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六百九十二章 七日行軍

熊貓書庫    大明話事人
🔊點這里聽書

  打發走了柳成龍,林經略不由得暗自感慨,這個世界確實是一個巨大的草臺班子。

  雖然林泰來上輩子對朝鮮國古代歷史沒半點興趣,基本不怎么關注,所以對見到過的朝鮮國李朝官員都不甚了解。

  但他有一點敢肯定,目前能接觸到自己的這些朝鮮李朝官員,在朝鮮國歷史上起碼也是能留下“列傳”的人物,結果實際能力和品格都不過爾爾。

  就李朝這么一個草臺小朝廷,在歷史上居然維持了五百二十年時間。

  更巧合的是,這李朝生于大明第一個皇帝洪武年間,亡于大清最后一個皇帝宣統年間,看起來很有寓意。

  不但比大明多活了一倍時間,還險些把大清也熬走,年數超過了中國歷代絕大多數王朝。

  在踏上征程之前,林經略還吩咐擺設香案,殺“三牲”,然后默默的對上天禱告了一番。

  林泰來這番舉動,讓左右親近人物看得一愣一愣的。

  因為他們都清楚,可能林九元自身就是神仙下凡的緣故,所以平時并不拜什么神佛,甚至偶爾還有不敬之語。

  卻不料今天親眼看到九元真仙居然對著上天燒香禱告,真是多年來的第一次。

  別人不敢亂問,但左護法張文這樣的多年親隨老兄弟顧忌比較少,問了聲:“坐館這是祈禱什么?”

  林泰來嘆了口氣,“說起來也是無奈,我掌控不了風雪雨水等等自然天象。

  故而只能向上天祈禱,未來數日千萬不要下雪,不然如何山區行軍?”

  左右愕然,這是啥意思?只是不能掌握自然天象?其他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大概這就是林經略目前最擔心出現的事情,以這時代的組織力度和后勤能力,一旦下大雪,大軍很難順利完成數百里陌生山區的行軍。

  此時林泰來話音剛落,就從不遠處的法興寺突然傳來連續九聲莊嚴的鐘鳴。

  而后林經略就讓包裝好的“惟政大師”以東國高僧身份,上臺宣講。

  “今有加藤惡鬼作亂人間、屠戮百姓,所以天帥九元真仙率領大軍前往東海消滅惡鬼!

  但討伐加藤惡鬼之前,我等都要接受神佛的考驗,進行七日苦難行軍!

  這種磨礪也是一種修行,能夠消除罪業,再加參加討伐加藤惡鬼一樣,可積累功德善果,并福蔭子孫、保障來世!”

  甭管大師的精神灌輸效果怎么樣、到底有多少人會相信,林經略真是把所能想到的招數都用上了。

  在沒有更先進的思想之前,也只能暫時借用迷信手段忽悠一下軍心士氣,將艱苦的山區行軍比喻成消除罪業的修行和考驗。

  隨后隨著林經略的一聲令下,以董一元三兵團一萬人為前鋒,經略標營六千人居中,麻貴二兵團一萬七千人在后的大軍一頭扎進了茫茫的大山中。

  朝鮮國北部五分之四的地方都是高原和山區,這次林泰來東西橫穿山區,預計里程在四百里到五百里之間。

  又是在十月下旬,已經開始進入冬季,讓過程就更加艱難。

  吃飯還好,蒸餅之類的干糧帶了三十日份額的,勉強可以果腹,想多吃點暫時也夠用。

  棉襖也能保證人人都有,從林泰來接手朝鮮事務開始的兩三個月時間里,最操心的事情除了軍糧就是棉襖。

  行軍兩日后,發現遇到最大的困難的是柴火問題。

  朝鮮國北地雖然多山,但都是石山,山林本就不算茂密,又正逢冬季,可取用燒火的木材就更少了。

  三萬多大軍每日夜晚扎營住宿所用柴火不是小數目,在附近砍柴經常不足用。

  這日傍晚時候,林泰來正在通過崔五魁翻譯,與惟政大師討論如何派朝鮮探子打聽軍情。

  卻見前鋒大將董一元來到中軍主營,向林經略稟報道:

  “先前軍門吩咐過,要盡力維持軍紀。方才時候,因為軍中柴火實在不敷使用,有輜重營軍士擅自拆了附近村落的幾間屋子,以此為木柴燒火。”

  本來以這時代的習氣,大軍過境,軍士犯點事也驚動不到林泰來這級別。

  但是一來林經略前面強調過軍紀,二來柴火問題實在令人頭疼,如果解決不了柴火問題,很可能造成很多非戰斗減員。

  所以董一元就向林經略稟報,看看林經略是個什么態度。

  林泰來抬眼遠眺,看了看光禿禿的山峰,心里也是無可奈何。

  他當然明白,董一元前來稟報的意思就是,能不能繼續這么干?

  在這種季節,如果房屋被拆了當柴火,那居民還怎么過?

  可是又如果連大軍自身生存都遇到威脅,還能對將士有更多道德要求么?

  能趴在雪地里凍死也不犯規的軍隊,并不屬于十六世紀末這個時代。

  想了想后,林經略下令說:“如果將士實在無柴火可用,就聽其自便吧!”

  無論如何,也該先保證大軍的軍心和生存,不然拿什么去打倭兵?

  自從規劃東進開始,已經克服如此多困難了,不能因為一個柴火問題而前功盡棄吧?

  然后林經略又悲天憫人的說:“若對沿途山村屋舍有所損毀,就以我私囊來賠償!

  我隨身攜帶著若干銀兩,每毀損一間民眾屋舍,我個人賠償五錢銀子,算是對民眾聊表歉意。”

  董一元:“.”

  聽說朝鮮國人根本不認銀子,銀子就不是貨幣,更別說山村里的村民了。

  再說大冬天房屋被拆了,在山里拿著不能當錢用的銀子也活不下去啊。

  所以林天帥你這五錢銀子,是不是有點多余?

  “沒別的事情就滾吧!”林經略對董一元喝道。你這沒半點政治頭腦的武將,懂什么叫作秀么?

  政客作秀從來不是真正為了作秀對象,而是給別人看的。

  事情既然要做下了,能挽回一點影響就挽回一點。

  趕走了董一元,林泰來好像才注意到,旁邊還有個“外人”,朝鮮國的惟政大師一直沒走。

  崔五魁低聲請示說:“剛才惟政大師詢問發生何事,是否要告知他?”

  林經略指示說:“這種事終歸是瞞不住的,你就如實告訴他吧。”

  惟政大師聽了崔五魁的翻譯后,低頭默默無語。

  林泰來試探著問道:“本部院是否有傷天和?”

  惟政大師低頭念了幾句經文,然后才開口說起來,崔五魁同步翻譯著。

  “佛家也有相應典故,那就是‘一殺多生’,殺一人救多人也。

  殺生雖為罪惡之業,然殺一人,得生多數之人,則卻為功德。

  瑜伽論第四十一曰:如菩薩見劫盜賊為貪財故,或復欲害大德聲聞獨覺菩薩,或復欲造多無間業,我寧殺彼墮那落迦,終不令其受無間苦。

  林天帥便如此思維,以憐憫心而拆其房屋,所為征伐倭鬼。由是因緣,于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林經略終于能親自感受到,什么叫“自有大儒為我辯經”了。

  不過他還是疑惑的看著崔五魁,質問道:“這么一大段,到底是惟政大師說的,還是你聽不懂惟政大師的朝鮮話,自己編出來的?”

  崔五魁:“.”

  經略公你到底是太高看他,還是太小看他?

  在大山里鉆了七天后,林經略率領的大軍終于陸陸續續的走出了山區,東海岸已經遙遙在望。

  更可喜可賀的是,非戰斗減員很少,七日苦難行軍圓滿結束!

  一方面得益于準備較為充分,另一方面還要感謝天公作美,沒有下大雪。

  還有就是大明邊軍多年積攢的家底雄厚,畜力充沛,極大減輕了行軍負擔。

  趕赴朝鮮國參戰的大明官軍,兵員和馬匹數量比例基本上能達到一比一的地步,騎兵占比在百分之五十。

  無論對于朝鮮國還是倭寇,這幾乎都是不可想象的國力。

  看著前進方向的地勢漸漸平緩,而且沒有遭到任何阻擊,林經略按捺不住心中的興奮!

  這說明他的計劃已經成功了三分之二,只剩下了三分之一需要去完成!

  同時沒有遭受任何襲擾和阻擊,這說明倭寇迄今為止,仍然沒有覺察到,有大明天兵敢在冬季橫跨數百里山區,從西海岸大范圍的轉移到東海岸。

  此時林經略沒有更多時間興奮,出了山區后,馬上下令按照計劃,長驅數十里直奔咸鏡道最南端的永興。

  突然殺出的大明官軍如同天降,輕而易舉的全殲了數百猝不及防的駐守倭兵,順利攻占了永興。

  到此林泰來才真正的松了一口氣,能稍微睡個安穩覺。

  整個咸鏡道形狀狹長,礙于地形,幾乎所有城市都是沿著海岸分布,完全在一條線上。

  永興之于咸鏡道,就好比錦州之于東北,拿下了永興,就截斷了咸鏡道倭軍主力的退路,可以從容的“關門打狗”。

  更令人驚喜的是,在永興發現了數百石大米,雖然不是很多,但也能稍微給深入敵后的大軍增加一點安全感。

  林經略下令大軍暫時在永興休整,并改善一天伙食,同時等待朝鮮探子回報倭軍信息。

  先前在大軍之前,就組織了一些朝鮮國義兵和義僧先走數日,往各處打探軍情。

  又到次日,林經略召集麻貴和董一元兩大總兵,詢問各縱隊體力恢復狀況。

  三人正一邊烤火一邊說話時,崔五魁領著幾個朝鮮國探子,走進了大帳內。

  “看來是有軍情探報了,一起聽聽。”林泰來對麻貴、董一元說。

  探子說了些話,崔五魁就翻譯過來,“當前咸鏡道倭軍有兩大股,一股駐守在咸興府,另一股在更北的吉州對付義軍。”

  從永興往北一百多里,就是咸鏡道的核心城市咸興府。

  前文介紹過,朝鮮八道的名稱往往是用本道兩個最重要名字合并而來。而咸鏡道的咸,就來自于咸興。

  這樣的地方,有倭寇重兵把守,不足為奇。

  而吉州則在咸興更北面的三百里,雖然份量在咸興道排不到前三,但位于整個咸興道的中間,周圍朝鮮義軍很活躍,所以倭寇分有重兵在吉州也很正常。

  在剛才的說話中,林經略已經對兩大總兵透露出了下一步的安排——由董一元駐守永興,防范來自南邊江原道的倭軍,而麻貴兵團則要主動出兵向北,尋求消滅倭寇有生力量。

  所以麻貴對軍情信息非常在意,他看了看桌案上的地圖,便又對朝鮮國探子問道:“倭寇在咸興有多少兵力?在吉州有多少兵力?”

  朝鮮國探子搖了搖頭,表示不知。

  麻貴皺著眉頭,又問道:“咸興府主將和吉州的主將,又分別都是誰?”

  朝鮮國探子又搖了搖頭,表示不知。

  麻貴忍不住大怒道:“這也不知,那也不知,爾等到底打探什么了?”

  崔五魁幫忙解釋說:“畢竟朝鮮國人與倭人言語不通,交流不暢,一時間弄不清楚也情有可原。”

  林經略揮了揮手,讓崔五魁將朝鮮國義務探子帶了下去。

  麻貴嘆口氣,盤算著說:“按先前情報,咸鏡道倭兵總數在二萬二千人左右。若再分兵,那咸興府倭兵往多里算也就一萬幾千人。

  我們兵團一萬七千人,加上軍門三標營的六千人,也不是不能打。

  但是困難比較大,所以下官建議,可否固守永興,以逸待勞,等敵軍主動來攻?”

  林泰來反問道:“如果不主動出擊,永興小城能容納的下三萬多大軍長期堅守嗎?

  這里四面皆敵,連個援軍都沒有,我們固守的意義何在?我們的糧草又能堅持多久?”

  麻貴又氣惱的抱怨說:“這些本地廢物,連詳細情報也提供不了,打仗還要靠猜!”

  林經略淡定的說:“老麻勿急,待本部院掐指一算,就能知道倭軍詳細情況和動向,以及主將狀況了。”

  麻貴:“.”

  經略公啊你這是評書話本看多了,要模仿徐茂功、劉伯溫之流的范兒?

  聽說你們蘇州很流行這個,但不能拿著評書話本當軍事教材啊,就算是看起來最軍事的三國演義也不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