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13章 華陰條約

熊貓書庫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點這里聽書

  長安。

  在航天六院的試車臺上,YF135雙向搖擺可復用樣機正在進行1500秒長試車點火測試。

  流量達到110的發動機輸出了超過400噸推力,每秒鐘就要消耗超過2噸燃料,一臺發動機的動靜就地動山搖。

  在這樣的情況下液壓搖擺機構還在控制信號的作用下不斷偏擺,在各個轉向范圍中測試著發動機的性能。

  “這就是我們正在開發的新一代超大推力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它的海平面最大推力超過4000千牛,和K380發動機并列。

  但相比K380,YF135在體積結構上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進,并簡化了生產工藝,也是世界上單燃燒室推力最大的煤油火箭發動機。”

  唐偉天的介紹加上壯觀至極的試車場面,讓一群不同膚色的老外有了不同的表情。

  露西亞的專家在討論YF135與RD181的技術差距,髮、意的人員面色凝重地思考著YF135核心渦輪泵的恐怖功率,至于其他的8個小國代表只能表現出一臉崇拜的表情了。

  “YF135也僅僅是個開始,在它的基礎上我們將會改造一款液氧甲烷發動機,單燃燒室推力將達到300噸以上,最大可能支持450噸推力,成為當前世界上最強大的液體引擎。

  這同樣也是一款可復用引擎,未來我們的一切液體火箭發動機都將是可復用的,將在目前的基礎上將運載火箭每公斤單價再降低25以上。”

  11個國家的代表紛紛鼓掌,不管聽不聽得懂,反正現在的華國航天很厲害就是了。

  現在是6月28日,與航天局有載人航天合作的十一個國家,包括東盟四國、西亞四國、以及露、意、髮三國的代表團齊聚長安,一起參觀這里的發動機生產基地。

  這里不僅僅有發動機,技術發生飛躍的六院也規劃了相當多的龐大計劃,讓一眾代表看得嘆為觀止,一整天處處看到的都是驚喜,也深刻感受到了腳下這片土地強大的航天力量。

  到了晚上,他們被送到當地機場,一架C919正在這里待命,它將帶著代表們先飛往WN市,然后再轉車去華陰市,在那游山玩水幾天,并準備參加在那里召開的多國航天合作及太空開發、小行星防御問題計劃會議,簽訂共同條約。

  華陰市是仰韶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春秋設邑,戰國置縣,已有2300多年歷史。

  其境內最出名的是五岳之一的華山,風景獨特,歷史悠久,是經過評定后的最佳會議場所。

  會議日程預計在7月1日到7月20日:開始的時候曙光三號飛往月球,結束的時候差不多也趕上宇航員回家,非常完美。

  會議的目的是為多國以后的太空合作提供明確的框架和任務分配,并共同承擔太空小行星防御需求。

  按照一般以會議地點命名的慣例,最后達成的條約應該叫做“華陰多國航天友好合作暨太空共同防御約定”,英文縮寫HAFO。

  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

  阿美中部時間6月28日凌晨4點44分,京城時間6月28日17點44分。

  距離長征十號發射時間還有:65小時16分鐘。

  從SLS從海上運抵卡拉維拉爾角的那一刻起,這里的燈光就從未熄滅,源源不斷的工程師從洛克希德·馬丁和波音的各大工廠里趕來,成為環繞SLS火箭的發射臺上眾多人頭中的一部分。

  經過不眠不休的努力,SLS火箭的整體電氣系統和各個連接件檢查已經完成,。

  雖然極其倉促,但所有的檢測項依然一個不少的全部完成,只發現了部分裝備缺陷和個位數的電氣系統安裝錯誤,現在已經全部糾正過來。

  強烈的白光照射在SLS的箭體上,SRB的光滑外表面反射的光線讓克萊爾·博登終于有機會揉了揉酸脹的眼睛。

  不斷有戴著白帽子的工程師從他的身邊經過,他們步履匆匆很少停留在某個地方,從最開始的吵吵嚷嚷,現在已經只剩下了機械和紙筆的聲音。

  即使是輪換工作,這里的平均休息時間也很難超過四個小時,發射中心買空了周邊所有飲料店的咖啡,每隔一會兒就有叉車將貨車送過來的一箱箱咖啡取下放在一邊,然后在不到一個小時內被人拿空。

  副局長吉姆·弗里從保溫箱里拿起一杯,掀開蓋子一飲而盡,然后捏扁空杯子扔到一旁,成為廢紙杯堆的一部分。

  溫熱的咖啡讓他的精神又好了些,重新翻了一遍剛剛看過的檢測目錄單,果然發現了一個錯漏,趕忙跑向出問題的工位。

  克萊爾趴在60多米高空的欄桿上冷靜地看著像是螞蟻一般聚集在糖附近的工程師,在心中浮現出一個數字:30。

  如果在兩個小時后的復查里依然未發現任何缺陷,那就可以開始給火箭加注燃料,進入準備發射狀態了。

  考慮到最基礎的冗余調整時間,40個小時后應當可以滿足發射要求。

  也就是京城時間6月30日9點44分,阿美時間晚上20點44分,比起長征十號的公開發射時間還要早55個小時,但從阿美民眾的角度看,肯定是比長征十號提前了一天。

  在不出任何意外、一切順利的情況下,領先差不多一天,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每隔3個小時總統府就要打電話過來問一次進度,現在總算是可以交差。

  整個參與到阿爾忒彌斯二號的人員中,恐怕也只有四名宇航員被要求強制休息,而現在克萊爾即使困意重重,卻也根本沒有睡覺的興致。

  等下他還得遠程指揮“藍月”登陸器和在軌加油模塊的對接,根據休斯頓的報告,前者剛剛進入了400公里環月軌道,將會先對接加油以后再機動到“門戶”空間站上對接,等待宇航員的到來。

  當然他還知道這個時候的月軌應該還有兩個航天器也在準備進行對接,那是“烏兔”的兩個部分,其中有一個艙段用途比較奇怪,說是燃料存儲和加注艙,可既然是用新遠二號火箭發射過去,那么質量應當在20噸左右。

  然而那個艙段的體積不比50噸重的載人生活艙小多少,空重最少也得十二三噸,送過去那么一點點燃料有用嗎?

  難道說準備以后再運燃料過去?但這可并不劃算,而且他也實在想不出這樣做的必要性,完全找不到理由。

  自從曙光計劃開展以后,華國航天就變得越來越奇怪了。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