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262 撬動

熊貓書庫    多我一個后富怎么了
🔊點這里聽書

  臨港的碳硅集團與鵬城的比亞迪存在專利上的合作。

  不算俞興這一趟的參觀交流,兩家公司在過去一年里也有多次高管和員工的互訪,有時碰見汽車行業里的會議或活動在兩個城市以及附近地區舉辦,那就會去逛一逛。

  只是,最讓比亞迪高管和員工印象深刻的莫過于碳硅生產線上的巨大壓鑄機。

  很多人心里都存在疑問,那么搞,到底能不能成?

  后來隨著碳硅集團造車的繼續推進,能不能成的疑問便成為能不能在市場里成。

  高價,六座,增程,再加上一位來自互聯網行業的領頭人。

  雖然碳硅集團在業內漸漸出現做事低調扎實的風聞,但不要說油車車企,比亞迪這種新能源車企也同樣對它的未來滿是疑慮。

  兩家車企在嘗試新能源的方向上似乎存在很大的方向差異,像即將推出的唐便是S6驗證三年的動力系統再拿過來改造和優化,內飾配件也是謹慎考慮后的應用,而碳硅集團就顯得高舉高打了。

  在今天之前,至少比亞迪工程研究院的羅紅斌是不太相信俞興能把車做成功的,但跟著一起試乘試駕又交流過后,他在晚上便主動承擔了倒酒的任務。

  說俞總上手一摸就能提出寶貴意見是有點夸張,可是,他也就今天剛實地看了唐,夸張也夸張不到哪去了。

  羅紅斌之前和不少同事都對碳硅集團這幾年有個疑惑,原以為它會迅速造出車就推向市場,沒想到絲毫沒感覺急切的就那么硬生生的熬了幾年。

  碳硅集團在熬什么?

  他晚上倒著酒,覺得大概就是在熬俞總白天顯露的那些,除了試駕后提出的實際體驗的不足,他在了解唐的系統和構架之后對于成本的估算也大差不差。

  這些顯然都是需要沉心鉆研和仔細琢磨的。

  俞興和羅紅斌碰了碰酒杯,見對方干了這杯,也跟著喝完,搖頭道:“我過來不是挑刺的,白天就是出于一個手里比較闊綽的車主立場來評價唐的感受,真正市場里考慮這個定位的用戶群體不一定會像我那么研究。”

  不管是在臨港,還是今天在比亞迪,他都是從車主的需求出發,但兩款車定位的群體存在很大差異,他本人更是不缺錢,難免就會出現失真。

  “俞總,你的話有道理。”羅紅斌聽到俞總這樣的表態,忍不住說道,“我不是奉承你,俞總,我覺得你比我想象中更…怎么說呢,更在行。”

  他沒喝酒之前是不會這樣說的,幾杯酒下肚之后多了些直截了當,再回想白天的情況,人家俞總已經很注意姿態了。

  “我這個人吧,以前年輕,為人處事比較尖銳。”俞興笑著說道,“現在可能是碰見的人多了,比較喜歡換位思考了,我知道唐這款車的很多選擇不是你們沒想過,只是出于成本的考慮。”

  羅紅斌站起來倒了杯酒,心里竟然有點激動:“俞總,你這話就是給面子了。”

  王川福看著羅總隱約有點醉意,樂呵呵的拿起酒杯,說道:“俞總,不要給面子,請說‘但是’吧。”

  “我真沒什么‘但是’。”俞興碰杯之后又忽然不吐不快,“但是吧…”

  王川福見狀,干了這杯“但是酒”。

  “但是吧,車型沒上市前就暴露的問題都是好的,我自己是這么認為。”俞興放下酒杯,“雖然存在成本角度的考慮,但是,就以唐的車機來說,它用了微軟的CE系統,肯定是考慮你們已經使用的硬件性能和穩定,而沒有使用安卓系統肯定也是因為它對硬件的要求和系統所需要的優化工作,那些都需要更多的投入。”

  羅紅斌點了點頭,認可俞總這樣的總結。

  俞興沉吟道:“問題在于,你們今年上市的G5就使用的是安卓車機啊,采用什么車機系統所需要考慮的技術成熟、成本問題在你們車型上是能放在一起衡量的,如果圍繞唐的車機系統所面臨的問題,從去年與G5一起立項研究和攻克,今天擺在我面前的唐或許就是更好的。”

  “我不清楚你們的立項流程是什么樣的,成本考慮又是什么樣的,或者定位出現變化,只是就唐的價位來看,它在當前階段能夠提供更好的東西。”

  “至于這種更好品質的唐能不能在市場獲得更多的認可…”

  王川福與羅紅斌等人都凝神等待俞興的判斷。

  俞興說到這里卻是一頓,隨即一笑:“那就是王總需要權衡和考慮的事情,我就不貽笑大方了,我得先想著怎么賣好自己的車。”

  王川福摘下眼鏡,揉了揉臉。

  片刻之后,他說道:“俞總,你是有膽識的,現在給新能源的補貼確實是個撬動的好機會。”

  俞興見船夫哥忽然轉到一個更高層面的角度,稍微琢磨后說道:“國內的支持力度很大,這對車的高品質要求與利潤空間,還有車企運營,都是一個很好的撬動作用。”

  他今天試駕完之后有聊到唐的成本與利潤,在沒有形成規模效應之前,唐的單車成本大概在22萬左右,雖然還沒確定最終的指導價格,但盈利基本就是補貼錢。

  唐用了一套2.0T的混動系統,又能與同期燃油車通用部分零件,再加上電池等方面的優勢,成本仍然很高。

  但這不是說唐只能賺補貼錢,車的品質通過補貼是可以撬動出更大規模的。

  簡單說,唐如果落地賣21萬,補貼了6萬塊錢,吸引來的客戶能有100個,最終能轉化出10個成交客戶,但如果沒有補貼,唐要賣27萬,可能只會吸引到10個客戶,最終只能轉化出1個成交客戶。

  前者在一年之內如能最終帶來5萬客戶,唐的成本能降低到17萬,也就帶來比單純的補貼更多的利潤,關鍵就在于車的品質如何在通過補貼撬動的潛在客戶群體里獲得認可。

  70分的車獲得100個客戶里的10個,90分的車可能就是獲得100個客戶里的30個,后者提升品質所需要的成本通過規模效應反而能獲得更多的利潤。

  碳硅集團的考慮就是通過補貼來撬動用戶群體,進而讓車型達到規模效應來迅速降低成本,最終創造出盈利空間。

  補貼對于車企而言,它可以是維持部分利潤的保底,也可以是通過降低購車門檻來擴大銷量,最終放大利潤規模的杠桿。

  俞興只聽王川福那么一句知道他的考慮,就是因為碳硅集團選擇的便是后者。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