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憶宸揣測著孫提學的意圖,想要得知他這樣做背后的深意。
其實孫鼎自己,還真沒有什么復雜想法…
純粹是因為提堂坐考,你不可能就叫沈憶宸一個人來考吧,這樣沒有其他考生見證,更像是暗箱操作的手法了。
所以干脆就把這屆院試里面,名氣、爭議性比較大的幾個“刺頭”,統一集中起來放在大堂考試。
這樣人證也有了,風險也隨之降低了。
隨著考前搜身檢查接近尾聲,被安排提堂坐考的考生人數已經超過十人。
等待過程中每個人臉上表情各異,卻始終一言不發。這倒不是因為不熟悉板著個臉,而是考場規矩進來之后,就不得隨意交談,哪怕在這種場合。
終于等到最后一個檢查考生入場后,“鐺”的一聲銅鑼敲擊聲音響起,下江考棚的龍門隨之關閉。
沈憶宸等人,被兵役們帶到了篤志樓的大堂之中,與之前兩次空蕩蕩的環境不同,這次大堂之中已經擺好了桌椅,上面放置了試卷,就等著他們入座答題。
孫提學高居正位,身穿青色的正式文官袍,其實單論官銜品階,他還不如府試的應天府尹李敏。
不過明朝很多官員權利大小、地位高低,并不是單純看品級的。
就好比很多人都知道文貴武賤,同品階武官遠不如文官,到了明末甚至二三品的武將大員,被六七品文官給訓孫子似的。
文官里面也有此等區別,像是京官大于外官,言官大于執政官。其中同品階又以都察院、六科給事中、翰林院最為尊貴。
提督學政雖然身處地方,卻不屬于地方大員,依然還在京官的序列之中。并且孫鼎還兼任著南直隸督察御史之職,所以哪怕正三品的府尹李敏在他面前,地位權勢上面可能最多打個五五開。
“學生沈憶宸、徐東海、羅正…拜見大宗師。”
沈憶宸等人進入大堂之后,首先齊刷刷的向孫提學行禮,然后站立原地等候著對方吩咐。
見到沈憶宸進來,孫鼎眼前一亮,不過他并沒有任何的表示,就連臉上表情都顯得非常嚴肅。
畢竟院試非同凡響,取中者有著秀才的功名,優秀考生還能進入國子監當貢生。相當于后世進入清北這種學院,還拿到了全額獎學金的概念。
所以這種場合之下各種禮數要顯得更嚴謹些。
另外就是吸取了院試李敏的教訓,他不好跟沈憶宸過于親近,避免授人以柄留下非議。而且這次提堂坐考又不是沈憶宸一人,你主動跟他打招呼了,那其他考生要不要一視同仁?
如果都一視同仁,十幾個囑咐下來,那還考不考了?
面對眾考生都禮拜,孫鼎輕點額首,算是回應了。
“諸生今日被安排提堂坐考,相信你們也明白規矩跟流程,本官就不再多言了。”
“今日院試正場,考四書、五經義各一篇,其中經義題自行選擇所治本經。不過本官取中與旁人不同,四書和經義閱卷考量比重所占相同,還望諸生切莫大意。”
聽聞孫提學這話,提堂坐考的這十幾個人中,有些人臉色大喜,有些人表情就有些沉重了。
因為按照科舉制度規則,理應重首場,重四書,甚至有些場次還會重首題。
就拿沈憶宸之前考的縣試、府試來說,首場成績就可以直接決定是否取中,甚至就連排名都可以提前定下來。
重四書就更好理解了,古代科舉取士用的都是八股文,而八股文又是從四書里面出題,這要不重視,那重視什么?
所以院試考四書五經各一題,理論上四書題打分比重,要超過五經題的。也就是說如果兩名考生文采相當,其中一人優勢在于四書題,而另外一名優勢在于五經題,那么最終考慮排名的時候,四書題考生將勝出。
這種規則考量之下,自然考生們會把學習重點都放在四書題上。孫提學就偏不如此,要求考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對于那些經義不重視的考生,就稱得上是道難關了。
很不幸的是,沈憶宸就屬于經義不重視考生中的一員。
其實準確來說,也不是沈憶宸不重視,而是之前學習太拉垮,精力有限只能主攻四書,把經義排在了后面。
這就好比沈憶宸詩作拉垮,縣試的五言六韻試帖詩隨便寫了一首應付,反正也不影響最終打分,好不好不關鍵。
如若不是李庭修去年幫了一把,拜了狀元公林震為業師,可能今日沈憶宸要開創府試案首,院試落榜的先例了。
見到眾人神情各異,孫鼎也不用在乎這群考生想什么,再次開口說道:“考桌上放著試卷,你們按序入座吧,還望能高中功名。”
“是,大宗師。”
諸位考生都俯首稱是,接著走到了考桌面前,對著自己的序號入座。
沈憶宸這時候發現,自己考桌位置居然正對著孫提學,可謂實打實的眼皮子低下。也不知道這是意外,還是孫提學刻意安排的,這樣被人盯著寫試卷,壓力有點大啊。
入座之后,沈憶宸并沒有著急打開試卷,而是抬頭看了一眼孫提學,剛好迎上了對方的目光。
只見孫鼎臉上表情終于出現了變化,嘴角流露出轉瞬即逝的笑意,很明顯他也一直關注著沈憶宸,期盼他這次院試能再奪魁首。
甚至還有一點是沈憶宸所不知道的,孫鼎之所以強調四書五經并重,其實也是想著在自己職權范圍之內,給他創造一些優勢。
想想看,沈憶宸可是拜了林震為師,而林震身為狀元公還是經義大師,教導出來的弟子本經水平能弱到哪里去?
相比較其他注重四書的考生,沈憶宸可謂領先在了起跑線上面!
真正幫助沈憶宸徇私舞弊這種事情,以孫鼎的人品肯定不會做,所以他能幫到的點都已經盡力,就看沈憶宸這小子臨場發揮了。
可是孫鼎所沒有料到的是,沈憶宸雖然拜了林震為師治本經,但并不意味著他經義強項,純屬于臨時抱佛腳,來惡補自己的短板。
所以這一番用心良苦的操作,頗有種弄巧成拙的意味…
翻開試卷,與正常號舍看到考題模式不同,提堂坐考的題目都已經寫在了試卷上面,不用等舉牌兵役路過謄抄。
其中一張試卷上面寫的是四書題,題目為: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孫鼎畢竟是學官出身,而且督學數十載,對于四書五經的理解相比較應天府尹李敏要專業許多。
這份專業放在出題上,就是不需要找各種陰間截搭題來禍害考生,能出一些正常點,中規中矩的考題。
這道題目出自于論語·泰伯篇中,孔子稱贊堯的片段,翻譯過來的大概意思就是。堯這個人特別偉大,百姓們已經不知道該用什么語言來贊美他了。
他的功績,何其的崇高,他制定的禮儀制度,又是何其的燦爛美好!
如果要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來理解的話,也可以把這段話看作是拍馬屁,反正一波吹噓的天花亂墜,只是相對于要文雅許多。
這種四書題不生僻,就意味著破題思路很好找,方向就往歌頌古圣先賢化育之功上面靠,指出堯做了哪些好事,又任用的哪些先賢等等。
然后別忘記最關鍵的一點,那就是借古喻今。
這一點放在院試上還不明顯,畢竟天高皇帝遠,放在鄉試特別是會試上,見到類似歌頌古代先賢帝王的題目,你一定要拐彎抹角引用到當今皇帝身上。
然后寫一段自己都感覺溜須拍馬的文章,指出當朝皇帝是多么的英明神武、治國有方、雄才大略等等。最高水平就是吹的比孔子原文還狠,那么恭喜你,離取中就不遠了。
之所以說離取中不遠,而不是完全取中,原因就在于你不能光吹不干實事啊。皇帝取士是讓你當官做事情的,不是讓你光拍馬屁的。
這種干吹方式就顯得特別不真誠,不走心。
所以你要在最后一段,加上自己的心中抱負,勵志自己未來輔佐當今圣上,也要干出一番大事業,造福萬民等等。
這一波下來吹了先賢,又吹了當朝皇帝,最后還稱贊了一波自己。前后呼應,堪稱滿分,不被主考官取中簡直對不起文章中的“真情流露”。
可能也是八股文寫多了,現在沈憶宸對于這種常規題目,可謂駕輕就熟,破題什么的手到擒來!
孫鼎坐在大堂之上,目光不斷掃視著堂下眾考生們,當然主要注意力是放在了沈憶宸身上。
這段時間孫鼎并沒有見過沈憶宸,但是聽到關于他的傳聞可不少,諸如縣試、府試兩奪案首,成國公府家塾舞弊,賞花詩會上的劍如虹“大殺四方”,可謂事事都如雷貫耳。
說實話,孫鼎都沒有料到,當初在成國公府家宴上,一個其貌不揚坐在末席的小生,能攪的應天府文壇天翻地動。
只是文壇如何亮眼,都比不上金榜上那一筆姓名,今日沈憶宸到底是魚躍龍門,還是折戟沉沙,就看這兩道四書五經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