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木叉也是個學乖的,有改變門庭之念。
白振兩個,見他言語誠懇,便商量道:“我們也不懂得個佛經道理,師尊說那師弟一心崇佛,只怕不會跟我們走,不若這個真和尚,多少懂點歪經,”
“叫他跟我一起,先騙了師弟回去再說,免得我們跟他鬧起來,他將來怪我們,和我們不親。”
黃昊拿了金絡頭給他們兩,是專門用了降伏馬面的,但他們都不愿意做這個惡人。
于是點點頭道:“行吧,你且跟了我們去,待會還要你出力,若是辦得好,雖但不能叫你做個真傳弟子,我們也為你求情,做個記名弟子,菩薩果位不好說,那羅漢果位還不是手到擒來?”
木叉聽了大喜,直直道:“愿聽兩位師兄吩咐,我照作便是。”
于是三人合計一二,將大明咒手串叫木叉先拿著去,木叉小心翼翼拿了手串,虔誠的放在胸口往上的位置,又誠心念咒,六字咒很短,但擁有無上慈悲法力。
木叉念了幾遍,體內佛元便被大明咒勾起,自海底輪,即會陰之處,燃燒起一股火焰來。
這火焰乃是拙火,是智慧光明之火,慈悲普渡之火,木叉原本是幽冥夜叉轉世,身上有些前世的宿業毒炁,此時全被此火凈化,頓時心中生出了安寧祥和之念頭,一些本性難改的性格,想法,紛紛為此斬斷了枷鎖,不再是修行路上的束縛。
因此氣息都純凈了,念頭都光明了,佛法亦更加精深了。
過了好一會才流出眼淚來:“今日才算真聞佛法,我死也愿意啊!”
“先別急著去死。”白振道:“別忘了我們的正事,正事做完了,你想怎么死都行。”
木叉尷尬笑笑,卻隨著一同到了梁國境內。
梁國之中,因為有道院駐扎,那是風調雨順,百姓安康,雖然國祚四百年,難免有貪污腐敗,且有些道院因為太華不至于南靈洲,多有不服管教,想要獨立山門之念,但總體還算繁華。
尤其王都之中。
木叉,白振等人因度人而來,卻難免不了人前顯圣,卻正好叫木叉出這個風頭。
木叉修得神通,肉身也極為強大,加上白振一手幻術,很快便在王城繁華之所,立下跟腳。
這番作怪,王城之中道院的修士便不樂意了,想要來驅趕木叉,卻被玉真子用五彩飛蝗石給打跑了。
如此宣揚了三四天,果然聞名到了梁朝國王耳中。
國王篤信道法,并想長生不老,奈何三宮六院,繁華奢靡,因此心智不堅,打坐都靜心不了,便是吃了一些丹藥靈物,可本身身體虧空,也不能修到高深處。
因此雖然有筑基修為,卻沒有多少本事在身,聽聞有神僧到此,便靈機一動:“不知道佛門有什么長生之術。”
于是邀請木叉來宮中,為國王講述佛法。
木叉哪里會給他講述長生之道,反而一味的將因果報應,業力孽障,說了聽,都是一些今生修福報,來世成果位的話。
國王雖然聽得不耐煩,但此界當真是有輪回的,因此也十分恭敬,今生長生不了,可生生世世能夠享福享樂也不錯。
于是順口問了一句:“我與王后,數年前,誕生了一子,此子三年零六個月才出肚,一出世卻是個怪物模樣,長著馬的腦袋,人的身子,有三只眼睛,近來將近成年,還額外有個獨角生出,難道這也是業障孽力么?”
“我與王后恩愛十分,可自此妖魔出世后,便生疏冷陌,這可如何是好?”
“陛下可否讓我看看王子?”
國王念他是高僧,便叫人將馬面王子帶了來。
哪里曉得木叉頓時站起,連忙道:“陛下,這位王子乃是菩薩轉世,并非妖魔啊!菩薩往往出身富貴之家,但偏偏不愛富貴,擁有種種智慧見第,卻因此煩惱,最終大徹大悟,乃成菩薩,這位王子分明是我大日尊勝如來座下菩薩轉世。”
那馬面,聽了大日如來之名后,莫名內心悸動,不知是興奮,還是不安。
木叉卻天花亂墜講了起來。
國王聽聞自己二子能當菩薩,菩薩也是長生不死的,還能將家人接到佛國中,成為天人,頓時心情復雜,既嫉妒于他,又有求于他,乃至于遲到的虧欠之感。
那馬面本就心中尊崇佛法,又聽了天花亂墜,說自己是菩薩轉世,心中歡喜不自勝。
只是還有疑問,就在這時,木叉將大明咒手持拿出道:“此為菩薩前世之物,是大日如來所賜,今日正是大日如來命我再渡菩薩入門而去。”
那馬面接過佛珠,頓時佛珠大放無量之光明,將其黑馬燒成了白馬,白馬又換了一副人頭面貌,卻是一個男女莫辨的天人之相,比之前馬臉不知道好看多少倍。
馬面雖說“要平等心,平等愿”,不分美丑,富貴,可畢竟這副樣貌是他的心病,如今變成這么好看的模樣,往日的自卑,全部一掃而空,對木叉的話便更信了幾分。
但片刻之后,馬臉又回來了。
叫他十分失落。
木叉道:“剛剛所顯,那是菩薩本相,現在所見,則是外相,菩薩若要恢復本相,就需要精修佛法,慢慢解開胎迷,恢復前生法力。”
馬面頓時道:“還請法師教我!”
木叉見他上勾,乃道:“如今玉京山上,有一位玉京祖師,乃是佛道雙全的人物,曾經在大雪山證得佛果,如今正是他叫我將你渡去,此手串亦是他與你的。”
“祖師憐憫!”馬面連連道:“我這就往玉京山拜取真經,面會祖師。”
木叉見此微微一笑,在白振的幻術之中,化作一團煙霧消散去了。
這種法術,頓時將國王,王后,乃至于馬面都驚訝到了。
片刻之后,國王將馬面叫到身邊來:“你既然有此機緣,就去拜師吧,只是我國本是太華扶持,他如今佛門來此,必有沖突,你將來若是學成,還希望能有一份香火情分,別讓我國中百姓受此道爭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