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百五十三章

熊貓書庫    慢著,請別叫我昭烈帝
🔊點這里聽書

  劉備將馬鞭遞給典韋,拱手回禮笑道:“備在此見過徐州諸君。”

  士人們一見皆躬身連連施禮。

  “使君,我來為你引見眾賢士。”糜竺作為迎接劉備進徐州的主事人,此刻只能由他來介紹徐州各士族豪族。

  “使君,此位乃漢室宗親東海王。”糜竺朝著身穿冕服的劉祇介紹道。

  劉祇身材消瘦長須臉白,聽到糜別駕引見,立即上前一步,沒端諸侯王的架子,很識趣低眉拱手道:“祇見過玄德公。”

  深知沒有劉玄德收復雒陽,他的處境或許比此刻更慘,越發沒人把漢家諸侯王當作一回事。

  “備見過東海王。”劉備也笑著回應。

  他的治下已有七個劉氏諸侯王,若包括徐州那就有十一個了。

  這些東漢宗親在王宮里貪圖享樂,安然的收著封地賦稅,如果不是亂世,他劉備連面見的機會都難有。

  “郯縣王氏,世出二千石,修注儒學諸經,宗族有名士王朗王景興,先任徐州治中從事,此時則任揚州會稽郡的太守。”糜竺又引見同鄉的王氏宗長。

  聽見王朗之名,劉備興趣盎然笑問道:“此王景興莫非乃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的王司…王君乎?”

  “玄德公難道認識景興嗎?”王氏宗長言語間有些興奮,小心試探道。

  劉備想了想,忍笑道:“備略有耳聞王君辯才無雙。”

  他對王景興不熟,對王司徒異常熟悉。

  王氏宗長行禮退下后,有些摸不著頭腦,明明宗族王朗博學多聞,以校注儒家經典成為名士,玄德公在哪聽說其辯才無雙的,他身為宗長竟然還不知道。

  糜竺又繼續引見下一個,對劉備說道:“使君,蘭陵蕭氏乃初漢蕭相之后,宗族有子弟為瑯琊相。”

  “見過玄德公。”蕭氏宗長恭敬禮道。

  劉備趕緊回禮。

  心里卻在感慨:“蘭陵蕭氏也是后世出名的望族啊。”

  “使君,此諸位彭城縣劉氏,楚元王交后裔。”糜竺對著劉氏遠親引見道。

  這些人都是高祖異母弟劉交之后,世居于彭城郡國,數百年開枝散葉已分布在彭城縣各地,如今特意趕來拜見劉備。

  “我等拜見玄德公。”劉氏眾人躬身揖禮道。

  他們也是漢家宗親,只不過論關系實在太遠了,若要論親戚關系,得從劉太公那里開始算才行。

  雖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遠親,但也是宗族啊,見玄德公奮起那還不得趕緊過來拜會。

  “楚王劉交后人,搞不好這群人里可能還有劉裕先祖。”劉備循聲回禮,心里不禁想著。

  接著糜竺引見了家傳典籍有《禮》《嚴氏春秋》《小夏侯尚書》的彭城閭丘氏。

  又有人踱步上前,糜竺笑說道:“此乃下邳陳氏杰出子弟,任典農校尉的陳登陳元龍。其父陳漢瑜此時任豫州沛國相。”

  “陳元龍拜見玄德公。”頭戴儒冠有一股文雅之風的陳登恭敬上前伏拜劉備。

  而劉備則將他扶起,輕笑說道:“來時我路過沛郡國,令尊陳公放下公務乘馬車親到小沛相迎,令備頗為感動啊。”

  “使君出身末微平定天下擾攘,蓋有雄姿杰出王霸之略,下邳陳氏耳聞已久,即便萬里相迎又何足道哉?!可惜阿翁年事已高,登又身有要事,否則必定前往雒陽相迎劉使君。”

  陳登躬身一拜,真誠道。

  劉備再度將其扶起,仔細打量一番,說道:“我在青、兗之間常聽說徐州陳元龍謀略過人,為世之良才,惜路遠不能相見,今日終得見其面矣。”

  “登才薄智淺,不敢居謀略之士,不過任事則忠于職的安分守拙人罷了。”

  陳登謙虛的回答道。

  劉備見到陳登拱手時,恰好露出藏在袖里的牘卷,引得典韋瞬間將佩刀拔出“鏗的一聲!”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色變。

  劉和也在拔劍,后邊的銳沖營士卒快速圍了上來。

  事出突然,連站在身旁介紹的糜竺也被嚇得說不出話來。

  劉備不由擺手讓典韋與劉和先把刀收起,再對陳登笑問道:“元龍衣袖藏著何物,將竹簡置于袖不覺得重嗎?”

  而陳登被典韋森然注視,雖表面不改其色,心底卻有恐懼感襲上心頭。

  若非使君反應過來扯住在旁燕頷虬須的熊虎之士,怕將瞬息拔刀將他人頭劈下。

  沒想到他陳元龍剛才差點就死在此地了,不由一陣后怕。

  陳登趕緊抖出衣袖里的竹簡,兩手捧起說道:“使君,前州牧陶公任登為典農校尉,乃勸民務農桑妥善種植谷物豆類為百姓充饑,減少戰亂帶來的饑荒,如今徐州各郡共有縣邑六十二,定墾田有三十二萬五千三百八十四頃,今歲攏收粟米豆料三百二十三萬一千三百二十三斛,還望使君過目。”

  劉備接過竹簡仔細看著,然后笑說道:“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元龍任事忠于職責,的確可當良才之稱。”

  劉備看完耕田數量,就知道徐州非度田不可,西漢元始二年臨近王莽篡位時,漢書定天下墾田八百二十七萬五百三十六頃,各州郡也在不斷的開辟荒地。

  眼下徐州能統計到的耕田竟然才三十二萬五千三百八十四頃,兩百年來權貴蠶食耕地,尤其是桓、靈二帝期間,豪族士族到底隱藏了多少田地沒有繳納賦稅,徐州比兗州的士族豪族還離譜。

  難道是離司隸越遠,膽子就越大?!

  劉備手握著文牘,心里猜到這便是下邳陳氏對他入主徐州的態度。

  擺明了要站在他這邊支持在徐州進行度田。

  見一眾士人離得此地較遠,聽不到這邊的談話,陳登拱手說道:“徐州富饒之所,卻難為使君和百姓所有,若要治理徐州當重整吏治,丈量耕田收納賦稅,須先調重兵屯軍各郡,以防掀起禍亂。”

  稍微停頓了下,繼續說道:“倘若用丹陽兵卒屯各地,使君還需多謹慎,自從陶公去世后,此地兵卒更貪婪成性,多有桀驁不馴之舉,恐極易被外人收買。”

  劉備笑道:“多謝元龍的提醒,陶恭祖麾下的丹陽兵雖好,卻還不如備手下的勁旅悍卒讓我放心。”

  捏著竹簡想徐州耕田之事,令他不禁想起光武劉秀度田時,就以青、徐、幽、冀四州甚為嚴重,反對“度田”最為強烈,幾乎處處有豪強舉兵而起殺朝廷官吏。

  現今青州先被黃巾軍犁了遍,他度田把各郡豪強又剿了一遍,才總算把一些田地收回來。

  除去青州外,幽州在公孫瓚治下,冀州還在袁紹手里。

  只剩徐州機緣巧合落在他手上。

  劉備心嘆道:“看來豪強又卷土重來啊!”

  遂將文牘遞給劉和,在陳登迷惑不解中,撫掌笑吟道:“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

  看好了,是你們先動的手。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