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年齡不是最大,但何工對YF100最有發言權。
所以輪到他時,眾人都安靜了下來。
何工還在看著手里的技術手冊,聽到喊自己才放下冊子,站起來給大家舉了個躬。
“首先我代表項目小組道歉,不管K120怎么來的,不如人家是事實。我們用了15年,還是沒有做到世界先進的水平。”
“不能這樣說啊,YF100指標完全達到預期,只能說K120太妖了。”
“就是,我們都是從頭開始,哪里像別人經驗多到數不清。”
“…”
此言一出眾人連忙勸阻,但何工只是搖搖頭。
“YF100已經落后是事實,K120先進也是事實,我的意見是:既然設計時就參考了RD120,現在再抄一下K120也無妨。
不過…YF100不變,沒有必要再改進它。”
唐偉天聽出了言外之意,突然想到了什么:
“你是說YF480?”
“現在它的名字應該會改成YF130,以及衍生型YF135。”
何工緩緩看開口,眾人立刻想起了這兩個項目。
準確的說,他們還沒有立項。
目前航天局已經在規劃的是長征五號,YF100也是為此準備,這個時候再改已經太遲了,必要性也不大。
但未來的重型乃至超重型火箭的發動機,內部代號YF130以及YF135還在論證中,同樣是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
用K120改進未來的重型火箭發動機最為合適,也有充足的時間吸收技術。
唐偉天主持完會議,將結果發回六院,第二天晚上才接到回信。
六院整體對獲取K120技術持積極態度,愿意與民企進行商業合作,并傾向于購買樣機以及生產許可。
也就是和當年獲得外國公司技術一樣,買你的產品,但是必須教會我。
不過六院的要謹慎許多,要求考察團隊就留在新遠鎮,直到新遠一號火箭發射才最終決定是否購買。
這是華國的一項傳統,不管什么好東西,一定要是你自己用的我才買,不然說的再好聽都不買賬。
當然,在資深的研究人員眼中K120是很可靠的,但有時候真正排版的上級領導必須考慮更多,不能落下把柄。
于是林炬就收到了六院持續駐廠考察的請求,然后立刻批準。
在他眼里這哪是難為他,簡直是來送福利啊。
六院這么多人往那一站,廠里的技術人員問幾個問題,交流一下沒問題吧?
生產發動機的時候問一問哪里需要注意,有什么經驗能避避坑,總不好意思不說吧?
這么多大牛在廠里不好好利用起來,簡直愧對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啊。
郭申也對此心知肚明,帶著本廠和這段時間額外招募的技術人員時不時就開技術研討會,還偏偏拉上考察團一起。
美名其曰聽取優秀單位的意見,交流技術盲點。
考察團也不拒絕,畢竟也不是太大機密,也是給自己找點事做。
在如此迅速的增益下,火箭比預期早了9天裝配完成。
只要豎起來再通電檢查一遍,就能加注燃料發射了。
2.5米的直徑雖然在火箭中是較小的一類,但是在感官上并不小,畢竟差不多快一層樓的高度了。
火箭在總裝車間內刷上了南機院和新遠鎮拖拉機廠的單位名稱和標識,然后沿著箭體豎著寫上“新遠一號”四個大字。
最后本廠職工加上參與的南機院支援人員,考察團一起拉著橫幅合影:
“新遠一號總裝下線儀式圓滿成功!”
在場的還有特邀的省臺攝影師,特意對橫躺的火箭進行了全方位拍攝。
之前采訪過林炬的記者也在場,看著這枚像模像樣的火箭目瞪口呆。
他之前其實對這個口出狂言的拖拉機廠印象不佳,只是完成任務過來走個過場而已。
誰知道這才多久,真的就造出火箭來了?
貨真價實的火箭往這兒一擺,想不服都不行。
當天省市的領導聽到拖拉機廠真給火箭造出來了,一個個都驚地差點跳起來了。
航天在傳統印象里一直是個高大上的行業,似乎只有國家級別才能搞定,誰都沒聽說過私人能搞航天。
第二天大大小小的領導就往拖拉機廠跑,紛紛要見識一下民營企業的火箭什么樣。
原本最先來祝賀的萬叔和鎮領導還沒看一個小時,就不得不挨個陪同越來越高的上級。
晚上的時候省臺就用了好幾分鐘的時間來報道新遠一號,還有各大領導跑來視察的影響。
地方領導對火箭最后能不能成功發射看的不重,畢竟這本就是華國民營航天的第一次嘗試,能造出來就很了不起了。
報道都是夸獎,尤其是聽說發動機先進,更是狠狠地吹捧一番。
而在網絡上,當下幾個視頻平臺還未沒落,新遠一號總裝下線的視頻也是四處傳播。
在某視和某酷的網站里,火箭和正在熱播的網劇一起沖上了熱門排行,證明了關注航天的人還是不少的。
林炬對博客上的公知大V已經厭煩,干脆不管不顧,轉而在視頻平臺看看反應如何。
點開某視站內熱度最高的火箭總裝視頻,下面已經有了幾千個評論。
“不是吧,我還以為說說而已,拖拉機廠這是來真的?”
“發動機試車都放出來了,箭體不是更簡單?而且說白了這火箭也就是長征一號的水平,根本不值得太關注。”
“民營航天也太逆天了吧,一個多月就造出火箭,比航天局都快。”
“光看外表有什么用,能飛起來不炸才是王道,阿美私人航天都沒成功幾個好不好。”
“這個120噸級發動機和YF100好像,幾乎一模一樣,而且合影還有六院的人,不會是航天局下轄的公司吧?”
相比博客,這里的評論要正常的多,沒有那么強攻擊性。
連續刷了幾個視頻平臺,林炬才響起這個時代的貼吧論壇還沒沒落,各種大神還在干貨滿滿,對于新遠一號一定有不小熱度,于是登錄了貼吧看航天板塊的消息。
令他驚訝的是整個航天版居然基本都在討論新遠一號,不過這時候貼吧可是牛人遍地,很多都是實打實的技術貼,分析新遠一號的技術參數和發動機等,有些專業程度還極高。
原因其實很簡單,這幾年長五還沒成功,華國最大的火箭就是長三乙,延續十幾年的老火箭大家早就看膩了,空間站也只有簡單的一兩個艙室,可供討論的內容實在不多。
突然冒出來的民營航天幾乎立刻引起了貼吧的關注,實際上從K120發動機試車開始就不斷有熱度,只是之前林炬一直沒注意而已。
林炬突然玩心大起,也發了個帖子。
“我是拖拉機廠門衛王二狗,小道消息8月26日新遠一號就會在如下地址發射,想要現場觀看的速來,導流槽雅座還有三個。
地址:新遠鎮老劉村…”
“慢點慢點,我說司機開慢點,這顛壞了怎么辦,傳感器精貴著呢。”
“老周你擔心個屁,這衛星上天的時候火箭的過載和震動不比現在強?這幾下就不行了那還能安全上天?”
坐在公路上的衛星運輸車里,童培強和周瑞看著被固定好的衛星,一路上不停拌嘴。
“哎呀,時間還是太緊了,要是時間長點從航天局協調兩面太陽能電池,做到5年都有把握,50天這也太短了。”
“差不多行了,這400公斤一半是電池,只有65公斤是輻射探測器,剩下的位置都給攝像機和一個種子艙室了,50天弄完實驗綽綽有余。
這次上天,怎么不也得刷個20篇SCI?咱們學校升格就靠它啦!”
衛星包裹在專用的運輸箱里,但兩人手卻時不時搭在上面,一刻都舍不得離開。
這顆衛星已經被正式命名為南新一號,與火箭總裝幾乎同時下線,然后就立刻啟運。
發射場地已經選好,就在新遠鎮的一處平原。
這里發射,起飛后途經的都是人煙稀少的山區和森林,最后落區在南洋,將墜毀的風險控制在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