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三百九十六章 文武雙打

熊貓書庫    大明話事人
🔊點這里聽書

  林大官人沿著運河一路北上,途經的大部分地方都一晃而過,只在兩個地方稍微停留了一下。

  第一個地方就是揚州,在揚州分宮住了幾天,也不知道這次能不能讓汪小娘子得償所愿。

  同時巡視一下鹽業,沒有發現特別好的強取豪奪機會,就有點遺憾的離開了揚州。

  第二個停留的地方就是淮安府,靠著申首輔的面子,拜訪了河道總督潘季馴。

  此人大概是明代最有名的水利官員了,一生四次擔任河道總督,和黃淮打了二十多年交道,提出了好幾條治理黃淮的策略。

比較有名的“蓄淮刷黃”策略就是潘總督提出來的,在這個策略下,人為的把洪澤湖越搞越大,距離大明祖陵越來越近  位于泗州的這個大明祖陵,是朱元璋高祖父、曾祖父、祖父三代祖宗的皇陵,在原本歷史時空里,一百年后被洪澤湖大水淹了。

  林泰來很想知道,如果大明還存在,一百年后會是哪個倒霉蛋官員遇上祖陵被淹的事情。

  而這次林泰來順路拜訪潘總督,是想請托潘總督上疏,為疏通吳淞江故道鼓吹一下,畢竟潘總督是當今朝廷里的首席水利技術專家。

  但是目的沒有達到,林泰來的請求被潘總督拒絕了。

  潘總督一眼就看出來了,這個什么疏通吳淞江故道的工程,根本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政治問題,他不想趟渾水。

  林泰來糾纏了兩三天,對這個風燭殘年快退休的水利大佬也沒什么辦法,畢竟對方是也是申首輔的人。

  最終林泰來只能無可奈何的離開了淮安府,繼續北上。

  十一月上旬,抵達了運河最北端的通州張家灣碼頭,然后就準備改陸路前往京城。

  當晚林大官人帶著幾個家丁在驛站過夜,其他大部分家丁只能在旁邊找地方住。

  林泰來作為上京趕考的舉子,雖然有資格住驛站,但是卻沒資格帶五十個人住驛站。

  其實在一路上,為了避免太過于招搖和醒目,林泰來和大多數家丁都是分開的。

  一般他身邊就跟著五六個人,看起來就像個普通的趕考舉子。而其他幾十人都保持著距離,并不聚集在一起扎堆行動。

  今天安置好了后,火氣有點大的林泰來一邊在庭院里溜達,一邊糾結著要不要出去體驗一下北地胭脂。

  張家灣大碼頭作為京東第一樞紐,自然也是極其繁榮昌盛的。

  正當這時候,看到有個眼熟的五品官員坐在院中的石凳上面,精神萎靡,垂頭喪氣。

  仔細回想了一下后,林泰來叫道:“真是有緣!又在驛站相遇了!”

  三年前林泰來上京考武舉的時候,就在這個驛站遇到了一個叫徐貞明的熱血官員,號稱要在北方推廣水稻。

  當時林泰來還和徐貞明打賭,說一年就會失敗。

  沒想到這次到京師趕考,又在同一個驛站遇到了徐貞明。

  聽到有人叫自己,徐貞明抬頭看去,立刻就認出了林泰來。

  主要是林泰來的外形令人印象深刻,只要是見過,就很難有忘記的。

  林泰來走近了后,問道:“你這是又要去哪?”

  徐貞明苦悶的說:“請假回鄉。”很明顯是郁郁不得志。

  林泰來便調侃著說:“三年前閣下信誓旦旦的說,可省江南漕運之半。

  但我在蘇州苦等了三年,怎么還沒等到錢糧減半的好消息?”

  徐貞明臉色黑了,這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正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他起身就想走人。

  但是林泰來又上前一步,一巴掌就把徐貞明牢牢的按在石凳上。

  掌握了話語權的林泰來笑道:“怎么樣?我的預言應驗了?你推廣水稻,是不是一年就失敗了?”

  徐貞明有點不服的說:“在北方推廣水稻種植,磨合成熟后,一畝可獲原先數畝之利。

  我可以預料到,北方權貴擔心加賦而反對,但我沒想到,竟然連種地的農夫也反對。”

  林泰來答話說:“北方和江南不同,土地更集中,佃農比例更高。

  對這些佃農來說,土地都是老爺們的,產出多了也是老爺們拿走更多。

  所以改種水稻會讓他們勞累數倍,到手收入卻未必會增加多少,他們又怎么會有積極性去種水稻?

  這就是人性,你不考慮解決人性的問題,只談論技術是沒有意義的。”

  徐貞明垂頭喪氣的不說話了,寄以厚望的事業已經失敗,現在說什么都沒用。

  他受到的打擊很大,現在都把他當笑話看,這次回老家以后,他就不打算再出來了。

  林泰來也沒興趣繼續談論在北方推廣水稻的問題,借著這個問題打擊完徐貞明后,忽然用著很誘惑的語氣說:

  “如果伱還想作一番事業,我可以給你指一條明路,能讓人記住你幾百年。”

  徐貞明好奇的抬起頭,“你能指出什么明路?”

  林泰來非常肯定的說:“去蘇松吧,那里流淌著吳淞江,是你的應許之地。”

  在林大官人心里,這位徐貞明是個難得的喜歡操作實務的官員,而且也算是個水利專家,正好拿來使用。

  他可以去松江府任職,或者以工部郎中督導蘇松水利,幫自己把吳淞江設想落實了。

  “這能行?”徐貞明質疑說。

  林泰來反問道:“你現在在朝廷里,大概就是一個笑話吧?你也不希望以這種笑話形象,留名后世吧?”

  徐貞明沉默不語。

  林大官人悲天憫人的像是一個圣人,開口道:“你就像是一個迷途的羔羊,只有我能拯救你,別人誰還愿意給你機會?

  至于你的官職調動問題,由我來解決。”

  與徐貞明談完了后,林泰來滅了出去敗火的心思,還是等著到了京城再說。

  然后就招呼著另外幾個一起趕路的同鄉好友,出去吃飯了。

  蘇州府府學五人組里,王禹聲自身家大業大,不需要跟著林泰來跑路。

  所以跟著林泰來一起趕路的,就是金士衡、陳允堅和沈珫三個人了。

  及到次日,四人一起出發,距離京城只剩下最后一段路了。

  就是剛出了驛站大門口,忽然有個騎士縱馬飛奔而來。

  翻身下馬后,這騎士朝著林泰來叫道:“可是林老爺當面?巡捕營李都督命我前來報信!”

  這騎士上前,對林泰來低聲說了幾句,然后就離開了。

  林大官人又對友人解釋說:“我跟你們講過,我到了京城一樣吃得開!

  這位李都督就是巡捕營的李如松,與我有交情!”

  一邊說著,一邊裝行李的大車上翻出了盔甲,直接套在了身上。

  眾人:“???”

  什么情況?怎么就把盔甲穿上了?

  “不必驚慌,這只是我一點個人愛好。”林大官人淡定的說。

  眾人都懶得騎馬,所以雇傭了三十多輛大車,連家丁帶行李,乘車前往京城。

  通州與京城之間這段道路,車馬川流不息、絡繹不絕,極為熱鬧。三十多輛車在這條路上,也不算多么顯眼。

  林大官人坐在車上,對著友人們繼續吹:“等進了京城,就帶你們去見識一番北地胭脂,教坊司東西兩個胡同,我都吃得開!”

  眾人便一起道:“有勞帶路了!”

  中午的時候,眾人終于看到了京城的城墻。

  原本京城并沒有外城,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就是三個南城門。

  但是后來隨著京城的發展,大量人口聚集在了南城之外,形成了一大片居民區。

  到了嘉靖年間,便在南邊新修了半圈城墻,把南邊新居民區包圍進來,稱作外城,并開了幾座外城門,所以外城區其實就是現在的南城區。

  通州方向過來的人,要想像過去一樣從崇文門入城,就要先從東便門進入外城區或者南城區。

  快到東便門的時候,車馬就緩慢了下來,因為要一個一個排隊過城門。

  林泰來等人就從車上跳了下來,一邊活動腿腳一邊等待入城。

  這時候,忽然從城墻根下殺出了四十多人,為首有個綠袍漢子叫道:“林泰來!你膽敢再來京城,今日定然叫你吃個教訓!”

  眾人大驚失色,天子腳下城門外,還能有劫道的?林泰來提前穿上盔甲,難道就是防的就是這個?

  林大官人不慌不忙,從大車上抽出了兩根鐵鞭。

  對面為首的綠袍漢子毫不猶豫的用力的揮手道:“打!”

  四十多人伏擊幾個人,肯定絕對優勢,還能拿不下?

  話音未落,突然從附近馬車上紛紛跳下幾十條強壯大漢,圍了上來。

  綠袍漢子大吃一驚,但已經來不及撤退了!

  他收到的情報只說林泰來進京趕考,沒說林泰來還帶著好幾十個強壯打手啊!

  但凡是正常人,誰會帶著幾十個打手來趕考啊?

  如果論起打架經驗,比林大官人的“家丁”更豐富的真不多,都是近三年用大量實戰機會磨練出來的。

  其中最精銳的“家丁”都已經身經數十戰了,天下沒有幾個人能有這樣的經驗。

  所以這場“伏擊戰”注定是被反打了,而且還是一邊倒式的。

  而身披盔甲、手持鐵鞭的林大官人難得親自上陣,結果還沒打幾下,這次發生在城墻外的戰斗就已經結束了。

  綠袍漢子躺在地上,仰望蒼穹,眼角流下了一滴淚水,他多么希望今天沒有出來啊。

  三年前以多打少就沒打過,三年后人數相當時,那就更打不過了。

  看著滿地的傷員,金士衡代表其他友人問道:“這伙究竟是什么人?”

  林大官人淡定的說:“都是錦衣衛官校,領頭的那個叫薛易,一群輸不起的玩意,想在這里偷襲我。

  三年前被我送了幾十個發配去邊鎮,包括這個薛易在內,看來是找了關系又跑回來了。”

  眾人:“.”

  你林泰來說你在京城吃得開,就是這樣?

  關于錦衣衛的名頭,大家還是很了解的,結果你林泰來還沒進城,就和錦衣衛官校打了一次群架!

  林大官人大手一揮,輕描淡寫的對眾人說:“都是小事,不打緊!先進城吧!”

  等一干人進了東便門,沒走幾步就到了崇文門外,然后又一次排隊等著入內城。

  閑著無聊時,金士衡忽然指著不遠處說:“墻上有揭帖!好多人圍著看!”

  陳允堅也開口道:“聽說近些年,京城十分流行張掛大字揭帖。

  上面內容多是政論或者批判,常常在路口或者人流匯聚的地方發現,以便于傳播。”

  林泰來對此并不稀奇,這不就是大字報嗎?

  金士衡興致勃勃的說:“走!等著入城也是無聊,我們就去看看這張揭帖,也算是了解一下京城的輿情風向。”

  眾人便一起走了過去,卻見這張揭帖大概也就二百來字,十分易讀,而揭帖的標題是《論天下之四害》。

  再細看內容,大致為:“當今天下有四大害,而四害不除,天下不可得治。

  其一,如今大臣互相排擠,力謀權勢,是為干進之害。

  其二,正直之臣屢被斥逐去位,宵小之人得志猖狂,是為傾軋之害。

  其三,不問郡守才行、撫按官贓私不嚴懲,致使吏治日壞,民生日瘁,是為州縣之害。

  其四,鄉豪之權,大于守令,橫行無忌,莫敢誰何,是為鄉豪之害,尤以吳地林泰來為其中之最也。”

  眾人看完揭帖后,默默的圍觀鄉豪之害的典型代表林大官人,你在京城果然很吃得開啊。

  你林泰來到底都做了什么,一進京城就能看到你上了大字報?

  揭帖總結四大害,前三害還都是泛泛而論,但說到第四害鄉豪之害時,突然就直接點名林泰來。

  這是墻上揭帖中唯一點出的名字,于是就很醒目了。

  城外數十人伏擊,城內大字報點名,文武雙打啊這是!

  還有,他們是不是應該離林泰來遠點,免得遭了池魚之殃?

  當然揭帖不可能只貼一張,想要起到影響輿論的效果,怎么也得張掛十幾張,盡可能多覆蓋一些人流量大的地段。

  林泰來看著揭帖,陷入了沉思。

  按道理說,揭帖大都是匿名的,讀者并不知道發帖人是誰。

  不過在原本歷史上,東林黨領袖人物趙南星曾經上過一個奏疏,內容就是四害。

  與前這張揭帖上的內容非常雷同,連“天下四大害”的名頭都一樣,應該不是巧合吧?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