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8章這是要出大科學家了啊

熊貓書庫    1990:我在大學當老師
🔊點這里聽書

  深夜地街道,黃色地燈光,陳勤之沒有抽煙。

  他還沒有學會抽煙。

  一身疲倦的回到漢城,他腳步匆忙,沈南心還在等他回家。

  晚上快九點,陳勤之回到家里的時候,沈南心看到他,快認不出來了。

  “怎么回去兩天曬這么黑了?這要是在路上,我都不敢認你。”

  “黑不黑,也都是你的人了。”

  “貧嘴。”沈南心被逗笑,接過他帶回來的雞蛋:“肚子餓了吧,我給你煮餃子。”

  沈南心去廚房煮餃子,陳勤之去衛生間洗了一把臉,然后也去了廚房:“南安這兩天沒有過來陪你。”

  “過來了,餃子就是我倆昨天晚上一起包的,我說你今天回來,她今天就沒來了。”

  又說:“她談了一個對象,她跟人出去玩了。”

  沈南安是沈南心的妹妹,她長得沒有沈南心靈氣,但是她比沈南心有眼力勁,找了一個做生意,有錢的男朋友。

  沈南心把一大碗餃子端出來,陳勤之伸手去接。

  陳勤之吃餃子,沈南心就坐在旁邊跟他說話,問他家里的房子做得怎樣了?錢夠不夠用,要不要再匯一點回去?

  沈南心句句不離他家,陳勤之心里一酸。

  覺得對不住她了。

  特別是大舅母那些話,說她是狐貍精,說他是因為娶了她,忘了娘。

  “勤之你干嘛呢?干嘛這樣盯著我看?是不是我懷孕之后沒有以前好看了?”陳勤之望著她看,沈南心把手在他眼前揮了揮,又摸一下自己的臉。

  “好看,你什么時候都好看,我就在想,我是怎么娶到這么好的老婆的。”

  沈南心笑了說:“你這怎么回去一趟,嘴巴跟抹了蜜似的。”

  “是真話。”

  妻子是好妻子,但他上世不是好丈夫。

  他在外面對別人大方,對別人好,對別人拉不下面子,卻把所有的自私給了家人,給了妻子和女兒。

  只有“大愛”,沒有小愛的人,是可悲的。

  “你快吃,餃子都冷了。”

  十點多,兩人回到床上的時候,沈南心拿出了幾團毛線和織毛衣的長針:“我先給你織件毛衣練一下手,然后再給孩子織。”

  陳勤之拿走她手上的毛線:“都忙一天了,晚上休息吧,別把眼睛搞壞了,到時候請人給孩子織幾件。”

  后世,她就是用眼過度,年紀大了總是流眼淚,還去做了手術。

  沈南心把毛線拿了過來:“請人不用花錢啊,現在是能省一點是省一點,再說勤學結婚,我們還得送個大禮呢。”

  陳勤之握住沈南心的手,另一手又落在她的手背上:“會有的,什么錢都會有的。”

  也一定會有的。

  沈南心把頭倒在他的肩膀上:“現在這樣就很好了。”

  從家里回來的第三天,陳勤之的論文刊登了,登在醫學學報的第三版。

  陳勤之買了兩本,給了一本姜玉娥。

  “小陳不錯啊,這都到第三版面去了,你現在可是我們學校的大紅人了。”

  “姜老師又開玩笑了。”

  九十年代初,還沒有中國知網,國內的醫藥與世界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相關人員別說在Cell(細胞)和nature(自然)發表文章是極其困難,就是國外的其他學術期刊也很困難。

  所以都是發國內期刊,醫學學報是1979年創刊的,是當下國內醫藥學最頂尖的期刊。

  陳勤之能登上第三版的版面,實屬不容易,也是有實力的。

  后世,他是被調去教育廳,實在玩不轉機關單位的那一套,就慢慢被邊緣化,忽視了。

  最后被調去最清閑的資料室時,他開始還覺得很清閑,很好。

  上班可以看書,沒有什么事在等著,更不用跟別人打交道,不用到處跑。

  后來,他就被這種舒適腐蝕了。

  比他后進單位,比他年齡小的都在往上升,而他一直在資料室,一直是副科,幾十年都沒有動過。

  為了麻木自己,為了體現和別人的不同,他就一心鉆進以前的業務里。

  但是人在教育廳,最后他連專業論文都發表不出去了。

  好在后世狠狠鉆進了業務里,所以他現在腦子倒是有一堆想法和沖勁。

  這到頭來,還得感謝在材料室待的那幾十年,讓他看了不少專業資料,記下了不少東西。

  醫學學報是雙月刊,陳勤之這次的論文發表是今年第4期,剛發刊的前幾天,銷量和往常一樣,沒有太大的波動。

  三天后,這一期的醫學學報銷量突然大漲,甚至有國外的學者打電話過來訂購。

  日銷五百本…

  日銷八百本…

  日銷一千…

  這可不是什么中青報,也不是人民文學報,是學術報啊。

  這么大的銷量,還是頭一次見。

  “老梁,趕緊讓印刷廠再把這期的期刊多印一些出來。”

  “好的總編,我現在就跟印刷廠聯系。”

  梁有為答應著,拿起桌上的電話就給印刷廠打了過去,要加印。

  “老張,加印,這期的期刊加印,你們廠再印個一萬份。”

  “梁編輯,這是哪篇論文的反響啊,以前從來都沒見過這么大的動靜,這是要出大科學家了啊。”

  “還在觀望呢,估摸是漢城大學的陳勤之,陳老師。”

  “那這可是人才啊,我搞了這么多年的印刷,就沒看過哪個學術期刊銷量這么大。”

  剛開始的時候,醫藥科學院和協和醫學院,還有編輯部還不知道是什么回事,不太確定是哪篇論文引起的反響,直到辦公室的電話突然被打爆。

  直到信件源源不斷的寄過來。

  “老梁,這期第三版的論文,生物制藥的未來發展,還有關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的那個老師,是漢城大學的嗎?你把他的聯系方式給我,這年輕人太有想法了。”

  “老梁,你們學刊這次的論文質量很不錯,把生物制藥和化學制藥都講了,不僅科普了生物制藥,還研究了化學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的提取方法。

  更是提出了生物制藥今后的酶工程制藥,他對兩種藥系都很了解,很有想法,很有創新。”

  “梁老師,你能把陳老師的聯系方面給我嗎?我想給他打電話,想見見他,我也是學生物制藥的。”

  “我們這專業才起步,我有很多問題想請教陳老師。”

  “…”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