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四百三十七章 克級黑洞

熊貓書庫    從手搓CPU開始橫掃宇宙
🔊點這里聽書

  最新網址:

  中子星撞擊試驗終于正式開始。

  為此,一線科研團隊專門抽調出了3500艘運輸飛船,專門負責中子七型探測器的投放。

  它們從空天母艦那里取來探測器后,便飛行到指定的中子星周邊,嚴格遵循計劃將探測器投放下去。

  不制定嚴格計劃的話根本不行。原因便在于,中子星的太小了,周邊空間太“擁擠”了。

  這顆中子星的半徑僅為10公里而已,如此計算,表面積不過才1000多平方公里。

  為排除探測器之間的相互影響,科學家們為每一顆探測器劃分了約一平方公里左右的固定投放區域。

  惟有如此,在墜落向中子星的過程之中,它們才不會因為相互碰撞、相互影響之類的事情,導致觀測出現誤差。

  又因為探測器墜落到中子星上會爆發出強大的能量,而這能量也會相互影響,干擾對于暗力輻射的探測,投放的距離和時間間隔也需要有專門的規定。

  如此,整顆中子星便被劃分成了1200個投放區,每一個投放區,兩顆探測器的投放間隔為3分鐘。

  這樣計算的話,便是每小時投放2.4萬顆探測器。

  因為中子星原本的輻射能量就極高,遠遠超過這個數字。此刻增加了這些能量,就像是一頭大象身上多了一只螞蟻一般,絲毫不會被外界感覺到。

  它們在不同的方向,同樣的距離,以自由落體的姿態開始向這顆中子星墜落。

  此刻,第一批1200顆探測器便被投放了出去。

  構成那顆探測器的材料,在高到無法想象的巨大壓力之下,不要說化學結構,就連原子結構都無法維持了。

  總規劃的77億顆探測器,全部投放完,便總計需要約37年的時間。加上一些冗余,時間便到了40年。

  經過多次消光之后,科學家們真切看到,那大地平整到如同一個絕對平面,上面沒有任何凸起也沒有任何凹陷,完完全全就是一個整體。

  到目前為止,這接連不斷的撞擊已經持續了整整一年時間。有總計兩億多顆探測器葬身其上。

  這一剎那,等同于幾十萬億噸TNT炸藥同時爆炸的能量從這顆中子星之上猛烈爆發了出來。

  且,不同的地方幾乎完全一樣,完全看不到與周邊環境不同的地方。

  在那極為短暫的觀測窗口時間內,這些探測器完成了自己之所以存在的唯一一項任務。它們極為短暫的看了一眼這顆星球,收集到了極為稀少的一些數據,然后,粉身碎骨。

  沒有探測器的殘骸,沒有爆炸留下的痕跡,什么都沒有。

  它們拍攝的這顆中子星的圖片顯示,面前仍舊是一片充滿著猛烈且熾熱的白藍光芒的平整大地。

  它們已經徹徹底底的融入到了這顆中子星之中,成為了中子星的一部分。

  但浩瀚太空之中,這顆中子星仍舊靜靜的懸浮著,仍舊維持著以往的模樣和姿態,運行軌道和運行速度也沒有發生任何可以察覺到的變化。

  而人們清晰的記得,僅僅就在三分鐘之前,才剛剛有一顆重達8.15噸的探測器撞在了這里,釋放出了相當于上百億噸TNT炸藥爆炸釋放的能量。

  第二批探測器之后,是第三批。

  一批又一批的探測器就這樣不間斷的撞擊到它上面,如同雨點一般密集,且超乎尋常的持久。

  但很遺憾,從外界卻基本上沒有察覺到這如此猛烈爆炸的影響。

  在之前經過精密計算才確認的投放時間和投放坐標之下,這1200顆探測器幾乎在同樣的時間內,以極為均勻的分布,分別撞擊在了這顆中子星的每一個撞擊區上。

  但現在,一切全部無影無蹤。

  三分鐘之后,第二批1200顆探測器到達,遵循著前輩的路線,再度準確撞擊到了預定的撞擊區上。

  人類所制造的探測器撞擊在它上面釋放出的狂暴能量,就像是螞蟻在啃噬一座大山一般,絲毫沒有效果。

  此刻,總觀測時長已經慢慢積累到了9000秒左右。這其中產生了大量的數據,接受了人類科學界最為嚴格的分析和檢測。

  但很遺憾,截止到目前為止,還未有暗力輻射存在的證據出現。

  人們毫不氣餒。

  那個臨近的星系之中仍舊有源源不斷的探測器運輸過來。中子星周邊,每3分鐘1200顆的撞擊頻率仍舊維持不變。

  且不管未來如何,只要繼續撞擊,持續撞擊,一直連續不斷的撞擊就行了。

  在撞擊了足足35年時間之后,這顆中子星終于產生了一點外界可以察覺到的變化。

  人們觀察到,這顆中子星在伽馬射線和X波段之中的輻射,增強了大約一個百分點。同時其磁場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以四級,乃至三級文明的觀測精度,已經足以在500光年范圍之內察覺到這些變化。到時候,他們便可以知曉,在這顆中子星周邊一定發生了某些非天然的變化。

  因為這種變化很顯然不會是由這顆中子星自身所造成的。

  據此推測,說不定能推測出有某個文明正在這顆中子星周邊進行超大規模撞擊試驗的結論。

  但這其實是無所謂的。人類的科研艦隊絲毫沒有打算遮掩這些痕跡。

  因為人們知道,在這顆中子星周邊500光年范圍內,不存在任何智慧生命。最近的一個文明都在986光年之外。

  等承載著這些變化的光線到達那個文明,人類早就完成了探測任務,早就離開了。

  時間仍舊在慢慢的流逝著。轉眼間,40年時間如約過去,總計77億顆探測器也全部撞擊到了中子星上面。

  但人們所期望的暗力輻射的證據仍舊沒有出現。

  不過這也正常。畢竟此刻才達到期望探測時長的一半而已。從概率角度來講,發現和未發現的概率各占一半。

  既然如此,那繼續撞擊就是了。

  臨近星系之中,無數座工廠日夜轟鳴。大型運輸船和巨型空天母艦不斷穿梭,仍舊在源源不斷的將探測器運過來。

  在撞擊計劃進行到第66年,人類總計已經撞擊了高達125億顆探測器之后,持續對這些數據分析了幾十年時間的某個科學家團隊發布了一則讓所有人都感到震撼的消息。

  他們認為,他們已經發現了暗力輻射存在的證據!

  這個研究團隊發現,在某次撞擊試驗之中,探測器所捕捉到的中子星輻射之中的伽馬射線能量存在偏離正常值約5的異常。

  這個異常是偶然才出現的,目前僅僅發現一例,并沒有在其余探測器的探測數據之中發現。但經過一系列的推導和計算,這個研究團隊認為,這是因為這顆探測器的探測窗口,恰好趕上了中子星內部某些對流運動的緣故。

  經過詳細分析之后,大量的科學家認同了這一觀點。于是后續的撞擊計劃立刻隨之做出了相應的調整。

  監視中子星內部對流模型,專門等到發生這種對流的時候再去撞擊!

  按照理論預測,做出這種專門的調整之后,未來的撞擊試驗之中,捕捉到這種異常的概率將會提升到約一百萬分之一的程度。

  也即,平均100萬顆探測器之中就會有一顆捕捉到這種異常。

  后續人們又進行了高達千萬次的探測器撞擊試驗。其所生成的數據再度被科學家們拿去檢測分析。

  最終,多個科學研究團隊同時宣布,在這一次的樣本之中,他們檢測到了總計9例異常事件!基本與理論預測相符!

  這一下,整個人類科學界沸騰了。

  與理論預測相符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我們甚至在此刻就能認定我們有關于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理論是正確的!

  如果理論不正確,怎么可能會這么巧?怎么預測會如此精準?

  整個文明都因為此事而受到了巨大的鼓舞。無數名科研學者再度以更為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斗志投入到了后續研究之中。

  是的,確認暗力子確實存在,確確實實是一個極為重大的收獲,甚至可以被稱之為里程碑式的收獲。

  但事情還不算完。后續需要進行的研究仍舊有太多太多。

  只不過,有了此次這個收獲,后續,人們便可以在此基礎上,再一次發展現有理論,所進行的實驗也將更有針對性。

  撞擊試驗仍舊在繼續進行著,只不過頻率已經降低到了每小時約600顆的地步,且撞擊方式也不再是之前那般固定,而是多種多樣,撞擊區域、角度各不相同。

  科學家們在通過這種方式,研究暗力子的類型,以及性質。

  除了撞擊試驗之外,更多種全新的研究暗力子的方法,在現有理論基礎之上被科學家們提了出來。于是這顆中子星周邊,大規模的建設再一次開啟。

  人類有關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理論進入到了飛速發展階段。

  轉眼間又是幾十年時間過去。在這段時間之中,在韓陽,以及整個人類科學界的全力以赴之下,覆蓋在暗力子之上的神秘面紗被一層一層的揭開,最終展露出了最為真實的面目。

  一種質量不為零,卻永遠以超光速運行于宇宙之中,傳遞距離越遠,速度便越快的神奇粒子。它們所遵循的規則,與宇宙之中任何人們能直接看到的物質都不相同。

  在這個時候,人們還面臨著最后一道關卡。

  目前已經基本上確認了暗力子的存在形式,且專門用于描述暗力子運行規律的理論也已經提出,并經受住了試驗和觀測的考驗。

  那么,描述暗力子的理論,如何和現有的,描述顯物質的理論統一起來?

  畢竟宇宙是統一的,所遵循的底層物理規則也應該是一致的。不可能同一個宇宙,卻需要兩套理論去解釋。

  人們十分清楚的知道,這,便是決定一個文明能否晉升為五級的根本性理論,暗力理論。

  在對于暗力子的認識飛速發展的此刻,科學家們很快便提出來了眾多猜想。并且,人們略有些驚訝的發現,相比起當初統一強相互作用力、統一引力之時的艱難,統一暗力似乎并沒有那么難。

  將暗力這一基本力統一到目前的理論體系之中的最大難點,似乎是在最初的,確認暗力子存在,并研究不同暗力子的性質,構建描述它們的理論之上。

  完成了這些前期工作,后續就變得簡單。

  這似乎與強相互作用力和引力正好相反。

  這兩種基本作用力,人們是早就確認了它們的存在,早就發展出了描述它們的理論,但后續統一起來極為艱難。

  此刻卻是發現與研究十分艱難,統一起來簡單。

  不過簡單與否,也是相對來說的。對于一整個發展蓬勃,科研基礎雄厚,且有韓陽存在的人類文明來說簡單,對于其余文明來說恐怕就不是這樣了。

  在韓陽的率領之下,人類科學界很快便融合了多個對于暗力理論的猜想,不斷迭代,不斷完善,最終整合出了一個在數學上完備、邏輯上自洽,且能與其余物理理論契合的統一理論。

  對于這一套理論,眾多著名科學家俱都十分樂觀。

  “它這么優美,這么完善,怎么可能是錯的?”

  不僅科學家們,就連韓陽也有這樣的感覺。

  不過感覺終歸是做不得數的,一切,還是要用試驗數據來說話。

  要驗證這一理論也并不困難,至少對于人類文明來說并不困難。只需要建造一臺足夠巨大,能級足夠高,能制造出質能在一克以上的黑洞的粒子對撞機即可。

  此刻,人類主力艦隊已經再次停泊在了一個星系邊緣,在這里進行為期100年左右的補給,為下一次遠航積累物資。

  正好,趁著這個物資充沛的時間段,將這臺前所未有巨大的粒子對撞機造出來。

  最終,在上百萬名科學家與工程師參與設計和制造,且由韓陽專門抽調出1.5的算力投入進去的情況之下,耗時26年,人們終于將這一臺符合要求的超巨型粒子對撞機造了出來。

  實驗即將開始。(本章完)

  最新網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