山到底是姓元還是姓什么,陛下如此荒廢朝政,以至于江山社稷至此危亡之秋,致使忠臣良將蒙冤,若不罪己以昭告天下,何以安天下人心,何以堵悠悠眾口!”
“三弟,你是明白人啊!”
“二哥!!!”
高歡帳中。
“從戰場上回來就這樣,你這是怎么了?”
吃飯的時候,婁昭君不斷拍打著高歡的背,替他順著氣。
“我惡心!”
婁昭君一笑。
“咋了,你懷了,沒聽說男人也能懷上啊?”
“昭君,別拿我逗趣了。”
高歡坐直了身體,看向了婁昭君。
“大野爽要撤兵了,爾朱榮也要回晉陽了,你知道最后是怎么收場的么?”
婁昭君笑了,問道:
“如何?”
“他們兩個將罪責都推給了元子攸,要讓他下罪己詔!”
婁昭君見此,面容平靜。
“陛下又不是第一次下罪己詔了,值得你如此么?”
高歡面色變得嚴肅,道:
“我等自懷朔至此,有時候做出一些違心之舉,說些違心之言,乃是不得已,我等骨子里還是老實人,而大野爽,他完全就是天生的不要臉!”
婁昭君看著高歡,問道:
“那你還要把妹妹嫁給這個壞種么?”
“這不一樣,告訴妹夫,事我幫他辦成了,可不能虧待我妹妹。”
長子。
“讓朕下罪己詔!”
元子攸的憤怒已然溢于言表。
這次和上一次不同,這道詔書要是下了,等于元顥進入洛陽,他逃亡上黨,乃至于之后一系列事情的鍋,都要他來背了。
在場寥寥數人,都是元子攸的心腹,唯有奚毅,乃是特別的。
可也正是奚毅這個相對來說的外人,表現得最為激烈。
“請陛下為了江山社稷,暫忍一時之辱。”
奚毅想要投靠元子攸的心很是熱切,可元子攸卻不敢相信他。
元子攸看向了李彧,問道:
“卿如何看?”
李彧的表現要比奚毅冷靜多,他也沒有說什么場面話,只是拱手道:
“這道旨意陛下不想下,便可以不下么?”
元子攸握緊了雙拳,鼻息微顫。
實話才是最傷人的,元子攸找眾人來商議,可實際上,他們商議不出什么!
洛陽現在還有個皇帝,他們手上沒有兵馬也沒有地盤,根本沒有與爾朱榮討價還價的資本。
更何況,現在李爽也加入了其中。
元子攸閉上了眼睛,良久,輕聲道:
“朕下這道旨意,你們拿著這道旨意,帶去河東,讓他們罷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