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1號’飛船,起飛總重量達到了60噸,這是一個相當大的可怕數字。
上面放著各種儀器,以及生活物資,還有大量的燃料。
這些燃料用不完,有一部分將會留在登月艙和指揮艙,然后留在月球軌道,繞月球飛行。而服務艙則是會從月球軌道往地球軌道飛行,然后返回地球表面。
‘嫦娥1號’飛船在成功發射12分鐘后成功進入地球軌道,繞地飛行一圈半之后,飛船進入地月軌道。
然后在經過三天的飛行,‘嫦娥1號’飛船距離月球不遠的時候,飛船開始進行剎車減速,不斷地降低速度,直至‘嫦娥1號’飛船被月球捕獲,開始繞月飛行。
當‘嫦娥1號’飛船繞月飛行兩圈后,登月艙在地面控制中心的操作下,開始進行分離,與指揮艙和服務艙進行分離,然后開始向著月球進行登月。
萬眾矚目之下,登月艙緩緩減速著,速度越來越慢,而后4條著陸腿張開,非常平緩的降落在月球表面。
登月艙艙門打開,一個機器人走出艙門,看著彷真機器人,很多人都非常的激動,因為他們從沒有見過這么高性能的機器人。
機器人播放著一首歌——《東方紅》!
就如半個世紀前,華夏首個人造衛星進入太空,也唱響了‘東方紅’,許多人聽著從月球表面傳來的這首《東方紅》旋律,不由得淚流滿面。
在機器人的操作下,無人機通過機械臂,緩緩地搬出了登月艙艙門,基站也第一時間安裝起來。
然后無人機開始飛起來,進行航拍月球,而航拍月球的數據,通過繞月衛星、中繼星,源源不斷地傳回地球表面的航天指揮中心。
雖然傳送速度并不快,但是卻足以讓人欣喜。
在之前的繞月工程和探月工程,其實華夏也對月球地形地貌進行的航拍,但是那是采用衛星,可衛星航拍,終究比不上無人機距離月球表面近,精度上是遠遠比不上無人機航拍效果的。
而航拍月球有著重要的作用,比如選擇著陸點,選擇建立‘天宮’科考站的位置,都有重要意義。
此次登月艙,將停留月球表面半個月時間,除了進行航拍月球之外,還會采集月壤,將月壤帶回地球。
雖然,華夏經過數次探月,月壤已經有一些,但是月壤這東西,沒有誰會嫌多,因為每次登月地點不同,采集的土壤也會有差別,而這毫無疑問對于探明月球資源有著重要的意義。
nasa多次與sa溝通,想要獲取一些華夏手中的月壤,但是sa每次都是婉拒,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誰掌握第一手資料,誰在未來開發月球上就占得便宜,占據著先機。
“淚目,全程觀看著登月過程,太感動了,太震撼了,太興奮了!”
“好一曲《東方紅》,聽得我熱血沸騰,也淚流滿面,想來半個世紀前的科學家們,若是知道《東方紅》在月球表面唱響,一定會很欣慰的!”
“那彷真機器人,好牛逼啊,以后是不是很多工作崗位都會被機器人給取代了?唉,我沒文化,壓力好大,也許日后連搬磚的工作都沒有了。”
“登月艙降落過程,簡直如同科幻一般,分毫不差,穩穩地降落在月球表面,這份精確控制能力,確實牛逼!”
“我最感興趣的是無人機,這無人機航拍月球表面,不知道能不能找到當初nasa登月的痕跡,畢竟當初他們可是進行了6次載人登月,共有12名航天員到了月球表面,怎么樣也能看到當年載人登月的遺留吧。”
“萬一呢?若是當年nasa載人登月只是一個巨大的騙局,世紀謊言呢?正如當年的星球大戰一般!”
“聽說這一次要攜帶50kg的月壤返回地球,不知道以后去博物館,能不能看到月壤,我很好奇月壤是什么樣的,土地肥不肥,以后在上面種田收成會不會比地球高?(疑惑)”
“那近月制動才是牛逼,分毫不差,比當年嫦娥一號探測器要牛逼多了,時間大大節省了!”
“我感覺有生之年去月球旅行這事有戲!”
一個個網友紛紛進行了刷屏和評論,實在是這一次的登月全過程模擬,太激動人心了。
而海外,對此都沒有作出任何的回應,因為他們已經焦頭爛額了,無暇他顧,‘娛樂至死’在這些發達國家體現得淋漓盡致,讓人們感到很不可思議,以往營造出來的各種高大上形象,轟然倒塌,華夏普通人忽然發現,那并非真正的天堂。
他們也發現,所謂的快樂教育,竟然教育出那么多反智的人。這使得原本贊同進行快樂教育的人們,紛紛嚴詞拒絕這種快樂教育,原本擁躉眾多的鼓吹快樂教育的磚家叫獸,一個個成了過街老鼠。
不僅僅這些人,很多公共知識分子,忽然發現沒經費可拿了,自己原來的言論大有市場,現在都沒有了,一說話就被狂噴。
數十年的苦功,可謂是一年就徹底化為烏有。
正所謂,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看得清楚這次的考試,誰是學霸誰是學渣,好與壞一目了然。
而在登月艙降臨月球表面半個月,完成一系列的任務之后,登月艙攜帶著月壤和機器人,從月球表面升起,向著月球軌道飛去,至于基站和無人機,則是停留在原地,直到下次才有可能被使用。
返回發動機噴發著火焰,強大的推力帶著返回艙返回太空軌道,然后經過繞月飛行一圈后,開始與指揮艙、服務艙進行交會對接,整個對接過程都是無人操作,直接通過地面的指令,進行高精密的對接。
隨著登月艙的機器人將月壤搬運到服務艙,服務艙與指揮艙、登月艙進行分離,指揮艙與登月艙作為一體,他們將留在月球軌道,繞月飛行,它們具備著衛星的功能,充當著衛星,同時也是備用。
服務艙的火箭發動機開始推動著著服務艙向著月球軌道前進,與地球前往月球需要進行近月制動不同,回到地球不需要進行制動,因為地球的吸引遠遠大于月球,到了地球軌道再進行變軌減速即可。
完成了地月遷移軌道,進入地球軌道,服務艙開始進行繞地球飛行,飛行了一圈后,服務艙開始從太空向著地球飛去,穿過了大氣層,在預定高度的時候,減速傘開啟,通過不斷減速,最終服務艙穩穩地落在了蒙古草原預設的著陸點。
劉一辰,全場參與了整個‘嫦娥1號’飛船發射、登月再回返的全過程,他為這一次任務的成功,也感到激動。
此次的成功,代表著華夏完全掌握載人登月的所有技術,各項指標都達到預定的目標,甚至表現更加的優秀。
當然,在進行載人登月之前,華夏還會開展兩次無人測試飛行,再確保航天員有著安全保障的情況下,才會執行載人登月,這也是為了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做考慮。
沒有人希望出現航天災難,每一次航天災難,造成的損失都是巨大的,而且往往出現航天災難,想要挽救都極其困難。
而為了盡可能地保障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在進行總共三次的無人測試飛行的同時,為了盡可能完成研究任務,三次無人測試飛行的登月艙、指揮艙,都會預留在月球軌道,組成一個‘廣寒宮’空間站,作為月球軌道的空間站,從而形成‘天宮’空間站與‘廣寒宮’空間站遙相呼應,后面的航天員去月球,不再是從地球直接過去,而是先將航天員送到‘天宮’空間站,然后在‘天宮’空間站乘坐著飛船前往‘廣寒宮’空間站,在那里在換乘登月艙進行登月。
而三次無人測試飛行,總耗資將達到驚人的500億元,這還是因為華夏掌握了超重型運載火箭的回收技術,大大降低了成本,可就是這樣,依舊需要花這么多錢。
可想而知,航天是多么的燒錢。
當然,隨著華夏開始進行這一項工作,也意味著nasa在以前提出的深空之門,徹底破產的。
在2017年春季的時候,nasa曾經發表一個聲名,稱:“到了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末,nasa計劃進行一次為期一年的載人太空飛行任務,對這個系統的安全性、可用性進行測試,以便最終將新的太空發射系統用于將人類的宇航員送出地月系統、送達其他遙遠的目的地。”
而這個就是‘深空之門’,‘深空之門’空間站的研發和建設工作不僅能幫助人類將宇航員送到地球以外的遙遠太空及行星,該空間站還將促進人類研發一系列的尖端科技。而nasa還在2017年秋季,號召科學界及產業界基于‘深空之門’空間站的實驗計劃建議,并進行研究討論。
可惜到目前為止,‘深空之門’依舊停留在ppt上。而隨著目前華夏展開載人登月工程,也意味著‘深空之門’出師未捷身先死,徹底建不成了。
畢竟好的軌道就那點,華夏搶先占了,自然也就沒有了。
當然,華夏的‘月宮’科考站,以及‘廣寒宮’空間站,也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這里面涉及到方方面面,如何降低它們的運行成本,則是未來10年華夏都不得不下大力氣解決的事情。
不然的話,開銷太大,哪怕華夏家大業大,也沒辦法長期維持。
也正是因為如此,各大高校、科研機構都在sa的支持下開展研究,比如生命系統,比如逃生系統......
而正是在這種探索中,往往是能夠誕生許多產品,產出是極其驚人的。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10年前的尿不濕,與現在的尿不濕相比,相差就非常的大,而尿不濕,正是得利于載人航天。
除此之外,比如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還催生了利用遙測技術制造出可悲監測、調控的心臟起搏器,水處理系統被用于凈水器的使用.......
比如空間交會對接工程,牽引和促進了一大批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方法的創造,而這些將帶動了電子、材料、制造、化工、冶金、紡織等多個行業的工藝創新和產業提升,形成巨大的拉動和輻射效應。
而就在華夏完成第一次無人測試的時候,nasa再次發表一個通告,聲稱nasa將在2022年舉行重返載人登月計劃,發射飛船帶著6名航天員踏上重返月球之旅。
甚至于在通告中,nasa聲稱它們還保存著‘土星五號’超重型運載火箭,到時候‘土星五號’超重型運載火箭將會將飛船送往月球,就像曾經他們將阿波羅號飛船送往月球,讓美利堅的宇航員首次在月球表面上留下腳印。
“你不擔心nasa的重返月球計劃嗎?”吃飯的時候,看著新聞,馮琳好奇地對著劉一辰問道。
劉一辰眉頭一揚:“擔心什么,我高興還來不及呢!你沒發現,自從nasa經費大增以后,鷹醬動作少了許多嗎。大家總是需要過幾年平靜日子,一直鬧騰也不好。”
自從雙方談判之后,達成了一致協議之后,其實已經頗有一種風平浪靜的感覺,因為都被轉移到各個領域了,比如國防領域,比如太空領域等等。
一分散,力量就無法集中,就不會像一開始那樣仿佛風雨欲來風滿樓的那種感覺。
航天領域,又是極其燒錢的,nasa想要在國際空間站退役后建立一個空間站,還要重返月球,又要載人登陸火星,這一系列都是需要大量的科研經費,沒有錢,那是絕對無法進行的。
而國防建設上,同樣也需要很多錢,單位都是千億級別的。
就像華夏,一支以核動力航母為核心的航母編隊,那就是一千億人民幣的資金,每年的維護也要百億級別。可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第三首國產航母,還是繼續鋪設龍骨,驅逐艦、護衛艦、巡洋艦、補給艦等等都依舊在加速建造中。
正如那句話,國無防不安,民無防不寧,強國必須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