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7年9月25日,苦葉島,廣靈衛(今俄羅斯庫頁島西南沿海城鎮斯塔羅杜布斯科耶)。
三艘齊明兩家的武裝商船頗為狼狽地駛入了廣靈衛碼頭,停靠在略顯簡陋的木質棧臺邊。幾名當地的阿伊努人接過水手拋來的纜繩,系在碼頭樁柱上,然后一臉期待地看著船上。
“娘的,我們又不是給你們送補給的運輸船,哪有多余的酒水施與你們!”幾名水手下船后,揮手驅趕著那些阿伊努人。然后四下張望,準備找碼頭負責人,討些木料和船帆,對再一次遭受風暴襲擊的船只稍稍進行修補一下。
苦葉島上的原住民,主要是費雅喀人(尼夫赫族)、赫哲人、阿伊努人等,面相較為丑陋,身體粗壯,而且毛發長而濃密,有些人還留著辮子。被當地的眾多移民戲稱“毛民之國,為人身生毛”,與西邊鎮州那些被稱之為“魚皮韃子”的土著,都被認為是野蠻之輩,需進行一番長時間的王化馴服,方能化夷為夏。
當然,這些原住民之所以毛發濃密旺盛,蓋因人類進化所致,需要適應環境,島上天氣酷寒,有毛發遮蓋,多少也能御點寒不是?
曾經的云州鎮,現如今的北明,已經殖民這座大島近二十年,人口規模也增長至七萬余,建立了五百人以上的城鎮十余座、拓殖衛所和村屯近百處。不過,因為氣候和環境所致,大部分人口和定居點都分布在較為溫暖的島嶼南半部。
在剛剛結束的朝鮮戰爭,北明軍隊除了擄取大量的朝鮮人外,還俘獲了兩萬余秦軍。這些人盡數被北明政府發配至鎮州、朝鮮咸寧北道、苦葉島等幾處人口稀少的領地,以充實當地人力資源,開辟更多的移民定居點。
而三艘商船所停靠的廣靈衛,是在三年前設立,人口只有八十余。居民主要依靠種植土豆、小麥、小米、大豆為主,輔以海邊捕魚,但也僅能勉強滿足當地基本的糧食需求,至于其他日常物資,更是要全部依賴云州輸入。
去年,北明發動朝鮮戰爭,在獲取到大量人口后,苦葉島地方政府一口氣又在廣靈衛以南的十幾公里外,又設置肅寧衛(今庫頁島南部城市多林斯克)、青陽衛(今庫頁島南部小鎮索科爾)兩處移民點,即將與南邊的安陽城(今庫頁島南薩哈林斯克市)連成一線。
三艘武裝商船在這里停留了四天,將損壞的船板和風帆進行了更換和修補。期間,他們還收購了當地的移民所獲的皮毛,甚至還有幾張難得的熊皮。
當地的阿伊努人有宰殺熊進行靈祭傳統,他們認為殺死熊是為了讓它們能更好地接近神明,同時證明自己的武勇和強壯。他們在將熊殺死后,會把熊的頭砍下來祭拜,熊的身體會被吃掉,皮毛則拿去售賣。
這些可憐的阿伊努人用一張熊皮,從當地精明的移民手中,僅換取了兩把小刀、一罐蔗糖、一壺燒酒以及半袋稻米。
至于獵取的其他動物皮毛和肉食,能換取的東西就更為廉價,著實讓某些頗有經濟頭腦的移民發了一筆小財。
如同島上其他所有的新定居點一樣,廣靈衛的房屋全都是粗大結實的木料所建。新建的木屋寬敞明亮,外邊幾乎都釘有官府提供的薄板加以遮擋和裝飾。很多新舍旁還修了供家務用的偏房。
每個小家院落里都堆放著一垛垛整齊的柴堆,這是為長達數月寒冬季節準備的燃料。在木屋周圍開辟的菜園都修有籬笆墻,防止被飼養的家禽啄食。雖然還有很多新來移民的房屋還沒有完工,但這個小小的村落里,卻處處都體現著人們是在精心開拓家業,迎接自己的新生活。
9月30日,三艘武裝商船駛離廣靈衛,繼續向南行駛,準備在入冬前,返回云州。
10月12日,云州,中興(今日本北海道石狩市)。
這個時候云州地區,絕大部分的農業生產陸續已經停止了,勤勞的農人們開始將田地里的秸稈收集成一捆一捆的,然后背回家中,以為過冬取暖的必要燃料。
雖然,我大明朝廷在云州的合川(今北海道砂川市)、江寧(今北海道旭川市)、茅山(今北海道羽幌町)等地陸續發現了幾座儲量豐富的煤礦,大明海(今日本海)西岸的鎮州,也有幾座陸續投入生產的煤窯,完全可以供應國內八十余萬百姓的冬季取暖需求。
但是,這煤炭好是好,燒起來熱量也足,發熱持續時間因也長,但那畢竟要花錢去買呀!除了城里有錢的商人和稍有資產的官員、吏人,以及那些打仗發了財的官兵,普通百姓那是萬萬舍不得去花這個冤枉錢。
冬季寒冷,大不了將門窗封閉嚴實了,往床榻上多鋪些稻草棉絮,身上再多穿幾件衣服,將田地里收來的秸稈和林中砍伐的木柴塞到爐子里,也能勉強將炕頭給燒熱乎,維持大半個晚上,也可以睡個囫圇覺。
到了白天,大家伙穿上皮襖,裹著棉衣,串個門,走個鄰居,互相吹吹牛,聊個閑話,也能將就把日子打發了。
大冬天的,本來就閑在屋里,沒了活計,總不至于還白白花些錢買煤炭,將屋里燒得熱通通的,就為了過得舒坦一點?這對我們普通百姓而言,純粹是糟踐錢物,耗費微薄的家底!
在這云州,能擁有自己的田地和自己的屋宅,每日里還能吃飽飯。偶爾,還能花幾個大子,買那些漁人處理的各種魚獲,也能沾點葷腥,這日子過得也是有滋有味。還有啥不滿足的,只是抗個凍而已,可比曾經那種露宿街頭,三餐不繼的難民生活強多了!
聽官府中的公人們說,現在的大秦,自從那孫可望篡位自立后,對國中百姓瘋狂搜刮,田地賦稅直接征收超過六七成,再加上各種苛捐雜稅,那是弄得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這導致無數的秦國百姓,紛紛坐船飄揚過海,流落他鄉,去謀個溫飽。甚至,還有許多活不下去的遼東百姓,不惜冒死翻越茫茫叢林,偷渡至我大明鎮州領地。
去年,為了滿足那孫可望窮奢極欲的貪念,秦國悍然侵入朝鮮,準備要掠奪那些可憐的朝鮮人。要不是我大明挺身而出,派兵進入朝鮮,將入朝秦軍暴揍一頓,最后逼得對方不得不向我大明求和。說不定,幾百萬朝鮮人就全部被秦軍掠為奴隸了。
當然,秦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軍隊數十萬,我大明確實無法與之長期相持,最后便依齊國的調停建議,結束了這場持續一年的戰爭。但是,我們大明卻憑著強大的戰力,硬生生地將朝鮮東南三道的數百萬朝鮮人給救了下來,將其納入我大明的保護之下。
至于以后,是否擔心秦國繼續對我大明不利,甚至不惜對我大明發動戰爭,那也沒啥好擔心了。
不說我大明在本地區擁有最為強大的海上水師艦隊,足以將秦軍擋在海上,不得侵入云州。而且,齊國在十數年前,就對我大明所轄領土的,做出過安全保證。在去年,更是與我大明簽訂了一份《友好互助條約》,承諾在大明本土遭到外敵入侵時,給予全力援助和護衛。
如此一來,有強大的齊國給予的安全承諾,我大明就不虞秦國入侵,可以安安穩穩地過自己的小日子。
中興距離大明都城長寧不到二十公里,在每年的港口封凍前,是長寧最為主要的對外貿易通道,港口周邊建有大片的倉庫和貨棧。
另外,中興城還是一座重要的漁港和“工業”重鎮。
在云州的周邊海域擁有極為豐富的漁業資源(北海道漁場),有鮭魚、狹鱈、鯡魚、擬沙丁魚、秋刀魚等,個個肥碩體大,內含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而且肉質極為鮮美。因此,在碼頭附近及城里,建有十數家魚產品加工場,將一船一船的漁獲,制作成一罐罐魚罐頭,或者一桶桶咸魚干。
而就在這秋后的農閑時節,也有為數不少的農人紛紛涌入城中,趁著港口封凍前,抓緊時間打一段短暫“零工”,從事著港口搬運,魚產品加工,包裝等工作,掙一筆額外的零花錢。
當三艘齊明兩家的武裝商船駛入港口時,這里已經停靠了二十余艘大小船只,有進港卸貨的漁船,也有正在裝運各種貨物準備前往日本、朝鮮、琉球等地貿易的商船,還有幾艘不知從什么地方拉了許多難民的移民船…,使得整個港口顯得異常喧囂而繁榮。
“進港卸貨,還是臨時停靠?”一名大明的海關人員人員瞅了瞅泊位上停穩的三艘大船,其中一艘還懸掛齊國旗幟,便小心地問道。
在北明,不僅其軍隊是由齊國一造建立,而且地方管理、稅務征收、進出口管制等諸多民政方面,也全盤照搬齊國模式,甚至各個港口的海關機構中不乏有齊國人在做具體指導和管理。
這云州商社,雖然只是齊國的一家民間合股商社,沒有任何官方背景,但是只要涉及到齊國人,北明各個地方政府,包括港口海關不得不謹慎對待。
進港卸貨,那就必須按照海關商品管理目錄上的規定,繳納必要的入境關稅。而船只臨時停靠,則只需要繳納少許的港口停泊費。這其中的費用差別,那可是有數百上千大明銀元。
嗯,沒錯,大明的日常交易貨幣,在去年延光帝登基后,便委托齊國仿漢洲銀元模式,開始鑄造大明銀元,除了圖案印鑒不一樣外,銀元重量、大小,以及含銀量幾無二致。在和漢洲銀元的兌換比率上,也按照1:1進行兌換。
當然,作為最為親密的戰略伙伴,齊國的漢洲銀元也依舊可以在北明境內大范圍地流通使用,不受任何限制。
除了兩艘隸屬于大明皇家貿易商社的商船,因為要給皇室敬獻數百張名貴皮毛,需要卸下部分貨物外,進港的三艘商船僅在此做短暫停留,然后便南下,駛往清遠城(今北海道函館市),與漢洲本土到來的眾多皮毛收購商進行交易,賣出手里的皮毛,以換取大量的金銀或者齊國工業制成品。
要說云州人口規模最多,城區面積最大的城市,莫過于北明都城——長寧(今札幌市),兩年前曾進行的人口統計顯示,這個城市已擁有七萬余人口,差不多要占北明總人口的百分之九。但要提到哪個城市商業最為繁榮,經濟最為活躍,那則首推齊國控制下的清遠城。
清遠城,是整個云州地區最大的物資集散中心和最大的毛皮交易中心,而且作為云州唯一的不凍港,更是該地區最核心的航運中心。
盡管,北明在兩年前獲得了日本陸奧北部地區大片領土,其中位于日本大島東北部的昭化(今日本八戶市)就是一座非常優良的不凍港,但大部分北明艦船仍舊喜歡停靠于清遠港。
無他,蓋因清遠不僅可以提供更多的港口服務和船舶維修保養服務,而且還匯聚了大量的齊國商人和海量的工業制成品,給所有人提供了無限的商機。
“這些人都是移民嗎?”在繳納了兩天的港口使用費后,齊國商船上的水手便相攜往城中而去,卻見碼頭一角圈坐著數百蓬頭垢面的難民,不由好奇的開口詢問道。
“那些都是朝鮮人。”一名碼頭小吏撇撇嘴,不屑地說道:“朝鮮東南三道的地方官員,受我大明朝廷所命,征調五千名青壯來我云州服役。時限三年,期滿后,賞賜若干錢物,再行遣回。”
眾人聞言,不由面面相覷。
這大明朝廷剛剛將朝鮮東南三道置于保護之下,便如此迫不及待地肆意壓榨和奴役朝鮮人。
尼瑪的,說是服役三年,但這些朝鮮人多半都會投入到云州境內的幾座礦山里去,或者從事艱苦的道路修建,以及其他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最后能有一半的人囫圇返回朝鮮,都算是那些兇狠的監工心生仁慈了。
君不見,云州最早的那些原住民,在明人到來之前,數量曾多達數萬人。但到目前為止,早已經所剩無幾了。戰場炮灰、礦山苦力,道路修建,森林砍伐,以及荒原開拓,持續二十多年的消耗,幸存者恐怕已不足五千人。
現在,亟待發展的北明政權,又將目光瞄向了人口更為充裕的朝鮮,準備用他們的累累尸骨,將轄下的幾塊核心領地,給逐步開拓出來,先將自己的底子給打牢了。若是,將來神州再次陷于動亂,說不定就能趁勢介入,恢復曾經的大明萬里河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