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一百八十八、告龍城父老鄉親書

熊貓書庫    不是吧君子也防
🔊點這里聽書

  距離那日傍晚雨停間隙的火燒云美景。

  已過一天兩夜。

  期間,蝴蝶溪上下游降雨不斷。

  雨亦下了一天兩夜。

  上游云夢澤與狄公閘周遭,是黑云壓城的磅礴大雨。

  下游的龍城縣城附近,是陰云不斷的綿綿細雨。

  而對于此刻清晨時分縣城通往大孤山的筆直官道上,正拖家帶口、埋頭匆趕的眾多龍城百姓們而言。

  前者,上游的大雨,宛若一柄鋒芒逼人的利劍,懸在頭頂,隨時可能伴隨著一聲水閘沖塌的巨響,人頭落地。

  后者,頭頂的霏雨,則宛如一把軟刀子般,細細削磨著本就已是驚弓之鳥的疲倦眾人的脆弱意志。

  天空霏霏細雨,從高處往下看去,蜿蜒曲折的官道上是一片黑壓壓的攢動人頭。

  他們宛若一條黑色水流般緩慢而壓抑的,從起點的龍城縣城流淌向遠處終點的大孤山腳。

  車輪吱吱呀呀到不堪重負的馬車。

  亂七八糟擺放、碰撞作響的箱柜。

  被隨意丟落路道兩旁的鍋碗瓢盆。

  還有,以每家每戶或鄉人街坊為單位,相互攙扶抱團悶頭前進的龍城縣百姓們。

  背景是陰灰色的天空雨幕,泥濘潮濕的道路,還有官道兩側漆黑如墨的樹林。

  “嗚哇——!”

  官道上被組織遷往大孤山避難的人群中,不時響起一陣嬰孩的啼哭,旋即似是被抹淚婦人們擁抱進懷里,清脆嬰啼轉為沉悶,好一會兒才被安撫下來。

  可人群中偶爾出現的三兩情緒崩潰的大人,卻是不像嬰兒那樣有母親安慰,只能給這條官道上的氣氛徒增凝重。

  烏壓壓的遷徙避難人流,正默默上演著一幕幕人生百態。

  而之所以如此沉悶壓抑的隊伍不至于崩潰四散,落荒四逃。

  僅僅只是氣氛凝重,迷茫無措的前進。

  蓋因官道人流旁,不時奔騰而過的那一匹匹快騎,還有捕快們喊到嗓子沙啞的統一口號:

  “告龍城父老鄉親書…今逢大雨,為防水災,設立大孤山避難營,糧褥齊備…茲定于今日酉時前,全體官民如數抵達…龍城縣令呈。”

  從昨夜起,燕六郎安排捕班人手,一路騎著快馬沿著官道,將某位年輕縣令匆匆手書的這份言簡意賅的告知書,從最遠處的縣城郊外一路喊到大孤山腳下。

  捕快們喊得口干舌燥,馬兒都跑廢了兩批,卻無人敢馬虎半分,一路上順便兼整頓人群,引導隊伍去往大孤山避難營。

  或許是告知書中某位年輕縣令的署名,給予了經歷過最近兩個月賑災治水諸事的百姓們某種安心慰藉。

  也或許是告知書中年輕縣令沉穩自信的語氣,還有對于官民齊心下狄公閘能夠保住不塌的信誓旦旦承諾。

  亦或是僅僅只是隨波逐流,埋頭跟著大部隊走。

  在燕六郎等人的組織下,縣城內除了最開始的一小陣恐慌亂奔外,大部分的百姓群眾們都情緒相對穩定下來。

  并沒有發生預計中最壞的秩序崩潰的景象。

  暫時沒有出現瘋狂收拾全部家財,逃奔碼頭,爭奪船只,人群踐踏的擁擠情況。

  縣城家家戶戶的大部分百姓們,聽從縣令大人與官府的安排,憂慮的收拾些必備的行禮包袱出門。

  拖家帶口的去往大孤山賑災營,聽說那兒一如當初的城郊賑災營一般,已被縣令大人安排妥當。

  大孤山腳,一處山坡上,一身灰黑色蓑笠的燕六郎正騎在馬背上駐足遠眺。

  他望著前方官道上排成長蛇般井然有序的人群,不禁長吐一口氣。

  幸虧在明府的任職掌舵下,這一任的龍城縣衙在龍城百姓間的信譽較好。

  從當初的賑災營派糧,到后面的打壓糧商擊潰糧價,再到后面的剪彩禮公審柳家…幾個月來,在百姓們心間積攢了不少信心。

  才讓此時出城的人流隊伍,情緒相對穩定。

  縣令與縣衙的公信力能夠暫時壓住容易流言四起的災前恐慌。

  否則若是放在上一次水災前。

  別說是像現在這樣整頓百姓隊伍了,大伙不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沖擊渡口碼頭,瘋搶舟船就不錯了。

  此刻,小山坡上,經歷過上一回云夢澤水災前恐慌景象的燕六郎,與他身后一眾風塵仆仆的捕快們相互對視了一眼,都松了一大口氣。

  到目前為止,撤退還是相對成功的,暫時還沒有脫離縣令大人走前留下的規劃。

  背對屬下們,最前方騎在馬上的燕六郎默默伸手入懷,掏出一份皺巴巴的絲帛手書,在手心展開。

  這位藍衣捕快橫掌擋雨,低頭瞧了瞧明府沉穩有力的密集字跡。

  哪怕已經將歐陽戎此前布下的這些蝴蝶溪下游大后方的安排看了百遍,都熟的滾瓜爛熟,可以倒背了。

  可燕六郎這兩日每次稍微停歇下來片刻,就忍不住掏出歐陽戎的手書瞧上一眼。

  似是要確認無誤后,才能安心埋頭繼續干事。

  就像…明府還在他身邊一樣。

  “走,咱們再回一趟城里,協助留守的弟兄,不能讓城里有一戶人家落下,務必全部勸離。”

  稍微歇腳片刻的燕六郎突然收起手書,騎馬揚鞭,當先離開小山坡,帶領身后漢子們,繼續落實歐陽戎留下的布置。

  他們這一隊捕快,剛剛從大孤山上下來,之前和刁縣丞碰了下頭,交代了些要緊事宜,眼下繼續下山忙碌。

  而后者也是忙的焦頭爛額。

  按照歐陽戎安排,燕六郎等捕快們負責組織山下龍城縣的全體民眾上山,同時負責陸續接收上游跑下來的流民們。

  而刁縣丞則負責在大孤山上,調配提前準備好的賑災資源,與東林寺那邊接洽,組建避難營地,接納將近六千戶的龍城百姓。

  這些都是大后方的工作。

  至于歐陽戎,則正帶領剩下的六曹官吏,還有柳阿山組織的民兵勇士們駛船,在遠處的狄公閘最前線,千方百計的守住水閘,抵御洪水…

  燕六郎目光默默從南邊某座關鍵水閘的方向收回,他轉過頭,叮囑并留下了兩個捕快,在此處山腳引導后續趕來的百姓們有序上山。

  燕六郎則帶著剩下的弟兄們,一路快馬加鞭的返回龍城縣城,路上全程高喊告龍城父老鄉親書,震聚人心。

  聚集大部分百姓的工作相對容易,然而令燕六郎感到棘手的是,一些特殊情況。

  歐陽戎交代過,務必不能落下一戶龍城百姓。

  燕六郎自然不敢馬虎,挨家挨戶的敲門排查。

  口干舌燥的忙碌了一整天。

  直到傍晚,一眾藍衣捕快累的氣喘吁吁,滿臉疲倦。

  一整天他們遇到了不少特殊情況。

  官道上遷徙人流中的斗毆打架,這些倒是事小。

  關鍵是有些城內的釘子戶就是不肯走人,好說好勸都不行,最后還是亮出腰間吃飯的家伙,才半嚇半哄的帶回了大孤山。

  中途正午時,燕六郎等人還聽從上游逃來的流民說,有一個村莊的族老懷有僥幸心理,覺得村子地勢較高,就當縮頭烏龜,沒有遷離…燕六郎只好奔襲十里,匆匆上門勸導。

  甚至還遇到了有百姓怕再也回不來,讓他們幫忙在院子某處挖下儲藏的祖宗財物的無語事情。

  如此種種。

  及至這日黃昏日落,酉時正刻前,燕六郎等捕快終于帶著能找到的最后一批流民與“釘子戶”踩點返回,趕往大孤山。

  一路上,似是對燕六郎這些盡職盡責、滿臉疲倦的捕快們心生些親近。

  人群中不時有百姓回頭,朝人群后方斷后收尾的他們搭話,詢問那位歐陽縣令是不是也在大孤山等著大伙到來。

  對此,燕六郎搶在屬下們多嘴前,全都是笑容以對,一一點頭應是。

  路上拖家帶口的百姓們聞言,緊繃面色輕松下來,如釋重負,交耳相告,氣氛沒那么壓抑了。

  還有百姓熱心遞上清水給嘴皮子干裂起泡的燕六郎等人。

  人群最后方,一眾捕快們保持沉默。

  他們不時側目望向領頭微笑點頭的燕六郎。

  心中嘆息。

  為了安撫人心,壓住恐慌,燕六郎與刁縣丞并沒有告訴眾人,狄公閘此時的危險處境。

  也沒有提及,歐陽戎等人此刻正在上游狄公閘那兒十萬火急的搶救。

  對于龍城百姓們都信任并親切的年輕縣令眼下在哪里,也是摸棱兩可,默認此時他也在大孤山組織避難營,等待父老鄉親們到來。

  這也是今日聚集百姓遷徙的工作相對順暢的原因之一。

  然而,最后一批人群中的流民中,也有個別是從上游越女峽附近跑下來的村民,不禁提出疑問。

  說是逃下來的途中,聽聞年輕縣令好像是在狄公閘那邊,因此也有不少越女峽附近的村落村民沒有跑到下游的龍城縣,而是趕去了年輕縣令所在的越女峽那邊…

  幸虧這些質疑聲音輕微人少,在附近捕快的默契打斷下,沒有擴散開來,倒也沒有帶起節奏。

  “頭兒,狄公閘那邊…”

  一眾沉默的捕快中,有人不禁朝燕六郎問出口。

  燕六郎抿嘴,手抓了抓懷里的那卷手書,忽回頭道:

  “明府與阿山兄弟能處理好,咱們做好后方地方事情,別去添亂,就是最大的幫助。”

  藍衣捕頭突然揚鞭快馬,往前沖出一段,轉臉指著身旁正好經過的第二期折翼渠,青年昂首,一臉篤定道:

  “況且還有折翼渠在呢,已經修好大半,萬一洪水來了,就直接打通此渠,也夠用了,明府都說了沒有什么好怕,怎么,你們連明府都信不過了?”

  一眾人紛紛振奮,揚鞭跟上。

  燕六郎快馬加鞭,沖了出去,放聲道:

  “走,去半山腰,檢查烽火臺,這是明府交代的要緊事,不能拖了后腿!”

  此刻是傍晚酉時時分,因為落了一天的小雨,天空依舊陰云密布。

  天色灰沉沉,與白日無異,暗的并不明顯,

  燕六郎帶著最后一批流民百姓們抵達大孤山腳,將百姓們交給刁縣丞等書吏們安置。

  后者們不少眼球布滿血絲,看樣子應該也是從前日就忙起熬夜,睡眠不足,滿臉疲色。

  不過燕六郎等人也好不到哪里去,交耳幾句,補充了幾口清水,丟下馬匹,他們輕裝上山。

  山道兩側,布滿了東倒西歪的流民百姓們,所幸一些帳篷營地已經在兩側空地亭臺上搭起。

  熱水、被褥、糧食等物,看著倒是不缺。

  而且多于出來的百姓們,都被刁縣丞他們安置在了山頂的東林寺內。

  燕六郎一行人一路穿過人群,抵達半山腰的遮目亭前。

  遮目亭不遠處一處視野開闊的草坪上,有一座碩大的烽火臺已經搭起,有衙役守在旁邊,手掌遮目,遙遙張望著蝴蝶溪上游越女峽的方向。

  那兒的群山間,窮盡目力也看不清的地方,其實有幾座烽火臺豎立。

  這套預警體系,和上游沿岸的水則碑一樣,也是歐陽戎前些時日準備的。

  一旦狄公閘第一時間沖塌,烽火便會一路點起,最后被大孤山上的眾人看見。

  然后大孤山半山腰朝陽位置的這一處終點烽火臺,也會被立馬點燃預警,大孤山周遭還在零星散布活動的人,也會立馬返回大孤山,不再逗留外面。

  包括目前還恪盡職守在山下不遠處折翼渠的工匠與青壯們,他們會在臨走前,打通折翼渠…

  吩咐屬下弟兄們原地休息,燕六郎默默走上前,探頭瞧了眼烽火臺內按時更換的干燥易燃物,輕輕頷首,他走到懸崖邊,瞧了一眼折翼渠方向。

  按照明府的留言,不到洪水確認來臨,萬不得已之際,不能打通猶在修建的折翼渠第二期。

  這項工程量巨大的營造,關系龍城縣治水的百年大計,目前第二期只修好一半,要盡量避免被迫營業。

  這也是萬一狄公閘塌后的最后一搏了。

  燕六郎摘下斗笠,晃落雨滴,學著明府,狠狠揉了一把臉龐。

  “六郎。”

  就在這時,身后不遠處一聲熟悉的呼喊,打破了燕六郎的出神。

  “大郎?葉姑娘,蘇姑娘…你們都在?”

  燕六郎回頭一看,發現不遠處的遮目亭里,全是一眾熟人。

  臉色驚喜、迎上前來的蘇大郎。

  面戴紫紗、眸子平靜的蘇家小妹,和她身后似叫彩綬的包子臉丫鬟。

  還有昨日被燕六郎第一時間親自送上大孤山的葉薇睞。

  雖然歐陽戎走前僅認真叮囑他去把全體龍城百姓都帶上山,沒有特意吩咐他照顧梅鹿苑那邊。

  似是也把自家丫鬟們歸納為“正常百姓”行列,沒特權安排。

  但是昨日歐陽戎一走,燕六郎還是扭頭,就先去把葉薇睞等梅鹿苑丫鬟,還有其他隨明府去往狄公閘支援的同僚們家屬,一齊送上大孤山安置。

  燕六郎理解并敬佩歐陽戎的身先士卒。

  歐陽戎也必須身先士卒,因為周圍所有屬下同僚,無關善惡立場,全都在默默關注著他的一舉一動。

  作為父母官。

  你若第一時間安排家人跑路,那大伙也可以安排家人跑路,無可指摘。

  伱若第一時間棄城,那大伙也可以棄城,沒有資格來指責大伙。

  另外,你當初剛上任就說過,來龍城只干一件事。

  賑災,治水,公道。

  這確實只是一件事——公道。

  所以縣令說的公道,到底是不是真的公道?有沒有忘記?

  對于這個,不止龍城縣衙,而是整座龍城縣上上下下全體官民都時刻默默注視著。

  否則,之前建立的威信與敬仰,頃刻間就能垮臺,除了燕六郎這類親信外,其他人都難以指揮的動了。

  但換個面說,也正是因為從一而終的做到了公道,歐陽戎才能迅速整合一縣之令的權力,對整座龍城縣衙、整個龍城縣都如臂使指…

  理解歸理解,但是這世上有些事,燕六郎覺得不該如此,不該如此對待勇敢站出來的那些人…

  “燕捕頭,我家檀郎呢?”

  遮目亭內,葉薇睞跑進雨中,兩手揪著手帕,快嘴問道。

  某個沾染雨滴的濕漉面紗下,有欲啟的粉唇悄悄閉上。

  蘇裹兒默默收回腳,和阿兄一齊望向欲言又止的燕六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