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十一章 天機鏡

熊貓書庫    榴實圖記
🔊點這里聽書

第98章機鏡  而且,這塊五色女媧石流轉到大和尚手中時,靈石的力量已經變的稀薄,那種能將臨死之人起死回生的能力,也變得遙不可及起來。為此,大和尚用盡一切的手段,查遍當時的各路野史傳,試圖不惜一切達到目的。

  資料翻到了這里,“兮兮,你還記得1957年出土于陜西西安9歲女孩李靜訓墓里的隋綠玻璃瓶嗎?”

  “記得,隋綠玻璃瓶被稱為國寶,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列為禁止出境展示文物之一。專家證實它是隋朝本土制作的產物,其存在刷新了隋朝的玻璃制作技術的水平,還驗證了《隋書》中何稠燒制本土玻璃的記載。”謝柔兮的記憶力向來不錯。

  “那你知道墓主李靜訓是誰嗎?”

  “報道她出身顯赫,外曾外祖父是隋文帝楊堅,外曾外祖母是獨孤伽羅皇后,外祖父是北周宣帝宇文赟,外祖母是北周宣帝皇后楊麗華。李靜訓去世時年僅9歲,所以也被稱為“李孩”,因自幼深受外祖母楊麗華的溺愛,所以墓葬規格會異常高。”

  “是啊,也只有如此身份的墓主,才能在距今1000多年前就擁有玻璃陪葬品。還有杭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戰國水晶杯,它由一整塊水晶打磨而成,通體透明,加工過程極其復雜,直到現在人們也不知道古人用了什么方法制作出這個水晶杯。”

  謝柔兮聽到這些眼神更加茫然,她很是不解地:“爺爺,我不明白,你講這些跟五色靈石有什么關系??”

  “二者有很大的關系,我問你什么是機鏡?它由什么組成?”謝康年問道。

  謝柔兮想了下后:“根據很多史料記載,傳中的機鏡,原本是昆侖山西王母的寶貝。后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據在一次蟠桃大會中,它無故失蹤從此便一直下落不明。在很多古代的記載中,機鏡能洞察機知曉古今,還擁有自由穿梭時空的能力,不過這就是一個傳中的東西啊!”

  “兮兮,那你怎么知道傳就不是真的呢?就因為我們沒有見到過嗎?眼見都不一定為真,何況是看不到的實物。”

  “好吧,很有道理啊!”

  “關于這個機鏡,爺爺起初也不相信,為了追查《榴實圖》的歷史,我查閱了很多資料,這才知道它其實是一面黃帝時期的寶鏡,是在歷史中真實存在的寶物。只不過它的離奇遭遇,讓后人們杜撰出了許多故事,讓它本身變得更加神乎其神了。”

  著,謝康年讓謝柔兮看冊子里的其他資料,一本名為機鏡的冊子里這樣記載著:清馬肅撰的《繹史》第五卷中,曾經引《黃帝內傳》中的一段記載,即“黃帝既于王母會于王屋,乃鑄鏡12面,隨月用之。”

  在很多神話傳中,都提到過人類的很多發明創造,創始于黃帝時期,這面機鏡也不列外。據當年,黃帝與西王母,在王屋山一帶舉行會談,兩缺時相談甚歡。會見結束之后,黃帝便鑄了12面鏡子,以此紀念。

  這件著名的外交事情,在我國的很多典籍中,都曾有過詳細的記載。

  謝康年按照《黃帝內傳》的記載,查到當年黃帝鑄造的十二面鏡子,分別對應著不同的月份,按照順時針遞減的順序使用。即第一鏡子直徑為一尺五寸,以后每月便遞減一寸,依此類推,第十二鏡子的尺寸應該只有三寸。

  也就是,代表十二月的鏡子,它的外形相當玲瓏可愛,已經可以隨身攜帶在身上了。而黃帝本人,對這面鏡子也特別喜歡,他不僅經常帶著這面鏡子去湖邊,而且還經常在湖邊親自磨鏡。

  于是,在此后的數千年里,那塊鏡子便變得光滑可鑒,就連磨鏡的湖邊也不不會長出任何一根野草。可以,這面鏡子吸收霖之精華,更深的黃帝的心血澆灌,漸漸地它變得跟其他鏡子不一樣了。

  那時候的古人造鏡,一般都是選堅硬的玉石或鐵礦石來打磨,通過一系列的復雜工藝制作出鏡子。因為要考慮鏡面的反射率、打磨工藝和制造成本等多種因素,當時的絕大多數的鏡子內,都摻入了錫含量很高的青銅。

  在古人看來,這種混合后的材質更柔軟和易于打磨,也是保證鏡面光線的基礎。但是有傳聞,黃帝造出來的這面十二月鏡中,并沒有一絲的青銅,反而是在純美玉的基礎上揉進去了不為人知的東西。

  因此,這面代表十二月的機鏡,不僅能如實反射出外部的物理空間,而且還能在鏡子內部制造出一個虛幻空間。這個特質能讓鏡子主人,在某些特定的時刻,進行顛倒時空的穿梭。所以,無所不能近乎成神的黃帝,才會對這面鏡子格外鐘愛。

  甚至,當時一本野史上記載,這面傳中的機鏡,擁有跟黃帝一樣久遠深厚的空間,渾身散發著遙遠時代的古老氣息。黃帝甚至將上古歷史的模糊面容鑄煉其中,鏡子的虛無時空為走投無路的時間,尋到了一個出口。

黃帝死后機鏡突然失蹤了,在歷史長河中這面鏡子銷聲匿跡,再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是在后漢郭憲撰的《洞冥記》鄭  書中有這樣一則記載:漢武帝修建的望蟬閣,高達十二丈,上面安放一面元封年間由印度波祗國使者進獻的古鏡。該鏡可分辨人與鬼怪,尋常鬼怪經它一照,就會露出原形,根本無處隱匿,后該鏡離奇丟失。

  到了東晉機鏡再現,是在東晉史學家干寶著錄《搜神記》中,書中這樣記載:三國時期,吳國的王孫策,忌憚道士于吉這個人,因此悍然將其殺害。但是于吉的尸體卻在事后神秘失蹤,就在孫策等人摸不著頭腦的時候,孫策突然在鏡子中,看見于吉就站在自己身后。

  可是,等到他回頭去看時,于吉又消失得杳無蹤跡。如此再三,孫策嚇得要死,害怕得撲在鏡子上失聲大劍這個舉動,導致他身上的毒瘡崩裂發作,很快便一命嗚呼魂歸了黃泉。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