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276章 MAV

熊貓書庫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點這里聽書

  “露西亞要放棄葉尼塞火箭?!”

  當林炬和謝廖夫了解到RKA很可能要重新撿起能源2號,完成聯盟的遺志時都不知道說什么。

  雖然潛力比垂直回收小得多,卻還真的是一種可行方法,只是這更加印證了傳說中的露西亞科技發展全靠考古的說法。

  不過林炬倒是覺得挺好的,考古就考古,也算給全世界上點壓力。

  現在阿美、歐空局、印度/島國、航天局、露西亞、新遠,一共6個20年代的登月計劃,可以說第二次的太空競賽熱鬧的過分,比起第一次競爭意識強多了。

  而且級別也上升了,現在最新版本比的是把非職業航天員大量送上太空,上一次可做不到。

  就在12月6日,團結號迎來了自己科學含量最高的一次發射。

  5名來自多個方面的航天局專家,搭乘團結號發射進入太空,開始自己7天的太空之旅。

  這次發射任務使用的是新遠五號乙火箭,一如既往的穩定,本次發射任務指令長是航天局的航天英雄李晟,為5名科學家保駕護航。

  除了他以外,5人的平均年齡達到了57歲,年齡最大的62歲,真要計較也不算太老,一直到進入空間中都沒有人出現不適,全程身體狀況都保持良好。

  他們的特殊點在于自身身份,幾乎集全了火箭和航天器設計制造的所有方面,一個小國的航天實力加起來都不一定有五人團強。

  可以說,這5個人獨立出去開航天公司都能做到各方面齊全了,要是送到火星,也許可以試試就地造火箭?

  更加特殊的是5個人除了慣例的遺書以外還留下了一份特別的物品——火星登陸飛船圖紙:“祝融”(MAV,火星大氣層載具縮寫)。

  祝融登陸飛船重量在50噸左右,其實就是一個短粗的可垂直降落回收火箭,可以搭載7名乘員從火星表面起飛對接火星近地軌道的飛船以及降落工作,也可以在火星表面進行快速機動,實現大范圍偵察。

  祝融登陸飛船只進行了簡單的基礎構型設計,但確實很用心考慮的因素也比較全面,實際上完全可以在其基礎上發展出可用的真·MAV。

  以最后聯合設計的飛船作為上天前的最后遺留物,確實能讓人感受到航天人獨有的浪漫。

  不過林炬知道登陸火星肯定用不上這玩意,XN90飛船可比MAV強多了,火星引力小大氣稀薄,那才是XN90真正的舞臺。

  在月球、火星的引力環境下,XN90的可用載荷就沒有地球上那么可憐的20噸了,甚至能達到100噸左右。

  倒是NACA肯定得用這種設計,他們可沒有NAPE這樣逆天的發動機,除非也打算用星艦當登陸器。

  肯尼迪航天中心。

  “SLS火箭有7300個需要進行質量檢測的項目,而我希望你們檢查7300遍,確保它像土星五號一樣,強大、精密、復雜卻可靠,不為我們的宇航員帶來任何風險!”

  克萊爾頂著通紅的雙眼,戴著白色安全帽在SLS總裝廠房里四處巡視,不時抽查檢驗項目,而現在已經是深夜10點了。

  11月29日,先鋒號發射的前一天,SLS火箭抵達肯尼迪航天中心進行總裝。

  從航天飛機到戰神五號再到SLS,真要是追根溯源SLS其實根本不應該拖那么久,但是逐步恢復制造和研發能力也需要相當的時間,這個速度已經夠快了。

  不過對于NACA來說,大洋彼岸的刺激還是像針一樣扎在他們的背上,逼迫他們不得不向前奔跑。

  11月27日,閃電號發射,30日,先鋒號發射,再加上露西亞也攪局要復活能源2號,壓力簡直爆棚。

  SLS火箭與獵戶座飛船的總裝已經完成,但克萊爾堅持用10天進行反復的故障排查,甚至夜間都有輪工,必須保證火箭絕對可靠。

  雖說都是成熟技術,但芯級箭體全新開發可不是小改變,加上時間前所未有地急迫,克萊爾非常擔心意外事故。

  哪怕再延期一個月,也比炸掉這枚火箭強,否則浪費的時間久很可能是半年。

  阿爾忒彌斯一號任務的發射時間已經確定,預計12月12日首飛,距離長征十號的首飛剛好四個月。

  雖然遲了一些,但也有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經過一年的瘋狂經費注入,為SLS提供各部件的生產商開始擴充人員和設備,NACA的雇員猛增25%,制造能力也在快速增長。

  根據內部推算,第二枚SLS和第三枚SLS的制造周期將分別是8個月和7個月,第四枚SLS火箭最早可能在2018年7月首飛,制造時間將縮短到4個月!

  當然,這依然不及NACA的巔峰時期,要知道阿波羅計劃中從1967年到1970年NACA一共發射了19枚土星五號,平均每一枚的制造時間不到2個月,快的嚇人。

  即使通過美元將火箭制造能力快速增長,短時間內NACA依然不會有那樣的生產實力,不過卻也足夠了。

  其他的軍工復合體也發現了這個情況,正在攛掇國會繼續生產SLS,從而取代老馬的星艦計劃。

  阿爾忒彌斯計劃的六次SLS火箭發射任務是基于從航天飛機上拆下以及庫存的總共24臺RS25引擎,每飛一次就要扔四臺,但洛克達因表示可以生產新的RS25。

  老RS25為了讓航天飛機重復使用價格很昂貴單臺價格在6000萬美元以上,洛克達因稱一次性版本的RS25E可以在推力增大18%的同時將單價降低到1200到2000萬美元左右,以支持更多的SLS發射。

  他們還給出了繼續生產SLS的理由,按照目前的阿爾忒彌斯計劃經費使用情況,前四次SLS火箭的單次發射成本將高達48億美元,發射越多越便宜嘛!

  克萊爾知道他們是想要火星計劃繼續使用SLS火箭,可他還是覺得太貴了,老馬整個星艦項目才要30億美元呢。

  不過他能做的也只有盡可能支持星艦-超重型的發展,希望SX能如獵鷹9號一樣帶來驚喜。

  六角大樓不是在準備“星鏈”計劃嗎?就把發射任務都給獵鷹9號吧。

寫到后面出現的航天飛機、火箭型號較多,可以點開評論區選擇分類“作家說”,根據文字配圖確定型號,也可能出單章進行裝備設定ps…晚上可能有更新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