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眼興高采烈分鍋的族人,察罕撇撇嘴道:“誰稀罕似的。”
“不稀罕就算了。”觀童笑道。
“來都來了,你就說說吧。”察罕便道。
“好吧,那我就姑且一說,你姑且一聽。”觀童點頭道:“王爺準備委任你為開平衛指揮使,正三品世襲罔替。咱們所有的族人也都安排在開平衛。”
“嘶…”察罕聞言吸口冷氣,他倒不稀罕區區一個指揮使,但那位明朝王爺分明是要讓他提前繼承家業呀。這實在是一個四十歲男人,無法抵擋的誘惑。
不過他還沒完全昏頭,問道:“那我父王呢?”
“呵呵,太尉另有安排。”觀童淡淡道:“像太尉這樣的大人物,跟大明皇帝還是舊識,當然要入朝拜見皇上后,再做安排了。”
說著他笑笑道:“說不定皇上一高興,就把他留在身邊了呢?”
“但愿如…哦不,我父王老了,能到江南頤養天年,也是一種福氣。”蒙古人不會拐彎抹角,察罕毫不掩飾對搶班奪權的渴望。
“嗯,大臺吉真是孝子啊。”觀童看察罕一眼,他太了解這位大臺吉了,沉迷酒色,志大才疏,自私自利,無情無義。
所以只要把誘餌拋下去,他一定會死死咬鉤的。
“那當然了。”察罕笑笑,得寸進尺道:“那別的部落呢,他們安置在哪里?由誰管理?”
“當然是各過各的日子了。”觀童答道:“既然歸順了,就得按照大明的規矩來。換了誰當皇帝,也不能放心你手下有十幾個部落,幾十萬人的。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理是這個理。”察罕滿臉肉痛道:“可是我們真有十幾個部落、幾十萬人。歸降之后,跟下頭那些王公一個待遇,這怎么能行?太虧了吧?”
“唉…”觀童嘆口氣道:“問題是那些王公都是撇開太尉,直接向大明投降的。所以在大明看來,他們只是因為朝廷的緣故,才聽命于太尉的。并不會把他們看成什么我們的部族。”
“看的還挺準…”察罕郁悶的瞥一眼觀童,有這廝給明軍出謀劃策,他父子的底褲都被看得清清楚楚,想多撈點好處實在太難了。
看他這個反應,觀童就知道察罕對北元王廷的位置一無所知。這也正常,納哈出要是把這一絕密,告訴察罕這個大嘴巴,用不了兩天,就人盡皆知了。
于是觀童放心施壓道:“今天是王爺給的十日之期的最后一天了。必須要天黑前過關,才能原地安置。明天再歸降的,就要異地安置了。”
“雖然王爺很看重太尉和大臺吉,但王爺的話就是規矩,不可能為你們壞了規矩,不然王爺的權威何在?”觀童沉聲道:“天不早了,大臺吉還是趕緊領著大伙過關吧。先把指揮使落袋為安再說,想要其他的賞賜,就得大臺吉再立功勞了。”
“什么意思?”察罕盯著觀童。
“現在慶云山里還有最后七個部落,”觀童便沉聲道:“他們聽說了太尉被殺的謠言,全都人心惶惶,有的甚至開始北逃。”
“大臺吉趕緊同我追上他們,把他們勸回來,不就是大功一件?”觀童這才拿出老六早就準備給察罕的官職道:“只要把這七個部落一個不落都追回來,王爺就舉薦你為大寧都司都指揮同知。”
“這還差不多…”察罕咽了下口水,都指揮使肯定是漢人,他想都不用想。所以都指揮同知,實際上就是大寧所有蒙古部落的首領了。
再說,他看到族人們已經整裝待發,迫不及待的想去領犒賞了。估計現在要是說個‘不’字,直接就是個眾叛親離的局面。于是終于點頭道:“好吧。”
“大臺吉有令,過關!”觀童馬上大聲宣布道,根本不給察罕反悔的機會。
在朱楨的鈔能力加持下,觀童成功安撫住了納哈出所部,當天就讓他們出關歸順了。
然后觀童再接再厲,帶著察罕前往余下的部落,向他們告知納哈出歸降的消息。其實這么大的事情,不用他說,他們也早就知道了。
老營一夜之間人去營空,瞎子都知道納哈出跑路了。各部落全都亂了套,正不知該如何是好呢。又聽說納哈出被明軍殺了,嚇得他們紛紛拔營北上。也顧不上什么將來了,先遠離危險再說。
這時觀童追上他們,告訴他們那都謠言,納哈出活得好好的,已經領著部族歸降大明了。
有察罕這位大臺吉作證,由不得他們不信。各部落這才放下心來,停下了北逃的腳步。然后觀童一勸降,大部分王公都牢牢抓住救命稻草一樣,紛紛表示歸降。
最后只有那宗王先童和另一個營王失剌巴禿不肯降,嚷嚷著要帶著隊伍去漠北投奔北元皇帝。
觀童怎么勸也沒用,于是藍玉率軍追上兩部,再次派使者找到二王。但這回不再好言相勸了,使者當著二王的面,折弓矢擲于地。這是按照蒙古人的傳統,宣戰的意思。
然后二王就老老實實投降了…
至此,納哈出和東北的蒙古各部全數歸降,明軍所獲共計二十余萬人,羊馬驢駝輜重亙百余里!
前頭出降的隊伍,已經到了慶州城,后頭的隊伍還沒出慶云山呢,場面蔚為壯觀!
戰后統計,隨同納哈出相繼投降的故元官吏、將校多達三千余人,其中包括九個王,四個國公、郡王,五個太尉,一個行丞相,十三個司徒、平章,三十一個左丞、右丞,三十二個參政、知院,八十六個院使、同知、副使,兩百二十八個僉院、院判,一百八十九個宣慰使等官,九百二十七個萬戶、總管…
戰果之巨大,實乃近十年來所僅見!
此役之后,大明徹底統一了大寧和東北地區!同時徹底消滅了北元王廷在漠南的全部勢力!
更重要的是,還為下一步徹底消滅北元王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