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帝國主義者都有其立場的!
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回避的事實。
那怕就是左宗堂這樣的鐵桿“華夏黨”在面對大明的直接利益時,也是優先考慮大明帝國的利益。
移民減少會影響到大明的利益,朱大皇帝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移民肯定是會受到影響的。”
朱大皇帝點了點頭說道。
“多年來移民一直都是大明的生命線,也是大明崛起本錢,不過,老思想也是要改一改的,不能僅僅只盯著華夏,或許華夏移民是我大明的勞動力來源,但是現在我大明的人口也不少嘛,畢竟,咱們可是擁有全世界最好的人口構成比——絕大多數都是青壯年!咱們一年出生的人口,甚至比英、德以及法的總和還要多!”
“英九,去年帝國本土新生人口是多少?”
“回陛下,是550余萬人!”
王有齡的回答讓朱大皇帝的神情顯得頗為得意,他的內心是充滿驕傲的。要知道,此時德國年出生人口不過只170萬,法國也只140余萬,至于英國,還趕不上法國呢!
這僅僅還只是本土,還不包括廣闊的非洲殖民地。大明現在的出生人口幾乎相當于俄國和法國的總和,或者美國與德國的總和。
而這一切得益于什么?
當然是大明優良到極至的人口構成——絕大多數都是青壯年。
20年來,每年的移民主力都是1545歲的青壯年,他們不僅是壯年勞動力,而且還是主要的生育力量。良好的生活以及工作環境,再加上官方的各種鼓勵——甚至不惜以直接發錢的方式加以鼓勵,導致大明的生育率一直都處于極高的水平。
和二十年前只有一千多人的南華鎮不同,現在的大明——足足有5700萬華裔人口!而這其中有半數都是過去二十年間的新生人口。
而這還不包括殖民地!
“550萬!”
朱大皇帝說道。
“以新增人口來說,全世界也就只有華夏能超過我們,就是俄國,都無法與我們相比,大量的育齡人口勢必帶來大量的人口增長,大明的人口正在進入高速增漲期,所以,在未來,引比于引進移民,我們更需要的是考慮到本國新生代青年的工作,我們今天打下的殖民地,包括北十二省,為的什么?就是為讓我們的子孫后代不至于為生存空間而憂慮!”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其實在得知大明新生人口突破五百萬的時候,朱大皇帝就知道大明帝國的“人口危機”已經解除了。
每年五百萬新生人口意味著什么?
十年就是五千萬!
當然,這個生育高峰并不會持續下去。等到18651880年代次的移民步入中年或者老去的時候,生育高鋒就會下降,可即便是再下降,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十年后,大明將會成為繼華夏、俄羅斯之后唯三人口破億的國家,至于印度…壓根就不是國家好吧。
二十年后的新世紀初,大明的人口將會達到1.3億,等到新世紀中期,大明的華裔人口將會達到2億,這是沒有任何懸念的。
唯一的問題就是大明的土地可以養活這么多人口嗎?
答桉是肯定的!
因為大明擁有世界上早廣闊的土地。別說是兩億,就是再翻一番也沒有任何問題。
不過到時候大明國內恐怕還會有數千萬歐裔和歐印混血,這沒有問題,他們最終都會被同化成為大明的一部分,就像現的北十二省一樣——也就是前巴西地區,這里生活著600萬歐裔和歐印、歐非混血,在過去的幾年里,他們的未來非常簡單,就是成為帝國的臣民。
不過只是區區600萬人而已,他們必定將會稀釋到帝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之中。當然了,他們也會影響到大明,就像阿根廷的探戈一樣,將來巴西的桑巴,也會成為大明地方特色舞蹈,文化的互相影響、交匯,本身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的。
“移民,對于現在的大明來說,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事關生死了!所以,我們要開始調整一些政策。”
抿了抿嘴,朱大皇帝緩緩走到了窗邊,站在皇宮的窗邊,朝窗外凝視時,這里已經看不到寬闊的新安河了,只是一片如茵的草地和景觀別致的花園。
這就是中都皇宮與應天皇宮最大的區別。
在應天,從窗邊向外看去,映入眼簾的是寬闊似海的新安河,而在中都這里呢?是綠色,是…
去年年初,經過三年的緊張施工與建設,在中都一期工程基本完工的同時,朱大皇帝下旨遷都,對于大明的遷都,所有人都知道原因——為了徹底的吞并巴西,對此,朱大皇帝從來不曾否認。
畢竟,占領巴西的目的就是為了擴張,就是為了華夏民族的生存空間。
注視著窗外的花園,朱大皇帝繼續說道。
“比如帝國本土移民要適當的提高一下門檻,海外省和海外殖民地的門檻可以保持不變,不過,吸引華夏移民的原則還是不會變的,這是基本的原則問題,就像現在我們的一些優秀的青年可以到華夏去,華夏優秀的青年也可以到我們這里來,選擇…”
凝視著窗外,朱大皇帝想到另一個世界,歐洲大量的優秀學者在一戰和二戰期間紛紛涌入美國,對于他們來說,美國就是一個選擇。
“他們在本國遭遇不公的時候,他們在本國遭受打擊的時候,他們可以到大明來,或者回華夏去,他們可以另一個熟悉的國度里,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為華夏,而不是為外人…”
轉過身,朱大皇帝看著左宗堂、王有齡他們笑道。
“就像愛卿一樣,朕要給他們的是一個選擇的權力——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
迎著陛下的目光,左宗堂笑道。
“陛下,以臣看來,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他們更愿意選擇大明吧!”
“也不盡然,不是也有不少人選擇回到華夏去嗎?”
王有齡頗為感慨的說道。
“許許多多的青年,總是滿懷理想和抱負的,在興漢軍中就有不少青年軍官是生長于大明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