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五百五十八章 老李要全面開戰?

熊貓書庫    1977:開局相親女兒國王
🔊點這里聽書

  “李先生,這是這幾天交上來的辭呈,一共二十五份。”

  和記黃埔的辦公室之中,秘書將一份份辭呈放到了李加誠的面前。

  其實正常來說,這些人的辭職不需要李加誠過目,新任的總裁馬世民就可以批。

  但是耐不住人數太多了,馬世民也有些無語。

  “怎么會這么多?”

  李加誠也有些震驚,一下二十多位高管離職,這對于和黃來說,絕對是傷筋動骨了。

  就算和黃旗下的公司再多,這么多的高管離職,對和記黃埔來說,也是大問題啊。

  “把馬先生叫過來。”

  李加誠這時候陰沉著面孔沖著秘書嚴肅的說道。

  秘書見狀,急忙走了出去。

  她還是第一次見李先生臉色這么難看。

  很快,一臉堅毅的馬世民走了進來,手中還拿著一份報紙。

  “Li,你找我。”

  李加誠此時已然將臉上難看的神色盡數收起,而是換上了一副溫和的笑容。

  “西蒙,我一下收到這么多的辭職信,有些詫異,所以找你來商量一下。”

  馬世民搖了搖頭:“這些人應該是有預謀的離開,他們都有個共同點,是當年韋理招進和記黃埔的。”

  “我估計這一次,也是韋理那邊的手段。”

  “你可以看看這個!”

  馬世民隨后將報紙推到了李加誠的面前,李加誠打開一看。

  上面有一條被馬世民圈出來的新聞。

  “傳聞置地即將入股現代箱貨,包氏叔侄聯手,接手現代箱貨公司的股份。”

  “現代箱貨?”

  李加誠看著新聞,隨后眉頭微微皺起。

  “這么說,那個包澤陽接手了馬士基和英輪公司的股份?”

  他當年圖謀過九龍倉,對于九龍倉下面的一些公司,當然是知曉的。

  現代箱貨其實就是九龍倉下面比較重要的一個公司,原因就在于它當時是英資掌控港島碼頭的公司。

  現代箱貨的股東里面,除了怡和之外,還有馬士基,英輪,太古以及匯豐。

  可以說,它其實是港島英資集合的一個股份,方便這些英資輪船公司使用港口碼頭。

  雖然掛在怡和的九龍倉下面運營,但是怡和占股實際上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我不太清楚包澤陽的手腕,但是根據我了解的信息,置地那邊確實是有這個想法。”

  “這些辭職的人,一部分是零售體系的,而另一部分,其實就是航運港口體系的。”

  “不排除韋理挖他們,是想用他們,進入現代箱貨的可能。”

  馬世民面色凝重的說道。

  碼頭,其實是他入主和黃之后接下來想要施展的方向,可是現在這些公司的高管被這么一挖,他的計劃就要延后很多。

  畢竟當下首要的事情,還是先補齊公司的這些負責人。

  李加誠聽完,緊皺的眉頭并沒有舒展開,而是拿起了桌上的電話。

  “這樣,我跟匯豐打聽一下!”

  匯豐同樣是現代箱貨的股東,如果現代箱貨的內部股權出現變化,對方一定是知道的。

  不過就在李加誠要播出號碼的時候,馬世民伸手攔住了他。

  “Li,我覺得你或許應該直接去跟沈弼面談。”

  “除了現代箱貨之外,我們還有一點,我們現在資金壓力很大,需要匯豐的資金支持。”

  “因為置地的壓制,和黃現在很多的業務出現了萎縮,尤其是零售板塊,業績大幅度下滑。”

  馬世民也是如今在整理和記黃埔的各種材料之后才發現,原來短短半年的時間,和記黃埔旗下的零售業務竟然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

  而原因也很簡單,就是惠康那邊的突襲擠壓了原本和黃零售的市場。

  惠康以大帶小的模式,很快就在港島的諸多商業區形成了客戶粘性,大件的需求可以去惠康賣場,而小品類的生活用品,直接從那些24小時便利店購買就行了。

  同時,惠康那邊改變了戰略,開始狠抓服務質量,也讓它的口碑變好了很多。

  也因此,和黃旗下的百佳市場,但凡是跟惠康有直接競爭的區域,業績都不可避免的下滑。

  最重要的是,這種下滑的態勢,是呈爆發性的。

  “大幅度下滑?為什么會這樣?”

  李加誠也疑惑,之前他也看過一部分報表,業績并沒有差的很多。

  馬世民則是嘆了口氣:“Li,我們被打了個猝不及防。”

  “一開始牛奶國際那邊只是擴張了惠康賣場,但是在惠康周圍的24小時便利店,他們是統一部署,然后等一切布置就緒之后,才統一開業的。”

  “所以一開始惠康的擴張,也沒有給我們造成太大的沖擊,直到那些便利店開業。”

  “牛奶國際的24小時便利店開業,一開就是圍繞著惠康市場,然后遍布一整個區域,也就是說,他們是一個區域一個區域的擴張。”

  “而這種聯動模式,很容易增加客戶的粘性,畢竟他們如果習慣了惠康的24小時便利店,購物自然也會去惠康市場。”

  “事實上我們真正的市場份額丟失,就是在最近這幾個月。”

  “一開始集團這邊還沒有反應,可能也跟那時候和黃的管理層波動有關,等到我們的季度統計出來,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

  “最重要的是,如果我們不采取應對措施,他們的擴張會越來越快,直到把我們擠出港島。”

  相比較于大賣場,這種24小時的便利店運營起來非常快,找個不大不小的商店,直接租下來然后簡單裝修,然后貨架擺上,直接開業。

  最重要的是,一片區域的直營便利店可以同步運行,只要裝修好了,一并開業,立馬就可以聯動惠康拿下這一片的消費市場。

  而伴隨著惠康的擴張,這種便利店是呈幾何性質爆發的。

  聽馬世民說完,李加誠嘆了口氣。

  “li,我們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拿出資金,然后采用跟惠康同樣的辦法,快速在惠康沒有布局的地方同步擴展。”

  “這樣起碼在市場上,保住我們現有的一些區域,同時反向擠壓惠康的售賣區域。”

  “這也是我希望你能跟匯豐談的原因,我們現在需要資金的支持。”

  馬世民看著李加誠,繼續說道。

  李加誠這時候則是輕聲的說道:“我知道了,我先讓人把百佳的資料送過來。”

  “不過如果只是單純的資金投入,對我們來說,其實并不占優。”

  “我們已經失去了先機,如果再變成跟置地的資金大戰,那對我們來說,不是什么好事。”

  “包澤陽的手中,如今可是有著大筆空閑的資金,就算是匯豐支持我們,也不一定能在資金上超過他。”

  李加誠可是知道,包澤陽從港島幾大銀行質押了很大一筆錢。

  雖然對外宣稱的是要做海外投資,但是這種話大家聽聽就行了,誰會把自己真正的商業計劃說出來呢?

  “我知道,所以我還有另一種辦法。”

  “Li,我知道,你們華人有一個說法,叫做兵不厭詐。”

  “從戰場的角度來說,如今置地已經突破了我們的防御圈,我們想要進行反擊,那么除了派兵增援以外,還有一招,就是吃掉他們的先遣隊。”

  “對惠康來說,它們的先遣隊,就是那些24小時便利店。”

  “這些便利店在商場關門的時間里,為周圍的客戶提供了足夠時長的零售服務,變相的也增加了他們對惠康的認可度。”

  “而我們要反擊,那么首先就要拔除這些便利店。”

  “Li,我知道在港島,有很多的社團組織,而這些人活動的時間,其實跟惠康這些24小時便利店的營業時間是重迭的”

  “我覺得,我們可以適當的讓這些便利店歇業一段時間,為我們爭取時間。”

  馬世民沉聲的說道。

  他做過雇傭兵,對這一套自然是十分熟悉的。

  他也沒什么心理負擔,因為馬世民很清楚,真正的商業,要么靠的是拳頭,要么靠的就是政客。

  怡和太古他們在港島做成四大洋行,靠的可不是自己的商業道德,靠的是英國的軍艦大炮。

  反過來說,港島的華人富商,也是如此。

  早期的華人富豪起家靠幫派,而后面成為巨富,就要靠他們英國人,從買辦四大家族,只要是在港島這片土地上混飯吃的,莫不是如此。

  別的不說,就說港島的房地產,這里面很多時候,不是有錢就能辦的,沒有社團勢力的參與,很多項目根本無法做。

  每年港島有多少在建的大樓會著火,那可不是因為天干物燥,防火不規范。

  馬世民相信他這么一說,李加誠肯定能聽明白。

  而果不其然,李加誠聽完之后,看向了馬世民。

  “西蒙,如果我們這樣做了,那可就意味著跟置地全面開戰了。”

  社團勢力,李加誠當然有。

  畢竟他可是潮汕人。

  要知道早些年港島最大的那幾個社團勢力里面,有兩個就是潮汕勢力。

  而且四大探長之一的呂樂也是潮汕人。

  你要說李加誠在這方面沒有勢力,那就是白扯了。

  只不過李加誠同樣很明白,社團勢力這東西,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有奇效,但是用不好,也是大麻煩。

  雖然表面上看,包氏在這方面沒有太大的資源,包鈺剛早些年的商業勢力都在海上,但是這不代表著包家完全沒有反制的能力。

  浙商或者更準確的說,寧海商人作為港島重要的一支力量,他們手中其實也養著一批人的。

  不然,從娛樂圈的邵一夫,到毛紡大王曹光標,再到南豐集團的棉紗大王陳廷驊,這么多同出一地的浙商崛起,后面沒人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這一點上,李加誠并不像馬世民那么肆無忌憚,要不要動用這部分社團的力量,他需要考慮。

  “這樣,我先跟沈弼見一面,打聽一下消息再說。”

  李加誠覺得還是先跟沈弼見上一面,了解一下情況。

  而李加誠不知道的是,此刻的沈弼,其實也很想見他。

  原因也很簡單,此時的沈弼,已經得知了李長河牽線讓美洲銀行和富國銀行跟渣打合作的消息。

  那天晚上的宴會,匯豐自然也收到了請柬,沈弼并沒有親自去,但是還是安排了匯豐的一個高層前去。

  也因此,詹姆士跟馬修斯和羅恩暢聊的場景,他自然也看到了。

  等回來匯報給沈弼之后,沈弼動用自己的人脈,稍微一打聽,便知道了大概。

  其實對于渣打跟美洲銀行的合作,沈弼倒不放在心上。

  渣打的戰略也就那樣,說白了,要不是匯豐不適合在港島獨霸一方,早就把渣打排擠出去了。

  渣打能活到現在,跟匯豐留著它也有很大的關系,要不然倫敦那幫老爺們,一定會盯上匯豐的。

  但對于“包澤陽”跟渣打的走近,沈弼很關注。

  如果包澤陽旗下的置地連同海外的資產一并全方位跟渣打合作,那對渣打銀行來說,絕對是獲得了超級大的助力。

  對方一定能夠得到飛速的發展。

  這就讓沈弼很頭疼了。

  他愿意留著渣打,但是肯定是不想看到渣打銀行做大的,因為那會沖擊匯豐在港島的領導者地位。

  最重要的是,還有包澤陽的選擇。

  這小子怎么就不跟他的伯父一樣,對匯豐那么親近呢?

  除非?

  沈弼心中隱隱有了些猜測。

  這個年輕人,難不成是想要學洛克菲勒,羅斯柴爾德那些家族那樣,要建立一個龐大的財團?

  畢竟對方跟洛克菲勒家族關系那么密切,想來肯定是了解很多洛克菲勒家族的產業的。

  而他又有那么強的商業天賦。

  對包澤陽來說,單純的成為一個世界富豪,對他已經沒有什么挑戰性,畢竟他現在就是。

  所以對方心底隱藏的意圖,或許是要打造一個東方的財團?

  而財團的核心,就是銀行!

  所以這家伙對匯豐和他拋出的橄欖枝一直沒有欣然接受,而是保持著若即若離的態度,或許就是因為他知道收購匯豐無望?

  現在轉而盯上了渣打?

  沈弼坐在那里,越想越覺得有可能。

  他以前一直沒太想通包澤陽的做事思路,總覺得對方天馬行空,產業到處開花。

  但是現在,他忽然間察覺,他好像摸到了一點對方的意圖,如果以財團的模式去看的話,對方的很多商業軌跡,其實就有跡可循了。

  “叮鈴鈴”

  就在此時,桌上的電話突然響起,打斷了沈弼的思路。

  “喂”

  “大班閣下,和記黃埔的李加誠先生來了,說是跟您約好了見面。”

  電話那頭,外面的秘書輕聲的詢問道。

  沈弼點了點頭:“對,帶他進來吧!”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