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90章 押牙進達

熊貓書庫    歸義非唐
🔊點這里聽書

  “嗶——”

  “舉槍!”

  “嗶嗶——”

  “放!”

  五月初,在悟真對長安失望至極的時候,山丹的兵卒卻在劉繼隆的指揮下堅持訓練。

  八百鄯州精騎來山丹不過十天,卻已經融入了隊伍之中,并且每次吃飯排隊時都幾乎用上了吃奶的勁。

  山丹兩日一練,五日一操的訓練強度,也從第一次的叫苦不迭,來到了現在的輕輕松松。

  當然,這樣說,并非是他們已經適應操練強度,而是劉繼隆給的太多了。

  “吃飯了!”

  “鐺鐺鐺——”

  “集合!”

  當吃飯的銅鑼聲響起,劉繼隆也從校臺上站了起來,吹哨集合。

  在哨聲下,軍營內的一千四百人快速集合,很快便聚集成為了一個大的方陣。

  刨除龍首山、祁連城和巡視山丹城防的兵卒,這里便是山丹城內在訓的所有兵卒了。

  “一個時辰后集合,解散!”

  “嗶嗶——”

  劉繼隆吹哨解散,很快這一千四百人就如餓狼般沖向了軍營一角的大庖廚。

  在此刻,什么兄弟袍澤都被拋之腦后,先吃到飯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不到十個呼吸,劉繼隆甚至沒有走回自己的位置,便見到大食堂的三十個灶臺口被圍滿。

  后面的兵卒只能跟著排隊,而前面的兵卒已經拿起臉龐大小的木碗開始打飯。

  劉繼隆的飯菜被人端來了,也是軍營內的大庖廚所做的大鍋飯。

  今日大庖廚的早飯內容是野菜、蔬菜和炒的羊肉以及一碗羊湯。

  每人能分到的羊肉并不多,也就一二兩,但這已經是這個時代當兵能吃到的最好飯食了。

  即便是禁軍,也不一定能吃到那么好的飯食,唯有一些家產豐厚的牙兵能常吃。

  來到山丹的鄯州軍雖然都是甲兵,可他們在鄯州時吃的飯食就是簡單的粟米飯和奶制品。

  類似羊肉這種東西,那是只有大戰之前才能吃到的存在。

  如今來山丹才十天,他們的胃口已經被劉繼隆養起來了。

  劉繼隆也不拉攏他們,就是像對待山丹兵卒一樣正常對待他們。

  可即便如此,這一頓頓的飯食還是讓他們對劉繼隆產生了最基本的感激。

  “果毅!”

  尚鐸羅、張昶幾人端著碗來校臺上找劉繼隆,隨后各自端了把經劉繼隆改良過后的圈椅入座。

  “尚鐸羅,鄯州的弟兄這些日子有怨言嗎?訓練會不會太緊湊?”

  劉繼隆明知故問,尚鐸羅聞言也是連忙往嘴里扒了兩口飯,咽下后才道:

  “沒有,弟兄們都十分高興,有些弟兄還問我什么時候回去,擔心太快回去。”

  “我告訴他們,我們起碼要待到入冬前才會回去,他們都高興的哼唱曲子呢!”

  尚鐸羅笑著解釋,劉繼隆聽后心里十分滿意。

  他不需要這八百人效忠自己,只要他們心里記得自己就行。

  他就不相信,這群人在山丹過慣了好日子,回去后還能繼續吃著鄯州那毫無油水的飯食。

  這般想著,尚鐸羅也詢問道:“對了果毅,城內的事情還沒有忙完嗎?我們什么時候東略?”

  “對啊果毅,再不東略,馬上就要迎來雨季了。”

  張昶他們聽到后也連忙追問,而劉繼隆卻頷首道:“本想黃昏解散前再宣布,既然你們問了,那便現在告訴你們吧。”

  “明日大軍休息一天,留五團一、二旅和六團二旅守城,剩下三個團和鄯州弟兄在后天卯時集結于北門,出征東略!”

  “好!”諸將聞言紛紛振奮應下,只覺得手里的飯菜更香了。

  不東略搶人口和牧群,他們怎么保持現在的好日子?

  這般想著,所有人都在為后天的東略做著準備,張昶也詢問道:“果毅,這次由誰留守?”

  “我反正是不留守了!”陳靖崇連忙開口道:“上次就是我,這次總不能了吧!”

  “這次李驥和馬成你們二人留守。”

  劉繼隆宣布了軍令,李驥和馬成臉上那原本還燦爛的笑容,立馬就消失不見了。

  在不情不愿中,二人最終還是點頭回應了一聲:“領命…”

  瞧著二人不情不愿的樣子,張昶還想著偷笑,卻見劉繼隆看向他:“你去龍首山換鄭處,這次讓鄭處去。”

  “啊?!”張昶愕然,笑容從他臉上,轉移到了馬成和李驥臉上。

  因為劉繼隆這話,張昶愣是沒能延續他每頓必吃兩大碗的傳統,破天荒的只吃了一碗飯。

  只可惜他就算不吃飯也無法更改劉繼隆的軍令,此次東略的人員以劉繼隆為首,往下數是酒居延、陳靖崇、鄭處和尚鐸羅。

  耿明駐扎祁連城,張昶駐扎龍首山,馬成和李驥輔佐李儀中駐守山丹城。

  至于斛斯光,他早已成為劉繼隆的親兵隊正,基本劉繼隆去哪他就去哪。

  將事情定調后,午后的訓練就被劉繼隆交給了酒居延他們幾個,而他則是前往了城外,與崔恕一起看著百姓為田間的作物除草。

  在沒有機械的這個時代,除草可以說是相當累人的工作,尤其是雨季前后。

  二丈寬的官道旁堆滿了從田間處理傾倒的野草,堆得有人腰高。

  這蹲在田間一整日的操勞,比打仗殺人可勞累太多了。

  劉繼隆看著馬車將野草拉往堆肥場焚燒,隨后又看向遠方的開荒地。

  在開荒地的方向,數千百姓只能用人力的方式將地表的野草清理干凈,隨后再將埋藏在大地里的樹根、碎石、石塊清理到牛車上。

  碎石和石塊可以用來壘砌房屋,樹根則是運往堆肥場焚毀。

  如此過后,便得到了一片干凈的土地。

  只是在這之后,還需要深耕土地,排除蟲卵。

  這積荒之地,草根深結,土性堅固,耕治甚難。

  即便開墾干凈,也只能種植一些麻、豆等作物,次年方可治田種植作物,第三年方望收獲。

  當然,以上這些是人力開荒的人家,而一旦有了畜力幫助開荒,那就可以縮減些時間。

  “這些荒田的土壑、水渠都得提前規劃好,衙門內堂有我所繪的水利圖,你且讓直白們與百姓們按照圖紙挖掘土壑、水渠。”

  “是”

  走在田間,劉繼隆對身旁崔恕吩咐的同時,目光也從未離開這廣袤的開荒地上。

  對于開荒,劉繼隆實施的是集體統一開荒,然后按勞分配土地。

  雖說河西不太可能存在偷奸耍滑的人,但環境一旦安定下來,人心便會思變。

  曾經在吐蕃人鞭下任勞任怨的牧奴和百姓,很有可能因為山丹安定的環境而改變,所以按勞分配是必須的。

  “以當下的速度,每個月能清理干凈多少畝荒地?”

  劉繼隆背負雙手,站在小道邊上。

  崔恕聞言不慌不亂:“農田那邊要留一千五百人播撒肥料,除草。”

  “礦上留了二百人,剩下的百姓,除十歲以下孩童外,其余人都參與到了開荒中。”

  “衙門定下的規矩是每三十人,十頭牲畜為一隊,每日開荒一畝。”

  “按照眼下的速度,刨除下雨、大雪等日子,一年還是能開辟個五萬畝左右。”

  待他說完,劉繼隆看了一眼遠處農田中的作物:“月末應該就能收獲第一批麻了,辛苦你了。”

  “都是分內之事,何談辛苦之說。”

  崔恕沉靜回應,但劉繼隆還是安撫道:“待收復了番和,我便以功舉薦你做縣丞。”

  對此,崔恕自然不免感謝,而劉繼隆也在寒暄幾句后,返回了城內。

  在他回到衙門內堂的時候,崔恕已經派人取走了水利圖,而曹茂則是坐在臺階上為自己保養兵器和甲胄。

  算起來,他跟隨自己已經過去了近一年的時間。

  曾經骨瘦如柴的他,如今卻被劉繼隆養得英姿颯爽,身形強健。

  “果毅!”

  見劉繼隆回來,曹茂立馬咧嘴笑著起身,同時雙手抓在劉繼隆那十八斤的鐵槍上,揮舞了兩下槍花后才杵在地上。

  “呼…真不知道果毅您是怎么使得動這種兵器的。”

  曹茂每日清晨都會陪劉繼隆練習刀槍棍棒,由于吃得好,油水足,十五歲的他力氣已然不小了。

  雖算不得孔武有力,卻也能和一些瘦弱的成人較量拳腳。

  軍中的角抵(摔跤),他也沒少參加,雖然從沒贏過,但對付對付普通人卻沒什么問題。

  “甲胄都保養好了?”

  劉繼隆輕笑走入院內,從曹茂手中接過長槍,單手輕而易舉的舞起了槍花,期間雙手交替,那鐵槍在他手里輕若鴻毛般。

  曹茂羨慕的看著他,在他停下后才上前接過長槍,放回了原本的位置。

  “果毅,我什么時候才能跟您去東略?”

  “等你成了中男,我便帶你上陣。”

  劉繼隆走回堂內坐下喝水,曹茂緊隨其后:“您后天就走嗎?”

  “嗯,這次估計要去十天半個月,你在衙門好好待著。”

  “每天起床記得練功、練功,午后去城外練習馬術。”

  他如同交代兄弟般交代著曹茂,曹茂也站在他面前,笑呵呵的聽著。

  只是二人沒聊多久,便聽見了越來越大的腳步聲。

  張昶探出一個腦袋,見劉繼隆沒在忙,他這才走進院子作揖:“果毅,龍首山有塘騎來稟告,說是沙州的高押牙返回,一個時辰后就會抵達山丹。”

  “高進達?”劉繼隆沒想到高進達竟然回來了,而且那么快。

  “果毅,要不讓人殺只羊?”

  張昶試探詢問著,劉繼隆卻搖頭道:“雞、鴨、豬、羊肉都要有,另外殺的豬必須是騸過的。”

  “另外,讓人把城外的白菇、野菜、菠菜都弄些來!”

  “是!”張昶連忙回應,而后轉身安排去了。

  見他離去,曹茂不免咋舌道:“果毅,真要殺雞鴨宰豬羊啊,您自己都沒那么奢侈過。”

  山丹的家禽與豬肉十分稀缺,即便收復此地快一年了,可城中的土豬也不過二百來頭罷了。

  “你不懂,這高進達他們吃了太多苦了。”

  劉繼隆不方便細說,畢竟現在河西沒幾個人知道高進達他們究竟吃了多少苦。

  見劉繼隆這么說,曹茂只能下去為他泡茶去了。

  劉繼隆見狀笑道:“那些騸豬雖然還沒長大,卻也有七八十斤了,到時候他們一行人也不一定能吃完,剩下的還是我們吃。”

  “正好讓你們也嘗嘗這騸豬的味道,免得你們說我總是吝嗇。”

  說著,劉繼隆又想起山丹的庖廚并不會幾道菜,更別提處理豬下水這些東西了,因此他起身道:

  “你先泡茶,等會讓門口的弟兄去告訴城中有品級的官員來衙門吃飯。”

  交代之后,劉繼隆便走出了衙門,往南門趕去。

  南門之外便是劉繼隆安排的養豬場,二百多頭豬都養在這里,平日除了糞夫外,并沒有人會來這里。

  這養豬場與后世一些農村的養豬場差不多,區別就是農村用水泥做墻,而這里只能用石塊壘砌作墻。

  因為劉繼隆要求嚴格,負責照顧土豬的十余名養豬人每日清理打掃豬舍,所以味道并不算重。

  二百多個豬舍,如今只住進去了四十幾個,大部分都是他們來到山丹后集中繁育的小豬。

  黑色且丑陋的八眉豬,并不如后世傳入國內的約克夏大白豬好看,更不如它產肉多,產肉快。

  劉繼隆親自挑選了一頭十個月的小豬,自這批豬開始,都被劉繼隆讓騸羊的技術騸過,沒了那么重的尿騷味。

  至于城內原本的那六十多頭豬已經成年,即便騸了也改變不了口味,所以劉繼隆便把它們當做種豬來養殖。

  “就這頭吧,你按照我說的來…”

  挑選好被宰的小豬后,劉繼隆開始吩咐一名養豬人處理。

  在他的監督下,這頭不到七十斤的小黑豬很快被放血,燙水刮毛,經過一系列處理后,所有除脖子肉、腎上腺、甲狀腺等不能吃的部位,其它部位都被處理得干干凈凈。

  在這其中,劉繼隆尤其注意讓人清洗腸胃。

  他可不想弄出一道“九轉大腸”給高進達品嘗,那道菜應該留給李儀中他爹李渭。

  雖然自己和李儀中關系相處的還不錯,但李渭當初對他做的事情,他可是一直記在心底的。

  這么想著,養豬人也找來了馬車,將被處理好的豬肉、豬下水裝車時還嘀咕道:“沒聽說這些東西也能吃啊…”

  對此,劉繼隆只是笑了笑,并沒有解釋。

  正常百姓自然沒有足夠的香料去處理這些味道較重的豬下水,可劉繼隆不同。

  府庫內的許多香料他還沒有用完,如果只供幾個人,足夠他吃用個兩三年。

  況且吐蕃已經被驅逐出西域,陸上絲綢之路也應該會慢慢暢通了,些許香料還是能吃到的。

  帶著豬肉返回山丹衙門后,劉繼隆便叫來了軍營的庖廚,然后自己動手教起了他們如何處理這些食材。

  這個時代的貴重香料,在后世不過是調料罷了。

  劉繼隆做飯還行,因此也自然認得怎么處理。

  在教導的同時,他還對庖廚們解釋,可以用什么便宜的佐料來處理異味,

  簡單的小炒肉、炸排骨、以及前世他在云南所學的一道殺豬菜后,劉繼隆便擦了擦手。

  擺在他眼前的是三大盆特色菜,至于剩下的雞、鴨、羊和湯菜,便交給庖廚他們來做了。

  弄出鐵鍋的這大半年,他沒少教導軍營的庖廚們做菜,該做的他們都懂。

  劉繼隆算了算時間,感覺高進達他們快抵達了,所以連忙回內堂換了一身衣服。

  饒是如此,他身上卻還是有股淡淡的炒菜味。

  他也懶得遮掩了,反正自己本就是牧奴出身,有點淡淡的菜味也正常。

  “果毅!”

  劉繼隆才換好衣服走到衙門,便見張昶小跑而來:“高押牙他們到了東門了。”

  “李果毅見您沒來,便親自帶他們過來了。”

  “行,告訴大伙都來衙門入座吃飯吧!”劉繼隆頷首回應。

  見狀,張昶開始派人去通知。

  一時間,城內有品級的七十多名武官便先后抵達衙門,畢竟他們住的近,加上劉繼隆提前一個時辰通知,他們都回家洗漱了一番。

  劉繼隆帶著他們在衙門門口等待,不多時便見到李儀中帶著十余名武官,擁簇著七名身著布衣的男子走來。

  “高押牙,這便是我山丹左果毅都尉。”

  李儀中翻身下馬,笑著為高進達解釋,高進達也在翻身下馬后打量起了劉繼隆。

  為了返回沙州,高進達選擇了穩妥的北上豐州,再經漠南草原,歷時四個多月才抵達山丹。

  這一路上,他遇到了悟真,并與悟真說了許多長安的規矩和事情,而悟真也告訴了他一些事情。

  不過二人都不知道尚延心入寇、稱勒背刺河西一事。

  再往后,高進達在北邊的居延澤遇到了回鶻的騎兵,這才知曉了回鶻和河西的事情。

  在這期間,他被稱勒接待,也了解到了甘州事情的經過,更是知道了劉繼隆的事跡。

  在沒有見到劉繼隆之前,他一直以為劉繼隆是一個身高腰圓,面生橫肉的布衣武夫。

  但當他真正見到劉繼隆的時候,他這才發現自己錯得離譜。

  劉繼隆身長六尺逾,虎背蜂腰,姿貌嶷然。

  如此姿貌俱佳之人,很難讓高進達相信是一個牧奴出身的布衣武夫。

  “瓜州劉繼隆,見過高押牙。”

  在高進達震驚劉繼隆姿貌時,劉繼隆并沒有太多想法,只是由衷的佩服高進達,感嘆他這兩年所受到的苦難,

  換做旁人,恐怕早就跑回沙州了,如何能吃得了整整兩年的苦楚。

  “押牙高進達,見過劉果毅…”

  劉繼隆開口后,高進達這才反應過來,作揖回禮后便感嘆道:“未曾想劉果毅是如此神采雄毅之人,那回鶻可是將您傳得如羅剎般恐怖…”

  “哈哈…”劉繼隆聞言爽朗一笑:

  “那回鶻只見過我身影,又有幾人見過我相貌的?”

  說著,他側過身子做出請的手勢:“聞高押牙前來,我親自下廚為高押牙做了一桌飯菜,請…”

  “這…多謝劉果毅。”

  高進達沒想到劉繼隆竟然為他做飯,先不提好不好吃,單說這份下庖廚的行為,就足夠讓他感受到“回家”的感覺。

  在劉繼隆的相邀下,他走入了衙門之中,而門口的八十多人也陸續進入衙門內。

  不過他們都不是來感嘆、佩服高進達的,而是都想來嘗嘗這騸了的豬肉是什么味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