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瑜滿臉問號。
韋孝之在信上沒說,云國公是這樣熱情且自來熟的一個人啊。
顧南夕看到諸葛瑜,就想起諸葛亮。
嗚嗚嗚,她也想要一個像諸葛亮這樣,卷王之王,全能的六邊形人形外掛!
“諸葛先生,您一路上舟車勞頓,肯定累了吧!你們想要喝茶還是奶茶?或者果汁,果子酒,羊羔酒?”
顧南夕和王不喜二人,左右圍住諸葛瑜,生怕他跑了。
諸葛瑜的眼神里閃過一絲疑惑,怎么個情況?
韋孝之得到消息,第一時間就趕過來,卻還是沒有顧南夕和王不喜動作快。
韋孝之連忙向諸葛瑜行禮。
這才是諸葛瑜熟悉的外交禮儀。
他悄摸松口氣,解釋道:“藏書貴重,我不放心你的師弟們,便跟著走一趟。”
才不是!
諸葛瑜是擔心,自己好不容易培育出來的小樹苗,會和韋孝之一樣,來了云州就不肯走了。
他對云州沒什么意見,純粹是不想看到自己的弟子被老奸巨猾的云國公忽悠。
想必有自己在,弟子們不會被輕易哄回去。
顧南夕可不管他是為何而來,反正人來了,就別想走。
“諸葛先生,站在大道上,不方便說話。不如去我們刺史府?”
諸葛瑜堅決不肯去,總覺得云國公過分殷勤,莫非是不想歸還藏書?
顧南夕遺憾不已,察覺到諸葛瑜臉上的倦色,主動問道:“諸葛先生在云州可有落腳之處?”
諸葛瑜看向韋孝之。
韋孝之擺擺手:“我是和學子們合租院落。”
院子那么小,怎么能讓恩師跟自己擠?
顧南夕福至心靈:“不如我把耿大娘家隔壁的院子也租下來?你們師徒住得近,也好有個照應。”
諸葛瑜有些猶豫。
王不喜勸道:“我們云州和地方不一樣,若沒有熟人照應,恐怕需要適應幾天。”
韋孝之連連點頭:“是的!”
諸葛瑜別別扭扭地同意下來。
耿大娘的院子很暢銷,前一任租客剛到期,就有客人去詢問是否出租。
耿大娘連著拒絕好些個租客,就是想把院子修繕一下,接待前來投奔的村民。
“唉,村里人的日子不好過呢。這幾年每況愈下,田稅越來越高,要不是還能去城里打零工,補貼家用,村里人都要賣兒賣女了。”
“尤其是去年,官府強行逼著大家伙用交子。可這交子,一天比一天毛。一兩銀子的交子,現在只能當七百文用。”
耿大娘嘆氣連連,完全不敢想村民們該如何過日子:“這還算好的,據村長說,好些商家都不收交子了。想花都花不出去,愣生生砸在手里。”
耿大娘拿出鑰匙,打開院門:“昨日才大掃除過。每間房子都有火炕,衣柜,桌子,板凳。全是新的。”
老家人活不下去,想來云州投奔。
耿大娘自然是把一切都準備得妥妥當當,生怕老家人產生寄人籬下的感覺,還特意購置新家具。
這間院子四四方方,土地是青灰色的,踩上去硬邦邦的。
在西南角處還種了一棵樹,尚未發芽,看不出是何樹。只不過,從伸到房屋頂上的枝丫來看,待到春日時,想必會枝繁葉茂。
水井在后院,周圍用和地面一樣的材質做了一圈小水臺。
耿大娘見諸葛瑜感興趣,便介紹道:“這是水泥,幾十年都用不壞。”
諸葛瑜挑眉,這是土水泥的升級版?云州土水泥名聲很大,但諸葛瑜還是在其他地方見過的,當地叫三合土。
但水泥這玩意,卻是前所未聞。
院子如此新且板正,可見耿大娘是花了大心思和大價錢,
諸葛瑜猶豫道:“院子很好,我們不好奪人所愛。”
耿大娘眉眼一立,中氣十足道:“諸葛先生,您說這話是在打我臉!您可是云國公要接待的貴客!不讓您住得安心,住得舒適,我如何向云國公交待?”
王不喜大人偷偷囑咐過耿大娘,一定要留住諸葛瑜,這位可是大能人,能幫云國公大忙!
耿大娘又沖韋孝之使眼色,讓他幫忙打配合。
兩人一頓叭叭,諸葛瑜又著實對院子滿意,終于同意在小院安頓下來。
“諸葛先生安置好了?”顧南夕一邊吸溜著小米粥,問道。
王不喜一大早就去看情況,連早膳都沒來的及用。
他瞅一眼桌子,上面擺著一盤子水煮蛋,大概有三四個,兩樣腌咸菜,一碗羊肉,很是簡樸。
王不喜接過綠梅端過來的一碗小米粥和羊肉,外加一份蔥花千層餅,毫不客氣地大口吃起來。
“安置好了,咱們撫冥鎮里長平坊最有生活氣息,又有耿大娘關照著,諸葛先生很快就能融入其中。”
古有孟母三遷,可見環境對人影響很大。
長平坊的百姓俱是云國公的死忠,生活富足,精神飽滿。
有他們在一旁潛移默化,說不定諸葛先生就愿意留下來了呢?
小米粥熬得火候很足,上面漂浮一層油汪汪的米油。
這種熬出米油的小米粥最養胃。
王不喜三餐總不按時吃,此時,熱乎乎的小米粥下肚,整個人都舒坦了。
“我還聯系了旅行社,為諸葛先生一行人,專門定制旅游團。”
甫一見面,王不喜就敏銳地察覺到諸葛瑜對云國公和云州,都抱有一絲警惕。
本該由官府組織的觀光活動,就干脆交給旅行社。
旅行社接待的游客眾多,對外地人想看什么,關注什么,更了解。
尤其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在民間作交流,恐怕更符合諸葛先生的期待。
“做的不錯!我們一定要把他們留下來!”看到諸葛瑜本人第一眼,顧南夕就確信,這是自己需要的人。
他倆會像歷史上的諸葛亮和劉備那樣,譜寫一段記載史冊的君臣佳話。
“干杯!”顧南夕舉起羊乳。
王不喜舉杯,和顧南夕碰了一下:“為了云州!”
顧南夕:“為了我們的美好生活!”
不求悠閑自在,只求不再997!
次日,有人來匯報:“諸葛先生一直盯著百花印刷廠,不肯參加旅游團,只派了同行的學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