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239 收益

熊貓書庫    多我一個后富怎么了
🔊點這里聽書

  從五月到六月,全球汽車行業展現出了“系統性”這個詞。

  不管是藏于幕后的俞興,還是政策收緊的監管,又或者頻頻出事的車企,大家都沒想到事情會發展到這一步。

  過山峰對雷諾的做空本以為只是一次車企的滑坡,但這卻一滑再滑,排放造假接二連三地被揭露,兩位頂級掌門人黯然下臺,空頭之王在吹捧中成為封號,反壟斷行動卻再掀新章,簡直讓人目不暇接。

  如此眼花繚亂的局勢之下,博世集團終于站出來反駁臟水,展現早在07年就對大眾工程師發出的警告郵件,但這種“小事”都顯得沒什么熱度了。

  六月十八日,停牌許久的大眾集團在尖銳的輿論聲中恢復交易,股價重重跌去15個點,市值蒸發超過200億歐元。

  然而,與上月的黑色十分鐘不同,這一次連歐洲本土的許多民眾都有類似的評價——活該。

  正常來說,普通民眾與用戶其實對汽車排放是沒什么感受的,排放多寡并不影響正常使用。

  但汽車行業這種支柱型產業出現如此重磅又接二連三的丑聞,再加上政府又迅速的撥出救市預算,雖然確實起到切斷風險傳導的作用,美國方面的批評、歐洲在野黨派的抨擊、媒體連篇累牘的鞭撻卻都讓車企在市場里的口碑迅速下降。

  與華夏市場不同,歐洲在環保方面興起的政治正確確實是一股不弱的力量,而與之匹配的恰是對此觀念認同的選民,他們在一定程度上也把車企“清潔柴油”的宣傳納入買車的考量因素,現在這種情況無疑是一種欺騙。

  政治博弈,商海險惡。

  俞興在臨港遙望德國股市,瞧見大眾失格,耳邊仿佛響起叮叮咚咚的金幣聲。

  劉琬英仍然在香江沒回,過山峰本次部分盈利資金能否順利收回恰恰要看接下來幾天的資金運作,而另一部分通過CDS的資金已經在陸續合成CDO,不得不從短期轉為中長期。

  合成CDO就是以CDS為基礎發行了分級證券,收益也轉化為兩部分,一是通過分期到手的CDO存續期間的固定收益,二是等待CDO到期或提前清算后回收的本金。

  歐洲這次是跨境調查,充分調動了不同地區的監管機構,確實是過山峰遭遇過的最嚴格的審查,好在它最終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過山峰,更是遍布全球資金所需要依賴的離岸設計。

  不管歐洲如何施加壓力,開曼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巴巴多斯、塞舌爾等離岸金融樞紐都不可能為它的調查放行,甚至于,歐洲的瑞士、盧森堡、馬耳他也難以提供更多的信息。

  這種情況下德國BaFin的“推定非法”既蠻不講理,也確實有效,只是,它難以確定凍結的資金是否真的歸屬于過山峰。

  截止到六月中旬,BaFin凍結的資金已經驚人的超過4億歐元。

  按照相關負責人莫里克面對媒體的說辭,那便是“我們成功重創了破壞歐洲金融市場穩定的空頭”,而按照他私底下和同僚們的交流,還有后半句沒法公開表述,“但我們不知道過山峰是不是在重創之列”。

  過山峰的離岸設計手法很成熟,資金埋伏又比較早,彼時極可能是按照正當程序運作,所以就很難通過技術手段來區分。

  莫里克和法國AMF過來的卡洛斯并肩作戰地追查異常資金,但也不得不坦承心中的絕望,覺得未來都很難鎖定過山峰,而如果全球金融信息進一步推動,那時候的過山峰早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卡洛斯更年輕,也對未來相對樂觀,既安慰也是鼓舞莫里克:“過山峰肯定還會行動,我回去就申請保留針對過山峰的調查小組,過山峰確實很厲害,但看索羅斯、查諾斯那樣厲害的空頭也有敗績,人總是會犯錯的,我們可以等待過山峰犯錯,沒準他們這次就因為分贓不均而內訌了呢。”

  不過,如果拋下對過山峰的執念,單看美國知名對沖資金們堅持不懈的批評,成效也還是不錯的。

  6月23日,肩負過山峰資金運作重責的劉琬英終于返回臨港,神色之間頗為疲憊。

  與她一起回來的還有兩輪做空的部分利潤,過山峰這次是股票、期權加對沖的組合齊上陣,收獲或許可以有些對得上同行的吹捧。

  目前從歐洲轉到離岸公司的資金超過8億美元,還有接近6億美元停在歐洲不同國家的公司賬戶里繼續等待大眾股價的走向,而轉換成CDO的資金接近5億美元。

  這部分CDO像是存了個定期的大額存款,既可以等待到期取出,也可以迅速的打折變現。

  劉琬英見到俞興的第一句話就是:“俞老板,我可以送你一輛更貴更貴更貴的車。”

  她在第一次做空成功時送了一輛奔馳S,時至如今還是俞興常用的座駕。

  俞興聞言直笑:“我造的車都要賣了,我還要什么貴貴貴的車?”

  劉琬英的第二句話便轉為嘆息:“歐洲這次凍結了我們超過5000萬歐元的資產,我的能力就在這了,大眾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如果我們真可以成立一個公開的對沖基金,這次能獲得更多更多的利潤。”

  因為雷諾在前,歐洲監管部門的動作很快,充分驗證了高收益、低風險與高流動性的不可能三角。

  俞興沉默一會后說道:“這已經超出我的預料了,我很難具體想象出這些資金的規模。”

  劉琬英笑道:“俞董事,還沒你百曉生的市值高呢。”

  俞興連連搖頭,市值和流動資金是兩碼事,非要衡量的話,這些錢足夠再造3個碳硅集團。

  “你有考慮這部分的錢怎么用嗎?”劉琬英稍微正式的問道。

  俞興略一躊躇:“碳硅集團是要融資的,Mus也需要資金在海外投量,國內的供應鏈公司需要資金注入,如果可以,我希望碳硅集團能夠繼續增加研發的資金比例。”

  他掰著手指說道:“還有劉建凱的那個可比特交易所,未來是有很大潛力的,紅隼資本的本身投資活動肯定也需要留著資金,你那個CDO像是把錢拿出去放貸了,歐洲的資金還得繼續等,離岸公司的錢夠不夠分配?”

  劉琬英轉著念頭,沉吟再三:“做空非我意,但愿錢夠用。”

  碳硅集團與碳硅數據都是吃錢大戶,其它的林林總總也會分掉不少,再加上她自己愿意在投資方面有建樹。

  她忽然話鋒一轉:“歐洲車企遭殃,日本那邊一直在批評他們,一直在鼓吹他們的制造精神,等我們休整休整,就殺個回馬槍,拿神戶制鋼祭劍。”

  祭劍,祭過山峰這個汽車行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