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十章終逝去

熊貓書庫    從武王伐紂開始建立千年世家
🔊點這里聽書

  神都城外,信使策馬疾馳而來,揚起陣陣塵沙。

  在信使之后則是龐大的使團,從漠北燕國而來的使團。

  使團皆服白,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帶喪而來。

  能勞煩這么多人帶喪前來神都,那死去的人是誰,已經不言而喻了。

  自然是那位超品宗王燕王。

  大唐的正一品是三公,本來三師也是正一品。

  但大唐的正一品有些太多了,三師三公,親王公主,都是正一品,其中地位也各不相同。

  后來出現六大宗王后,對于這六個太宗皇帝欽點的世襲罔替、永不降襲的王爵,位列普通親王之上的宗王,就有些難以界定。

  于是武曌將三師和六大宗王以及李治加的衛王拔擢為超一品,民間簡稱為超品。

  燕王死了。

  應該用薨這個字眼。

  這是一個相當震撼人心的消息,對于百姓來說,那位距離洛陽數千里之遙的燕王,只是一個年幼時聽過的權貴,但對于朝廷來說,卻相當于一重威脅被解除。

  兵強馬壯的燕國對于朝廷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現在燕王一死,朝廷的壓力頓時可以緩解三分。

  理藩院第一個得知了消息,理藩令立刻簡單收拾一下,帶著使團的主使進宮。

  燕國的使者不僅送信到神都洛陽,同樣往秦國以及齊國和衛國等諸國中送去。

  諸國雖然心中各懷不同的心思,對于朝廷的態度也各有不同,比如衛國相較于其余諸國更加心向朝廷。

  秦國中,李承乾有些沒想到李恪竟然會死在他前面。

  當他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有些懵,竟然當著群臣的面說著一番頗為無厘頭的話,“本王才是父皇的長子,而且從小身體都不好,怎么現在本王還好好的活著,這些弟弟們倒是一個個的先去世了。”

  這番話說的群臣是哭笑不得。

  但細細想來,李承乾說的還真的沒錯,李氏因為遺傳病的原因,幾乎沒有活過六十歲的,大部分都在五十多就去世了,而且很多都深受病痛折磨。

  但李承乾從長安被分封之后,雖然有時候還是會生病,但從來都沒有危及生命,而且現在已經是古來稀的高齡,把自己的一眾弟弟都熬死了,這在李氏皇族中幾乎是絕無僅有的。

  見到一眾臣子只是苦笑卻不說話,李承乾就知道自己說的有些不著調了。

  他的目光從上向下看去,當初跟著他出來的人基本上早就死了,就連他們的兒子都要么兩鬢斑白,要么就是孫子站在這里,繼承他們的地位。

  他突然有種蕭瑟的感覺。

  無力的揮揮手讓群臣退下。

  一個人的死總是會帶動一批人的死,自古以來都是如此。

  對于李恪的死,李承乾尚且還不算是特別感觸深,但洛君成的突然昏迷卻讓他心肝俱顫。

  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人比洛君成對于他更重要嗎?

  沒有。

  只有長孫皇后和洛玄夜能夠和洛君成相提并論,李承乾認識洛君成七八十年了,那種感情,單純的用深厚來形容都遠遠不夠。

  洛君成緩緩醒來,便見到李承乾坐在床榻邊上,見到洛君成醒來后,李承乾臉上很是平靜,但眼底卻滿是悲戚,他靜靜說道:“阿成,醫者說你不行了。”

  說到最后一個“了”字的時候,細細品去才有一絲的顫抖,表明他內心中不像是表面上這樣平靜,洛君成只是輕輕點點頭。

  李承乾微微嘆口氣,“我就知道你一定是這幅表情,所以沒哭。

  反正我也沒幾天活了,到了下面,我們還是兄弟。

  人總是要死的嘛,等你死了,我就把你戰場上的雄姿用石頭雕刻出來,然后放在我的王陵前。

  我還要親自給你寫祭文,其他人,都不如我給你寫的好,畢竟他們都不知道你有多優秀。”

  李承乾絮絮叨叨的念叨著,嘴一刻也不停,洛君成靠起來,笑著不說話,過了不知多久,李承乾見到送藥的人進來,這才說道:“行了,我走了,等你去世了,我再來給伱吊唁。”

  李承乾說的輕巧,洛君成也不惱,笑著說道:“那臣就先替死后的自己,向大王謝恩了。”

  李承乾也不回頭,背對著洛君成擺了擺手,離開屋中,他邁過門檻,臉上漫不經心的表情收了起來,浮現出濃濃的悲傷,眼眶也紅著,似乎就要落下淚來,他望了望湛藍的青天,囁喏了一下,而后離開。

  屋中的洛君成深吸了幾口氣,他雖然老了,但耳朵依舊靈敏,他聽到了門口突然停下的腳步,而后是腳步突然變的緩慢和沉重的聲音,他臉上的笑容落下,“承乾,秦王啊,以后的路,就要你自己走了。”

  日升月落,在黎明前的黑暗,洛君成于周郡王府溘然長逝,秦國舉國悲痛,李承乾沒有食言,他按照自己曾經說過的那樣,一件件去做。

  但他高估了自己的壽命,雕像還沒有刻出來,在洛君成去世僅僅十二天后,他就緊接著薨逝,秦王世子繼承王位。

  雖然一直以來都很少和中原聯系,但到了現在這種時候,還是要去中原請求冊封的,又因為離得太遠,要保證安全,所以一支比燕國還要龐大的使團,向著中原神都洛陽而去。

  神都洛陽,隨著洛蘇登天后,武曌的身體也每況愈下,這世上被洛蘇直接影響生命軌跡的人不少,其中那些年齡不小的人,都開始逐漸凋零。

  燕國使團來到神都,武曌生病就沒有接見,接見使團的是皇太女。

  太平和洛千秋二人聯袂接見來自燕國的使團。

  這些使團的服飾和中原略有一些不同,很明顯更適合騎馬,大多數人臉上都帶著長年在風霜中奔馳的滄桑,有一種野性感。

  燕國的使團向朝廷交上了此番前來的目的,其余那些禮儀都是細枝末節。

  主要目的第一是請朝廷確定燕王李恪的謚號,以及有沒有什么額外的加封。

  第二則是要朝廷正式在金冊上添上王世子的名字,以讓王世子正式繼承王位,雖然這只是走一個過場,朝廷除非閑的沒事,否則不可能不通過,但這代表著宗主國對藩屬國的主權。

  除此之外,使團進京,還要向天子匯報國中的事務,基本上當初邦周諸侯的進貢任務,現在都要做。

  這是朝廷和這些大國的默契,朝廷不深究國中運行,而大國則臣服朝廷。

  在太平以及諸臣招待了來自燕國的使臣后,燕國使臣終于可以進宮面見武曌,此番來訪的使臣是現在這個燕王的兒子。

  按照輩分來算,他叫李治九祖父,那應該叫武曌一聲九祖母。

  主使侯在內殿的門前,隔著一道屏風,對于宮中這位,整個燕國所有人的心緒,怕是都很復雜,尤其是對于李氏的子弟。

  宗族和外戚間的關系,總是這么復雜,大家互相不服氣。

  里間傳來聲音,“近些年,燕國可還好啊?”

  “回陛下話,承蒙陛下圣光普照,燕國這些年,草長馬肥,正是盛年之時。”

  “那就好,燕國是太宗皇帝所建,燕王是世襲罔替的超品宗王,這份榮耀來之不易,定要珍惜才是。

  朕聽聞燕國中,有一些奸佞在蠱惑,不知道是真是假,你回到國中之后,就和你的父王說,朕是不愿意相信那些傳言的,希望燕王不要辜負朕的信任。

  朕的命數也快要到頭了,人都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朕還是不希望見到朝廷和藩國兵戎相見的。

  這燕王是世襲罔替,但燕王這頂王爵,卻不一定總能戴在你這一脈的頭上。

  若是爾等聽信讒言,犯下了謀逆大罪,那后果可真是不堪設想,先燕王一世英名,所積攢下的家業,可就要一朝盡毀了。

  就說這些,你退下吧。”

  主使聽著天后這一番連削帶打的話,渾身上下簡直要被冷汗所浸透了,等到有些暈暈乎乎的走出殿中,才算是反應過來。

  其實天后的態度已經被想象中的要好多了,似乎正是和天后所說的一樣,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所以天后比起當初鋒芒畢露,也柔和了很多。

  燕國使團沒有那么快離開,使團在洛陽大批量的開始采購商品,準備帶回草原上進行售賣,也不知道是誰的主意,使團中有大量商人。

  這就導致燕國還沒有離開神都洛陽,秦國的使團就到了。

  等到秦國使團到了之后,洛陽城中的百姓有些懵,朝廷中的百官也有些懵,這宗王不死則已,怎么一死還一起來呢?

  按照秦國和燕國的路程來看,這秦王和燕王的死,前后應該不會間隔一個半月,甚至可能會更短,而且秦國帶來的還不僅僅是秦王一個人的死訊,周郡王竟然也去世了,此番秦國是同時帶來了兩個王的死訊。

  朝廷理藩院的官員非常痛苦的發現,明明秦王早死一個月,就可以一起做完的一件事,現在他們要拿出幾乎同樣的流程,重新來一遍了。

  最重要的是,理藩令還得再去宮中和天后說一番這件事。

  秦國主使的待遇比燕國主使好,至少只隔著一張屏風而已,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秦國主使是洛君薇的侄孫,是洛君成的孫子,

  此番他進宮不僅僅是覲見天后,還是要見姑祖母洛君薇,除了特殊情況之外,洛君薇一直都住在宮中,這是世人皆知的。

  待武曌例行公事的見完寒暄之后,身體不適的她就直接休息,而后洛君薇輕手輕腳的帶著她的侄孫到了偏殿。

  “你祖父可有什么話讓帶來的嗎?”

  “回稟姑祖母,祖父只說讓孫兒將一份神位帶回中原,就當是落葉歸根了,他老人家已經決定葬在秦國之中,那里是他老人家奮斗了一生的地方。”

  洛君薇沉默了一瞬,而后緩緩吐口氣,洛君成沒有什么話帶回來,其實就是在說,西去秦國這些年,過得很好,秦國之中也很好,而且對中原也沒有什么別樣的心思,都很穩妥,沒什么值得交待的。

  這明明是件好事,但是洛君薇心中卻總是酸酸的,洛氏君字這一代,大概是分離最遠的一代人了。

  玄字輩開始步入中原,但最后實際上除了洛玄奘葬在西域神廟,其余人都葬在了中原。

  但君字一代,卻到處都是,她和洛君成是親姐弟,但是卻幾十年都沒有見過了,雖然有圣痕的存在,這并不會影響他們之間的感情,但思念依舊會存在,而且更深。

  所謂無情人反而不會被思念所傷,用情至深的倒容易受累。

  伴隨著秦王李承乾和燕王李恪的逝去,人們突然發現,太宗皇帝的兒子,已經全部都逝去了,太宗子侄輩中,天后竟然是最后一個人。

  而且當初太宗封的三大國王,都已經去世,現在的秦王、燕王、齊王、衛王、楚王、宋王,都是李氏的第四代宗室子弟。

  原來不知不覺中,大唐竟然已經傳承了四代。

  這種恍然隔世的感覺,讓人有些時光如同流水一般,到了現在這個時候,這世上已經沒有人記得前隋是什么模樣了,只能從故紙堆中去翻找。

  或許唯有貞觀之世還存留在人們心中,因為在大唐有太多的書本等記錄了那個時代的君臣言行,以作為后世的訓誡。

  那是一個讓人無比向往的時代。

  武曌后知后覺的反應過來,當她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她就更加蒼老一分。

  人活一口心氣,當那口氣沒了,人也就該死了。

  在感覺到身體愈發不好之后,武曌終于將所有的權力都轉移給了太平,就像是當初李治將權力都轉移給她一樣。

  武曌則留在宮中,洛君薇的身體還算不錯,時常在宮中為武曌撫琴,武曌也很擅長音樂,二人就這般應和著。

  “薇薇,聽說你最近收了一個女弟子,還是上官儀的孫女?”

  武曌好奇的問著。

  “是啊,是個長的很美,寫詩很不錯,也很有才華的小丫頭,準備以后留給太平,日后可以和千秋,一文一武輔佐她。”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