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露西亞的尤里,安托萬和巴迪斯這兩個來自髪國和意帶利、國中奇葩的航天局負責人也低調的到了華國。
他們的目的和尤里相同,也是奔著月球和空間站來的。
世界四大航天機構,歐空局、NACA、露西亞航天局、華國航天局;理論上華國航天局的實力是最弱的,歐空局聯合起來的技術力量其實很強。
露西亞航天局屬于是技術底子有但沒錢,NACA是太雜家大業大干啥都費錢,歐空局有錢有技術,然而確實最混亂的。
整個歐洲那么多國家,基本都是你擅長燃燒室我擅長渦輪泵,它設計箭體很厲害,都有在某個領域有非常不錯的實力,卻缺少全方位整合,不能親密無間的團結起來。
就比如現在阿美的阿爾忒彌斯計劃,和半個世紀前的阿波羅計劃很不一樣,對11個國家開放了合作,其中自然包括歐洲國家。
但問題是阿爾忒彌斯計劃是要排隊的,而且大家都知道NACA鴿起來那也是一個遙遙無期,指望他們沒戲。
雖然華國航天局現在連重型火箭都沒有,但作為全球第一工業大國,鋼鐵產量超過第二到第二十名總和,第二大經濟體,他們要是真發狠一定要登月,沒有誰會懷疑不成功。
更離譜的是華國竟然還養起了一家與各大航天機構并肩的私人航天企業,同樣有進行載人登月的潛在實力,著實讓人羨慕不已。
兩人和尤里一起在京城賴了幾天,航發委內部也在討論要不要接納他們。
航天局當然是接受的,不說髪國和意帶利還是有不少獨門技術,單單這件事的國際意義就必須爭取,只是天宮空間站是航發委運營,新遠宇航動力的意見同樣重要,所以把問題拋了過來。
新遠的聯絡人得到林炬的授權后表示同意,除了一些必要但能理解的限制措施外幾乎是對天宮空間站放任不管的態度。
航天局有些欣慰的同時也暗自疑惑,這么重要的空間站怎么林炬都不上心?
直到11月13日,航天局向已經對接的云宮天宮二號組合體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的時候,才了解到一個消息。
新遠向下游企業發送了新一輪訂單,其中一個企業屬于航天八院旗下,經過這批零部件推斷,它們將用于直徑至少10米的巨型火箭。
大佬立刻在新遠公司的官網上找,迅速找到了對應的火箭。
是新遠三號巨型火箭,這枚火箭之前定下的參數出現了小幅度變化,11米直徑和底部19臺K380的布局沒變,推力從7300噸漲到了7500噸,起飛質量590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247噸,月球轉移軌道運力101噸。
比之前宣稱的運力參數要低一些,但也代表著這已經不是PPT,而是進入了實質的論證研發制造階段,是真的打算造出來了!
“真是見了鬼了!”
大佬翻看數據的時候正在載人航天辦公室,正好來這里修改月球科考站計劃的佘院士也在。
佘院士探頭過來,了解到新遠宇航現在很可能正在制造新遠三號巨型火箭,臉上的驚訝讓一張老臉都有些變形。
“新遠二號的CBC構型都足夠登月了,他們的火箭可靠性也不錯,怎么還在研究巨型火箭?這比長征九號都夸張了!”
現在說的長征九號還是最初的老構型,四個助推器各兩臺YF130,芯級四臺YF130,總推力5700噸,設計近地軌道運力150噸,已經比土星五號強多了,結果新遠三號就已經夸張到了起飛推力7500噸。
佘院士不是懷疑新遠的技術實力,畢竟這家公司跟開了掛一樣是真的離譜,那些就算是從國外偷都偷不到,但是他們造這么強大的巨型火箭干什么?登陸火星么?
等等,還真有可能!
大佬見佘院士低頭思考了一會兒,突然臉色鐵青像便秘一樣難受連忙問發生了什么,然后就聽到了林炬可能在準備登陸火星的說法。
“你確定?登陸火星?那恐怕不止是火箭夠了就可以吧?”
“登陸火星最大的問題就是火箭,從上個世紀各國就論證過至少要300噸重的飛船,但新遠三號發射兩次就夠了,十米直徑的艙體也只可能是為了遠航而準備,只有這樣大體積的飛船需要巨型火箭;
而且新遠現在不是在開展核推進計劃嗎?加入A100的話,成功率就接近99了,去月球才幾天,根本用不上。”
“嘶。”
大佬一口吸掉了半屋子的涼氣,另一半佘院士已經先吸走了,導致其他人都感覺溫暖了不少。
他又雙叒感受到了事態的嚴重性,緩了好半天才說道:
“這事先不要上報,這他娘的,我們總不可能跟一家私人企業無止境的太空競賽吧?這也僅僅是個猜測而已,不要先下結論。”
佘院士:“可看看他們對空間站那么不上心的態度,還有什么比這更迷人呢?”
“不會的,這些子系統即使要做也要三四年以上,再說登陸火星也有窗口限制,至少登月計劃結束的時候也不會開啟。”
佘院士一拍腦門:“還忘了這茬兒,下一次火星探測窗口期是2018年的5到6月,要是真去的話肯定要先送無人探測器過去,再后面的窗口期都是2020年和2022年9月了,再怎么激進也得到七年后去了,是我杞人憂天了。
只要不是登陸火星,還有什么比登月更厲害呢?”
五院,黎璽作為長征五號總師向團隊宣布了一個好消息和兩個壞消息。
壞消息:長征五號計劃終止,項目取消;
壞消息:他們要搞新火箭,比長征五號更麻煩。
不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代替長征五號的不是私人公司新遠宇航的火箭,而是長征十號。
長征十號近地軌道運力110噸,看上去和定位30噸LEO運力的長五似乎沒有關系,但不要忘了長征十號捆綁了四枚助推器。
一院經過研討后又把拆出了長征十號甲和長征十號乙兩種火箭:
長征十號甲:將四個助推器減少到兩個,起飛推力1956噸,起飛質量1500噸,LEO運力70噸,月球轉移軌道運力27噸;
長征十號乙:光桿型,沒有助推器只有芯級的兩臺YF130,起飛推力978噸,起飛質量777噸,LEO運力24噸。
長征十號乙與長征五號運力接近,所以長五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性,反正都不能復用,不如縮減一個項目。
不過團隊依然要繼續工作,而且交給了黎璽一個重任,發展新·長征五號。
航天局要求新長征五號使用6米直徑箭體,塞下7臺YF135制造起飛推力2600噸,起飛質量2000噸,近地軌道運力60噸的可重復使用重型運載火箭;
二級火箭發動機將采用全新設計的YF90,220噸級分級燃燒循環氫氧發動機,月球軌道運力可以達到24噸。
同時發展新長征五號的CBC構型,初步命名為長征十五號,21臺YF135,起飛推力7812噸,起飛質量5780噸,將近地軌道運力增加到185噸,月球轉移軌道運力74噸,作為未來的廉價重型火箭和后續月表建設的主力,要求在2020年前首飛。
長五光桿型和長五CBC的長征十五號足以取代長征十號系列,夠強大也夠便宜。
要知道老長五從2009年立項,預計2017年才能首飛,歷時8年,而更加瘋狂的新長五連發動機都還沒影子呢,就要求5年首飛…
YF135是YF130的后續型號,早就有所規劃,單燃燒室360噸推力,剛好可以用作未來可重復使用巨型火箭的發動機。
上級也是真被逼急了使勁加大投入,航天局的未來將會是快樂與痛苦并存。
今天有點忙,晚上沒時間校對稿子,就一起發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