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魔法比鄧肯預料中的更加困難。
他可以很輕易地調動元素力量,比如說風、火、閃電等元素,但是涉及到變化系和召喚系的法術,他就學起來非常慢。中古紀元的魔法體系依舊還是一片混沌,早古神話時代的強大巫師,許多都是生來擁有這種力量,歷史上極少有凡人通過學習成為強大巫師的例子。
但如今總算有了一個開始,巫師學院集中了整個歐洲的超自然力量,他們正在解析凱爾特符文、盧恩符文和如尼文等等,試圖通過這些構筑一種全新的施法體系,能夠讓擁有微弱魔力天賦的凡人也能掌握法術。
這就是投資未來了。
鄧肯頂住了神話大退潮,那么發展魔法文明就存在一定的可能性,只要不是徹底的末法時代,哪怕是歐洲基本上都變成了死魔法區域,在不列顛島也依舊可以延續傳承。
鄧肯如今已經對中古紀元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整個歐洲大陸都在不斷地‘死魔法化’,這好像是白癜風一樣,死魔法區域不斷地在大陸擴張。但只要不是所有地方都死魔法化,未來某一天就存在重啟元素潮汐的可能,也就是類似于整個世界出現大奇跡‘靈氣復蘇’。
當前時代最重要的就是讓超自然體系延續下去。
別一下子根都沒了。
當鄧肯走出房間時,他看到了學院假山上插著的一把劍,正是梅林隨身佩戴的石中劍。
梅林似乎覺察到鄧肯的視線,輕聲解釋道:“我現在是學院院長。”
“不需要隨身帶著它了。”
有點可惜了。
鄧肯伸手拔出了石中劍,最開始居然紋絲不動,一直到他調動了巨人之力才拔了出來,這把劍的上面有咒法,但被巨人之力強行破掉了。
他隨手揮舞了一下,問道:“它有名字嗎?”
梅林緩緩道:“石中劍。”
鄧肯笑了笑道:“這個名字不好,不如以后就叫做獅心劍吧。”
其實格蘭芬多寶劍更合適,但想想還是算了。
兩人沿著護城河漫步。
鄧肯看著四周的景觀,輕聲問道:“打算什么時候招收學生?”
梅林回答道:“估計還得等幾年。”
“學院正在全力解析如尼文,不過凱爾特符文和盧恩符文已經整理完畢了,若是有基礎的巫師隨時都可以學習。”
鄧肯沉吟片刻后道:“那些整理出來的符文卷軸,復刻一份送往羅馬。”
梅林恭敬道:“好的。陛下。”
也不只是鄧肯要學,他自己其實武力已經是天花板級別了,再學法術也難以突破上限,幾乎很難達到鴉后梅林的專精程度。
鄧肯其實是留給自己的后代子嗣。
他傳承的血脈自帶法力條,在一個擁有超自然力量的世界中,皇帝要是不了解這些可不行。萬一他的后代有人對魔法感興趣,也方便直接學習。甚至必要的情況下,鄧肯還會安排成立一個特殊的組織,獨立于巫師學院之外,監管超自然力量。
教會有獵魔人兄弟會,鄧肯有打算收編他們。
他現在就是隨手落子,東一點西一點,能不能成不重要,但只要有一個能傳承千年,那他都是賺的。
鄧肯在不列顛行省停留了小半個月。
在返回了羅馬后,托管的人間體又多了一個工作,那就是學習梅林整理后的凱爾特符文和盧恩符文。不過很明顯,在多了一個托管任務后,人間體用在處理政務上的時間就減少了,好在一切已經漸漸步入正軌,鄧肯破格啟用了大量的學者,以前都是貴族出身才能擔任官員要職,而現在只要有學識一樣有機會。
公元454年3月上旬,從不列顛行省返回羅馬的帝國皇帝正式頒布了‘招賢令’。
一時間整個帝國的疆域都沸騰了。
過去帝國的官員基本上都被貴族壟斷,沒有身份出身哪怕是有能力也只能作為顧問小吏,而這一次鄧肯不拘一格,不管是羅馬人、不列顛人、凱爾特人、還是日耳曼人等等,只要是有才能的人都可以勝任中下層官職。
他已經啟動了教育改革,那么就必須打開上升渠道,要是沒有上升渠道,那些擁有才能學識的人造反起來就更加厲害了。
未來他還會嘗試改革科舉,用類似的方式選拔官員。
帝國的疆域太過于龐大,基層官員至少要下放到城鎮,村落就不用想了,根本管不過來。
隨后的一個多月。
鄧肯削弱了行省總督的權力,增加了地方法院,在羅馬設立帝國法庭,行省總督只保留行政權力,可以稍微指揮地方駐軍,帝國軍團則另外設立兵部,獨立于政法體系之外,限制行省總督的軍事權力。
這是軍政分離。
帝國過去一直有軍閥割據的現象,而如今帝國皇帝就是最大的軍閥頭子。
在處理完這一切后,帝國中樞開始不斷地頒布新的法律條文,《帝國法典》已經完成了小部分,許多法律條文都在逐漸實施中。
但就在一切有條不紊地推進時。
整個歐洲大陸的宗教沖突也變得越來越激烈,宗教動蕩讓地方的治安逐漸惡化。
最終,公元454年5月,東正教牧首公開斥責教皇帕特里克為異端。
于是一場因為宗教引發的帝國內戰爆發。
事實上這一切早就有跡可循,東西帝國的疆域邊界紛爭不斷,如今沒有了對手的國家戰爭機器渴望重新開動,于是征服東帝國便形成了一種共識。
一個月后,一場以‘統一帝國’為名的大規模戰爭發動。
整個戰爭只持續了半年多的時間,鄧肯起兵十五萬,不列顛軍團兵分兩路推進,塞維魯率領不列顛軍團進逼巴爾干半島,一路打到了雅典城。而鄧肯親自率領八萬大軍進攻君士坦丁堡,這座號稱永不陷落的堅城,僅僅是支撐了一個月時間,便被配重投石機砸開了。
君士坦丁堡的高墻還沒有后世那么夸張,但鄧肯也是布置了上百架配重投石車,連續轟了小半個月的時間。
不得不說這里確實是歐洲第一的堅固城池。
公元454年7月,君士坦丁堡淪陷,東帝國首都被占領。
公元454年8月,鄧肯率領十萬大軍遠征小亞細亞半島,一路攻陷安卡拉、錫諾普、凱撒里亞、塔爾蘇斯等地。大軍所到之處,東羅馬帝國的軍隊幾乎是望風而降。
公元454年10月,帝國軍隊占領耶路撒冷。
公元454年12月,埃及亞歷山大總督投降,東羅馬帝國徹底覆滅,帝國龐大的疆域再度成為一個整體。
新的時代即將到來。
隨著東羅馬帝國被覆滅,一個橫跨歐亞非大陸的龐大帝國也在鄧肯的手中誕生。
他也沒有想到東羅馬帝國這么不堪一擊,也就是君士坦丁堡稍微難打一點,在攻陷了東帝國的首都后,其他的地方幾乎都是一觸即潰。
事實上,早在鄧肯發動統一帝國的戰爭前,東羅馬帝國就已經被匈人給肆虐的差不多了,就連巴爾干半島都被洗劫,上帝之鞭阿提拉的跑馬場就距離君士坦丁堡十幾里地。
鄧肯重塑的第二帝國開始全面接管羅馬時代的疆域邊界。
不過也因為疆域太過于龐大,管理上的弊端開始顯露,他不得不在君士坦丁堡設立陪都,重新組建一套行政班底。
這其實是學習的東方大國。
因為南京在歷史上就是陪都,也有一套行政班底,就是權力沒有那么大。
他采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帝國皇帝只能有一個。
但是行政班底可以有兩套,他是吸取了過去教訓,絕對不會再搞兩個皇帝出來了。歷史上,南京的六部更多是地方性機構,職能和實權相對有限,主要負責南方地方事務、藩國朝貢、祭祀活動等等。
君士坦丁堡作為陪都,核心就是小亞細亞半島周邊,巴爾干地區,也就是希臘,直接納入羅馬的管轄內。
可疆域太龐大始終是一個大問題。
受限于當前的時代,帝國的行政管理是有上限的,而且鄧肯將來還打算征服大日耳曼尼亞,到時候就更加管不過來了。
于是,鄧肯在數個月后,重新組建了高盧行政大區,設立行政機構,并將其改名為‘法蘭西王國’,直接冊封普拉茜蒂婭公主誕下的兒子為法蘭西王國的國王。
此時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鄧肯是在分封諸王了。
不單單是他的子嗣被分封,那些立下戰功的人都被分封,塞維魯被分封為威爾士親王,這是公爵之上的第一人,領地就是后來的威爾士王國。塞維魯作為掌握一定超自然力量的德魯伊,將來還得替他看好不列顛尼亞。克維托被晉升成為公爵,分封的領地在日耳曼尼亞,大概是后世荷蘭地帶。克里岡跟隨鄧肯出生入死,也被冊封為侯爵,領地在薩爾瑪提亞行省邊界等等。
其他人也是差不多的情況。
鄧肯在不列顛島只分封了塞維魯,至于那些追隨他征戰四方的將領們,全部都分封到了帝國的邊疆區域。
如今,帝國的大致結構已經成型了。
帝國皇帝的直屬區域是意大利半島,希臘地區,小亞細亞半島等,埃及的亞歷山大,北非的迦太基等地,是皇帝直屬的海外行省。
不列顛行省獨立于這一體系外,因為帝國皇帝未來還會兼任不列顛王國的國王。
至于為什么要這么做,大概是鄧肯覺得沒有長盛不衰的帝國,萬一將來帝國不行了,以他在不列顛人當中的驚人威望,至少偏安一隅還是有機會的,要是這一手布局沒成那也就算了。
有阿瓦隆信仰在,不列顛島應該是帝國的基本盤。
高盧行省已經徹底轉化為了法蘭西王國,未來帝國的軍團不斷征服大日耳曼尼亞,還會建立德意志王國。
鄧肯所做的這一切,等于是把重鑄的第二帝國拆成了三份。
帝國的主體結構還在。
但是在這之外,形成了三個獨立自主的附庸王國,分別是不列顛王國、法蘭西王國和德意志王國。
公元456年6月下旬。
在留下了五個主力軍團駐守幼發拉底河邊界后,帝國的大軍開始集結在西哥特王國的邊界。
同年十月份,西哥特王國覆滅,伊比利亞半島被征服。
公元458年3月。
已經登基數年的鄧肯大帝發動了征服大日耳曼尼亞的戰爭,二十萬大軍一路推進,一直打到了后世丹麥地區,第二年德意志王國建立。
隨后重鑄的第二帝國由開疆拓土轉化為本土防御,但哪怕是轉型后,帝國的邊疆地帶依舊無法有效管理,高加索和亞美尼亞地區的邊境紛爭常年不休,薩爾瑪提亞和里海地區也必須防備歐亞游牧民的侵擾等,新建立的德意志王國更是直面北歐的威脅,常年受到海盜的侵擾襲擊等等。
和平并沒有真正到來,但至少歐洲大陸完成了統一,也使得持續數百年的蠻族動亂漸漸平息。
此時,一個前所未有的龐大帝國已經成型。
鄧肯大帝在位三十三年,在他的統治下,帝國完成了土地改革、教育改革、司法改革等舉措,讓原本已經凋敝的歐洲重新繁榮。雖然已經基本停止對外擴張,但是皇帝在位的第十二年,帝國還是在跟薩珊波斯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爆發戰爭,戰爭持續了整整三年,皇帝將巴比倫也納入帝國的疆域。
一年后,沃教的信仰遭到重創,傳說在巴比倫的上空有人看到神靈的虛影。
五年后,戰敗的薩珊帝國元氣大傷,被來自東方的游牧民趁虛而入,伊斯蘭教逐漸取代沃教成為地方核心信仰。
拜火教逐漸成為歷史,古波斯沃教失去了中東的主導地位。
其中一支拜火教分支逐漸朝著歐亞地區傳播。
公元486年4月1日。
重歸繁榮的羅馬城突然響起一陣低沉的龍吼聲,有數千人好似看到了巨龍的虛影環繞皇宮翱翔,傳聞中統治了帝國三十三年,重塑整個歐洲格局的萬王之王鄧肯大帝御龍登天,巨龍的虛影朝著不列顛方向飛去。
新皇登基,是為鄧肯二世。
半個月后,不列顛尼亞出現傳聞,在阿瓦隆圣域的天空中,也有人看到了一頭傳說中的巨龍虛影。
維度空間。
鄧肯的意識就好像是進入了漫長的時間長河,三十年的時光彈指一瞬,當他終于清醒時,意念緩緩地落在了‘歸隱’的標記上。
——“因果律歷練結算:
你用了六年的時間重塑帝國,將分裂的東西羅馬帝國統一,建立了新的第二帝國。
在你的治理下,帝國日漸繁榮昌盛,疆域也超越了歷史上的任何國度,你分封諸王,被后世的史學家們稱為歐洲之父、萬王之王。你改革教育土地,編纂帝國法典,這被譽為是最接近近代法律的一部分中古法典,對后世的影響十分深遠。雖然你的子嗣并不多,但是未來近千年的時間里,歐洲諸多國王都以擁有你的血脈為榮。
在你歸隱之后,鄧肯二世勵精圖治,穩固了帝國在北歐地區的控制力,同時將巴比倫設為新的帝國行省完全統治。帝國陸續出現數代明君,這被譽為歷史上的奇跡,在這些帝王的治理下,文藝啟蒙時代提前將近三百多年開始,并且影響到了整個世界的文明進程。人類的歷史進程開始大步向前邁進,工業革命也比原定歷史提前了將近一百多年的時間。
你所建立的龐大帝國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延續了數百年。
哪怕是它分崩離析之后,你的后代子嗣們依舊在嘗試重新恢復這個龐大無比的帝國。雖然帝國在未來數百年后漸漸崩塌,但是不列顛王國、法蘭西王國和德意志王國,依舊被視作為第二羅馬帝國的繼承者。
雖然沒有完全恢復帝國的龐大疆域,但是在未來的上千年時間里,不列顛王國、法蘭西王國、德意志王國都陸續崛起過,一度成為整個歐洲的霸主,并且掌控了大半個歐洲的疆域。
你最終以‘萬王之王’的身份,擢升為不朽英靈,進入人類的歷史長河。”
(一號人間體隨著時間流逝,會逐漸地神化,你所留下的傳說度,將會轉化為一號人間體的神性值。)
(一號人間體凝聚微弱神性!)
(一號人間體開啟神力池!)
維度空間開始輕微震顫。
鄧肯的意識脫離現實,進入了那無盡天梯,那是人類歷史長河的具現化,他的英靈宮殿原本在羅馬帝國諸王當中,可是此時它卻在不斷地上升,一直上升到了云端之上。
這是一個非常微妙的位置,遠遠高于世俗的諸王,甚至在不少神靈之上,但是又低于一些特殊的神祇。
鄧肯的意識蘇醒。
他的投影化身看了一眼下方很遠處,表情極度復雜的吉爾伽美什,都懶得在他身上浪費精力,直接抬頭望向了云端之上的北面。
一個老熟人。
奧丁的投影化身也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祂凝視著下方的鄧肯,微微點頭示意。
按照他們的交易,在鄧肯擢升為不朽英靈后,還有對現實世界的布局,只不過需要數百年近千年的時間去慢慢影響現實的根源法則。
“那我上面的那幾個是誰?”
鄧肯倒要看看誰在自己的頭上,他一抬頭便看到了一扇天堂之門,沒有任何的身影,天使都是朦朧的光影,而天堂的上方則是一個概念化的光輝虛影。
這已經不是常規的神靈了,而是一種接近于法則化,徹底跟世界根源融合,完全舍去了人性面的神祇。
對不起,打擾了!
鄧肯轉頭又望向了西面,他好似看到了一輪大日,法則化的光影讓他有點睜不開眼睛,只能朦朦朧朧地看到一個極為高大的虛影盤坐在蓮臺上,而祂的四周是一道道若虛若實的投影,整個空間都被法則籠罩具現出一片國度。
——覺者釋迦摩尼???
對不起,也打擾了!
鄧肯老老實實地坐了回去,云端之上的大佬太多了,他現在的位置也挺好。
(明天請假一天。整理主角的一號人間體屬性卡。第一卷還有部分番外篇幅,有什么需要補完的,你們記得提醒我。)
(本章完)
請: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