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202章 王炸,降臨

熊貓書庫    剛想藝考你說我跑了半輩子龍套?
🔊點這里聽書

  “國力苶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

  陳瑾擲筆站起,方言悠悠而誦:“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若中國青年皆能自強,則民族復興可期!”

  聲音朗朗,如字字擲地,透過現場的喇叭穿透整個演播大廳。

  陳瑾捏著拳,而后起身。

  地面上,頓時隨著他的走步,投影出無數的詩詞手稿、歷史影像,而后整個場景也變幻成了第二幕的湘江。

  1917年,與蕭子升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學友,來到橘子洲頭!

  李永富有感情的旁白響起。

  陳瑾和一眾學子站在了橘子洲頭,寬闊的湘江波浪漫卷,憑欄洗耳傾聽那舸聲悠鳴。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

  陳瑾正與同伴們博浪擊水,縱論天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而在這些人之中,有一個特別的小女生,也站在他們之中。

  她微微有些仰慕的看著,那個好似眾人焦點的身影。

  最終,湘江橘子洲頭化成了兩抹光亮,在他們頭頂灑下了兩束柔和的光。

  1918年6月,懷中先生受北大校長蔡元培之邀,成為倫理學教授;應老師介紹來到北大工作…

  陳瑾和朱顏曼茲并肩而立,漫步在故宮、西山和北海橋頭…光影特效不斷的變化,陳瑾和朱顏曼茲兩人的情感,也隨著光影而不斷的升溫。

  這樣的演技,其實每個人都看的真切。

  沒有牽手,沒有擁抱,只有淡淡的微笑和聊天,但讓人感動,動容。

  也就在這時,光影突然打在了陳瑾的身上。

  洞房花燭的一幕在他背后亮起,沒有花轎、嫁妝,只有簡單的行李,簡陋的教師宿舍。

  離別的詞作《賀新郎·別友》,隨著陳瑾的起身離家,而從他的口中道出。

  滿臉不舍和離別的表情,化為了詞作最飽滿的情感。

  為了理想,毅然決然的離家。

  而為了支持丈夫的事業,工作的同時養育子女,無怨無悔。

  但夜深人靜之時,濃濃的思念化作了《偶感》的詩句,朱顏曼茲幽幽而念,思念之苦仿佛浮現臉龐。

  所有人都有些觸動。

  最是平凡感人心。

  這一人一影的獨白朗誦,把兩個人的感情演繹的如此真實。

  1925年2月,帶著妻兒回到韶山養病,離開故鄉去廣州途中,途經長沙,重游橘子洲…

嘩嘩嘩  雄渾奔騰激昂的背景樂響起,這音樂比之第一版,無疑是聲勢浩蕩了很多;而橘子洲頭的風貌,這一次如同變魔術一般,光影鋪陳住了整個舞臺。

  全貌!

  湘江的全貌,這一刻就像11復刻版,清晰的出現在了眾人的視線之中。

  陳瑾帶著懷抱著小孩的朱顏曼茲,站在了橘子洲頭,眺望著眼前的一切。

  這是整個節目的最高潮。

  陳瑾剛勁豪放的聲音和詩朗誦臺詞,通過加工過的聲效,響徹全場。

  這一次,眾人完完全全的感受到了,什么是那位的風采?!

  豪壯、憂思、欣喜、自信、豪邁!

  陳瑾聲情并茂的大聲誦讀著,通過聲音的強弱、快慢、虛實變化展現出了“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

  上闋寫景充滿生機,下闋抒情飽含激情!

  眼神掃視,統領全景!

  實聲重讀,展現山巒紅染、鷹魚競逐的力度;輕讀虛化,模擬魚兒游弋的輕盈。

  語勢起伏,“層林盡染”的語調下沉,“漫江碧透”的上揚,形成色彩對比的聽覺張力!

  全場所有人,包括工作人員,全都感受到了這首詞作的魅力。

  全身毛孔都好似擴張起來,有的人更是已經淚流滿面。

  恰同學少年…“恰”字的延長并加重,引領青春群像;“風華正茂”“揮斥方遒”四字短語以連讀處理,一氣呵成,展現少年銳氣。

  配合蔑視性的揮袖揮袖,糞土萬戶侯的既視感尤為強烈。

  最后的“浪遏飛舟”,陳瑾更是用爆破音喝出,配合肢體前傾動作,象征著革命力量的破浪前行。

  一首詞。

  在演練了將近半個多月之后,展現出了一種無比強烈的畫面之感。

  這是聲音技巧的細節雕琢!

  像停連設計、音色調控、氣息運用,再加上肢體的語言與舞臺表現和表演,所有的觀眾好似都沉浸在了這一首詞作之中。

  戲劇的張力、歷史的厚重感,配合陳瑾立于舞臺中央,身形挺拔,有一種無比偉岸的感覺。

  緩步前移,目光深遠,回憶同學少年時熾熱凝視的情感。

  一切的一切,就像浪遏飛舟般革命洪流,不可阻擋!

  以聲繪景、以情動人,大成之境的臺詞,賦予了陳瑾這一次截然不同的詩朗誦。

  臺詞功底:大成(1001/10000),情感表達,塑造人物,深入的表達角色內心世界,給觀眾帶來更好的觀賞體驗。

  這就是大成級的臺詞,能模擬每一個角色和人物。

  通過精準的語音設計與飽滿的情感投入,讓聽眾仿佛跨越時空,觸摸到了“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熱血年代!

  光影漸漸散去。

  眾人全都有一種悵然若失之感,李永飽含著熱淚站在了那。

  舞臺的光影已經幻化成為現代的橘子洲頭,那座雕塑熠熠生輝,眼睛炯炯有神,望向遠方。

  那個方向,正是寶島。

  長寬高石頭都是有著特殊的寓意。

  “您曾說——”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陳瑾的方言突然響起:“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李永抬起頭,含著淚微微一笑:“此刻‘嫦娥二號’正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整裝待發,26歲的火箭燃料系統工程師王璐和團隊已連續三個月攻堅低溫燃料加注技術!”

  一幅幅畫面從李永背后的大屏幕中跳出。

  “北斗導航系統,剛剛完成第4顆組網衛星發射,29歲的導航算法研究員李墨,正帶領團隊突破亞米級定位精度;您倡導的‘敢想敢干”精神,您曾暢想的‘可上九天攬月’,在載人航天、超級計算機、高鐵等領域初露鋒芒,而今‘嫦娥’探月、‘北斗‘織網——”

  “國產‘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問鼎全球速度榜首,研發團隊中35歲以下青年占比超60!”

  “時速380公里的CRH380AL動車組即將下線,32歲的牽引系統設計師陳陽剛完成關鍵電路優化…”

  “您,看到了嗎?”

  李永目視著雕塑的方向,翻開了手中的一頁:“您曾說——”

  “我走后,不必時時懷念我,也不必等我歸來!”

  “但是您知道嗎?”

  “有很多的人,很多的人,想對您說很多的話!”

  李永指著身后的大屏幕,上面是隨機的一些采訪。

  “我從山村來到了北大,您倡導的‘掃盲運動’,讓文盲率從80降至3以下了!”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現在已經沒有饑荒了!”

  “今年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啦!”

  “先生您看,我們的山河已經換了新顏,飛機也不用飛兩遍…曾經的十里長安街,如今繁華如斯;山河無恙,國富民強”

  “這盛世,如您所愿!”

  “到處都是活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代替了悲嘆,笑臉代替了哭臉…”

  “人民萬歲!青春萬歲!”

  “我們愛您!我們想您!”

  “我們想念您!”

  一個個北大的學生在那大聲說著,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希望的笑容。

  “先生,聽到了嗎?”

  “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就是為您畫上一張全家福!”

  “這張缺席的合影,是您的一生之憾嗎?”

  “國家國家,先有國,又有家!”

  一家合影的全家福出現在了大屏幕之上,拉的很長…很長,人也有很多…很多!

  李永與陳瑾、朱顏曼茲,一眾群演,好似并肩走向了時空的甬道,背景浮現出了一條巨大的文字:“您筆下青春之中國,已如紅日初升”。

  啪啪啪!

  待光影散去,全場頓時響起了熱烈般的掌聲。

  很多人眼含著熱淚,臺長焦麗在那擦拭著,已完全紅了眼眶。

  雖然煽情,但沒有太過體系的套路化吹噓,而是完全真真切切的話語。

  陳瑾這時帶著所有人來到了臺前,焦麗趕忙道:“不必了!”

  看著這臺節目,他承受不起。

  “半個月不到,節目提升了這么多!”

  “真好!”

  焦麗在那笑著拍手,旁邊的李小明也是附和道:“點到即止,我以為最后會是一個很悲傷的收尾,這張大合影的創意可以!”

  如果描述就義這些,可能就不太符合春晚的基調。

  但這樣的收尾處理,卻是感動中帶著一絲共鳴。

  而且最后的回答環節,確實是春晚的“主旋律”!

  “彩排時看看,排在哪個節目后面!”

  在場的很多評審,其實都有預感,這個節目要是真播出來,收視率絕對不會差。

  因為他不是那種歌功頌德的套路,而是非常新穎的故事加問答。

  至少,他們這個年齡段,都能認可。

  年輕人,應該也可以。

  春晚現在最期望的,就是年輕人的群體。

  “林導的舞臺劇,一如既往的大氣流暢!”

  “這節目被他這么一整,加分了不少!”

  “陳瑾的詩朗誦、表演等等,提升太多了;人藝的很多老演員,可能都念不出剛剛的那種感覺!”

  “我全身的雞皮疙瘩現在都沒消退!”

  哪怕陳瑾眾人出去后,一眾評審還在那議論著。

  “看最終的彩排效果吧!”

  “要不,接在老趙后面,看看收視率的波動?”

  眾所周知,目前趙奔山的節目,是春晚收視率最高的;排在他后面,肯定會獲得一定的流量扶持。

  而往往,很多節目都接不住。

  特別是歌舞類。

  “試試吧!”

  “這個節目,是今年春晚最主要的一個!”

  “什么都能撤,唯獨這個不行,時間上也得完全保留!”

  “嗯,到時候彩排時,我跟林春他們說!”

  “不急,還有1個多月的彩排時間,我們慢慢調整,爭取把這個節目,放到最黃金的時段…”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