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萬英尺的高空,除了陽光和云海別無他物,空姐送餐的聲音驚醒了林朝陽。
「還有多長時間能到紐約?」他問。
「快了,你再休息一下吧。」陶玉書說。
「沒事。」
商務艙的午餐很像樣,還搭配了紅酒。
只是林朝陽沒興趣喝酒,倒是另一邊的蘆安·瓦爾特在牛飲,絲毫沒有紐約知識分子的貴氣,到像個德州來的土老帽。
用過午餐,又過了一陣飛機落地肯尼迪機場,從西到東,紐約是林朝陽美國簽售之旅的最后一站。
「真是一趟不錯的旅程!」
下飛機時,蘆安·瓦爾特還在回味著寬敞的商務艙和美味的午餐。
到了酒店,林朝陽夫妻倆住進了位于曼哈頓中心地帶的麗思卡爾頓酒店晚上,蘭登書屋社長阿爾貝托·維萊塔專門請了夫妻倆吃飯,他現在見到林朝陽,比見到親人還親,臉上的笑容從未停過。
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
蘭登書屋引進林朝陽的作品還從未失敗過,幾年時間里,已經為蘭登書屋貢獻了幾千萬的銷售額。
新書《達拉斯買家俱樂部》發行之后,更是展現出橫掃排行榜之勢。
看樣子又是一部200萬冊銷量起步的超級暢銷書,阿爾貝托·維萊塔如何能不對林朝陽重視呢。
席間聊起《達拉斯買家俱樂部》出版后引發的反響,阿爾貝托·維萊塔滔滔不絕。
「林,我不得不承認,你不僅是個天才的作家,更是個天才的營銷大師!
這次的選題簡直是完美,令世人恐懼的絕癥、飽受爭議和歧視的邊緣群體,《達拉斯買家俱樂部》的話題性太強了。
我們的宣傳人員甚至都不需要花心思,發行部門更是輕松,各大連鎖書店的訂單這些天就沒停下來過。
《達拉斯買家俱樂部》的銷量已經逼近40萬冊,這又將是一部超級暢銷書·...」
阿爾貝托·維萊塔是個典型的生意人,對他有利時,態度無比殷勤。
「能受到這么大的歡迎,我也很意外。」林朝陽謙虛的說。
「所以我說,這就是你超越常人的地方,這就是天才與普通人的區別!
往往在不經意之間就完成了別人無法想象的成果。
這幾天你看媒體評價了吧?所有媒體都給了《達拉斯買家俱樂部》清一色的好評!
但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這部的影響力正在打破圈層。
前幾天你在德州接受的訪問,我聽說反響很不錯,這足以證明的影響力已經打破了讀者和普通民眾之間的壁壘。
林,它正在變得更加受歡迎!」
阿爾貝托·維萊塔口中的「訪問」是指林朝陽在德州時,接受的幾家媒體的采訪,包括了福克斯達拉斯新聞臺、《達拉斯晨報》和《波士頓環球報》。
來到美國半個多月時間,林朝陽確實逐漸感受到了《達拉斯買家俱樂部》的受歡迎程度已經遠超他之前的作品。
阿爾貝托·維萊塔可能不懂如何做書,但他很懂得輿論。
正如他所說,《達拉斯買家俱樂部》的影響力正在從讀者群體向普通民眾過度,用后世的話來說,這就叫破圈。
這是林朝陽之前的作品從來沒在美國做到過的,即便受歡迎如《舌尖上的中國》,它更多的還是受知識分子階層的青睞。
而造成這種破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達拉斯買家俱樂部》大膽的選題和內容。
雖然林朝陽的本意是寫人在面對絕癥時的抗爭,但在新聞傳播的路徑和大眾的視野之中,中重點提及的HIV病毒和同性戀群體無疑才是更受關注的。
作為一個由新教徒建立的國家,美國建國以來的民風其實并不如影視作品中展現的那樣開放,相反還很保守,尤其是在南部地區。
而同性戀這種異端行為,在基督教主導的國家里,自然是罪孽深重的。
連《圣經》里都清晰的記載索多瑪城因為同性行為而導致被上帝用大火毀滅的故事,所以同性戀者遭受嚴酷的懲罰在這里似乎是天經地義的。
但到了二戰結束后,美國各種社會運動風起云涌,同性戀群體也借此搭上了民權運動的便車,走向街頭,集體行動,宣揚自身。
直到「石墻騷亂」,美國同性戀群體為自身爭取權益的運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聲援,在那之后,美國同性戀群體由原本受壓迫、歧視的狀態一舉邁入主流社會的視野。
然后,HIV病毒出現了,這個致死率奇高的絕癥在媒體上被冠以「同性戀瘟疫」的稱呼,引發了整個西方社會極大的恐慌。
也讓美國同性戀群體本來有所變化的社會環境再次變得惡劣了起來。
哪怕走過了八十年代的陰霾,但如今美國社會對于同性戀群體的歧視依舊很嚴重,只不過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喊打喊殺罷了。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同時聚齊了「HIV」和「同性戀」兩個社會敏感要素的《達拉斯買家俱樂部》突然冒出來,讀者群體的關注根本無法承載這種巨大的話題性。
的破圈,被美國普通民眾所關注,也就順理成章的事。
對于蘭登書屋來說,這樣的破圈當然是大好事。
甚至阿爾貝托·維萊塔樂觀的估計,如果《達拉斯買家俱樂部》真的能一直保持最近這段時間輿論關注度,那銷量在一兩年內破500萬冊也不是不可能。
真能達成這樣的成就的話,那這部無疑將會成為蘭登書屋歷史性的著作。
林朝陽不關注阿爾貝托·維萊塔的美妙暢想,但賣得好,終究是一件好事。
晚餐結束后,他和陶玉書回到酒店,沒說幾句話便沉沉睡去。
這一周時間以來,他們跑了三座城市,除了舉辦簽售會,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趕路了。
紐約是簽售會的最后一站地,時間更加充裕。
夫妻倆從容的休整了一天,才感覺恢復了精神。
這天下午,林朝陽再次接受了《紐約時報》的訪問,快四點的時候,蘆安·瓦爾特來到酒店房間。
「林,有個好消息,要不要猜猜看?」
「你要競選參議員了?」
蘆安·瓦爾特頓時感到掃興,抱怨道:「你怎么不說我去競選總統。」
「倒也不是不可以,你是驢黨還是象黨?」
今年是大選年,現在這個時間正是民主共和兩黨初選黨內候選人的階段。
「我是犀牛黨!」
「呦,稀有啊!」
蘆安·瓦爾特說自已是犀牛黨當然是玩笑話,不過這個黨派確實存在,
但不是在美國,而是在加拿大,該黨派的競選承諾是「決不兌現任何競選承諾」。
「別鬧了!」蘆安·瓦爾特停下了玩笑,正色對林朝陽說:「《奧普拉脫口秀》想邀請你去當嘉賓!」
林朝陽神色滿是意外,「《奧普拉脫口秀》?」
「很驚喜是吧?真想不到,《奧普拉脫口秀》竟然主動朝你伸出橄欖枝!
林,這下子你真要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了!」
蘆安·瓦爾特笑呵呵的說著。
《奧普拉脫口秀》是美國廣播電視ABC的王牌節目,前身是WLS電視臺的脫口秀節目《芝加哥早晨》。
1985年,主持人奧普拉·溫弗瑞贏得了節目的制作權,將節目更名為《奧普拉脫口秀》,由她自己的公司制作并在ABC播出。
很快便成為全美脫口秀王牌節目,穩坐如今美國電視行業談話節目的頭把交椅,每周有兩千多萬觀眾收看,并且已經在海外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
生怕林朝陽不了解《奧普拉脫口秀》的受歡迎程度,蘆安·瓦爾特給林朝陽科普了起來。
「我一個外國作家,他們怎么想到要訪談我?」林朝陽好奇的問。
「當然是因為《達拉斯買家俱樂部》的影響。林,我們的想法是對的,
上市快兩個月,這部的影響力正在爆發出來。
看看上周的銷量吧,14.2萬冊!
對比第一周時,這個銷量幾乎翻倍。
我們的宣傳工作做的并不差,又有你《舌尖上的中國》的熱度加成,《
達拉斯買家俱樂部》的首周銷量已經很高了。
可在這樣的基礎上,銷量還能在第7周實現翻倍,這已經不能用單純的讀者口碑去解釋了。
這些報紙、雜志你又不是沒看到—
蘆安·瓦爾特說著,朝房間茶幾上堆著的新聞刊物示意了一下。
《達拉斯買家俱樂部》上市近兩個月,銷量驚人,伴隨而來的還有諸多媒體對這部的高度評價。
《紐約客》跟林朝陽因為《舌尖上的中國》結緣,在《達拉斯買家俱樂部》上市的第二周,雜志上便出現了一篇書評。
在這篇標題為《
:荒誕的廢墟之上綻放》中,《紐約客》的王牌供稿人之一、美國知名短篇作家安·比蒂這樣寫道:
「..基于真實事件改編的背景讓《達拉斯買家俱樂部》彌漫著現實主義的味道,但它更令人看迷的是其中那股獨特的現代主義風格。
在林的筆下,主人公羅恩充滿了缺陷,但卻有一種肆意生長的生命力,
他的粗鄙和脆弱、他的幽默與哀傷,都充滿了經典文學作品中那些主人公的味道。
也正是這樣精彩的落筆,讓羅恩與病魔、強權的對抗升華到永恒之境不僅是《紐約客》,《巴黎評論》《書評》《大西洋月刊》等美國文學界知名雜志也在這段時間內相繼刊發了針對《達拉斯買家俱樂部》的評論文章。
文學界集中性的好評為《達拉斯買家俱樂部》的火爆添了一把火。
除此之外,因為作品中涉及到了艾滋病和同性戀群體,《達拉斯買家俱樂部》也受到了這兩類人群的推崇。
一周之前,美國知名的同性戀活動家伯特·艾西貝格在接受《紐約郵報》采訪時就公開稱贊《達拉斯買家俱樂部》。
他認為這部以理性的聲音聲援了處于社會弱勢地位的同性戀群體,
它必將深刻的影響九十年代美國的同性戀運動。
同時,伯特·艾希貝格還代表美國的同性戀群體,向勇敢為他們這個群體發聲的林朝陽表示誠摯的感謝。
「前有《舌尖上的中國》,后有《達拉斯買家俱樂部》,間隔不到三個月,一年之內連出兩部超級暢銷書。
你現在在美國出版界紅的發紫,我要是《奧普拉脫口秀》的制片人,我也會邀請你!」
聽著蘆安·瓦爾特的話,林朝陽說道:「沒那么夸張,文學讀物的受眾終究是少數人。」
「林,你現在可跟以前不一樣了。《奧普拉脫口秀》去的嘉賓雖然明星多,但也有一些是政客和文化界人土。
它現在是美國最火的談話類節目,你去參加節目的好處是巨大的。
相信我,這檔節目絕對可以讓《達拉斯買家俱樂部》的銷量來一個大爆發!」
蘆安·瓦爾特不住的勸說著林朝陽,去參加節目對林朝陽擴展自身知名度有很大的好處。
如果大賣,蘭登書屋也會因此而收益。
在蘆安·瓦爾特苦口婆心勸說林朝陽的時候,陶玉書也開口勸他。
陶玉書現在經營著星空衛視,對《奧普拉脫口秀》的大名聞名已久,覺得這確實是個為林朝陽在美國打響知名度的好事情。
禁不住兩人的勸說,林朝陽最后答應了下來。
因為是節目組臨時邀請的嘉賓,所以林朝陽在《奧普拉脫口秀》的錄制時間確定在了五天后的下周二。
翌日是周六,林朝陽的簽售會如期舉行。
這次的地點并沒有選在巴諾書店,而是選在了紐約下城蘇豪區的麥克納利·羅賓遜圖書。
麥克納莉·羅賓遜圖書的規模不如巴諾書店,但卻很精致,店里亮看迷人的燈光,兩層的建筑內除了擺滿了各類書籍,還有一家餐廳。
一早書店還未開張,門口已經聚集了數以百計的讀者。
多日來的簽售會,除了第一天的洛杉磯簽售會,今天的簽售會來的讀者最多。
不僅是來的讀者更多,他們的熱情也更高,顯得場面熱鬧非凡。
蘆安·瓦爾特為此很驕傲,認為紐約的讀者就是比洛杉磯的讀者識貨。
出現這樣的情況,當然跟讀者素質沒關系,主要還是跟許多媒體對這部書和林朝陽這個作者的報道有關。
但蘆安·瓦爾特等人還沒高興一會兒,就發現了情況有些不對。
這幫人來要簽名就要簽名,怎么還舉起牌子了?
「為了同性戀權利!」
「愛就是愛!」
「沉默死亡,行動生命!」
「你的仇恨無法抹去我們!」
隨著舉牌子的讀者越來越多,蘆安·瓦爾特等人哪里還不明白這是怎么回事。
林朝陽開個簽售會,竟然把同性戀運動組織給招來了!
蘆安·瓦爾特剛開始還有心數數來了多少人,可到后面干脆放棄了,數不過來,干脆數不過來,怎么感覺整個紐約的同性戀都跑這來了?
不知不覺之間,麥克納莉·羅賓遜圖書的門口已經聚集了至少上千人的規模,這其中有大半都是舉看各樣標語,
真正的讀者反而成了少數群體,當然了,這其中也有兩個身份兼有的人。
比如有人就舉著「雷恩,我們不會讓你獨自死去」的牌子,還有的牌子上寫著「干得好,林」。
雷恩是《達拉斯買家俱樂部》里的主要人物之一,一個gay里gay氣的異裝癖同性戀,一句「我不想死」的對白讓人潛然淚下,收獲了無數讀者的眼淚。
游行運動這種事在美國人眼里不算什么事,有個大事小情大家都習慣舉個牌子招搖過市。
蘆安·瓦爾特等人看到這種情況不驚反喜,立刻打電話聯系電視臺,這是多好的宣傳機會啊!
沒過多大的功夫,就有NBC的記者扛著攝像機出現在書店門口。
這么一會兒,書店門口的人群又變厚了。
不過好在人群都很理智,游行的人們也就是聚聚牌子,簽售會也在正常舉行。
「你好,請問您可以接受采訪嗎?」
「當然!」
「請問您的名字?」
「理查德。」
「理查德,看起來你們是在舉行一場同性戀群體的游行活動,你們為什么會把地點選擇在這里呢?」
「當然是因為這里有林的簽售會。你知道《達拉斯買家俱樂部》嗎?就是他寫的。這部就是為我們同性戀群體寫的,我建議讓那些毀我們的人都好好看看。」
「請問怎么稱呼你?」
「叫我羅賓就好了。我是來示威的,也是支持林的。贊美林,他是為弱勢群體勇敢發聲的英雄!」
褐發碧眼的女記者采訪的功夫,游行人群的人數似乎又增加了,麥克納莉·歲賓遜圖書門口的道路已經被人群擠占。
她采訪到一半不得不終止,因為游行人群已經動了起來。
看起來大家只是在麥克納莉·羅賓遜圖書門口集合,現在人到的差不多了,他們也將以麥克納莉·羅賓遜圖書為起點開始今天的這場大游行。
女記者招呼看攝影記者跟看她跑到游行隊伍最前頭,錄個采訪的開頭語,然后又回到了書店,打算請林朝陽接受個簡單的采訪。
畢竟今天這事可是因他簽售會而起,沒采訪到他這個當事人,這段新聞可不夠完善。
記者是蘆安·瓦爾特打電話叫來的,采訪林朝陽當然沒問題,不過排隊的讀者太多,林朝陽得到中午才能接受采訪。
于是兩個記者便等在一旁,攝影記者隨意的拍了點書店內外的畫面當做素材,女記者則去買了本《達拉斯買家俱樂部》。
一晃到了中午,蘆安·瓦爾特提議讓林朝陽到書店的餐廳里去吃點飯,
可林朝陽看看書店里里外外還有那么多讀者在排隊,自然不肯。
短暫歇了兩分鐘,吃了兩塊巧克力,他才有空接受NBC記者的采訪。
幾分鐘之后,采訪結束,褐發碧眼的女記者借看工作便利,遞上了嶄新的《達拉斯買家俱樂部》。
「林,能幫我簽個名嗎?」
「沒問題,還沒問你的名字?」
「莉莉安!」女郎回了一句,卻制止了林朝陽將要下筆的名字,「可以寫「給鮑里斯’嗎?」
聞言,林朝陽會心一笑,「當然沒問題!」
簽名的時候,他笑著問道:「鮑里斯是你男朋友?」
「是的,我們的相識還是因為你的書———·
莉莉安簡單講了他和鮑里斯相識的經歷。
林朝陽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成就感,「聯合廣場的巴諾書店,上一次我的簽售會就是在那里舉辦的。」
他沒想到自己的書竟然還在無意之間促成了一段姻緣,他在書的扉頁上寫下了一段長長的祝福語。
「鮑里斯怎么沒有來?」
「他前段時間剛換了份工作,找了個黑心老板。」莉莉安抱怨了一句。
閑聊了兩句,林朝陽對莉莉安說:「祝福你們!」
「謝謝,林!」
一段小插曲結束,簽售會繼續。
紐約讀者們的熱情超出了林朝陽的預料,到了下午,書店門口排隊的人群不僅沒少,反而還增加了。
其中有不少是上午去參加游行活動的人又回來的,輪到這些人簽名時,
他們對林朝陽的態度比普通讀者更加熱情。
居然還有人為林朝陽歡呼吶喊,搞得跟明星見面會一樣。
在他們的眼中,林朝陽可是和他們站在一條戰線上的同志。
而在林朝陽眼中,這幫人就是硬蹭熱度。
《達拉斯買家俱樂部》明明寫的是對抗病魔的事,可在這些家伙的嘴里,卻成為了他們伸張正義的作品。
不過隨著輿論熱度的持續發酵,林朝陽不得不承認的是,《達拉斯買家俱樂部》也反蹭了不少熱度,只能說是大家互惠互利吧!
接近晚上九點,書店門外的隊伍終于不見了,只剩下書店里最后的幾個讀者。
在簽名到倒數第二個讀者時,斯文的男人對林朝陽說:「可以幫我寫‘給莉莉安」嗎?」
「當然。」
林朝陽欣然應允,正想落筆,突然停頓下來,抬起頭問:「你是鮑里斯?」
男人然,不解林朝陽為何會認識他。
「是我,您認識我?」
紐約城里叫「鮑里斯」和「莉莉安」的情侶應該沒有第二對,就算有,
也不至于恰好都是他的書迷。
心中篤定,林朝陽沒有回答鮑里斯的問題,因為他想看莉莉安一定是想給鮑里斯一份驚喜,如果提前知道就沒意思了。
「沒什么。」林朝陽隨口回了一句,在扉頁寫下了一句話。
看著林朝陽寫下的話,鮑里斯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謝謝。」
一整天的簽售會結束了,林朝陽和陶玉書回到酒店。
「那兩個年輕人這會兒應該很開心吧?」
陶玉書一直陪在林朝陽身旁,見證了鮑里斯和莉莉安心有靈犀的甜蜜,
心中也跟著歡喜。
「應該吧。」林朝陽說。
六個街區之外,老舊公寓。
兩個年輕人互贈禮物,他們看著對方手上的簽名書,先是愣在那里,而后相視而笑。
鮑里斯回想著林朝陽當時的反應,原來他一早就知道了。
莉莉安看著林朝陽留在扉頁上的話,眼神甜蜜:
愛情不僅僅是彼此凝視,而是朝著同一個方向看一一給莉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