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郭嘉的建言,也讓李基對于烏桓叛亂的走向多了幾分判斷,暫緩了直接調兵走海路北上馳援幽州的想法之余,重點關注著幽州局勢的走向。
很快,一份份從不同渠道傳來的幽州情報陸續地送來了官渡,也讓李基暫舒了幾分眉頭。
那一位白馬將軍,確實還沒有徹底在界橋一戰被打沒了心氣。
面對著烏桓叛亂,公孫瓚沒有一味死守抵抗,反倒是主動率領白馬義從進行反擊,短短三日就是初戰告捷,斬首五千,打潰了一支三萬之數烏桓騎兵。
縱使此番烏桓叛亂的聲勢僅比十年前弱上三分,但幽州卻也不是昔日那般的困苦,或許沒辦法跟揚州的變化相提并論,但錢糧足以輕松支持公孫瓚用兵。
對公孫瓚的態度有了一定的判斷后,在李基的推演中,公孫瓚平定烏桓叛亂不難。
不過隨著傳回的情報漸多,部份細節不斷浮現,前來匯報的司馬懿語氣多了幾分陰冷地說道。
“老師,這烏桓叛亂不是巧合,確實是早有預謀。”
司馬懿將手中文書遞給李基瀏覽的同時,開口道。
“此次從塞外而來的烏桓部族幾乎是同時在代郡、漁陽郡、遼西郡三個方向南下,并且皆有著塞內烏桓人配合,這才一舉攻破了多次長城關隘…”
“初步匯總的消息,塞內的烏桓人也有一十三處聚居地同日叛亂斬殺監督漢軍,正因如此才會打了公孫將軍的一個措手不及。”
李基合上了手中的文書,將其丟到了桌案上,鼻息略顯粗重了三分地冷哼一聲,道。
“劉伯安當年終究還是太過于仁慈了,蠻夷畏威而不懷德,若不是劉伯安放松了些許烏桓人的項圈,何至于此?”
十年,已經足夠上一代的烏桓人忘記漢威,也足夠新一代的烏桓青壯初步成長起來…
更重要的是,劉虞放開了些許項圈,公孫瓚又手段略顯粗糙地收緊…
人性使然,新一代成長起來的烏桓青壯為此不滿而爆發叛亂,倒也不足為奇。
不過,這終究掩飾不了烏桓人這一群體,本質上就是一群白眼狼。
昔日劫掠,不以為恥;拔其爪牙不過十年,復生,不過恩露有所變化便生反叛之心。
司馬懿低聲提醒道。“老師,若僅僅是烏桓人內外勾結,難以做到這般地步,或就是曹魏所暗中串聯。”
對于司馬懿的這個結論,李基反倒是稍加思索后,略顯猶豫地推斷道。
“曹操此人為達目的,行事不擇手段不假,但其對待異族的態度,不應有這般作為才是。”
“昔日如何,今日不一定仍是如此。”
司馬懿難得地出言反駁李基,認為必然是曹操在背后所推動。
人性,最是經不起考驗,也是最容易變化的。
縱使昔日曹操為良家子,如今這一代梟雄為了霸業,還會介懷一些底線乎?
不過此事是或不是,于大局而言無甚區別,本質上確實是大大緩解了曹操所面臨的壓力,暫時無須擔心背腹受敵。
也就在此時,諸葛亮從大帳外走了進來。
司馬懿抬眸看了諸葛亮一眼,眸光隱隱一動。
諸葛亮反倒是神色平靜地朝著司馬懿點了點頭,走到李基的面前,開口稟報道。“老師,西面有急報送回。”
本來這等事情平日里都是顧維負責的,如今顧維不在了,倒是暫歸到了諸葛亮一并處理。
此言聽在司馬懿耳中…
西面…滎陽?
司馬懿有些不解,但也是識趣地主動行禮告退。
待司馬懿離開后,看罷了急報的李基臉上流露出一絲喜色,道。
“這個顧維倒給我帶來了幾分意外之喜,借勢壓人,竟順勢說服了張魯出兵。”
“老師的眼光向來不會有錯的,更何況顧維在老師身邊聽訓多年,耳濡目染之下,豈是易與之輩?”諸葛亮說道。
旋即,李基起身走到了一側的沙盤,拿出了一支小棋插入漢中郡北部的斜路。
如此一來,只待顧維說動馬騰,那么就有兩路兵馬一南一北進軍司隸,直逼長安。
如今的董賊殘黨,屢經敗戰,兼之在七八年時間的洗禮下,董卓曾經的威望也漸漸消弭一空,早不復曾經的兵勢不說,內部也是矛盾重重。
在這兩路兵馬的進逼之下,沒有抵抗之力的董賊殘黨唯有徹底敗亡出局一途,徹底打開這兩路兵馬進軍洛陽的通道。
“以時間估算,維兒理應已經抵達馬騰處有幾日功夫了,倘若一切順利,那么馬騰也應該出兵了。”
“這兩路兵馬,短則七日,長則十日便能兵臨長安城下。”
李基不斷地推演著各方動向,眼前的沙盤就似是活了過來一般,自行就出行著種種變化。
長安一破,大軍只要能夠直接威脅到洛陽,那么呂布的敗局便已注定。
呂布一破,所產生的連鎖反應足以大大影響官渡之戰的走向。
而呂布唯一破局的可能,僅有一個。
那便是及時得知三輔之地落在馬騰與張魯之手的消息,意識到洛陽有被威脅的可能,果斷撤回虎牢關內,以虎牢關抵擋北伐大軍,再集中兵力先破馬騰與張魯這兩路兵馬。
不過,李基并不準備留給呂布這么一個機會。
炎炎夏日,即便是晚上也頗感悶熱,讓李基下意識地攤開折扇緩緩扇風,也吹得周圍的燭光跳動了起來,讓李基的半張臉龐隨之隱于黑暗之中,讓人難以看清。
當晚,有不少戰將與謀士在李基的大帳中進進出出,離開之時臉色也是各異,或凝重,或興奮,或深思…
翌日。
就在曹操也稍慢些許得知了烏桓叛亂的消息之時,原本烈度漸漸有所下降的漢軍再度動了起來,甚至到了有些不計傷亡的程度。
原本就壓力頗大的曹軍,一時都被打得有些措手不及。
在短短一日內,就連三處營寨被攻破。
這也使得當晚曹操的軍帳中甚是熱鬧。
“漢軍瘋了不成?這般不計傷亡的進攻完全不是昔日的風格。”
“僅僅這一日,傷亡已近五千之多…”
“漢軍也不好過,傷亡也絕不在五千之下,并且據探子回報不少漢軍都出現了暍病(中暑),折損只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