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七百四十三章 新的市場(2)

熊貓書庫    擇日走紅
🔊點這里聽書

  文娛周邊、文創等相關產業,在國內,如今只屬于一個比較小的圈子。

  小眾文化。

  類似于“追星”產業鏈一樣,只有極少數的受眾可以轉化為消費者。

  但是,在野蠻生長的那個年代,不說美國怎么做的,中國又不是沒有過這樣的年代——

  只不過不是正版而已。

  在《還珠格格》熱播的那個年代,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印著幾個主演頭像的東西。

  也就是那個時候,市場經濟還在比較野蠻生長的階段。

  現在的影視劇周邊,不是什么人物頭像掛件,就是劇中一些道具的工業化制作,怎么說呢,定義幾乎就在于“玩具”的性質。甚至連“玩具”的實用性都沒有,只有收藏性。

  那除了極少數的、真正的粉絲,誰會對你這樣的東西產生興趣。

  反倒是現在一些熱門影視劇、IP跟一些快消品牌進行的商務聯名合作,做得倒是挺紅火的。

  靈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基本上,靈河推出來的影視劇,一方面是跟陸嚴河代言的零售品牌店“蘭森”有著非常固定的授權聯名合作,另一方面,它們跟其他品牌也一樣,尤其是以咖啡、奶茶這類快消類的品牌為主。

  很多人都以為靈河是以影視制作業務為主,實際上,靈河這家公司成立伊始,是做版權運營的。

  公司對外的拓張業務,都是以版權運營為基礎。

  陸嚴河舉了幾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胭脂扣》跟一些中元節、七夕節等地方活動的合作,這是一種開發,又比如《武林外傳》在江芝的實景園和線下情景劇,這又是一種開發。

  而李魯智他們想要做的、跟實體產業結合的開發,比如文具產品等,陸嚴河就提到了《情書》。

  “《情書》跟我代言的一個文具品牌‘百星’已經進行了兩次授權合作了,都是以《情書》為主題,制作一套文具產品,基礎的紙、筆、筆記本、尺子等等,每一套的銷量都破了千萬。”陸嚴河說,“除了成套的套裝,也單獨售賣,不過這個非常看影視劇IP本身的性質,像我們除了《情書》,《武林外傳》也做過這個方向的開發,但是市場銷售情況就不是很好。”

  李魯智點點頭。

  “現在市場并不完善,很多東西因為沒有固定的、可以穩定產出的產業鏈,所以風險都很大。”陸嚴河說,“我們靈河自己其實沒有進入制造端,我們只提供聯名授權,配合宣傳,而且,我們選擇的合作方,都一定是國內一線品牌,對品控要求很高,因為一旦品控出問題,本來就不穩定的市場,會更加糟糕。”

  李魯智敏銳地抓到了其中的關鍵詞。

  “所以,其實靈河相關的這些開發,都不是自己做原創性開發,還是去跟其他品牌看看,有沒有可以直接合作的、現成的合作基礎?”他問,“依據電影元素或者形象,去做原創性的產品設計,很少?”

  “對,很少。”陸嚴河點頭,“本身這樣的原創性產品開發,首先對影視IP就有非常高的要求,要知名度大,要人氣高,而且,還要有流程化、機械化的生產鏈,否則成本高,市場小。我們國內這些年,有希望做這樣開發的,一個是《武林外傳》,一個是龍巖正在拍的《焚火》,但是前者呢,就像剛才跟你所說的文具聯名,其實不是這個IP很有影響力,做出來的東西就一定熱銷,如果不能找到這個IP真正有市場的點,一樣砸手里。”

  李魯智點點頭,若有所思。

  陸嚴河問:“叔叔,你是想要做這一塊業務嗎?”

  “想從這一塊業務入手,看看能不能豐富我們公司的產品線。你也知道,我的公司一開始是從輕工業起家的,后來轉型,正好抓住了計算機和網絡快速發展的那個年代,成為了一家互聯網企業,之后,就基本上立足這兩個大塊去開拓一些業務。”李魯智說。

  陸嚴河點頭。

  李魯智雖然確實家大業大,可是,跟實謹這種大集團相比,還是弱了不少。他們實業發家,積累了第一筆資本,然后趕上互聯網風口,迅速擴張,在資本圈有了一席之地。但是,想要成了實謹這樣的巨擘,要么在下一個風口迎頭趕上,抓住機遇,要么就只能靠時間積累。

  讓陸嚴河很驚訝的是,在這個動輒玩資本游戲、金融杠桿的現代經濟社會,李魯智竟然還把目光投向了制造業,仍然立足實業,以第三產業的內涵來為第二產業進行優化升級——在他們有第二產業的龐大基礎上。

  陸嚴河想了想,確確實實,如果要做創造性的IP衍生物開發,如果有一家可以直接對接一線工廠的企業作為合作伙伴,在很多方面,就可以避免一些顧慮和坑,去做一些合作性的嘗試。

  陸嚴河說:“叔叔,如果你有意做這個的話,我們靈河其實也一直想要做,只是因為適合、可以信任的合作方少,加上各方面的因素,我們一直都只是在做小規模的、不成體系的一些開發,我們可以看看,能不能有合作的地方?”

  李魯智點頭:“當然。”

  為什么靈河想要做這個東西,這么難?

  說白了,因為現在的這些工廠,沒有靈河想要做的那些東西,也很難有那個技術,去對一個無法達到量級的產品,進行全新的開發。

  單開產品線,從頭到尾都沒有可以直接用的東西,包括渠道,都需要從頭開始,成本過高,難以盈利。

  但是,現在既然李魯智的公司愿意做這個,那也許可以從一個純粹的買賣關系,變成一個合作共贏的關系,去做很多的嘗試。

  等李鵬飛睡醒的時候,李魯智已經去上班了。

  陸嚴河坐在沙發上,看書。

  李鵬飛打了個長長的哈欠,眼角泛淚。

  “睡懵了,你醒得夠早的。”

  “昨天睡得多。”陸嚴河放下書,問:“你今天有安排嗎?”

  李鵬飛問:“什么安排?我沒有什么安排啊。”

  陸嚴河說:“那我們一起去嶺羊區?去《跳起來》那邊?”

  李鵬飛點頭:“行。”

  陸嚴河說:“那我先問問她們,中午有沒有空一起吃午飯。”

  結果,陳思琦回復,她和徐子君中午跟廣告商約了吃工作餐,沒有空陪他們,晚上才行。

  陸嚴河把這個情況跟李鵬飛一說,李鵬飛就說:“那我們中午先在這兒吃吧,點個外賣,讓我緩一緩,感覺真的年紀上來了,熬個夜,沒法兒一覺醒來就恢復精神。”

  “你把這話當你爸面說去。”

  “他身體可比我健康多了。”李鵬飛撇撇嘴,說:“每天生龍活虎。”

  “你爸早上還運動呢,跟顏良一樣。”

  “那可不。”李鵬飛點頭,“我也就是這兩年一直在外面折騰,不然,我肯定比他脆皮。”

  今天中午,陳思琦和徐子君見的廣告商,是希望在《跳起來》雜志里投廣告的品牌代表。

  《跳起來》出版至今,都還沒有打破雜志內頁不放廣告頁的傳統,堅持只做廣告單頁,與雜志一起塑封。

  事實上,現在《跳起來》的廣告價格并不低。

  但是,因為雜志的銷量穩定,而且讀者群龐大,影響力也大,愿意來投廣的品牌還是絡繹不絕。

  陳思琦嚴格控制著每一期的廣告數量,同時也一直在想辦法,讓廣告的呈現更有創意,更符合《跳起來》雜志的氣質。簡單點說,就是為每一個品牌“定制廣告”。

  不過,一開始這一點在很多品牌方和品牌公關經理眼中,就是費力不討好。

  因為“定制廣告”,又要新增一筆“定制”的錢。

  品牌方不僅要花廣告費,還要再花一筆設計費。

  然而,這一點在幾期“定制廣告”因為創意登上熱搜以后,就沒有人再BB了。

  嗯,因為廣告本身而上熱搜——還不是買的,是自然熱搜。

  廣告內容本身好到上自然熱搜,這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對于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了,更是對于品牌形象的一種提升。

  尤其是在這些品牌結合《跳起來》的一些特質,專門定制廣告的話,《跳起來》的讀者更能接受不說,這種用心的感覺,也讓《跳起來》的讀者更有一種被重視的感覺——說白了,就是VIP服務。

  這也是陳思琦對于《跳起來》雜志的一個新想法——“跳起來”這個品牌一直在打造一個“文藝高峰”的名頭和圈子,線下甚至幫很多的藝術家開過個展,雖然盈利不多,卻擁有了一個類似于藝術家MCN的作用。

  對于每個想要來投廣的品牌,“跳起來”團隊都會根據品牌的形象、投廣性質等等,去推薦一些藝術家,來探討進行高端廣告合作的可能性。甚至于,一開始本身都只是在《跳起來》投廣,因為聊到一起去了,一拍即合,后面甚至會進入品牌全系列的廣告創意和設計——

  這個時候,“跳起來”成為了一個廣告公司。

  陳思琦之所以開始往這個方向嘗試,是因為跳起來手上的資源越來越多,適合做這方面的事情了。

  資源整合到一起,就可以做出一個其他人做不出來、或者做出來需要很大難度的策劃。

  比如,一家在全國做密室逃脫的品牌,《跳起來》就促成了一個很牛的廣告宣傳——

  以劉家鎮為代表的、國內最紅的5位懸疑推理作家,作為體驗官,去打卡了不同的主題密逃。

  這5位的讀者,恰好跟密室逃脫的受眾重迭度高。

  這一個策劃之后的三個月內,這家做密室逃脫的品牌,定單直接翻了三番。

  這是因為《跳起來》恰好有這樣的作家資源,而且,因為是《跳起來》在中間牽線搭橋,發揮MCN公司性質的作用,讓作家們敢接這樣的活兒——這幫人,尤其是已經寫出名了,稿費、版權費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他們會格外愛惜自己的羽毛,對于這一類合作,慎之又慎。

  如果是其他人來做這樣的策劃,光是跟這些作家們談,從聯系上人,到說動他們來做這件事,中間都不知道要談多久。

  陳思琦和徐子君兩個人跟品牌代表聊了兩個小時,聊得差不多了,達成了合作意向,其樂融融地送人離開。

  這是一個價值800萬的廣告訂單,不含“特別定制”的費用,純投廣,一年十八本雜志加上官微2次廣告活動。

  對于《跳起來》這本雜志來說,算得上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大單了。

  而合作一旦開始,跳起來現在可是還有一個龐大的、面向不同受眾的媒體矩陣嗷嗷待哺的。

  陳思琦對徐子君說:“難得碰上了這樣的單子。”

  徐子君笑:“因為是一家新的品牌,需要來打開市場知名度的嘛。”

  品牌廣告,往往是那種要打市場知名度的,最舍得花錢。

  “其實也不是新品牌了,只是之前從來沒有進入過中國市場。”陳思琦說,“也不知道他們會選誰做代言人,我把這個信息給梓妍姐同步一下,雖然她大概率已經收到信兒了。”

  徐子君說:“其實剛才我還想說呢,這家做戶外運動裝備的品牌,竟然意外地跟李鵬飛后面要拍的紀錄片很適配,不過算了,李鵬飛他要拍的這個紀錄片,也沒有明星藝人。”

  陳思琦說:“你提醒我了,這個品牌——”

  她眸光一閃。

  “其實市場很大,現在國內中產階級龐大,喜歡戶外、野外運動的人越來越多。”陳思琦問,“你覺得有沒有可能,我們為這個品牌去策劃一檔綜藝節目,一檔可以凸顯這個品牌價值的節目。”

  徐子君有些疑惑。

  “你這是準備進軍綜藝節目界了?”

  “不,我們不制作,只提idea,這是我們跳起來團隊的宗旨。”陳思琦說,“我們沒有那個能力、人手去做,但是,我們有能力去碼一個盤子。”

  徐子君點頭,她覺得陳思琦這個想法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晚上,陸嚴河和李鵬飛兩個人趕到嶺羊區,跟他們的女朋友們坐在一起吃飯時,就又提起了這個事。

  陳思琦已經有了更具體的想法。

  “做一檔節目,找一些明星,一起去旅游。”

  陸嚴河聽完以后,露出驚訝的表情,問:“《花兒與少年》?”

  陳思琦她們則一愣,“什么玩意?”

  陸嚴河那一瞬間感覺…命運的齒輪啊,不停地轉。

  陸嚴河就簡單地說了一下《花兒與少年》這個節目的設置。

  陳思琦越聽,眼睛越亮。

  仍然是慢慢找狀態的一章。還行,雖然短,但寫出了一些我滿意的內容。

  推薦我已完結的文娛題材《我一夜之間成了丑聞女主角》。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