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東笑了起來,這就是這貨外形最騙人的地方。
這貨的機翼后掠角并不大,和一般的印象里奔著高速去的大后掠翼完全是兩碼事,一開始就被誤判為是傾向高機動的飛機。
“我感覺不是,這個飛機的氣動加上這體格,我感覺是有高速的底子的,而且最重要的證明不是已經在這里了么?如果衛星沒有出問題的證據,同時圖像的一切檢查都正常,沒有異常畸變,我們還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好。”高振東完全不慌,這兒有證據呢,雖然還沒到極速,但是已經能證明其高速傾向了。
總工看了看桌上的照片,捂了捂額頭。
是啊,這兒有證據,只是相當一部分同志不愿意相信而已。
如果高振東說的是真的的話,那事情就有些意思了。
“也就是說,他們可能擁有面對敵方雙三飛機的完全主動權?”總工自語道。
這和用雙三五地空彈相比,無疑獲得了更大的作戰靈活性,甚至能直接就將敵人的雙三飛機直接攔截在域外,而不用找機會設伏,從主動性上來說,無疑是更高一籌。
高振東搖了搖頭:“我感覺不像,這個飛機構型的實用升限,飛到3萬米的代價有些大了,我感覺兩萬出頭最多了。”
依然在用氣動外形說事,因為這一招好用,和照片上的米格25一樣,一招鮮,吃遍天。
不過高振東說的是真話,米格25的最大升限是能到3萬米,但那是試飛機或者專門改裝的紀錄機構型的結果,實際的實用升限,大概是22000米。
“兩萬出頭?那也很不錯,2萬米,2.5馬赫,這飛機不錯。”
高振東好不容易才忍住了“2.5?3馬赫”這話,主要是這個實在是沒法往氣動上面靠。
“不過有個問題啊,到這個速度,氣動加熱是非常厲害的,他們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
這也是同志們不相信2.5的測速數據的原因,到這個速度,氣動加熱已經非常開始顯著起來,當前在飛機上普遍使用的鋁合金蒙皮根本受不了。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是最大的攔路虎,畢竟發動機不行還能把機體做小一點,但是這溫度扛不住是真的扛不住。
高振東笑了,這就不得不佩服北方同志的本事了。
“我猜,僅僅是猜的啊,他們是用了別的材料,而不是常規的鋁合金。”
啊,對,振東同志還是個材料學專家,聽到這里,總工的精神馬上就上來了,他是不是有什么奇思妙想?
“你猜是什么材料?”總工帶著希望問道。
結果高振東的回答,讓他突然之間有種美好憧憬破滅的感覺。
“我猜是高鎳、高鉬的合金鋼…嗯,不嚴格的說的話,可以叫做不銹鋼。”高振東的回答非常接地氣,問題是這特么也太接地氣了。
實際上,米格25用的鋼材雖然被稱為不銹鋼,但是和普通人用的不銹鋼還是有點差別的,沒有一般人想象中那么low。
“不銹鋼?不是,這東西這么重!”總工不相信。
“可是這東西能承受高溫啊。”高振東笑了起來,鋁合金的話,2.5馬赫幾乎就是極限,再往上氣動加熱的溫度會嚴重影響鋁合金的力學性能。
“但是它重啊。”總工依然是這話。
“但是它耐高溫啊。”高振東還是那話。
總工總覺得這么科幻的飛機,和不銹鋼這東西怎么著也不沾邊,哪怕是個什么耐高溫鋁合金、鈦合金…
對了,還有鈦合金呢。
“為什么不能是鈦合金?鈦合金的耐高溫和力學性能,應該是能滿足這個需要的吧。”
高振東道:“因為貴!我們的紅棉鐵礦那邊現在也能生產一部分鈦合金,并且能進行加工,也已經有了一些應用,但是這東西現在很貴,這是沒辦法的。”
能加工和能便宜的加工是兩碼事。
實際上,白熊此時并非沒有航空用鈦合金加工能力,他們對標XB70的另外一個坑貨,T4轟炸機就是設計用的鈦合金,不過這貨和XB70一樣,嘎了!
而米格25選用不銹鋼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這貨便宜,米格25可不是SR71那種生產幾十架就完事兒的偵察機,這是主力高空高速截擊機,需要大量生產,此時石油危機還沒到來,壓根用不起。
而這個選擇其實是明智的,米格25的維護要求,比起同樣飛雙三的SR71來,要簡單容易得多得多!而且價格也能負擔得起。
委總工這才想起來,紅棉廠的鈦合金的確好,但是也的確貴。就連飛機發動機這個重要的心臟上,都不敢用太多。
“你就這么肯定這東西用的不銹鋼?”
“對,我覺得大概率是這個。”別說米格25了,XB70也是用的這東西啊,連花旗佬都承受不住的東西,價格有多貴可想而知。
委總工此時產生了一種后世網絡上常說的“去魅”的感受:“那這東西也不咋樣啊。”
高振東卻很鄭重的搖了搖頭:“不,我感覺這個飛機只要能航速上3馬赫,那就是個杰作,我倒是覺得也許這個飛機的目標就是2萬多米3馬赫,這樣配上好導彈,對大型轟炸機一擊必殺,也對3萬米的目標有一定的威脅。”
這東西是個真正的杰作,而且相對它的性能,算得上好用便宜容易維護。
至于機動過載不足什么的,那都不是問題,這貨連機炮都沒有,就不是奔著狗斗去的。高空高速,飛過去對著大型高價值目標扔了導彈就跑,別人還真拿它沒什么辦法。
要是能搞點兒這貨,其實也不錯,不過這根本不可能。
北方同意出口這東西,還是在飛行員駕機叛逃之后的事情,因為神秘面紗被揭開了。不過西方在獲得米格25研究之后所出的蔑視之語,大概率也就是出于宣傳的需要,真正這東西能不能打,他們心里還沒點兒逼數?
走夜路吹口哨,不外如是。
“2萬多米3馬赫…誒,這東西用來做偵察機也不錯啊!”總工不愧是總工,米格25及其衍生型號的一大作用,就是偵察機。
高振東心中一動:“那找他們買點兒?”偵察機或者截擊機是好東西啊,有了這東西,那進入70年代之后什么火什么鵝的,那就都不是問題了。
雖然在戰斗機規劃里有截擊機,進展也算神速,但是和這貨還真沒法比。
“買不成的,你知道的。”總工一臉遺憾的表情。
他現在也想明白了,你別管是不是不銹鋼,如果真的是2萬多米3馬赫,那這個飛機就是個好貨。
以我們的現狀,專門去研究一型這個指標的飛機那有點不太現實,但是如果能買到,倒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不用多,兩個團48架,足夠!不不不,一個團24架,也能發揮很大作用。
不過這一切也只能想想,這東西甚至都還沒做好,而以現在的情況,做好了也是買不著的。
此時,高振東心里在剛才的動的那一下,卻越發清晰起來。
現在關系還沒到最差的時候,如果有足夠的理由和利益…
“總工,要不這樣試試,找機會向他們透露我們已經掌握他們飛機的秘密…”
“啊?這是圖啥?”
“秘密被揭穿了,那保密的必要也就沒有了嘛。”高振東笑道。畢竟上輩子他所知,北方開始出口米格25,也就是秘密被揭穿之后,破罐子破摔了屬于是。
“那要是你猜錯了呢?”
“猜錯了就猜錯了唄,我又不會掉一塊肉,嘿嘿。呵哄嚇(he)詐,只要有利于工作,這個罵名,我來擔。”高振東一副混不吝的樣子,這鍋我背定了!
“你倒還真豁得出去。”總工有些哭笑不得,哪兒需要你來干這個。
高振東一副驕傲臉:“那是。”
總工細想下來,道理是這么個道理,不過事兒好像沒這么簡單:“但是就算不用保密,現在這情況也不可能賣吧?”
“試一試,萬一有機會呢。再說了,這只是撬開門縫,真正有用的,還得是用他們無法拒絕的東西去打動他們,完成交換。畢竟與我們相比,他們最大的矛盾始終在西方嘛。”高振東笑道。
“用什么打動他們?”
“射程70公里的遠程導彈,高制程的低速數字信號處理器,可靠的地面雜波抑制原理技術,這幾個里面挑一個不就完事兒。”高振東大大咧咧。
70公里的導彈在我們的研制進度來看,已經不是最好的,反正是靠發射藥堆上去的,也沒有雙脈沖。但是米格25用的P40P導彈直到1970年投入使用,最大射程也不過50公里。
高制程低速數字信號處理器,DSP6332,不帶N的那種。
至于地面雜波抑制技術,這東西和雷達性能密切相關。而北方真正可靠的MTD技術,已經是70年代的米格23ML的事情。
“你倒是舍得…”
“遠程導彈我們有更好的,而且還有更好的配套雷達。高制程的低速數字信號處理器他們能用但是沒法制造,地面雜波抑制技術他們總歸會突破的,這幾樣都屬于是吸引力夠大但是又沒太多后患的那種。”
高振東越說,總工興趣就越大:“可是他們愿意和你換?這幾樣東西和整架飛機比起來可還差點兒意思吧?”
那您就說錯了,這里面數字信號處理器對他們用處老大了。不過這話高振東沒說。
“那沒關系,我們只要他們現在的設計構型,并且購買一定數量的發動機,而且不要雷達航電!說穿了,就要個殼子和發動機!”
買一個沒完成的設計,而且是已經泄密的設計,是有一定可能到手。米格25雖然還沒試飛完成,但是到了這一步,其實后面的修改我們自己都能想辦法完成。
發動機得買,沒辦法。
至于雷達航電,連委總工自己都笑了起來,這是看不上人家的東西啊。
只是一個殼子,加上買點發動機,這好像有點搞頭。
關鍵是總工自己都有些好奇,當北方那邊知道自己的秘密已經被猜透的時候,會是什么樣子?
而且看高振東這樣子,他能猜出來的內容,大約還不止他剛才說的那些。別管準不準,只要能對一半,總工甚至都沒法想象對方的表情會有多精彩。
“行,你的意見,我收到了,具體怎么做,那是另外一回事。”
高振東連連點頭:“嗯,我明白我明白。”
這東西也就是有棗沒棗打一桿子,如果嚴格按照高振東上輩子的歷史發展的話,甚至這東西都不需要。但是很明顯,世界線根本不可能按照高振東上輩子的情況去發展了,所以多做幾手準備總是好事。
委總工一邊把照片收回去,一邊道:“我看你好像對高空高速轟炸機很沒興趣的樣子,所有的高空高速轟炸機你都看不上啊。”
高振東的技術傾向性,從他的話里非常容易分辨。
聽了這話,高振東心想,那倒不至于,亞軌道轟炸還是很好的。
不過這東西就不用討論,完全沒可能,他只是一邊收拾東西一邊笑道:“對,我的確沒什么興趣。高空高速轟炸機只要沒突破一定的極限,面對現在的導彈和截擊機,生存率極低。”
“我看現在也沒有多少能打上雙三的導彈啊。”總工道。
“那是因為現在沒有真正使用的雙三轟炸機,只要雙三轟炸機一出現,能打雙三的導彈馬上就會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現在不多,只是因為沒需求,而不是因為沒能力。”
雙三轟炸機那呆板到極致的機動性能,哪怕是在當前不那么完善的導彈技術面前都沒有任何存活率可言,至于高度和速度,在一定的限度之下,對導彈來說無非就是堆發動機的事情。
這也是后來的高超音速難防的原因,既怕導彈飛得快,更怕高速彈道怪。不過再怪也不能怪到布朗運動的程度,那東西實在是打不著目標。
總工停下了收拾東西的動作:“那我們現在的圖16仿制型豈不是更沒有生存能力…”
這話把高振東徹底逗笑了,您就別擔心它的壽命了,我沒了它都還在。
“那還真不是,走低空突防、遠程防區外打擊的路子,其實生存率還不錯,至少比高空高速強多了。”
“但這也只能承擔一定的威懾和戰術打擊吧?真正高風險的任務,還是不太容易完成。”
“那的確是,有兩個選擇,大量的護航…或者…”
“或者什么?”總工很有興趣的問道。
高振東搖了搖頭:“算了,我也就是天馬行空的想想,那東西技術難度太高,就算真能實現,太花錢了。”
太花錢?總工尋思,能有多花錢?
不過高振東沒繼續往下說,他也暫時沒有繼續追問,畢竟今天的目標和主題不是這件事情。
高振東離開后不久,當天下午,委領導辦公室。
這批照片,單對單咨詢的人數其實不算少,而高振東算是其中壓軸的那一批。
現在就是匯總結果,委里和空軍那邊坐下來商量的時候了。
大動作倒是暫時沒必要,小范圍的先看看怎么定個調子,找條路子。
“嗯,看來那邊那兩個型號雖然型號數量更多,但是暫時沒有應對的必要嘛。”領導笑道。
“也不是沒必要,主要是最有可能產生的威脅,已經有一定的應對了。”部隊那邊的同志笑了起來,雙三這玩意現在是只能考慮對付,但是想要獲得,就算他們再是企盼,也就只能想想。
不過振東同志那個雙三五,時機還真是提得恰到好處,正好給接上了,大大的緩解了面對可能對手新裝備時的壓力。
“不僅如此,還有同志把主意打到了北方同志新飛機的頭上。”總工笑道。
“新飛機?有多新?”
“這個飛機太模糊,信息太少,而且布局太常規,其他同志除了覺得偏重機動之外,都沒什么太深入的意見,只有高振東同志的看法比較多。”
“高振東同志?說說,說說!”部隊的同志馬上就來勁了。
等到聽完高振東對米格25的判斷,人們的反應各不相同。
部隊的同志一聽皺起了眉頭,2萬多米3馬赫,這有點難對付啊…潛意識里,他們已經把這事兒當成真的了。主要是下判斷的人不一樣。
而委領導則是笑了起來:“那我猜打這個飛機的主意的,必定是高振東本人!”
“你怎么知道?”
“這種鬼主意,除了他沒人敢提啊,還在研制階段的飛機就開始打主意,也就是他能干得出來。”領導哈哈大笑。
部隊的同志也笑了起來,誒,那這么說,這個飛機可能不只是需要對付那么簡單,而且還可能需要維護?
用起來不就要維護了嘛,沒毛病。看來自己剛才對雙三飛機沒戲的想法,可能有些錯誤啊。
“可他想買,人家賣嘛?”這才是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