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八十 大漢最強HR袁樹

熊貓書庫    我不是袁術
🔊點這里聽書

  在段颎平定羌亂之前,袁樹和袁逢最擔心的事情就是羌亂會對右扶風造成接二連三的沖擊。

  而袁樹需要自己面對這種沖擊。

  但是在建寧初年段颎出擊涼州之后,這個威脅已經不再重要。

  袁樹在右扶風發展勢力最大的威脅就此消失,所以袁樹已經可以放開手腳,在右扶風地區大肆發展自己的勢力。

  他可以繼續在右扶風購置土地、招攬流民、擴建良莊,并且在灰色地帶竭盡全力發展自己的武力系統。

  袁氏故吏、右扶風度則也繼續半賣半送,配合袁樹的行動,讓袁樹用較小的代價獲得了大片大片的土地。

  或者說,荒地。

  這對于右扶風官方來說,確實是一筆不錯的買賣。

  沒人要的土地能賣錢,能讓窮的連官員府邸都掏不出多少錢修繕的右扶風官方拿到一筆土地購置經費,還能在未來獲得數量更大的農稅,何樂而不為?

  袁樹和其他的紈绔子弟大財主不一樣。

  他真繳稅啊!

  該給的錢,他真給啊!

  這樣的大佬,誰不愿意合作?

  度則都覺得自己能和袁樹這樣講道理、守規矩的正派人士相處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能和袁樹繼續攜手共進,自己早晚也能和前任沈恪那樣進入中央,獲得更加遠大的前程。

  而且他是真的聽說袁樹通過袁氏家族的社會關系,把自己這邊一些學業比較優秀、年齡偏大的學子都給安排到了雒陽或者其他地方做官去了。

  整個一心會據說已經有一百多號人走了這條關系路線成功在大漢帝國獲得了正式編制,成為了正式員工。

  袁樹,真是大氣啊!

  搞得度則都有點想把自己家族中的部分子弟給送到袁樹這邊來抱上袁樹的大腿了。

  沒辦法,作為發展的根基、未來進行變革的主要力量,袁樹對一心會的建設和關注度是無與倫比的。

  整個良莊內部生產體系、生活系統齊全,一應配套措施齊全,關起門來就算是官府也不知道里頭到底是什么模樣,頗具后來魏晉時期“塢堡”的風采。

  有人種地,有人打造農具,有人蓄養牲畜,有人負責收集糧食專賣,有人負責制作、銷售衣物,有人負責公共廁所的經營,并且批量制造堆肥,增加糧食產量。

  良莊內就是一個小社會,運行的非常順暢。

  而一心會則像是這個小社會的管理者。

  良莊成立之后,袁樹安排一心會以良莊為總部,直接入駐,成員大部分都在良莊內工作生活,在茂陵縣城內的反而少了一些。

  在良莊內,一心會各大部門的成員們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能夠確實的讓他們踐行屬于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理念。

  在一心會自身的建設層面,袁樹除了增設保衛部,還增設了律令部。

  算上最開始的庶務部、后勤部、人事部、審計部,把一心會下轄部門增加到了六個。

  每一個部門都在良莊這個小社會里執行自己的職責,事實上成為了良莊的官方。

  庶務部的成員們將助農貫徹到底,將最新、最高效的農業技術傳授給農民們,手把手教會他們,讓他們成為熟練農民,就像是一個政府里的農業部門。

  后勤部的成員們則負責統一收購、儲存和轉賣良莊內農民生產出來的糧食,管理著糧食和良莊內的財產,同時也負擔起幫助初加入者安身立命的職責,基本上算是良莊的財政、福利部門。

  一心會副會長盧植主持的審計部還是原先的模樣,主要負責審計,且有財政支出的極大批駁權限,對于任何賬目都有調查之權,就像是一雙銳利的眼睛,不斷地掃視著良莊管理者們的良心。

  人事部就像是朝廷的戶部,原先只是負責管理一心會的成員,現在也要負責管理進入良莊的人員,不管是加入一心會還是加入良莊,都要經過人事部的面試,并非所有人都能進入。

  律令部就更直接,那就是良莊內部的司法管理者。

  這年頭,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大漢國之下,還有無數個大大小小的政治、家庭組織,所以各自有各自的規矩也不是奇怪的事情。

  只要大層面上不違背漢帝國的利益,私底下搞些小打小鬧的,沒人在乎。

  甚至朝廷也鼓勵大家各自搞起各自的規矩,把底下人管住,減少朝廷的行政負擔。

  所以袁樹就“響應號召”,在良莊內增設律令部,以漢律作為藍本,增添一些自己的看法,就直接交給律令部作為規矩來使用。

  在良莊內部,律令部的規矩就相當于是法律,大家都會遵從,不遵從的,就會受到律令部的懲處,或者罰款,或者罰義務勞動,或者干脆驅逐。

  一系列的制度建設和精神建設之后,老馬留下來的弟子門生群體已經完全被袁樹消化。

  之前決定留下來的三千一百多名弟子、門生加上后面愿意加入的外地學者、學子一千余人,四千五百余人的知識分子群體全部加入了一心會,成為了袁樹心學信徒的基本盤。

  與此同時,源源不斷有來自各地的對心學或者袁樹比較感興趣的學子前來茂陵,希望加入一心會,跟隨袁樹學習。

  其中不僅有三輔之地的人,也有雒陽附近、三河之地的人,甚至潁川、汝南、南陽一帶都有一些學子趕來求學。

  而在這群人當中,人數最多、最令其他地方人感到驚奇的,是涼州人。

  大批量來自涼州的學子前來袁樹這邊求學,而袁樹也沒有因為涼州人的身份而對他們有所偏見,一并收下,令其他地區出身的學子頗為驚奇。涼州人的特殊處境,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袁樹這樣一個關東頂級豪族子弟,怎么會愿意收納涼州人求學?

  人們百思不得其解。

  他們不知道,這些涼州人,還是袁樹特地“宣傳”過來的。

  涼州雖然在關東人眼里都是非人類聚居區,但是在袁樹眼里,則是一片創業藍海。

  因為無論是今文學派還是古文學派,都沒有把思想的觸角伸到涼州,或者說想伸,卻被漢羌戰爭的戰火給燒沒了。

  此時的涼州完全是思想的荒漠,大家的文化水平都比較焚書坑儒。

  涼州大族多以武力見長,善于物理辯經,以思想文化見長的實在是少數中的極少數。

  這種人就算成長起來也是一心往雒陽跑,根本起不到發展本地思想的效果,留在涼州的,人均反漢急先鋒,個個都是反骨里頭找腦漿,呂布和他們一比都要自稱小奉先。

  所以,這里不就是袁某人擴大袁氏心學受眾群體和影響力的天選之地嗎?

  事實也是如此。

  袁樹的袁氏心學隨著袁樹麾下宣傳隊的宣傳而進入涼州之后,很快就引起了距離右扶風最近的武都、漢陽、安定、北地等四郡內漢人大小家族的關注。

  當然,主要引起關注的不是心學,而是前頭那兩個字——袁氏。

  心學本身當然能吸引一部分對文化思想有興趣的人,但是對于大多數荒野求生派涼州人來說,這種東西沒啥用,屬于關東天龍人陶冶情操的余裕。

  涼州人的生存環境差到男子人人練習軍陣和廝殺,女人都要練習弓弩和長矛,以此防備隨時都有可能襲擊而來的強盜土匪。

  涼州出身的小孩子懂事以后的第一節課不是文化課,而是荒野求生課,最精通的思維不是邏輯思維,而是求生思維。

  所以袁樹也沒打算單純靠嘴炮就能吸引人均荒野生存大師的涼州人成為自己的擁躉。

  他得拿出些實實在在的東西。

  袁樹囑咐宣傳隊員,告訴他們,自己這邊可以收下涼州出身的門生,優秀者,也能在自己門下成為弟子。

  只要他們愿意學習心學,相信心學,并且愿意踐行致良知的學派宗旨,還有機會成為一心會會員。

  一旦成為一心會會員,除了一系列的會員福利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能得到袁樹親自安排工作的機會。

  袁樹表示不會因為自己出身關東就瞧不起涼州人,為此還把涼州出身的賈詡的事情拿出來宣傳,以至于幾個月的時間里,四郡涼州漢人圈子就基本上都知道了賈詡的傳奇事跡。

  賈詡善于學習,并且接受心學,與袁樹談論之后展露才華,被袁樹看重,愿意投效袁樹,然后舉家被袁樹遷移到了潁川郡居住落戶,本人還在雒陽成為了尚書臺四百石的官員。

  那都不是吏員,是正兒八經的官員,是大漢帝國有編制的正式官員!

  鐵飯碗!

  以后晉升渠道嘎嘎通暢!

  袁樹就像個成熟的用人單位hr,以最根本、最實際的角度向涼州士人、豪族圈子展開了宣傳。

  現在這年頭,工作多難找啊!

  就袁某人所了解的,很多關東太學生畢業以后都找不到工作,在雒陽呆不下去,只能回老家,向老家的官府尋求機會,成為一名最基礎的吏員,然后還要碰運氣、討好上官,爭取得到被舉孝廉的機會。

  關東人尚且如此,就更別說你們涼州人了。

  對于你們涼州人來說,每一季都是最難畢業季,每一年都是最難就業年,好的工作崗位根本輪不到你們,能輪到你們的,都是些關東豪族不要的邊角料。

  盡管如此,這些邊角料也是涼州頂級大族的禁臠,哪里輪得到涼州的其他中小家族?

  更別說現在大漢朝廷的董事長年幼不經事,新上位的總經理團隊素質較差、業績不好,與各單位負責人之間經常鬧矛盾,搞些小摩擦,人心惶惶,大家都沒什么心思搞業績。

  于是大漢朝廷就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年年赤字,寅吃卯糧,早就在降本增笑、開猿節流了,哪里還有那么多財政預算招募新崗位?

  關東州郡尚且如此,你們涼州人就更別說了。

  就算能找到工作,那也是沒有編制的臨時工,屬于苦力、背鍋、裁員的第一梯隊,失業率嘎嘎高,李自成手里端著的和你們一比都算是鐵飯碗。

  更別說現在朝廷為了降本增笑還提出了一個三互法,進一步規定就業方向問題,定向招募人才,導致你們涼州人的就業面更加狹窄。

  在你們涼州,大多數士人、豪族子弟都不是畢業即失業,那是出生即失業。

  家族里連著好幾代人找不到哪怕一份大漢帝國的臨時工,只能待在家里啃老。

  而袁某人這里雖然是一個全新的創業公司,沒有那些老牌公司那么有實力,但是勝在老板背景深厚、資金雄厚,而且是真的能給優秀成員安排正兒八經的工作。

  就算是你們涼州人,也可以。

  君不見賈文和乎?

  所以,你們還等什么?

  還不快點投入你們樹爸爸的懷抱,過來學習心學?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