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77章 終于特么上當了

熊貓書庫    都重生了,我當然選富婆啦!
🔊點這里聽書

  第177章終于特么上當了!(6k求訂)

  因為呂堯前面的一波操作,成功讓兩個前途無量的游戲行業從業人員戴上來銀手鐲,捧上了鐵飯碗,成功吃上公家飯后,他公司旗下的員工從此就沒什么歪心思了。

  光岸網絡游戲給出的工資本來就不低,一個下來各種福利亂七八糟的小三十萬了。

  而且公司還承諾年終分紅,這是寫進合同里的。

  隨著呂堯他們公司第一款游戲上線后,短短幾天就創下大量的營收后,游戲公司的核心員工們算了下,光是這幾天他們的年終獎幅度就上調了不少。

  如果他們可以一直保持這個勢頭,那未來可太有盼頭了。

  什么都沒有和頓頓有的區別,他們還是分的清的。

  從那邊的員工,以及公司周邊挖不出什么信息后,企鵝這邊就只能靠著對手的操作來進行預判。

  經過游戲業務管理層的一波頭腦風暴,他們確信呂堯的業務重心絕對不是這個無腦暴力刷的小游戲,游戲科學被呂堯挖過去,也肯定不是做這種游戲的。

  這說不定就是弄出來迷惑他們的煙霧彈。

  但這個小游戲的吸金能力他們是有目共睹的,上線幾天時間竟然就能吸引到這么多的用戶下載,要是繼續裂變下去會咋樣?

  而且調研的結果顯示,這款小游戲雖然也可以使用第三方的軟件進行注冊登錄。

  但這款游戲最主要的登錄方式是手機號一鍵登錄。

  就好像這玩意兒一開始就防著企鵝似的。

  “或許上南那邊是打算用手機號先搶占一波市場,等到他們的核心業務推出后,已經注冊了該游戲公司賬號的用戶,就能直接登錄他們的新游戲了。”

  沒錯。

  這是呂堯這么做的想法之一。

  其次他還要混一個臉熟,讓現在的網友們眼熟“光岸網絡”這個公司。

  最后才是利用這些小游戲圈錢,順便當成煙霧彈拋出去。

  企鵝那邊猜的差不多,游戲業務這一塊的管理層在要不要跟著一起搞一個這塊是有點爭議的。

  在上南那邊已經推出《射了個射》這款小游戲的前提下,企鵝這位祖傳技能是“copy”的忍者,想要復制出來一款那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

  但問題是游戲不是復制出來就能有用戶直接下載下來玩的。

  得益于企鵝早年間的好口碑,但凡他出點游戲必然是要被吊起來拷打的,都說他們企鵝家大業大,不在乎名聲,復制游戲只要出手就能吊打原版。

  可他們要是真不在乎名聲就不會那么多錢出來打個《斗戰神》的水漂了。

  也因為《斗戰神》的口碑在新運營的折騰下日益惡臭,現在網上但凡提起企鵝那就是“聽取罵聲一片”。

  所以就算要跟,他們也只是打算搞一個小工作室另外成立一個公司,沒什么名氣的小游戲工作室想要出圈,那肯定是要走企鵝社交平臺的推廣。

  那這里面的推廣費用可就海了去了。

  因為不同部門的業績考核是獨立的,就算是自家搞的游戲上他們推廣渠道,也是要錢的。

  又因為企鵝系社交媒體的給力,所以他們的推廣費用是很貴的。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種小游戲的生命力是有限的,可能兩個月,最多三個月這款游戲就會因為玩法單一而逐漸流失用戶。

  既然這樣,有必要跟著搞這種操作嗎?

  基于種種現實因素的考量,企鵝這邊到底還是決定不從自己這邊搞,而是投資外面的小工作室,然后外派技術指導過去監理。

  這樣推廣費用可以讓外面那家小工作室均攤。

  這種競爭方式也很常見。

  就像后來很多網絡寫手寫書,一本書起來后,為了不敗壞自己這本書的名聲,保持一個好看的成績,他們往往會選擇另外開一個馬甲裝成新人去寫書。

  很多公司為了保持母公司的光輝形象,也會通過資助其他小公司的方式讓他們去當炮灰。

  雖然被注資的公司也知道自己是炮灰的命。

  但互聯網的大爭時代,他們只能硬著頭皮沖上去。

  上南,光岸網絡。

  因為《射了個射》的忽然走紅,被挖到上南的游戲科學創始人馮暨還特地針對這款游戲做了專業的業務分析。

  然后他就把這篇分析濃縮總結,變成短短幾行文案掛到了自己的朋友圈。

  這也是馮暨的一個老習慣了。

  他基本會保持一周一次的朋友圈更新,有時候要拖幾天,有時候可能會一周兩更,游戲圈不少人都還挺喜歡看他的思考的。

  迅速火出圈的《射了個射》讓馮暨開始反思到底什么是商業化,又到底是什么讓這么簡單的游戲能夠迅速火出圈。

  馮暨朋友圈呂堯看了,甚至馮暨的分析報告他也看了,而且是馮暨親自遞給呂堯看的,看完他還在釘在呂堯辦公位上眼巴巴盯著。

  呂堯在樓下mcn就是只有辦公位沒有辦公室。

  搞得mcn公司里所有高管都只有工位沒有辦公室。

  開玩笑!

  公司最大的股東,以及公司最重要的網絡推手都沒給自己搞個舒服愜意的辦公室,你下面人要是搞了這像話嗎?

  所以說,很多時候一個公司的領頭人是什么尿性,那這個公司的基因就會是什么尿性。

  等到人格化在公司這一結構中被洗盡后,那成長起來的公司將會成為神格化的資本聚合體。

  呂堯在自己公司工位上把馮暨的分析報告看完后,笑道:“很專業嘛,從游戲的機智,畫面,音效以及即時反饋方面全都做了分析,而且分析的都很對。”

  《射了個射》這種小游戲看著簡單,但實際上這里面涉及了非常復雜的數學機制。

  前面的簡單只是方便玩家入坑。

  但到正式的游戲內容里,他就非常的講究策略了。

  一次次升級后,玩家并不是退出游戲就死了,相反他跟肉鴿游戲一樣,什么時候退出游戲什么時候暫停,得到的強化和裝備也都在身上。

  甚至每次升級通關后還可以選擇存檔,然后開另外一個檔案。

  但只要在通關時游戲角色死亡,所有強化就都會清零,隨后每一關的“精英怪”,“稀有怪”,“小boss”,“安全區”出現的時機,“強化選項”的內容,武器裝備和皮膚的掉落都會隨機更改。

  上一把你可能運氣好沖到了很高的關數,但下一把你可能早早就gg了。

  而只有真正通關后,拿到的稀有物品,才會存入賬號背包。

  看著簡單的游戲其實藏了很多的心思,這也讓很多想要仿制的小工作室感覺不對勁,里面的游戲素材,游戲機制好像還真不是他們趕趕工能弄出來的。

  呂堯放下馮暨那份分析報告,說道:“其實國內很多游戲不是技術力不夠,更不是錢不夠,甚至不是技術力和運營思路上的不夠。”

  “最最要命的地方在于.”

  呂堯盯著馮暨說道:“國內很多游戲大廠出的游戲,都是一群不愛玩游戲的人出的。”

  馮暨聽了這話頓時眉飛色舞!

  這可太特么的有道理了啊。

  上大學的時候馮暨就整天泡在網吧里,他是真的聰明,也是真的喜歡玩游戲。

  可等到他終于找到了跟游戲相關的工作后卻發現,生產游戲的人好像并不關心游戲好不好玩,他們只關心游戲賺不賺錢,能不能讓自己的履歷變得更光鮮。

  看到馮暨那仿佛遇到知己般的表情,呂堯心底也跟著感慨起來。

  很多游戲行業的從業者,總覺得做一款游戲需要很多很多東西,要錢,要技術,要推廣.卻唯獨忘了做這款游戲要不要好玩。

  就說十年后,抖音的母公司字節夠有錢了吧?

  但他們在2025年大力推廣的moba手游,號稱國外注冊用戶十五億,游戲質量超高,但等真進去后就會發現,那游戲里面的人物建模充滿了塑料感,動作綁定僵硬古怪,人物背景故事設定更是粗制濫造。

  很難相信,在2025年還能看到這么粗制濫造,而且還是出自大廠的moba手游了。

  一個游戲的“塑料味”是要靠“細節”和“誠意”才能打磨掉的。

  最明顯的表現就體現在皮膚上。

  王者榮耀的皮膚越出越里胡哨,法相,光相,炫光.團戰的時候一群氪金佬打架你只能看到光效滿天飛,甚至找不到英雄在哪里。

  而英雄聯盟手游那邊的英雄特效也要收斂克制很多了,雖然也有特別里胡哨的,但英雄聯盟手游在竭力克制特效的光污染。

  在英雄設計的背景上那就更不用說了。

  英雄聯盟大火的時候,光是英雄聯盟二創的小說,動漫和影視作品都多少了?更別說后來的“雙城之戰”,希爾科成了無數人的意難平。

  老外的圈錢思路是:我得把這個東西做成一種“文化”,這樣我就能一直圈錢了。

  國內的圈錢思路是:我特么得趕緊騙氪一波!不然我要虧死了(沒賺的錢就是我虧的)!

  呂堯聊著聊著就轉回到他們正在開發的游戲項目上:“所以細節和故事一定要講好,不同陣營,同一個陣營不同的區域城邦的英雄,他們背景,風格,甚至走路的姿態等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這方面馮暨很擅長。

  他本來就擅長講故事,摳細節,所以他對呂堯笑道:“這個請呂總放心,我會把控好的。”

  細節這個東西是你玩的時候可能注意不到,但一對比就能對比出來的東西。

  就像英雄聯盟手游和王者榮耀手游的對比,在英雄聯盟手游沒上線前,國內沒得選,所以只能被摁著頭吃屎。

  當初呂堯被這破游戲支配的那叫一個火大,尤其是里面的elo機制,更是把人惡心到爆炸,為此呂堯還他媽的氣得摔碎了個蘋果手機。

  可偏偏王者榮耀運營還他媽的嘴硬不承認,直到后來磊哥橫空出世,直接打碎了王者榮耀運營那比星際戰士陶鋼動力甲還硬的嘴。

  可惜那時候呂堯早就退坑了。

  英雄聯盟手游上線僅僅一個月,呂堯就再也玩不下去王者榮耀那傻逼玩意兒了。

  從此戒掉農癮,天地甚寬。

  而英雄聯盟手游雖然多玩幾把容易累,但沒事的時候拿出來搓兩把也確實清爽舒坦。

  呂堯不打算復刻一個英雄聯盟手游出來,它會比王者榮耀更細節,但比英雄聯盟手游更輕便,不那么容易讓人容易疲乏。

  至于這里面的度怎么拿捏,那就要看后續的測試了。

  聊完游戲本身,他們又聊起商業化的手段,呂堯是專精這方面的,所以他笑道:“其實營銷沒那么難,但需要一點點天賦,還要扔掉一點點良心。”

  馮暨:“.”很好。

  果然是他學不來的方法。

  不過沒事來找呂堯聊天,也成為馮暨日常生活里的樂趣之一了,因為呂堯總能說出一些超脫當下思維框架的奇思妙想。

  《射了個射》發布兩周后,下載量已經正式超過千萬。

  兩周的時間,好幾個大廠注資的游戲開發工作室都相繼推出了類似的小游戲。

  比如《biu了個biu》,《槍了個槍》,《無盡射程》,《迷宮射手》等等小游戲,這些游戲背后的金主不僅有鵝廠,豬廠和阿里,就連盛大也沒閑著。

  看到盛大的時候他還愣了下,然后才想起來這個階段盛大確實還沒倒來著。

  這個階段盛大正被鵝廠按著頭打,再過幾個月盛大就會把手下的「盛大文學」整體打包出售給鵝廠,然后盛大漸漸從互聯網消失。

  盛大也是很有意思。

  這個公司一直立志做國內的迪士尼,但他真正發家卻是從代理傳奇開始的。

  盛大雖然因為游戲得以發家致富,但是盛大ceo卻一直都看不起游戲,曾經多次在公眾場合表示:“《傳奇》是款爛游戲,盛大是個好公司。”

  對自己錢途的不尊重,最終導致了他在互聯網浪潮中一敗再敗。

  如果立足未來回頭來看,就能知道盛大ceo丟了多大一顆搖錢樹,丟了多大一片江山。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如果”只有呂堯有。

  對于競爭對手搞出來的這些游戲,呂堯挨個下載下來玩了。

  在呂堯有“未來視野”的情況下,靠著王哥那邊的強大技術團隊,以及楊琦督導的美術風格,了一個多月搞出來的小游戲,對手只用了他們三分之一的時間就搞出來了。

  而對手搞出來的這些東西的結果就是——細節表現差。

  就像呂堯跟馮暨說的,細節是一種初看察覺不到,但一對比就能原形畢露的東西。

  不管是音樂,打擊感,美術風格又或者是機制,運營,這些小游戲都差了點意思,每一項差了點意思堆在一起,就是差了好多意思。

  更別說呂堯這邊的《射了個射》已經迭代過兩次了。

  于是呂堯直接通知項目組把已經做好的“匹配組隊對戰”功能也上線,準備開始《射了個射》第二階段的運營。

  第二階段的“匹配和組隊功能”是為后面的moba手游做測試,小試牛刀而已。

  同時呂堯還準備加強這個游戲的社交功能。

  語音功能和好友列表功能,將在幾天后上線。

  新出的匹配組隊功能可以讓不同玩家參與進同一場對局中,大家的起點是一樣的,但每次升級的“強化效果”仍舊是隨機的。

  原本的無腦暴力刷怪小游戲,忽然就有了策略和對抗性——因為單位時間內刷新出來的經驗資源是有限的,怎么提升保住自己,并讓對手升級變慢就成了用戶需要考慮的事情。

  于是熱度已經下滑的《射了個射》頓時開始熱度的迅猛拉伸。

  尤其是里面「自定義房間」功能,可以讓好友在里面相互pk,多人pk。

  沒有等級差和戰力差的前提下,上手即玩的小游戲展現出了令人“瞠目結舌”的拉新效果。

  之前氪金的武器特效和皮膚在此刻也開始有了真正的“展示”之地,于是《射了個射》的流水再創新高,一千多萬的注冊用戶,貢獻了差不多三千多萬的流水。

  于是呂堯一邊督促項目組這邊出“新皮膚”和“新特效”,一邊讓另一邊的技術組盡快上線語音功能。

  語音功能好不好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讓玩家聽到里面有“小姐姐”的聲音。

  而呂堯的這波更新,讓后面那些小游戲開發工作室有點傻眼。

  他早沒說這后面還有這么多活啊,這搞得他們就很被動了啊,工作量跟之前說的可完全不是那么一會兒了。

  但做都做了,山寨的游戲工作室也只能硬著頭皮繼續跟注。

  但互聯網從來都是遲了一步就要遲很多步,呂堯這邊趁著其他同類小游戲還沒跟上的時間瘋狂招新,而其他小游戲的注冊用戶正在不斷流失。

  難看的成績讓大廠派過去的監理心很慌。

  大廠的辦公室斗爭其實不比官場少什么,一件事辦砸了你履歷就臟了,往后可就不那么容易往上爬了。

  所以這些外派出去的監理愁的滿頭油的同時,腦子里也開始在想一些歪腦筋。

  呂堯不知道那些工作室的監理是怎么想的,他只是自顧自的出著自己的招兒。

  其實呂堯做的這款《射了個射》很像后來的《球球大作戰》和《貪吃蛇》,這兩個游戲雖然不如后來的王者那么全民化,但用戶和受眾是不少的。

  尤其是《球球大作戰》,堪稱小姐姐專屬游戲服。

  留學未來的時候呂堯沒少在里面得吃。

  所以《射了個射》游戲里上架了很多q版可愛的皮膚,要不就是少女心爆表的皮膚和特效。

  想要俘獲女玩家的心思也很簡單,粉色就行!

  這種掏女性錢包的營銷手段在后來還有了個專門的名詞,叫“粉紅經濟”,然后“粉紅經濟”又衍生出來另外一個詞兒,叫“粉紅稅”。

  說的就是同樣一個產品,只要帶上女性表情的商品詞,他就會賣的更貴。

  不過在2014年這個時間段,大部分人都還沒有這種意識。

  看到《射了個射》里竟然有這么多偏女性向的內容,很多小姐姐心動了,于是下載下來玩了玩,覺得不錯就氪金了。

  在女權論調開始抬頭的互聯網上,小仙女們才不會吝嗇給自己錢呢。

  而針對女性用戶,呂堯還給了特別的照顧,讓她們可以在對局中玩的更爽,“隨機”刷新的強化選項也會質量更好一些。

  雖然好,但不至于產生代差。

  這是經過精密計算的。

  靠著一個又一個的小心思,以及過硬的產品質量,這款饑荒風的《射了個射》竟然漸漸有了穩定的玩家用戶群體。

  繼續這么保持下去的話,說不定它能打破自身“短命”的基因限制,成為《球球大作戰》或者《貪吃蛇》那樣經久不衰的小游戲。

  真要這樣,那呂堯可就要把這款游戲給供起來了。

  這畢竟也是光岸網絡的第一款手機網絡游戲嘛。

  呂堯這邊招層出不窮,漸漸讓幾家大廠回過味兒來了。

  匹配機制!

  局內語音!

  組隊交戰!

  這特么不都是moba手游的元素嗎?

  難道從一開始!呂堯放出的風聲就全都是假的?

  什么棋盤類游戲,什么moba手游統統都是假的!是放出來的煙霧彈!他們真正要運營的其實就是這款哥特貼圖風的小游戲??

  自從《射了個射》這個小游戲上線后,這個游戲的更新頻率就快的可怕,因為貼圖剪紙美術風格的游戲本來數據占比就小,所以每次的更新量不用太多,玩家也等得起。

  然后《射了個射》就幾乎天天更新,中間還進行一次大迭代。

  算上組隊匹配系統,以及局內語音和好友列表的上限,他們運營都不超過一個月,已經進行三次大迭代了。

  如此大的內容不可能是臨時起意策劃出來的,肯定是蓄謀已久。

  鵝廠那邊連夜一番管理層頭腦風暴后,紛紛給出相同的答案。

  上南那邊這是玩了一手“魚目混珠”,“偷梁換柱”,“立假成真”的好計謀啊。

  這就很他媽的抓馬了啊,一個搞游戲的不琢磨怎么設計游戲氪金圈錢,反而特么看起兵法了?

  于是鵝廠,甚至豬廠那邊迅速動作起來。

  他們要繼續加注!

  這個游戲風格和游戲機制不算特別新穎,但這塊市場是一片藍海,加上互聯網世界瞬息萬變,誰都不知道一款互聯網產品會不會一開始看著不起眼,然后忽然間就神功大成,勢不可擋了。

  他們這些互聯網大廠可太清楚這里面的機遇和變化了。

  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時。

  沒有其他人能比互聯網公司更懂這句話的含金量。

  所以這些互聯網大廠是不可能放過這么大一塊蛋糕的。

  本來還只打算扶持小游戲工作室開發分呂堯那邊蛋糕的大廠們,紛紛開始抽掉自家體系下的精銳組成工作室,要盡可能比同行更快出品,同時追上呂堯那邊的進度。

  就連后續的推廣資源包,他們都已經跟其他部門率先溝通好了。

  而幾家大廠的迅猛動作,讓最近的游戲行業可謂是風云激蕩。

  大廠的項目本來就多,精銳的人手上本來也不太夠用,忽然要組建一個新的游戲工作室,專攻這么《射了個射》同類游戲,時間又這么緊,抽調的人手自然不可能少。

  然后圈內對游戲人才的招募忽然就熱鬧起來。

  挖墻腳已經不是新鮮事了,很多在校內有優秀作品和表現的準畢業生也紛紛被人事盯上。

  一些大廠的游戲工作室甚至都開始讓人事去到培訓機構和學校里挖大學生出來當牛馬了。

  十年前確實是個好時代啊。

那時候好專業的大學生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他們愁的是工作太多選哪一個好  這些動向呂堯當然也捕捉到了。

  看到行業內這么熱鬧,呂堯終于長吁一口氣——不容易啊。

  “終于特么上當了!”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