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游戲正式上線前,游科便已完成《黑神話:悟空》軟件著作權的全面登記,覆蓋游戲內所有人物形象、場景設計、原創配樂、宣傳影片、美術素材、三維模型及各類宣傳物料等核心內容。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游科更為“黑悟空”“黑神話悟空”“黑神話哪吒”“黑神話楊戩”等名稱進行了45大類全類別商標注冊,構筑起牢固的IP護城河。
游戲發售后,其影響力迅速溢出游戲本身,催生出龐大的衍生生態。
小米率先推出多款聯名產品,包括定制手機、筆記本電腦、手機殼、充電寶及主題電視等,市場反響熱烈。
眼見小米借黑神話IP銷量激增,尋求與“彼岸”合作的廠商紛至沓來,產品覆蓋游戲手柄、自行車、家電、筆電等多個領域,令人眼花繚亂。
最能反映黑猴經濟熱度的,當數嗅覺最靈的股票市場。
多只與游戲產業相關的股票在未明就里的情況下接連上漲,其中參與出版游戲設定集的中信出版、負責內容審核的華夏出版等股價表現尤為突出。
更引人注目的是山西高速的連續漲停——原來,《黑神話》中眾多場景與建筑均取材自全國36處古建與文化遺址,其中山西獨占27處。
這些景點分布分散,適合自駕游覽,隨著游戲爆火引發的“打卡潮”,山西高速成為直接受益者。
甚至這些企業老總都給陳默發來了感謝信.
可以說,凡是與“黑神話”產生關聯的產業,皆在這場IP熱潮中分得一杯羹。
據抖音、京東等平臺數據統計,游戲上線24小時內,官方聯名周邊銷售額突破3億元;“彼岸”平臺游戲相關道具交易量同比激增超500。
在實體衍生品之外,影視與演出市場同樣表現強勁。
《黑神話:悟空》線下交響音樂會定于12月中下旬啟動全國巡演,票價區間為180元至880元,每檔均附贈專屬伴手禮。
京城、滬市、杭州、深圳四站門票開售即罄,僅這四場演出收益已超千萬元,后續還將在多地加場.
陳默讓下面對衍生市場收益進行整體預估,結果顯示相關衍生品未來總收入有望突破150億元,甚至超越游戲本體收益。
游科即便收益占小頭,在如此大的營收面前,數十億的資金足以讓他們揚眉吐氣。
團隊不用再糾結于后勤和生活問題,也不用擔心研發費用不足,剩下只考慮如何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做出大家愛玩、喜歡玩的游戲即可。
此刻,陳默很是欣喜,但這并非因為游戲帶來的70億收益——對月營收數百億的“彼岸”而言,這并非什么驚人數字。
他真正在意的是對市場預判的驗證。
要知道他重生之前,《黑神話》尚未面世,只是通過早期試玩和預告的玩家反饋感覺這是一個有潛力的游戲,至于其他一切都是未知的。
而這一次,陳默先是接觸了馮驥和他的團隊,了解這是一幫真正熱愛游戲,真正做事的人。
在“彼岸”資源加持下取得遠超預期的成績,恰恰印證了他一直堅信的方法論:用心做事的人,長期投入下,終會獲得回報。
近十年的創業與摸索,已讓陳默對某些事物的判斷接近直覺。正如他曾在《新聞聯播》中所言:“真正沉得下心、不追逐喧囂、愿以靈魂打磨作品的企業,終將走向成功。”
這也是“彼岸”一貫推崇的價值觀。
時至今日,陳默逐漸意識到,世界線已發生不可逆的偏移:
小米提前上市并登頂全球、三星陷入內亂、京東旗下京喜橫空出世令拼多多黯然失色、美團外賣主戰場的丟失…
阿里系與彼岸系的此消彼長,牽一發而動全身。
這個互聯網,早已不是他記憶中的那個互聯網。
或許,《黑神話:悟空》的成功,正是他向“先知”身份告別的節點。
此役之后,陳默更確信:自己已不再依賴重生優勢,而是靠實打實的判斷與布局能力行走于商界。
而且還有一個很是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隨著馬云退休,他已成為華夏互聯網領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這時候有無數雙眼睛都在盯著接下來互聯網環境和走勢如何,是否比之前發展的更穩定更好。
所以在阿里系全面退守,收縮防御的時候,陳默下令彼岸系鳴金收兵,見好就收。
如果真由彼岸系一家獨大,是那些人不愿意見到的結果,如果他真下令全面圍剿阿里系的企業,說不準以后還會有牛云、茍云出來.
之前老馬臨走前那句話說的沒錯,市場要競,更要合,一起把市場做大,把路走寬,才是正道。
所以這也是他跟騰訊聯合辦EWC(電競世界杯)的目的,而《黑神話:悟空》目前成績,比起百億收益,背后所蘊藏的影響力才是他更為看重的東西。
不過之前這兩項都是跟游戲相關。
游戲之外,影視內容板塊即將迎來“彼岸”的厚積薄發。
明年起,一系列動畫與影視作品將陸續上線:
元旦檔《哪吒之魔童降世》、春節檔《流浪地球》,以及《霧山五行》《滄元圖》《不良人4》《凡人修仙傳》《仙逆》《斗破蒼穹》《完美世界》等多部動漫將登陸彼岸視頻、騰訊視頻與B站,自年中起持續放送。
至于業務層面,明年《培強強基計劃》將進入2.0的發展期,整合資源把盤子做大,把互聯網的風氣完全扭轉。
在務虛層面出擊,因勢利導;在務實業務層面克己,共生;
弱化彼岸在明面上的影響力,這才是接下來彼岸的發展方向。
通過這樣的雙線敘事,自己將會在上面眼中成為互聯網的代言人,無冕之王。
而他清楚,接下來必須為可能持續數年的行業蟄伏期做好準備。
畢竟,有些事會變,有些事卻依舊會來。
就像記憶中雷軍造車,他只知道開始,不知道結局。
小米su7發布會取得極大成功,銷量開始的勢頭很不錯,但一切到了24年4月份就戛然而止,之后呢?
會遭遇怎樣的挑戰?會推出新車嗎?最終能否成功?
陳默時常思考和推衍,以他現在來看雷軍也是會成功的.
那么這一次,小米也還會造車么?
陳默沒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