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談論塔里奧尼小姐的舞步,康羅伊顯然更推崇亞瑟在出版領域和自然哲學領域的成就。
這位肯辛頓宮的“大總管”出身于中等階層,雖然常伴王室左右,但是這并沒有改寫他在童年時期養成的中等階層習氣。
不列顛作為當時世界上的頭號商業強國,其富裕的中等階層處處向上層看齊的風尚,使得這一群體養成了閱讀科普雜志、參加社團俱樂部、定時前往圖書館和博物館的生活習慣。
正如哥廷根對高斯等科學家的崇拜一樣,在不列顛,發表科學言論可以獲得巨大的文化權威和知識威望,而這些文化權威和知識威望又可以擴展到所有問題上,向英國公眾展示自己是真正的真理仲裁者。只不過,相較于科學家,語言貼近日常生活的科普作家在傳播層面上更占便宜。
而如果你要問目前不列顛最暢銷的科普書籍是什么?
有人會認為是《知識》,有人會認為是《布里奇特叢書》或者其他娛樂和實用知識文庫。
但是不管你認為是哪一本書,你都不能忽略《黑斯廷斯探案集》在自然哲學科普方面發揮的巨大作用。
雖然這本很少會單開幾個章節講述化學和物理知識,但是這并不妨礙讀者們從大偵探黑斯廷斯先生的辦案經歷中收獲毒理學、藥劑學和博物學等方面的啟發。
而且你不能否認,這本書寫的確實比正經科普雜志更有意思。
當然,說這句話的前提是,必須要排除達爾文的《貝格爾號航行日記》。
但是不論如何,亞瑟·西格瑪先生的擁躉依然堅持認為:《黑斯廷斯探案集》是通俗里科普做的最好,科普雜志里故事性最強的,哲學著作里懸念最抓人的,浪漫主義文學中史料運用最嚴謹的,醫學專著里人物刻畫最鮮活的。
總而言之,亞瑟·西格瑪先生主打一手差異化競爭。
因為不論是寫哪個領域,《英國佬》的作者群里總能挑出幾個比他強的。就連情色文學,都有埃爾德這座不可逾越的大山坐鎮。
既然如此,反倒不如另辟蹊徑,以廣度換高度。
而就目前《黑斯廷斯探案集》第一卷發行三年便售出九千冊銷量來看,效果相當不錯。
或許九千冊這種銷售數據在后世看來,實在是不值一提。
但不要忘記這可是1834年,為了避免壓貨,這一時期的出版物一次發行通常只會印刷一千冊。
因此,發行九千冊也就意味著《黑斯廷斯探案集》在首次發行后,又經歷了8次加印。
九千冊的銷售成績足夠亞瑟大搖大擺的在倫敦近年的出版榜單上占據一席了。
能夠結識亞瑟這樣的文化名流,對于康羅伊來說自然是無比榮幸,如果再考慮到他與英國科學界的良好交情、他掌控下的《英國佬》以及倫敦大學教務長的身份,那么自然而然的,康羅伊甚至愿意適當的巴結他一下。
更別提約翰·康羅伊爵士還是個愛爾蘭人,亞瑟身為《天主教解放法案》通過后第一位以天主教徒身份晉升的政府官員,本身就已經足夠容易引起他的好感了。
至于芭蕾舞,雖然是亞瑟挑的話頭,但是康羅伊依然覺得在這樣一位紳士面前討論芭蕾舞不是很恰當。
誠然,在舞臺燈光的照耀下,芭蕾舞者光鮮靚麗,像是瑪麗·塔里奧尼小姐這樣的芭蕾舞名家更是被視為藝術瑰寶。
但是,這并不妨礙芭蕾舞名聲欠佳。
在不列顛這樣露個腳踝都會被認為有傷風化的社會風氣下,穿著蓬松短裙用腳尖跳舞的芭蕾舞者會是什么風評,用屁股想都知道。
當然,這不是說去劇院看芭蕾舞就是十惡不赦,看芭蕾舞是一項十分正常的社交活動,甚至你不去才會顯得上不得檔次。如果一位常客忽然不在劇院露面了,朋友們肯定會猜測他最近是不是生意上出了問題,馬上就要破產了。
但是看芭蕾舞和芭蕾舞的風評,這是兩碼事,得用不列顛辯證法分開討論。
身為一名受過良好教育的英國或法國紳士,我看芭蕾舞不等于我對芭蕾舞持正面評價,更不等于我喜歡這門藝術,大部分紳士都是批判性的欣賞。
而且,考慮到亞瑟之前去過芭蕾舞的發源地巴黎,康羅伊更覺得不應該在二人的關系還不熟時過度深入的討論芭蕾舞。
因為只要你有點閑錢,并且去過巴黎,那你肯定知道,巴黎的劇院有一種會員制度,如果你一周包下三個以上的包廂座位,那你就可以成為劇場會員。
會員最重要的權利便是可以自由進出劇場后臺和排練室,“結識”那些年輕的女演員,尤其是演員群體中出身最差的芭蕾舞女們。至于之后究竟是露水姻緣還是長期聯絡,那就要看你的腰包到底有多鼓了。
這些事在巴黎基本算是公開的秘密,隨便打聽打聽就能知道,甚至你都不用打聽,你只要顯示出財力,劇場經理自然會來旁敲側擊的詢問你有沒有這方面的意向。
而對于大部分出身工人家庭的芭蕾舞演員來說,劇院的“潛規則”她們心里門清。
對于這群“小耗子”(當時芭蕾舞女的蔑稱)來說,大部分芭蕾舞演員終其一生都永遠是底層,不是每個人都能像瑪麗·塔里奧尼那樣出身舞蹈世家,擁有瑞典宮廷舞蹈大師卡洛·塔里奧尼這樣的父親。
如果她們想要大紅大紫,最現實的情況就是被大仲馬這樣不差錢又舍得花錢的金主包養,亞歷山大這胖子雖然花心濫情,但不得不說,這胖子對那些被他看上的女演員,那可真是會花心思、花精力去捧。
從量身定制劇本,再到砸重金排戲,最后還要派人在巴黎報紙上宣傳造勢。
雖然人家亞歷山大長得不帥,但他這么一番操作下來,能俘獲眾多女演員芳心也不算是多離奇的事情,至少亞瑟、海涅等朋友們是一句屁話都不敢有的。
當然,像亞歷山大這樣有才氣的金主畢竟是少數。
對于大部分靠上金主的芭蕾舞演員來說,劇院只是會看在金主的顏面上給她們安排一個角色露露臉,至于是女主角還是女配角,是固定的角色還是隨時換人的角色,那就要看金主的本事如何了。
而這樣的潛規則雖然是從巴黎起源的,但亞瑟的故鄉有句老話,叫做:學好不容易,學壞一出溜。
倫敦的同行們很快便掌握了巴黎的“先進”經驗,并如法炮制的整套搬到了倫敦來。
至少據亞瑟所知,法蘭西的歪風邪氣已經吹進阿爾罕布拉劇院了。
康羅伊在阿爾罕布拉就養著一只“小耗子”,而那里的劇場經理顯然認為這位未來的“王室總管”值得重點關照,最起碼價值一個女主角。
只不過嘛…
目前的既定劇目的重要角色都被其他金主預訂了,臨時換人弄不好會得罪其他人,所以阿爾罕布拉劇院只能著急忙慌的安排新戲。
上新戲聽起來好像挺容易的,但實際上,這是一個整體協調劇本、編舞和作曲的麻煩活兒。
不過老話說得好,車到山前必有路。
阿爾罕布拉劇院這次挺走運,幾天前《英國佬》的亞瑟·黑斯廷斯爵士突然造訪,并詢問他們是否有意向拿下一部巴黎新上的芭蕾舞劇。
劇場經理拿過劇本只看了一眼便被當場鎮住了,劇本出自在英吉利海峽兩岸都備受追捧的亞歷山大·仲馬的手筆,編舞是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首席古典主義藝術家呂西安·佩蒂帕,作曲者是今年剛剛接任杜塞爾多夫歌劇院音樂總監的菲利克斯·門德爾松。
天上掉餡餅就算了,甚至還主動喂到了嘴邊,阿爾罕布拉劇院連一秒都沒有猶豫,便主動咬了鉤。
但亞瑟把這樣的重頭戲交到他們手里,劇院也不敢擅作主張的幫亞瑟把角色全都定了。
但是現在不把所有的事都安排好,他們又擔心亞瑟過兩天反悔。
畢竟誰都知道,在倫敦的劇院當中,《英國佬》與阿斯特里圓形劇場走的最近,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傳》和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都是在那里改編的。
萬一過兩天阿斯特里劇場得了消息,親自登門拜訪《英國佬》,那這種好事可就指不定落在誰手里了。
劇場經理看完劇本便立馬起身要召集阿爾罕布拉的芭蕾舞團,就差抱著亞瑟的大腿跪求他今天必須把演員給定下來,而且他還拍著胸脯保證,哪怕阿爾罕布拉的演員都不合適,亞瑟看上了其他劇院的演員也不打緊,阿爾罕布拉上上下下就算豁出命也要把亞瑟相中的演員給借來。
但是唯獨有一點,在一切塵埃落定之前,他們懇請亞瑟不要對外透露這部戲的相關消息。
亞瑟的心畢竟不是鐵打的,阿爾罕布拉劇院如此誠懇的態度,自然“打動”了這位劇場經理口中的“大師中的大師”。
只不過嘛,阿爾罕布拉的芭蕾舞團雖然優秀,但是亞瑟的眼光也足夠挑剔,他當天把大大小小的不少角色都給派發了下去,但是唯獨女主角一直難產。
唉,這女主角怎么就那么難定下來呢?
康羅伊不想和亞瑟多談芭蕾舞,但是亞瑟今天卻是非談不可。
“話說回來,還真是不好意思。”亞瑟將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了一遍:“我對這部戲十分看重,而且也有信心讓這部戲一炮而紅。亞歷山大的劇本,佩蒂帕的編舞,菲利克斯的作曲,這部戲不火簡直是天理難容。但是唯獨女主角,截至目前,我在倫敦真是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想來想去,我覺得能夠擔當這個角色的,或許也就只有瑪麗·塔里奧尼小姐了…”
亞瑟不說還好,亞瑟這么一撒餌,康羅伊很難不想起他在阿爾罕布拉劇院的小情人。
他當時可是和她拍著胸脯保證,一定能替她謀到個無可指摘的完美角色。
但是幾個月過去,阿爾罕布拉劇院那邊卻遲遲沒有消息,只是給她安排了兩三個無關痛癢的小角色。
康羅伊每次催問,劇場也只是敷衍說還在找好劇本。
雖然劇場方面說的都是真的,但是這并不妨礙康羅伊怒火上頭。
身為肯辛頓宮要人,未來整個大不列顛及愛爾蘭王國的女王近臣,他絕不能容忍一家小劇院如此不拿他當回事的行為。
如果不是亞瑟提及此事,康羅伊原本下星期就打算前往阿爾罕布拉好好的和他們論上一論。
但眼下亞瑟的出現,卻讓他看見了轉機。
康羅伊的牛津腔里裹著愛爾蘭口音的鄉土氣,他假意端起酒杯掩飾自己的小心思:“塔里奧尼小姐確實無可挑剔,但是您知道的,王室對這類…歐陸風尚的引進向來謹慎。”
亞瑟叼著煙斗微微點頭:“我也是這么認為的。雖然這幕戲是從法國引進的,但是為了適應本地市場,還是需要適當改進。而您拍板啟用塔里奧尼小姐,足以見得您對芭蕾舞應當是有研究的,正好今天碰見了您,多聽聽您這樣專業藝術鑒賞家的建議總歸是沒什么問題的。”
亞瑟說到這兒,仿佛像是想起了什么,他轉身從掛在衣帽架上的手提包里取出了燙金封面的劇本:“您瞧這段宮廷陰謀的戲碼,出演的女演員必須得兼具野性與貴氣的女演員。”
康羅伊的喉結滾動出吞咽聲,聽到這兒,他禁不住又想起了阿爾罕布拉劇院那個叫莉莉的姑娘。
“嗯…野性與貴氣,塔里奧尼小姐絕對足夠貴氣,但是論起野性,可能還是差了點意思,畢竟她的《仙女》太令人印象深刻了,觀眾們肯定沒辦法把野性與她聯系在一起。而且,您或許不知道,塔里奧尼小姐最近的時間表排的很滿,除了肯辛頓宮的教學外,她空余時間還有兩部戲要演,估計很難抽出時間參演您的戲碼。”
“是這樣嗎?”亞瑟眼中難掩失望之情:“這…”
康羅伊看到亞瑟的神情,咽下酒水,故作鎮定的開口問道:“不過,您考不考慮其他演員呢?比如更能貼近不列顛風格的本土新星?我記得阿爾罕布拉有位跳《吉賽爾》的莉莉小姐,她改良的32圈揮鞭轉頗有愛爾蘭踢踏舞的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