臻至洞真之境,雷俊只覺眼前造化宇宙、大千世界,又有別樣變化。
成就無極之姿,登臨洞真之境,大千世界諸般道理在雷俊眼前,皆清晰可見。
某些角度下,視他為佛陀、儒家圣師、武道圣皇、巫門巫神,甚或者妖靈、仙靈所成之大圣,亦無不可。
自此高居穹荒之上,與造化同壽,歷萬劫而不老不死,不生不滅,正常情況下再無時間和壽元的局限。
至于不正常的情況…
不巧,因為種種原因,歷史上有諸多范例。
登臨洞真之境的雷俊,面上并無得色。
即便他是以無極之姿成就洞真之境,在這條大道之路上打從一開始便領先大多數前輩,雷俊當下亦心情平靜。
如果說有幾分喜悅,則是因為,此前在仙境洞玄三重期間,已有的許多設想當前可以陸續付諸實際。
此刻就在雷俊面前,玄之又玄的無形無色氣流交織,始終不見具體形象。
但那里流露出的意境,像是…一座“門”。
一座此前世間從來不曾存在過的“門”,由雷俊創造而成的“門”。
世間奧妙道理,層出不窮在其中不斷呈現。
雷俊與“門”相對而坐,世間萬法萬物萬象變化與他自身道法所學,似是都在其中映照。
成就無極之姿,使得雷俊在仙境三重尚未洞真時,便對自己成就洞真之境后的道訣構建初步設想,不似高天隨、嚴傲云等人要當真推開道門之后,方才有所領悟。
而現在,這座難以琢磨揣測的“門戶”,正是雷俊登臨洞真境界后所悟道訣的展現。
初登堂奧之余,雷俊細細思之,更進一步加以完善和改良。
直到他心思動處,感應到萬法宗壇外熟人到來。
雷俊起身。
而“門戶”并未消失,依然留在這世間。
他出了萬法宗壇,便見除了許元貞之外,唐曉棠、元墨白、王歸元、楚昆、卓抱節、韓筱菲、封霆等人盡數到齊。
元墨白如往常一樣面帶微笑,但相較平時,笑容中更多幾分贊嘆和感懷。
雖然此前已經有所預料,但他此刻依然心旌動蕩。
“掌教天尊體安。”元墨白當先一禮。
在他身旁,王歸元、楚昆都是相同動作:“掌教天尊體安。”
自今日起,不再有雷天君。
只有雷天尊。
唐曉棠望著雷俊,目光中滿是艷羨和向往。
不過,今日她亦向雷俊打個道家稽首:“恭喜雷天尊。”
自當初天師傳位大典之后,這還是第一次。
而在元墨白、唐曉棠他們身后,卓抱節居中帶著師妹韓筱菲、師弟封霆,一同向雷俊恭敬行禮:
“恭賀師尊功成圓滿,道成洞真!”
雷俊向眾人還禮后,他瞳孔中天通地徹法箓閃動光輝,在外以光影凝聚出人的身姿,正是許元貞。
許元貞聲音傳來:“恭喜。”
雷俊:“我先行一步,在前相候。”
唐曉棠問道:“帝圜大千世界那邊,雷俊你怎么打算?”
雷俊:“無需改變,一甲子之期到如今剛過半,我等再靜候三十年便是。”
王歸元沉吟著問道:“雷師弟你的情況,非嚴子和當初太乙巫尊、妖龍帝君可比,或可嘗試加固延續帝圜大千世界的封印?”
雷俊:“有一定機會,但同樣也可能導致封印提前破裂解封,機會算是一半對一半吧。”
不過那樣一來,需要他接下來全部心神精力都用在帝圜大千世界封印那邊,難免耽擱自身修行。
成功則罷。
如果失敗,將直面破封而出的帝圜。
對方乃是皇天之姿的武道圣皇,宛若上古皇天再臨。
雖然此后經歷大戰且被鎮封數千年,但從當年算起,祂無疑已經臻至當前境界不少年頭。
雷俊不會妄自菲薄但也不會因為自己以無極之姿登臨洞真而盲目。
當前,他自己可以直面帝圜。
對帝圜而言,雷俊亦將是前所未有的強大對手。
勝負,在真正交鋒之前,于雙方而言都是未知。
但帝圜如果如當初一般掃蕩各方大千世界,攻擊其他人,則是巨大威脅。
“這個問題,終究需要解決。”雷俊平靜言道:“我心中有些設想,不過還需要一些時間籌備。”
唐曉棠若有所思:“你之前提到,改良變化的陣法?”
雷俊:“嗯,這是其中一部分。”
說話同時,以他為中心,玄妙氣息流轉間,三洞三天太玄元始陣已然展開。
不似早先三洞三天太上龍虎仙陣那般聲勢浩大,新陣法仿佛介乎有無之間,靜靜置于三清三寶境內,對周圍世界不造成任何影響。
雖然六合之壤等靈寶已經化作帝圜大千世界封印,仿佛消失在這方造化宇宙內,但大陣立下的那一剎那,便已經同時周轉不止九天十地大千世界的多方大千之力,甚至廣及域外宇宙虛空。
雷俊居于其中,無需動念,大陣已經隱約分立為三。
陣中仿佛沒有時間與空間的概念,快慢和方位都失去意義。
一分為三的大陣,既不像是平面三足鼎立,也不像是上下層迭。
彼此分離,卻又像是緊密為一。
楚昆感到震撼:“玄、元、始三炁交感,清微天玉清境、禹馀天上清境、大赤天太清境分明…師兄好大手筆,上古之后不存的三天三寶境重現于世啊!”
若說眼下萬法宗壇所在,眾人身處的三清三寶洞天,乃是后天凝聚所成。
那現在雷俊以大陣衍化的三天三寶境,則恍若復返先天造化奇景。
雷俊言道:“效法三清祖師昔年三炁所化,屆時殺生護道,可能有些唐突不敬之處,需得提前向祖師告罪。”
“好陣法。”光影中傳來許元貞的聲音。
唐曉棠在大陣中轉了一圈后,猜測道:“你當初提及留著蠱神、祖饕餮和那大滅菩薩另有打算,莫非就是指這里?”
雷俊:“祖饕餮、祖窮奇、蠱神、妖龍帝君最合適,不過祖窮奇、妖龍帝君已經不在,便請大滅菩薩湊一份好了,依其過往所為,也不屈了它。”
唐曉棠:“帝圜大千世界重現之際,造化宇宙還會動蕩,它們躲不下去,都會被迫現身。”
王歸元當前雖是著一身深紅道袍,但思及當初的地藏菩薩與大滅如來,以及此前凈土之世種種,不禁雙掌合十:
“我佛慈悲。”
他略微思索后言道:“有此大陣,倒是確實多了幾分把握,但感覺還是有些不穩啊…”
雷俊頷首:“嗯,這是一部分,還有其他…”
三洞三天太玄元始陣并不收斂。
陣中,雷俊抬手,掌心有道道流光顯化。
卓抱節、韓筱菲、封霆在一旁見了,都有熟悉之感。
他們皆曾得恩師雷俊臨時傳過上清玉宸仙竹、太清八景寶蓑和玉清周天法鏡這三件寶物。
而當前雷俊手中光流,便是三寶合一而成。
在雷俊成就無極之姿后,未成就洞真之境前,對其祭煉方略,已有腹稿。
當下他大道洞真,則開始正式祭煉自己這件法寶。
落在他掌中,玄妙光輝漸漸褪去,仿佛經受無形玄妙一炁的洗練。
并未耗費太長時間,光輝散盡,便現出寶物真容:
卻是一支長度、節數遠超上清玉宸仙竹的竹枝。
雷俊仙境三重期間,上清玉宸仙竹有十二節長短。
作為雷俊成道法寶之一,冥冥之中,此寶對應雷俊洞神九重天和仙境三重的修道歷程。
而現在這根竹枝,則分作三十六節。
落在凡人眼中,只是一根長的出奇的碧綠青竹杖。
但在現場一眾道家仙人看來,卻仿佛在仰望高上蒼穹。
每一段竹節,都仿佛一重天闕,一重仙境。
而現在,它們凝練集合在一起,只是看著便令人感到無比沉重,仿佛不是任何一方大千世界所能承載。
卻又仿佛極其輕靈,仿若難以捉摸的玄妙一炁,筆直向上,穿越重重天界,通往天外。
“上應三十六天么?”元墨白輕聲問道。
雷俊:“確有此意,弟子稱之為三十六天太玄元始仙竹。”
眾人不語,全部專注看著那仿佛道家三十六天凝聚顯化而成的至寶。
只是觀摩目視此寶,于道家修士而言,便已經受益匪淺。
尤其雷俊的大弟子卓抱節回過神后,向雷俊拜倒:“多得師父指點,弟子心有所感,洞玄太微更有把握。”
雷俊微笑:“為師接下來將開壇說法,你聽過之后,再閉關不遲。”
卓抱節:“是,師父!”
雷俊登臨洞真之境并將開壇說法的消息傳出,多方大千世界一同震動。
帝圜大千世界封印還有半甲子時間便將破封而出。
此前蠱神、祖饕餮、大滅菩薩之流不論。
高天隨身殞。
嚴傲云沉寂。
帝圜的強勢和威脅,始終令人感到黑云壓頂,時間越近,越感窒息。
而現在終于有新的道門天尊誕生,并且是充滿傳奇色彩的雷天尊。
眾人心頭陰云頓時像是迎來清風,被吹散大半。
各方人間,舉世歡騰。
得知雷天尊將要開壇說法,趕赴九天十地大千世界者云集。
龍虎山天師府祖庭。
雷俊并沒有等到最后方才現身,待一眾賓客到訪之際,他已經位于龍虎宗壇之上,整個人如在祥云中,若隱若現,頭頂一桿五光十色流轉的十色鶴蓋仿佛在諸天間招展,通達天地寰宇。
身著紫色道袍的卓抱節、韓筱菲、封霆,立于雷俊身后。
身披九色離羅帔,頭戴元始冠,腰懸白玉印、紫雷劍的當代天師池海峰,則帶領其他龍虎山高功長老立于一側,代為知客,迎來送往。
“坐三天而遠塵垢,觀三界而度萬民。輔玄體道,布化眾生,三洞三天法師太上無極天尊。”蜀山開山祖師白湄此番第一個到場,向雷俊一禮。
雷俊平靜還禮:“打擾白真君清靜。”
其后有白色云煙與五彩光華,自兩個方向分別出現,但同時抵達。
白色云煙難得散開,現出其中一個身著月白道袍的年輕道人,正是仙境三重的丹鼎派道家真君趙蟾陽。
而五彩光華中,則現出個約莫六尺高矮的金色身影,尾羽奇長,身負五字,正是鳳凰圣主風明。
一人一鳳,皆向雷俊行禮,雷俊亦還禮。
“坐三天而遠塵垢,觀三界而度萬民。輔玄體道,布化眾生,三洞三天法師太上無極天尊。”自凈土之世而來的佛門金身尊者天樹等人亦雙掌合十,向雷俊見禮。
如遠尊者同樣返回九天十地大千世界,但同天樹尊者他們錯開。
巫門方面,則有成功修成仙境二重的孫力、黎天青、趙謙然領銜,聯袂而來。
皇甫琦、刑風、譙洋等人同樣在列。
甚至還有出身九黎一族的黎錦同黎瑛。
蕭雪廷、沈去病、上官云博、駱海等武者。
張徽、楚羽、朱俊杰、李飛揚、王不久等大儒。
普天之下絕大多數一派之長和頂尖修士,都聞訊趕來龍虎山。
道門方面,自白湄、趙蟾陽之后,更是幾乎全部頂尖高手悉數到場。
“掌教天尊體安。”一眾道門中人,此刻皆以最隆重的禮節向那十色鶴蓋下的身影拜倒問安。
“諸位同道免禮。”雷俊抬手,托住眾人。
他平靜開口,如和風吹拂,不入世俗百姓耳中,但四方修士皆聽得清清楚楚,玄而又玄的聲音仿佛直接自眾人心底升起:
“貧道近日修行,新有所得,故而開壇,不拘道統,叨擾四方道友。”
包括白湄、趙蟾陽、鳳凰風明在內,眾人紛紛回禮:“雷天尊言重了。”
“我們開始。”雷俊不拘禮節,不復多言,行事中透著幾分隨意,自得天地之趣,接下來論及諸般道理,不獨道家,廣泛涉獵各派道統傳承。
各派修士聞聽,寥寥一言,便仿佛點破自己此前修行中諸多困惑和礙難。
已經卸任巫門血河派掌門的刑風,目中異彩連連,對一旁黎天青低聲笑道:
“道門掌教天尊,解我疑惑,這趟之后,我將回地界冥府閉關。”
黎天青聞言面上亦露出笑容:“那我提前恭喜你,預祝你功成圓滿,更上一層樓。”
仙境二重的他聽雷俊說法,同樣心潮澎湃,受益匪淺。
在場的蕭雪廷、沈去病、楚羽、方岳、周樸等人,同樣目中光彩閃爍,有的低首沉吟,有的神情雀躍,甚至有人匆匆向雷俊行禮之后告辭,一刻也不多留,當即便返程閉關潛修。
便是儒林大千世界新學一脈的不少大儒,聞訊都趕往九天十地大千世界。
張晚彤、焦飛陽、蕭春暉三人沒有前往。
他們相助嚴傲云盡快復蘇重生,當前分心不得。
不過聞聽消息后,亦派遣代表前往九天十地大千世界祝賀雷俊。
帝圜大千世界還有三十載光陰重新解封,雷俊成就洞真天尊之位,令所有人心頭陰霾散去大半。
“至如今,龍虎山天師府已經超越上古大劫后任何一個時期,可與史冊記載中上古鼎盛之時相提并論了啊。”焦飛陽感慨。
張晚彤頷首。
洞真境界的天尊雷俊。
洞玄紫微三天歸真的天君唐曉棠和許元貞。
洞玄太微,仙境二重的元墨白、楚昆、池海峰。
洞玄天市,推開仙門的卓抱節、韓筱菲、封霆、秦采薇、程絨絨、辛北原、安不錚。
至如今,龍虎山天師府一脈,推開道門的雷天尊領銜之下,另有十二位推開仙門的洞玄仙人,同出一派。
這還沒計算證得佛門金身的王歸元和黃天道那邊的康明在內。
如此勢頭,放眼各方大千世界,絕無僅有。
便是在儒林大千,儒家新學乃是統稱,內部同樣有各派學說、書院并立,嚴傲云領銜的江東學派昔日亦無此鼎盛氣象。
蕭春暉微笑道:“雷天尊和龍虎山天師府,和道門,在這個時代,確實得了大氣運。”
晚些時候,雷天尊開壇說法的龍虎山法會結束。
其嫡傳徒孫,儒林大千道家圣地天都觀的觀主安不錚,自九天十地大千世界返回儒林大千。
他攜一法箓,前來面見張晚彤等人:“三位居士,貧道奉掌教師祖所命,送此法箓前來。”
已經同雷俊通過消息的張晚彤接過法箓:“代我感謝雷掌教,得祂相助,嚴子當可比預期中更早歸來。”
焦飛陽、蕭春暉亦道謝。
法會結束,雷俊便即離開人間,重返天界蓬萊海三清三寶洞天。
他繼續專注于自身修行,為半甲子之后帝圜大千世界重開而做準備。
唐曉棠、許元貞、王歸元時不時返回,同雷俊溝通協調,為將來定下種種預案。
時光如水,歲月如梭。
于雷俊個人而言,時間在某種程度上失去概念。
但對外界來說,經過時間的醞釀和沉淀,雷天尊此前開壇說法的影響力,開始陸續彰顯。
首先便是雷俊自己的開山大弟子,前任天師卓抱節。
在恩師開壇說法之后不久,碧篁子道長便即閉關靜修。
他這一閉關,便是五年時光。
在雷俊渡過自己二百七十五歲生辰的這一年,寰宇內外凡是修成神庭宇宙及以上境界的道家符箓派修士,皆感到震動。
那意味著新有一位洞玄太微臻至仙境二重的符箓派仙人問世。
前任天師卓抱節功成圓滿出關,成功更進一步,臻至仙境二重修為。
他去三清三寶洞天向恩師雷俊謝恩問安。
雷俊笑道:“抱抱這趟趕上小孟居士了。”
孟少杰和張晚彤等人一樣,是少有沒參加五年前龍虎山法會的仙境高手。
非他不愿來,而是當時他恰好正在閉門讀書,為成就儒圣二重境界做最后準備。
到今年,他終于成功邁出這一步。
出關之后,孟少杰聞聽外界消息,便即趕來拜見雷俊,補上遲到的祝賀,前不久才剛剛離開。
七十來年前,孟少杰同卓抱節相繼登仙。
前者當初略快些許,但現在雙方差距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孟居士同天瑞居士一道開辟新學,天縱之才又受天地大道反饋,弟子所不及。”
卓抱節言道:“幸蒙恩師教導提點,方有弟子今日。”
很大程度上,孟少杰的老師,正是張晚彤。
常有人評價,卓抱節比其師祖元墨白幸運的地方在于,他的恩師雷俊,水平遠勝元墨白之師。
天瑞居士張晚彤的天資、實力自不必多言。
卓抱節早年卻估不到今日在同孟少杰的“較量”中,還能因為自家師父的優勢沾光。
一旁同樣在近期回到三清三寶洞天內修行的楚昆則笑道:“師兄登臨洞真之境還是稍晚了些,再早點,華節師侄說不定能反超孟居士。”
雷俊頷首:“嗯,怨我。”
卓抱節立于一旁淡然處之,早已習慣自家師父和師叔的不成熟。
卻聽雷俊繼續說道:“除了抱抱這里,三師弟你當初那邊得七寶梁柱也晚了,否則更早成就自然層次的悟性,想來也可以如虛海一般,早早洞玄太微。
前車之鑒,后車之師,我輩當時刻警醒,高天尊故去之后,太素道體出缺,師弟你的天河仙體正有機會,希望我們能早日將之補上。”
楚昆苦笑:“得,師兄,我說不過你,咱們還是老樣子,都隨緣好了。”
雷俊:“我說的是正經事。”
楚昆嘆息:“八字都還沒一撇呢,這種事,如何做得準?”
雷俊目視遠方,視線仿佛穿越洞天界限,投向茫茫宇宙虛空:“是啊,未來的事,最難把握。”
至他當前境界,過去現在未來無數密辛,如觀掌紋,已少有秘密可言。
造化洪荒變遷的未來條條走向,亦有許多顯得清晰。
但針對未來而言,仍有部分變數存在,或是源于和自身相近的少數人,或是源于自己。
雷俊心思澄凈。
楚昆、卓抱節不可見之奧妙下,一個光球不再浮現于雷俊本人腦海深處,而是仿佛直接出現在他的面前。
至如此境界修為和天資實力,雷俊眼前那光球,終于開始變得清晰一些。
光輝下,那似是一冊竹簡模樣的書卷。
此前雷俊多次趨吉避兇,每每看見的一道道簽運,竹簽像是陸續從竹簡上拆落剝離的存在。
但竹簡此刻看上去仍然完整,似乎一道道竹簽從上脫落,對其整體而言并不產生影響,不增不減。
竹簡書冊上并無著名。
在雷俊目光注視下,卷起的竹簡徐徐展開。
上面初時空白一片。
隨著雷俊的目光注視,則開始有大量玄妙的標記符號,在其上不斷變化排布,沒有一刻固定。
標記符號更似符箓,與人世慣常文字不同,令尋常人等難以辨別。
但落在雷俊眼中,則能看出這是非常標準的上古符箓派所傳。
他忽然微微一笑。
以前也是難為這竹簡或者說光球了。
每次將符號信息固定下來之后,還轉為過去雷俊清晰可見的文字內容。
甚至其中遣詞造句,都是符合雷俊一貫思維習慣和認知習慣。
雷俊平靜目視那展開的竹簡。
他的視線繼續向前,仿佛穿越竹簡,目光不止透過虛幻的空間,更穿越時光的長河逆流而上。
在竹簡背后,雷俊隱約看見一個身影。
對方亦身著道袍,頭戴道冠,腰間懸雌雄二劍與都功玉印,周身上下三洞法箓、諸品靈文環繞不休,身體上方,同樣立著一頂五光十色的十色鶴蓋,光輝流轉下,道道清氣絲絳垂落四方。
雷俊微微頷首,向對方一禮。
身為龍虎山天師府傳人,雷俊對這個身影再熟悉不過。
龍虎山開山祖師,有史以來第一位天師,同時也是道家符箓派一脈的開山祖天師,雷俊之前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道家后天無極。
其人留下諸多傳說,又大多湮沒在歷史塵埃中,令后人難以窺見其真實想法。
上古天宮同道家符箓派息息相關,糾葛甚深。
祖天師亦在當初上古天宮中擔任重要職司,傳聞中與皇天高上帝關系密切。
上古符箓傳承,在天宮律例的奠定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龍虎山天師府在上古大劫后第一次衰落,便是因為同天宮糾葛過深。
大劫之后,天宮舊屬有心復辟天宮,亦是緣起發掘天宮遺跡,發掘上古符箓派傳承。
但是…
祖天師亦是因為反對皇天而身隕,并且是最早身隕的道家洞真天尊之一。
所幸,他還留有少許后手。
只是這后手并非在于自身重生歸來。
而是為后世人掙得一線機會。
自皇天高上帝君臨造化宇宙主宰三界,對道門影響至深后,道門卜算命運之法便成歷史。
及至其他道統相關傳承,亦日漸式微。
而于祖天師身隕之后,皇天高上帝亦不復此能,埋下祂最終敗亡的契機。
嚴格來講,和眼下的雷俊一樣,世間過去未來諸般變化,皇天大多盡收眼底。
但相關者修為境界越高,自然越不易看得分明。
而祂因此缺失那最關鍵的一線之機。
于這等修為實力的頂尖高手而言,往往勝負成敗正在于這一線之機。
祖天師本人不得超脫且身隕,但那一線之機,卻被祂送予造化宇宙之外,送予更遙遠的世間。
只是,這一線之機,終究將返回這里。
可能只是瞬息之間便即返回。
可能要千年萬年之后方才復見。
這一切,卻也不是祖天師所能決定了。
如果很快返回,或許仍會落入皇天高上帝之手,則整個造化宇宙歷史走向,想必都將為之改變。
不過,這一線之機最終回來得還是晚了些。
也帶回一個原本不屬于這方人間,不屬于九天十地大千世界,不屬于這方造化宇宙的人。
“氣機牽動,世間奇緣,莫過于此。”雷俊目視那展開的竹簡,忽地笑起來。
大師姐許元貞行事無為無不為,好惡隨心而又淡泊疏冷。
小師姐唐曉棠一心與之比個高下,但其實許元貞卻對輸贏不甚在意,更多是享受與唐曉棠、雷俊等人切磋交流之下靈感火花的不斷迸射。
只不過,能贏的情況下,她自不會輸。
不論唐曉棠還是雷俊,都不是她的敵人。
而對于敵人,她自是另一番標準對待。
故而縱使當真為唐曉棠、雷俊蓋過,她亦不甚在意。
相識以來,雷俊有關這位大師姐當真破防的記憶,只有早年她察覺自己最初與雷俊結緣,是因為天師印卻在當時看走眼以至于錯過天師印的時候。
她破防,是因為她自己走眼失手了,而不是因為和別人的輸贏。
但其實…
二人當初結緣,并非因為天師印,或者說,不全是因為天師印。
雷俊啞然失笑。
他微微搖頭,收斂心神,繼續瀏覽那竹簡。
到他如今修為實力,竹簡上所載種種玄妙,于他已經沒有秘密,憑自身修為亦可推演大半。
某種程度上來講,對皇天、帝圜亦然。
故而三十余年前帝圜大千世界第一次重開之際,雖然被竹簡光球初步料中,帝圜亦因此生出感應。
如此,便是變數,令其未來更難測算。
只不過,祂終究還是被料中。
祖天師昔年送這一線之機往造化宇宙之外,其后方才回歸,雖不是真正超脫,亦非當前造化宇宙所限。
雷俊此刻徹底洞悉竹簡光球之密,結合自身所知所見,與之印證,心中自有無窮靈機迸發。
雷俊注視自己識海意識中的竹簡。
然后,現實中的祂向前伸出手。
祂的手,仿佛伸入一座虛幻的“門戶”內。
識海意識內,閃動光輝的竹簡旁,出現相同的“門”,接著雷俊的手掌出現,就這么抓住了竹簡。
接著,將竹簡取出來。
虛幻縹緲的存在,在這一刻,竟于雷俊掌中,凝聚成實體。
繼續瀏覽竹簡,雷俊收獲更多。
通過瀏覽竹簡,祂的心神漸漸升高,離開三清三寶洞天,離開蓬萊海,離開九天十地大千世界,進入域外虛空。
然后,進一步升高。
祂感覺自己有那么一瞬間功夫,仿佛脫離了整個造化宇宙,去往天外。
去往,祂曾經來時的方向。
另一方造化宇宙內,一顆蔚藍的星球,這時出現在雷俊視野內。
祂仿佛遺世獨立,默默落入其中。
兩方造化宇宙,基礎規律同道理規則,有巨大差別,形成扭曲。
于雷俊個人而言,自離開之時起,在這方造化宇宙的時間,便仿佛全然停滯。
或許,待祂本人當真自此前二百多年身處的造化宇宙修行超脫,登上更高層次后,再去往其他造化宇宙,方才一切自如。
屆時在另一方造化宇宙流逝的時間,亦不影響這邊。
對原本藍星所在的造化宇宙來說,現在的祂,或許才是來客。
至于此前能從這里離開,自是竹簡的緣故。
究竟完全是祖天師一個人的手筆,還是可能涉及更高層次的存在,當前未知。
畢竟不止道門三清祖師,便是其他已經超脫的強者,亦不曾重返和干涉那方造化宇宙。
亦或者,干涉了,未超脫的人,也無從知曉?
問題的答案,或許需要留待未來解答。
雷俊并不排斥未知。
他不糾結相關事,心神開始回收。
回到此前自己一直修行的造化宇宙內。
九天十地大千世界,蓬萊海三清三寶洞天中。
雷俊繼續目視自己手中閃動光輝的竹簡。
一去一回間,許多事情更加清晰了。
于道門中人而言,“三”,確實是個重要的數字。
祂與大師姐許元貞、小師姐唐曉棠結緣,亦著落于此。
祖天師的竹簡為道門留下大氣數。
只是這氣數最終并非著落于單純的一卷竹簡。
某種程度上,分擔于三。
大師姐許元貞少年時天資不顯,乃是如雷俊、楚昆等人一般后天升華自身根骨、悟性資質。
問題是,她比絕大多數人在這方面都要容易得多。
各種珍稀天材地寶,四處隨便轉轉,往往便撿個盆滿缽滿。
若說機緣,她機緣遍地。
但或者說,是一個能連續發揮作用的天大機緣。
而小師姐唐曉棠天心通明,洞悉善惡,覺險以避,當中敏銳,世所罕見。
類似能力,其他修行者不是沒有,但往往應用于實力低于等于自身的對手,極少能察覺來自更高存在的威脅。
唐曉棠難得處在于,修為實力高過她的人心生惡念,對她形成隱患與不利,她亦能敏銳覺察。
如今洞悉竹簡奧秘,雷俊得以知曉,她們的特異之處,其實同自己的竹簡,出自一源。
準確說,是竹簡當初將要回歸這方造化宇宙時,從上面剝落,一生二,二生三,共同承載其后道門氣數。
只是因為造化宇宙同造化宇宙之間時空界域間隔的緣故形成扭曲,故而最終在九天十地大千世界這里形成錯位。
許元貞最早。
唐曉棠次之。
身懷竹簡的雷俊,最后現世于人間。
但同出一源的關系,縱有時間錯開,差距亦不大,最終共同著落于這個時代。
說起來,這個時代有少許可能截住這份機緣的人,便是帝園了…雷俊心道。
但對方當前正被鎮封在帝園大千世界的地界內。
時也命也,所謂氣數,玄之又玄。
雖然在帝園有了防備后,竹簡難以再算到對方,但雷俊取出竹簡實體,可以嘗試用另一種方法來使其發揮作用。
祂的面前,出現玄妙氣流交織而成的無形之“門”。
雷俊將手中竹簡,投入其中。
竹簡消失在“門”內,“門”似乎沒有任何變化。
雷俊與之相對而坐。
祂本人洞真后的三洞三清境這時發生變化。
竟像是退化,重現玄黃宇宙模樣。
并且更重新一分為二并立相對。
祂接下來的日子里,一切如常,繼續靜心修行。
隨后幾年時間里,在孟少杰、卓抱節之后,蕭雪廷、刑風陸續突破。
到雷俊二百八十歲生辰這一年,大千世界再添兩位仙境二重境界的修士。
修為更上一層樓的蕭雪廷、刑風更相繼前往蓬萊海三清三寶洞天向雷天尊道謝。
此前龍虎山法會上,二人聽講,皆受益匪淺。
得到幫助的非只他們兩人。
時光荏苒,歲月流逝。
在此后十年內,沈去病、楚羽亦相繼更進一步,前者修成武仙二重境界,后者則完成儒家三不朽其二的立功,臻至儒圣二重境界。
除此之外,則是玄機觀在聶放之后,新添一位道家偃師一脈的仙人。
已經接掌玄機觀觀主之位的牛谷壽,成功推開仙門。
這位玄機觀第二代觀主,在九天十地大千世界人間,名聲頗為響亮,相關爭議,傳至其他大千世界,亦充滿傳奇色彩。
作為聶放之后玄機觀最出色的修士,在他手上誕生許多全新創見。
當中絕大多數,都對當前修行界的煉丹、煉器、采掘、種植產生深遠影響。
因為如此原因,加之聶放、牛谷壽先后登仙,故而玄機觀一脈歷史雖只不過區區二百載前后,但在修行界地位舉足輕重。
而牛觀主之所以伴隨爭議,則是因為除了修行界之外,他許多創見都用于平民。
至他接掌玄機觀之后,除了觀中門人弟子之外,甚至專門開辟另一座道院,如今規模越來越大,其后有“工院”之名。
其中不乏修行不成之輩,但仍被留下,雖也經常輔助觀中弟子制備各種器具材料,可并非依附亦或者充當仆從,而是一邊參考,一邊獨立設置專門的教學課程,學習與鉆研。
到如今,這一切已經頗成規模,成果斐然。
早年間,牛谷壽本人揣摩悶燒炭煉鐵高爐,改碳鐵同在一個爐室內的單爐為雙爐,分置火室、鐵室,令民間冶煉有飛躍式發展,所煉精鐵雜質減少,初見鋼鐵之形。
到如今,有工院學生進一步改良此煉法的鼓風部分,更利于火室中的焰流吹入鐵室熔鐵。
如此發展,尤為牛谷壽所喜。
相關手段,于修行者而言自是不值一提。
但哪怕是煉氣境界的道童,有幾個愿意守著一臺為凡俗百姓煉鐵的高爐?
即便有人愿意,也能湊出相當數量,但可以直接改進高爐工藝,令世俗百姓也能操作,何樂而不為?
這一切鋪展開來,繼續發展下去,對人間影響,又將何等宏大?
并且許多事情往往并非孤立存在。
冶煉的不斷發展,對煤炭原料的開采挖掘,提出更多需求和要求。
而更多優質礦藏的開采發掘,同樣反過來不斷促進更新工藝的開創。
牛谷壽此前在人間游歷時,親自發掘一大優質煤炭礦藏。
圍繞這里,不僅冶鐵飛速發展,更有工院學生效仿火山灰燒制用于建筑的全新泥漿。
其實牛谷壽本人早年便有相關研制。
只是他這位大修士做來簡單,不意味著所有人都能做到。
燒制如此泥漿,所需窯溫極高,不止對窯有要求,更需要強盛的煤炭火力,與瓷器、琉璃之屬相若。
如此,放在以往,于民間而言自然成本奇高,完全派不上預期中用場。
及至牛谷壽和其他人之后發掘開采更優質、低廉、大量的煤炭礦藏,圍繞這礦藏,相關泥漿以及冶鐵方有正式發展的空間。
縱使如此,亦有交通、運費等方面相關考慮,影響更進一步發展和推廣。
但類似種種變化,隨著時間推移不斷在大千世界萌發,數量越來越多,革新越來越快。
新生事物的誕生,有些人歡迎,有些人排斥。
工院方面的玄機觀背景,往往引領起風潮。
對世俗百姓而言,有修為的道爺們使用并推廣開的新東西,令人更向往,更有信心。
而在近年的新聞,則是開了龍虎山天師府已經過傳度的道士轉往玄機觀工院的先例。
龍虎山天師府自古便是道門圣地,入道門檻頗高。
只是即便如此,因為種種原因,仍然會有難成大器者。
如果道童院里的道童遲遲不能達到參加傳度大典的標準,將來則可能外放離開,回歸世俗,前往府里在山內山外的種種產業,以作營生。
相關制度早已成熟,自古如此。
不過隨著龍虎山天師府近年來不斷水漲船高,已經成為事實上第一圣地,他們又不作大肆擴張,而向往者眾多,入門門檻無形中進一步抬高。
于是不成器的道童,自然也就越發稀少,基本絕大多數人都能通過傳度,成為正式傳人弟子。
不過事無絕對,或多或少,總有少數例外。
這些無法參加傳度的道童,自然還是按照從前規俗安排。
只是到了前些年,已經有人開始轉往玄機觀工院求學。
當中甚至有部分人,正是得龍虎山天師府推薦。
至如今,已經有相關成材者脫穎而出。
不過,從前畢竟都是道童。
嚴格來講,尚不能算天師府正式傳人。
而現在則是出現第一個龍虎山傳度弟子,轉而前往玄機觀工院求學。
消息傳出,自然引得四方關注。
雖然只是一個二重天筑基境界的年輕弟子,但一來從天師府到玄機觀,于大眾眼中本就是向下一步,二來從玄機觀本身道統到山下工院,這更是從修行界轉向世俗民間。
若是前路已盡者也就罷了,眼下確實前途一片光明的人,于大眾面前反其道行之。
世人不禁因此生出各種猜測。
“個人已經考慮妥當的事情,我輩自無需置喙。”
當代天師池海峰見到新出關的牛谷壽,祝賀對方的同時微笑言道:“辛苦道友了。”
牛谷壽:“天師言重了,貴派高足心懷蒼生,有心造福萬民,令人欽佩。
依其天資,便是在修行一途上,仍前程遠大。”
池海峰微笑:“道友在這方面,便是最好的例證。”
牛谷壽:“慚愧,不過貧道確實希望如我這般例子能越來越多,故此可免除不少后輩的顧慮,吸引更多同道中人投身其中。
這些年來亦感謝天師諸多相助,若非如此,一些事情不至如此順遂。”
池海峰微笑搖頭:“這個貧道愧不敢當,乃是掌教師叔祖和卓師伯奠定的根基框架,貧道只是依樣葫蘆。”
牛谷壽:“天師客氣了。”
雷天尊定下最初的調子后,至前任天師卓抱節,再到現任天師池海峰,許多事一直延續下來。
不過人各不同,自不至于全然一樣。
相較于卓抱節此前相對平和,至如今池海峰則更張揚一些。
他本人便是悟性超絕的天縱之才,又興趣愛好廣法,交游廣闊。
其接掌天師之位前便已經登仙,接任之后如此前雷俊、卓抱節登仙后一樣,較少過問府里乃至人間的具體事務。
大多數時間,他在與各派同道交游,參玄論道。
這其中自然也包括玄機觀,而池海峰同聶放、牛谷壽來往尤其密切。
期間不知碰撞出多少靈感的火花,誕生多少新的創見。
其中自然有很多是有關修行,但亦不乏可以直接用于民間者。
相較于此前的卓抱節,池海峰雖然更少在人間行走,但在任同期對人間的影響力更勝卓抱節。
當然,這其中不無卓抱節此前平穩沉淀的功勞。
到如今池海峰任上,亦可稱厚積薄發。
“聽聞大唐和后漢,都有心在學宮下開辦工院?”池海峰問道。
牛谷壽頷首:“大唐學宮這些年來其實已經有相關底子,如今更進一步,后漢方面亦有基礎,并且此番后漢王殿下和耿居士、顧居士都有過問。”
后漢王朝當前帝王仍是周樸。
只是自他登仙之后,情況便與張晚彤類似。
“待工院情況再穩定些許,貧道晚些時候,亦有心傳觀主之位于后輩。”牛谷壽言道。
池海峰饒有興趣地問道:“聽說工院那邊新搗鼓出一具機械,可憑水汽自動往復,無需人力?”
牛谷壽:“確有其事,不過還粗略得很。”
話雖如此說,但他和對面池海峰一樣,談起此事之際,興致勃勃。
類似事,于他們而言,不足道哉。
但那是完全由世俗凡人創造并不斷推演改良。
“當前還不成氣候,只能代幾人之力,而消耗甚劇。”牛谷壽言道:“對比之下,完全不如多請人做工,故而還需不斷改良,期間相關成本也將非常巨大。”
他提及的“幾人”與“成本”,自是針對俗世凡人而言。
池海峰悠悠出神:“貧道以為,頗有前景,所慮者,我輩要否插手?”
相關消息,不只池海峰、牛谷壽,連卓抱節、聶放都在關注。
雷俊聞訊,靜觀其變。
對修行的世界來說,想要打斷如此進程,易如反掌。
這一切甚至算不上稚嫩脆弱的幼苗,只是剛剛萌芽。
但任其自然發展,卻有可能在短短數百年時間內,顛覆此前成千上萬年的世界與社會。
當前時代難以想象的生產效率、財富積累和物質文明隨之而生。
伴隨到來,還可能有種種黑暗、血腥。
但從雷俊個人所見,不論人口壽命還是生活水平,那終究會是個相較如今時代更利于世俗百姓生存的世界。
故而雷俊愿意看到這樣的世界到來。
自卓抱節、聶放還有胡恒源以及蜀山派章太岡、謝一楹、喻伯言等人,到如今池海峰、牛谷壽、蔡宇他們,一切已經上了軌道。
牛谷壽關注世俗變化,但不曾忘記世俗與修行界的聯系。
除了他自己以身作則修為漸高外,世俗種種,亦不斷從旁輔助修士的修行,從而源源不斷吸引越來越多的修行者主動投身其中。
雷俊身形消失在三清三寶洞天中。
算算日子,另一方面如今也將有成果了。
他再現身之際,出現在儒林大千世界江東之地。
那里,有后圣嚴傲云的故居。
自當初大劫后,已經有數十年時間無人居住。
但院落整潔,日常有人打掃。
今日,這里豎起一座豐碑。
仙境三重的儒家素王張晚彤、焦飛陽和儒圣二重境界的張徽、蕭春暉,當前都在這里。
道門天尊雷俊至此,眾人皆向他頷首致意,但皆無言。
雷俊亦沒有出聲,微微點頭回禮,視線投諸在眼前豐碑之上。
在那里,已經有諸多細微的光點懸浮閃爍,并且越聚越多。
且隨著時間推移,光點聚集速度也在加快。
仿佛突破了某個臨界點,細微光塵凝聚之下,豐碑本身表面亦開始散發出明亮光芒,如同夜火。
火光溫暖明亮,看似不熾烈,但仿佛昭示、記錄和延續生命與文明之火。
終于,不知何時起,院落中,豐碑前,似有微風吹拂。
雷俊見狀,再次微微頷首。
張晚彤面前頓時出現閃動白色鏡光的書卷并快速翻動。
張徽、蕭春暉、焦飛陽齊齊松一口氣。
今朝,儒家圣師嚴傲云生命復蘇重生,回歸人世。
功碑前,那點點光塵聚攏,從中有人影開始浮現。
少頃,身著儒衫的文士從中邁步而出。
赫然正是早先亡于帝園拳下的嚴傲云。
自微光中行出的嚴傲云,在這剎那間,似有些茫然。
但接受眾生愿景意念而歸回,轉瞬他已明白事情大概。
他身懷文曲星照·觀照蒼生的根骨,又是儒家腹有乾坤層次的悟性,重生復蘇能力,遠勝同境界其他儒家圣人。
至儒家圣師境界后,一身學問給更加通玄,眾生存在,意念所至,便有回歸重生的可能。
當然,所謂可能性,有大有小,具體如何仍要看具體情形。
但是,帝園之拳,獨霸造化,破滅規則。
那霸道無匹的拳意,可以斷絕對手復活的憑依與道理,將人徹底打得形神俱滅,全無復活重生可能。
昔年眾多仙佛,近年巫神層次的太乙巫尊等人,皆是因此而徹底亡故。
嚴傲云以文明之火點燃魂魄最后迎擊對方的時候,同樣被帝園當場摧毀魂魄,更隔空打碎另在別處的不朽功碑。
如果不是雷俊等人把握機會第一時間重新鎮封帝園,并有張晚彤從旁出手,截回少許嚴傲云借以復蘇的蒼生光塵,給帝園再徹底將光塵全部磨滅,則嚴傲云最后的復活歸來希望也會徹底斷絕,文明之火就此熄滅。
饒是如此,他受創亦是極為嚴重。
有重生歸來的可能,所謂可能有大有小,這便是可能較小的情況了。
若無人相助,不知要多久才能迎來回歸。
但在當初那一戰過后,雷俊、張晚彤等人積極在各方大千世界推崇嚴傲云功績聲名。
伴隨各方大千世界安定,人口不斷增長,頌揚紀念圣師嚴子的黎民蒼生越來越多,則不斷加速嚴傲云的重生歸來。
即便如此,也不是數十年之功可以造就。
玄門掌教雷俊大道洞真之后,心有所念意有所感,凝練自身法力為符箓,傳往儒林大千世界。
得他相助,嚴傲云終于在如今便成功重生復蘇歸來。
“諸位盛情相助,嚴某感激不盡。”嚴傲云神情肅穆,向雷俊、張晚彤等人一禮。
眾人還禮:“君為蒼生故,是得蒼生念,分所應當,我等亦感激嚴子當年舍生取義。”
嚴傲云:“哪里,嚴某亦是蒼生其一。”
他再向雷俊一揖:“恭喜雷掌教大道洞真,蒼生有福。”
雷俊打個道家稽首還禮:“略有所得,不及嚴子歸來之喜。”
嚴傲云:“帝園那邊?”
聽眾人介紹情況后,嚴傲云輕嘆:“如此,雷掌教洞真,遠重于嚴某重生。”
雖然重生歸來,但嚴傲云當前情形仍極為虛弱。
雖然不至于到從圣師之境跌落,亦相差不遠 而眼下距離帝園重出的一甲子之期,已經為時不遠。
縱使在此期間得雷俊相助,嚴傲云慢慢恢復,改觀情況依然有限。
莫說相比太乙巫尊,屆時嚴傲云情況恐怕不會比此前妖龍帝君、大滅菩薩、百目妖樹它們情況好多少。
這種情形下,他重生歸來的意義,自然遠不及雷俊洞真成為新的道門天尊。
尤其以嚴傲云觀之,他能感覺到,雷俊已然成就與武道皇天、儒家賢哲并稱的道門無極之姿。
對方能這么快推開道門洞真,這想必也是重要原因。
宇宙造化變遷,冥冥之中,成就此象,為帝園即將重出的世界,留下一線機會啊…嚴傲云感慨。
“天地行轉,我輩順勢而為便是。”雷俊言道:“嚴子勿慮,且先靜養。”
旁人說如此話,或只是言語寬慰。
雷俊這么說,嚴傲云心下安定。
探望過嚴傲云,雷俊返回九天十地大千世界,入天界蓬萊海三清三寶洞天,繼續自身靜心修行,默默完善并開創自身新舊所學。
山中不知歲月長。
在此過程中,時光飛速流逝。
距離當初二次鎮封帝園大千世界,一甲子之期將近。
雷天尊亦漸漸迎來自己三百歲整的生辰。
在此期間,繼卓抱節之后,他另一名親傳弟子韓筱菲,亦成功臻至仙境二重修為,洞玄太微。
自悟性從通明層次后天升華至清靜層次,本就在修行上銳意進取,刻苦修行的韓筱菲,修為提升速度更是日新月異。
除此之外,儒圣方岳、武仙周樸,當前也都在閉關靜修,為成就仙境二重境界做最后沖刺。
而在凈土之世,時隔多年之后,終于再出現一位金身三重境界的佛門大尊者。
法清大尊。
“恭喜大師兄證得佛門發愿金身三重境界。”雷俊笑著向王歸元道喜。
王歸元則先以法清大尊之身,向雷俊合十一禮:
“天尊說法,貧僧受益無窮,方于今日證得三重金身。”
雷俊則搖頭:“師兄背負無間再到鎮壓無間,及至后來化惡土為凈土,化末法為正法,為凈土之世奔走數十載正本清源,如此積深厚方得今日之功。”
法清大尊金身散去,王歸元重現紅袍年輕道人模樣,同雷俊相對而坐:
“新的劫數即將來臨,我算是勉強擦邊趕上吧,但最終結果如何,還是要看師弟你的,我充其量在旁邊幫著敲敲邊鼓。
雖然有些準備,但尚有不足,趁著最后還剩點時間,我預備借大師姐的仙訣·有無玄門相助。”
雷俊:“我也做了些準備。”
王歸元感慨:“可惜大師姐同唐師妹趕不及這趟和師弟一樣大道洞真,否則事情更有把握一些。”
雷俊一百七十歲洞玄紫微三天歸真,二百七十歲推開道門正式登臨洞真之境,用時百年,乃上古大劫后最快。
但他先有十色鶴蓋同三界祭劍,后成就道家無極之姿,旁人難以復制。
不止許元貞、唐曉棠這趟趕不上,趙蟾陽、鳳凰風明同樣趕不上。
“順其自然便好。”雷俊微笑道:“過了這一劫,越來越多的優秀年輕人將成長起來,未來想必亦會出現新的后天如來、賢哲、太一。”
王歸元輕輕頷首。
就在前不久,慧因尊者的弟子智真和尚成功證得佛門金身。
其人身懷佛門無漏五根之一的無漏定根,悟性亦是高明。
佛門修行重頓悟,可能大器晚成,但同樣亦可能少年得道。
智真尊者便提升極快,成為繼池海峰之后,又一位在修行百年內推開仙門的修士。
以當前智真尊者之能,即便證得佛陀,亦難及帝園之霸道。
但長此以往,終將涌現更出色的佛子。
地藏菩薩、善游步功德佛等佛門前人昔年迎戰帝園之時,雖未能等來佛門如來,但終有如今道門無極雷俊現世。
“天瑞居士那邊呢?”王歸元問道。
如果說有誰可能趕得上修為實力更進一步,最大可能便是天瑞居士張晚彤。
她成就仙境三重境界,比雷俊、趙蟾陽等人都還要更早。
“先前已經同天瑞居士溝通過。”雷俊言道:“她差少許。”
有過去修行的底子,張晚彤半是復蘇半是重修,境界提升速度比雷俊、趙蟾陽還要更快。
但她過去不曾當真踏足儒家圣師之境。
而她當下所修所學所思,亦皆是開前人所未有,每一步都由自身披荊斬棘,細細開拓。
天地大道給予反饋褒獎的同時,許多必要的功夫,仍必不可少。
尤其是將要推開道門,欲成就圣師之境的關口,更是需要她仔細籌謀。
所謂緣法,各有起落。
前次帝園大千世界重開之際,高天隨同一時刻大道洞真,推開道門。
嚴傲云在甲子之期到來前成功復蘇重生。
王歸元也是踩線在這一年成功證得佛門金身三重大尊者之功。
而張晚彤則剛好差了少許,距離那最后關口只有一步之遙。
她現在開始閉門靜心讀書,或許便在接下來區區數年時光內,便和雷俊、嚴傲云一樣推開道門,成就儒家圣師之境。
但甲子之期到來封印重新破開,幾方大千世界再次合流,整個造化宇宙震動,帝園重現,這一切卻都不會耐心等待張晚彤。
時運如此,造化弄人。
張晚彤對此淡定,順水行舟,沒有閉關,預計接下來這場大劫之后,才著手相關事。
至于能否渡過大劫,之后會是怎樣情形,這一戰的結果,當前無人能給出答案。
雷俊雖然以無極之姿成就道家洞真天尊,但最終勝負仍難以言說。
同樣的資質,同樣的境界,不同的閱歷,不同的人,亦可能有巨大分別。
上古末年大劫,同樣是無極之姿的龍虎山祖天師,面對身為皇天之姿的皇天高上帝,獨立為之,仍力有未逮。
最終結果是皇天為眾多頂尖高手圍攻而身殞,但祂同時也埋藏了無數仙佛,當中亦包括祖天師。
而祖天師劫奪天機,為后世道門爭得當前一線機會。
正應在如今的雷俊身上。
眼下祂的對手,將是又一位身懷皇天之姿的武道圣皇,帝園。
圍攻皇天的陣容,更勝于圍攻帝園的陣容。
但最終皇天殞沒,而帝園尚在世。
接下來,雷俊將直面其鋒芒。
又會是怎樣的結果?
或許雷俊本人可以無憂,但其他人的命運卻不一定。
無人知曉最終結果。
大家都只是默默積蓄和準備。
直到…
造化宇宙再次震動。
同六十年前一樣,斗轉星移間,宇宙時空扭曲變化。
幾方大千世界,再次有重聚之象。
世界與世界之間的界域,開始變得模糊,互相抗拒,又在相融。
人為強行催動的不自然浪潮,席卷造化宇宙,促使各方大千世界歸一,欲要重現上古大劫前的時空三界。
早先雷俊、許元貞、唐曉棠借助舊封印根底施加的新封印陣勢,遮蔽大千的一枚龐大符箓,漸漸浮現。
隨之一同出現者,乃是先前仿佛同整個造化宇宙隔絕的帝園大千世界,終于重現。
受此影響,原本避往域外虛空,借茫茫無垠廣闊宇宙休養的一些存在,也無法再掩藏行蹤,不由自主重現于世間。
羊身人面,目在腋下,虎齒人爪,聲如嬰兒,周身上下流露出吞天噬地般貪婪的饕餮大圣,或稱祖饕餮。
一襲白袍,云淡風輕,仿佛有道高人,身形縹緲聚散無常的蠱神。
通體漆黑,跏趺坐于虛空中,周身上下流露出扭曲和破壞力的大滅菩薩。
三名推開道門的頂尖強者,這時一同現身,分居宇宙不同方向。
只是它們當前狀態,都頗為不佳。
蠱神、祖饕餮都曾是縱橫一時青史留名的頂尖強者。
但此前被帝園重創后,傷勢一直沒能徹底痊愈。
六合之法,亦宣告失敗,新傷加舊傷,令它們情況更加糟糕,延綿至今。
這些年來在虛空中休養,亦只是茍延殘喘。
大滅菩薩狀態較它們更好,但它先前推開道門時有了缺憾,乃是得大滅如來身殞后的遺澤卻不完整,以致境界有缺,始終無法證得真正的魔佛之境。
這些年來,它亦殺戮、破壞無數,但始終不得正真。
及至后來,它被迫離開凈土之世,凈土之世地界的魔佛傳人也大多被王歸元、慧因尊者等人連續清剿,死傷殆盡。
到得如今,魔佛一脈,只剩得大滅菩薩孤家寡人。
此刻自虛空中顯形,它漆黑的面目上不見表情,冰冷漠然如故,目光視線掃過,只有冷漠肅殺。
祖饕餮則不斷發出尖銳刺耳的咆哮,狂躁至極的同時,異常貪婪。
此二者,一個破滅萬物,動蕩虛空,一個貪婪成性,躲在域外茫茫宇宙虛空間,仍不斷吞噬四方。
縱使域外虛空廣袤,它們仍然引起較大的波動。
在雷俊洞真之后,花費一些時間不難找到大滅菩薩和祖饕餮的行蹤,只是祂另有安排,故而等到今日。
相對隱蔽一些,讓雷俊多花些時間才確定行蹤的蠱神,這時面上情緒色彩則最為明顯。
因虛空震蕩被迫自域外現身,受大千世界合一所牽引的蠱神,這時望著漸漸重現的帝園大千世界,神情唏噓。
但只是一瞬。
轉眼間,這位白袍男子模樣的巫神,神情已經恢復平靜。
而在遠方,幾個身影陸續出現。
許元貞、唐曉棠、王歸元、嚴傲云、張晚彤、趙蟾陽皆在其中。
當世人間最頂尖的修士,到了大半。
但其中最重要的則是…
一朵無色祥云,毫無征兆間憑空出現在域外虛空中,仿佛原本便位于那里。
祥云上五光十色的鶴蓋光輝流轉,道道清氣如絲絳般垂落。
鶴蓋下,則坐著一個身著黃裳錦袍的高大青年道人。
當世玄門都掌教,龍虎山天師府洞真天尊雷俊。
雖只是平靜而立,但祂目光所及,王歸元等人心安。
蠱神則感覺心頭一顫。
相較于皇天,相較于帝園,眼前這個高大年輕道人的視線沒有那般冷酷霸道唯我獨尊的壓迫感,只是淡漠平和,但令蠱神同樣心底生寒。
“后備方案仍然需要,備而不用無妨。”
雷俊則像是沒有關注蠱神、祖饕餮、大滅菩薩它們,轉而同嚴傲云、張晚彤言道:“辛苦幾位居士。”
嚴傲云傷勢未愈,情況不比祖饕餮、蠱神來得強。
故而此戰,除非萬不得已,否則他不再上第一線直面帝園,轉而同張晚彤攜手,進行第三次封印帝園的籌備,當中亦有雷俊等人一同參詳。
從雷俊預期來說,如果可行,祂希望能徹底解決帝園。
真到了交手的時候,生死成敗皆置之度外,只全力以赴便是。
但這不影響祂戰前如往常一樣,多籌備一些預案,以策萬全。
除了鳳凰風明、白湄等高手還留在大千世界內以護佑民眾蒼生,其余頂尖修士都在雷俊安排下,各司其事,快速行動起來。
以雷俊為中心,祂座下無色祥云,這時展開擴散,竟在瞬間便仿佛籠罩整個造化宇宙。
陣中不見從前三洞三天太上龍虎仙陣內道道清氣交織縱橫,只有難以言說的玄妙氣息流轉。
這些氣息,并未當場立即遏制各方大千世界合一的趨勢,只是不斷擴展,彌散在造化宇宙每個角落,無所不至。
蠱神、祖饕餮、大滅菩薩嘗試避開,但已經身處雷俊展開的大陣內。
它們皆是一驚,立刻嘗試逃離。
大滅菩薩周身上下,不見絲毫黑氣彌漫,極致的破壞力都收斂在身軀中,甚至無需舉手投足,只是置身于此,便破滅身體任何部位接觸到的任何事物。
但是,始終無法傷及大陣中無形無質,無色無象的玄妙氣息。
祖饕餮則是張開吞天噬地之口,吞噬這些玄妙氣息,既是貪婪從,亦是手段。
能吞天噬地,一方面是霸道的吞噬能力,另一方面則是吞噬對方后轉瞬化為己用,無所不煉的強橫。
大陣中的玄妙之氣,并不抗拒被饕餮吞噬。
但祖饕餮將之吞下后,卻無法煉化。
玄妙氣息始終存在,與大陣一體,叫祖饕餮進不得也退不得。
蠱神那仿佛聚散無常的身軀,這時則分散開來,像是也化作眾多無形無質無色之氣,就此融入大陣,形同消失。
雷俊展開大陣覆蓋整方造化宇宙之后,視線便從帝園大千世界挪移開。
祂本身亦離開十色鶴蓋之下。
再出現時,到了大滅菩薩身邊。
快到對方完全反應不過來。
然后抬手一掌,正中大滅菩薩頭頂。
大滅菩薩頭頂頓時有黑色的“卍”字符轉動。
毀天滅地破碎萬物萬法萬象萬理的力量意境勃然而發。
無需大滅菩薩抬手招架,在它頭頂,在它身體任意一處,皆攻防一體,自動生出可怕力量。
只是,無法傷及雷俊分毫。
雷俊一掌拍落,大滅菩薩黑色的頭顱便直接消失。
同樣無聲無息,更加輕描淡寫。
消失的部分不見碎片殘渣,不見光影飛灰。
就像是被憑空抹去,自此消失。
原地只剩失去頭顱的漆黑佛身。
雷俊有心控制下,大滅菩薩并未就此身亡。
縱使失去頭顱,佛身仍然抬掌抵擋包圍四方的無盡玄妙氣息。
而在雷俊隨手拍沒大滅菩薩頭顱的同時,另有兩個身影,沒有時間間隔,亦非虛幻,直接出現在祖饕餮所在之地同蠱神消失的方位。
三個雷俊,同時行動,同時出手。
祖饕餮已經被大陣的玄妙之氣所制,進退不得。
雷俊好心地將這些玄妙之氣收回,幫助祖饕餮解了圍。
然后,依樣葫蘆,也一掌將其頭顱抹除。
同樣,祂沒有立時取對方性命。
失去頭顱,祖饕餮憑脖頸傷口,仍然吞噬萬物,但本就重傷的它頓時更加暗弱。
第三個雷俊出現在蠱神剛剛消失的地方。
當祂出現在這里的同時,才消失的蠱神也身形重現,像是從來不曾離開過。
分散的氣流重聚,恢復白袍男子的形象。
蠱神目視雷俊的手掌出現在自己頭頂上空,面上再現唏噓神情。
上古之時,它雖不如大司命、少司命等巫神古老,但亦是修持天地靈氣的正統巫神,為人間南荒萬民敬仰,正式開創巫門蠱術修煉一途。
其再傳弟子在陰山峒開山立派,最終奠定一脈巫門圣地傳承。
時至今日,陰山峒仍然在供奉它。
可惜,當初第一次封印帝園的大戰中,它即便早早遁走,依然被帝園重創。
種種原因之下,它同祖饕餮、祖窮奇一同煉化了少司命遺蛻,最終化身為太乙巫尊。
那二者一個擅于煉化,一個擅于污染。
太乙巫尊不再修持天地靈氣,轉而修持妖氣惡氛。
一步邁出,便是步步向前。
于是接下來,還有善游步功德佛遺蛻、純陽祖師遺蛻…
成就六合之后,便是盡頭么?
卻也未必。
一方面是貪婪,一方面是恐懼。
最后,終究會走到這一步。
六十年前,太乙巫尊分裂,蠱神重現人間。
到了這個地步,它發現自己也已經是同祖饕餮、祖窮奇一樣修持妖氣惡氛了。
回首往日種種,實難說是自身被窮奇、饕餮影響,還是半推半就。
最早,一切皆是因為帝園。
可到現如今,萬事成空。
皇天之姿的武道圣皇即將重現。
而在此之前,便又多了一位無極之姿的道門天尊成為對手。
陰山峒一脈傳承,當前就在對方遮蔽下,縱使蠱神亦難以影響。
而后世人繼續供奉的巫蠱一脈祖師,想來是昔日上古時的它,而非現如今的邪巫了吧?
蠱神念頭轉到一半,雷俊的手掌便也落下。
白袍男子的頭顱,頓時也從脖頸上消失。
仿佛由無數巫氛氣息組成的軀體,被雷俊手掌拍在頭頂時,道道巫氛全然無法聚散,而是始終凝聚成一個實體,生生受了雷俊這一掌。
雖然還留得性命在,但蠱神似祖饕餮、大滅菩薩一般被雷俊重創,更無法逃離籠罩四方的大陣。
只是大陣當前并未針對它們三個展開攻擊。
道道玄妙氣流,開始一起聚集在重現的帝園大千世界。
雷俊本人身姿三合一,同樣出現在那里。
甲子封印開啟,帝園大千世界開始擠壓周圍虛空。
霸道冰冷唯我獨尊的拳意,從中迸發。
時空動蕩,太乙大千世界、九天十地大千世界、儒林大千世界同凈土之世,這時仿佛都不由自主滑向中央塌陷的帝園大千世界。
但隨著雷俊在那里現身,塌陷勢頭頓時止住。
周圍籠罩虛空的大陣中,道道玄妙之氣,亦開始大范圍向中心集中。
分處三方的蠱神、大滅菩薩、祖饕餮這時發現,不止雷俊離開,方才圍困它們的那些玄妙氣息,當前也稀薄許多。
大陣中,以它們三個為中心,像是出現三個巨大的空洞。
不論蠱神、大滅菩薩還是祖饕餮,這時見狀并未生出輕松感。
聯系方才雷俊重創它們卻不擊殺的反常舉動,它們頓時感覺更大的危機在襲來。
早知雷俊計劃的許元貞、唐曉棠,這時已然步入大陣核心。
王歸元則目視大滅菩薩,然后收回視線,看向一旁白色云煙籠罩下的趙蟾陽:
“此魔頭與我佛門恩怨糾葛,此番多謝趙真君。”
白色云煙中傳出趙蟾陽的聲音:“道兄言重了。”
他乃太易道體,雖是修習道家丹鼎派傳承煉神返虛,如果要配合道家符箓派的雷俊、許元貞、唐曉棠,亦無不可。
眼前的王歸元則是佛門中人。
不過王歸元乃發愿一脈大尊者,又與雷俊等人熟悉,經常說法論道,入陣并不會誤事。
這種情況下,趙蟾陽自不會同王歸元相爭,于是留在大陣外圍,協助張晚彤、嚴傲云籌謀備用封印方案,以防萬一。
王歸元則同許元貞、唐曉棠一道進入大陣核心區域。
雷俊本人當前身處大陣最核心樞紐處。
同時也是幾方大千世界交匯融合的位置。
時間同空間的區域已經模糊。
一個看上去只是若隱若現的身軀,卻分外清晰分明的感覺,存在感強烈,仿佛造化宇宙的中心。
除了已經推開道門者,其他人觀望,全然無法洞悉其真容,更從心底生出戰栗之感,如沐天威。
在雷俊的視野內,那是個身著暗色皇袍,身形亦極為高大,外貌年齡在三十歲許的男子。
僅從外觀來看,除了身量較高外,面目普通,貌不驚人。
唯有一對眼眸,冷漠沒有情緒,但充滿壓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