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4143號機環球飛行時間推遲至12月。”
11月27日的熱搜榜一出,國內外航空愛好者一片哀嚎。
原計劃11月底進行的環球飛行挑戰延期,因為兩架安1250都有活要干。
B4043號機需要運輸新遠二號甲改的箭體以及H2航天飛機,那么閃電號的發射任務就只能交給B4143號機了。
泉州某大型軍事機場,B4143馱著55米長、最大直徑8米,外表亮閃閃的梭形燃料罐降落,在跑道旁邊伊爾76的背上就是機鼻翹起的閃電號。
安德羅夫和竇平監督著作業人員把閃電號吊在安1250的機背上,又小心地安裝好燃料管。
閃電號的燃料罐是一次性的,大部分用鎂鋁合金制造降低重量,表面被淺淺的凹痕劃分成無數的六邊形塊。
雖說燃料罐沒啥技術含量,但謝廖夫還是認真做了優化盡可能降低成本。
梭形燃料罐被設計加注燃料后只能維持16個小時的穩定狀態,要是這段時間沒起飛內部結構就會因為氫導致的金屬脆化不符合安全標準必須廢棄。
這樣的計劃壽命帶來了極致的低成本,也代表著發射準備過程要非常小心,不然就可能報廢一個燃料罐和300噸液氧液氫,后者可貴了。
竇平對不聲不響搞出新花樣的閃電號非常好奇,他也是一周前才知道,然后就趕了過來。
了解到這種空中發射方式的第一時間,竇平就決定抄了。
不為別的,便宜。
目前大漠基地的神龍一號甲(SL1A)發射方式有兩種:新遠五號乙或者長征七號這樣的液體火箭發射,以及S2100緊急狀態下的固體火箭發射。
液體火箭發射準備時間太長,固體火箭S2100貴的要死,航天局都不想用,平時根本不舍得用。
而空中發射就太便宜了,基地的研究員自己估算只有液體火箭的30到50,而且更加靈活,有機場就行。
比如閃電號就是被安排到泉州,起飛到南部海域發射,燃料罐直接掉進太平洋,落區控制和發射位置隨意挑選。
對于神龍一號甲來說,這就意味著大范圍機動能力,敵人要想打擊除非把所有機場犁一遍,可就算如此,那我要是說載機野戰機場起飛,閣下又如何應對呢?
竇平:“安德羅夫,我覺得軍方應該多訂購幾架運40(安1250的軍隊代號),沒想到你們竟然在這里復活了MAKS,怪不得當年聯盟支持搞這東西,確實非常好。”
安德羅夫有些疑惑:“西飛不是在研發運35嗎?機背載重也有350噸了,等我們新一批的安1250時間其實也和運35差不了多少,那個經濟多了。”
竇平:“可是我們現在就想要,而且看起來似乎都不需要怎么改造對嗎,神龍一號甲又造了一架,現在還沒完工修改一下機鼻來得及,明年試射就租你們的飛機?”
竇平:“還有,你們發展閃電號是為了運輸低G值的航天器,那為什么不開發載人版本,至少能裝下6個人吧?不是更節省成本嗎?”
“呃,太空旅游方式現在的新遠五號乙其實挺好的,而且安1250空射也要些準備時間,省下的錢在我們看來必要性并不大。”
竇平“哦”了一聲,突然說道:
“安德羅夫,我突然想論證一下米格105那樣的有人駕駛空天戰斗機的可行性了,這也許比神龍一號甲更靈活。”
安德羅夫干咳一聲,他沒想到這些人對科羅廖夫隨手之作那么感興趣,這是要一步步復活聯盟嗎?
這么多聯盟未完成的項目,以后說不定可以說聯盟正統在東方?
在兩人閑聊接近結束,安1250準備起飛的時候,竇平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
“閃電號的意義,可能比H2M還要大。”
不過此時八臺XW30引擎已經啟動,安德羅夫沒太聽清,只看到了他臉上神秘的笑容。
6名機組成員,4名閃電號的工程師坐著B4143升空,然后立即轉向往南飛,附近機場的蘇35和殲11BSH接連起飛好幾架進行護航。
這樣毫不掩飾直直向南的飛行軌跡立刻被附近遛彎的一架沖繩起飛的RC135察覺,雷達一眼就認出了安1250獨有的信號,機組乘員迅速靠了過去。
因為此時已經進入公海,B4143機隊只是對RC135進行了例行問候以及勸其遠離以免發生意外,但后者恍若未聞只是不斷貼近,然后掏出相機拍照。
此次執行的副機長萊特簡直高興到爆,安1250機背上的閃電號與燃料罐組合體他沒費什么精力就理解了用途,頓時十分興奮,掏出佳能400D相機就開始卡擦卡擦地拍照。
這些照片只要落地就能給媒體賣個好價錢,空射航天飛機,還很可能入軌,這可是絕對的大新聞。
跟屁蟲RC135一直跟隨到了接近棉蘭老島的海域,此時緯度已經接近赤道,發射能節省很多燃料。
在萊德上尉的鏡頭中,安1250持續爬升到了11500米,護航的戰機稍稍拉開距離,RC135也從善如流地遠離了一些。
B4143的機組將8臺渦扇發動機的功率提升到最大,使飛機達到了約870公里的速度,然后拉起約10度的仰角。
機背上,液氫先一步通過管道進入閃電號尾部的H300發動機渦輪泵內,隨著機艙內發出的點火指令,H300以110功率開始輸出推力,同時鏈接燃料罐和閃電號的固定處爆炸螺栓通電。
噴射角度指向重心的330噸推力讓脫離束縛的閃電號帶著燃料罐脫離B4143,后者也立刻下壓機頭防止被尾焰灼傷,兩者在空中形成了一個“”的形狀。
一萬米高度工作的氫氧發動機尾焰依然可以看出橘紅色,巨大的尾焰使空域中突然出現一個高亮的火團,讓地面的印尼土著以為是天火降臨,念著土著語言虔誠跪拜。
全程目睹并記錄了這一壯觀景象的萊特讓RC135持續爬升以盡可能多的捕捉到閃電號的畫面,幾乎忽略了旁邊的護航機隊。
實際上離他們最近的一架蘇35的后座內,也有一名手持相機的飛行員無語地看著湊熱鬧的RC135。
某種意義上,后者成了第一個見證的外國“記者”。
晚上還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