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華鋼鐵公司回到南華后的朱先海,正好趕上了南華造船廠的新船下水儀式,在沒有邀請的情況下,就直接到了船廠。
“蛟龍入水,一帆風順。”
念叨著這么一句話,朱先海將手中的“勝利酒”丟了出去,正中“祝融”號的弦首。隨著已經注水的船塢的閘門打開,這艘大型貨船就在零散的歡呼聲中。在刺耳的汽笛聲中,貨船被拖輪緩緩拖出船塢。
相比的龐大貨輪,拖輪雖然不大,但是力氣可不小。輕輕松松的就把這艘排水量高達6000噸的貨船拖出了船塢。
與此同時參加下水儀式的工人們紛紛鼓掌歡呼起來,這艘“祝融”號是南華造船廠建造的噸位最大的商船。
這艘船是南華造船廠設計的礦物運輸船了。
是南華航運公司訂購的這艘散貨船,主要用于在開普敦殖民地與南華之間運輸煤炭等物資。英國人的開普敦殖民地是南華最重要的煤炭來源,這也是迫不得已,畢竟,開普敦殖民地是優質煙煤的最近的來源,至于其它的煤礦,不是太遠,就是煤炭品質低劣,而南華本土的煤礦…產量有限啊!
“先生,過去我們的運礦船,一次只能運輸2000噸到3000噸煤,而現在“祝融”號一次可以運輸6000噸煤,運輸量增加了一倍,而它使用的1000馬力三脹式蒸汽機,耗煤量與舊船差不多,即便是不用帆也能達到10節的航速,如果機帆并用的話,航速可以達到14節。”
與剛來南華時不同,現在的劉威爾,不僅能說一口流利華語,而且還寫著一手好看的華文。作為船廠里最早歸化入籍的移民,劉威爾現在已經成為船廠總工程師,而且事實證明,他是一個相當不錯的總設計師,他不僅監造了船廠半數的船只,而且還在附屬學校上課,培養了上百名初級技術員和學徒。
當然,在很多方面他都和朱先海有著相同的看法,比如商船的鐵殼化,正是在他的推動下,南華早就淘汰了木殼船的建造。
“煤炭是現在船運公司最大宗的運輸商品之一,公司一直在尋求降低運輸成本,而想要降低成本,就必須要造大船…”
轉頭看著朱先海,李威爾說道。
“所以我們設計了這艘運煤船,它是按照的公司提出需求后才開始進行進行設計的,對,這也是南華造船廠第一艘完全自主設計的大型船只。過去我們建造的商船,或者或少的總會借鑒英國的原型船只,頂多只是進行了一些適應外海環境的改進,但是它卻不同,是完全由我們設計制造的,為了便于用鏟斗裝卸煤炭,我們特意加強了其船底的結構,以便于蒸汽鏟的快速裝卸。”
這個時代的運煤船,剛剛擺脫人力裝卸的時代,在專用的運輸碼頭上有蒸汽鏟裝卸煤炭,不過這需要專用的運煤船,運煤船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快速裝卸,當然,對應的也是能經得起粗暴操作。對船底艙進行加固是再正常不過的操作。
“還可以再造大點嘛。”
看著已經下水的貨船,朱先海笑道。
“李總師,按照公司的計算,未來三年,南華對煤炭的需求將會超過400萬噸,而本土最多只能提供250萬噸,還有150萬到200萬噸的缺口,這個口子只能通過進口解決,不論是從開普敦,還是從其它地方進口,都需要用到運煤船,6000噸還是太少了,是不是可以考慮一下萬噸的。”
“萬噸的!”
李威爾睜大眼睛道。
“是萬噸的運礦船嗎?好像全世界都沒有那么大的運礦船。”
“現在還沒有,不意味著市場沒有這方面的需求,就拿咱們來說,這方面的需求不就很強烈嘛,不僅僅是煤炭,將來還有鐵礦石、木材等各種各樣的資源需要進口,所以,咱們對大船的需求量很大啊!”
朱先海手指著另一個船塢中正在建造的移民船說道。
“還有移民船,那種幾千噸的小船雖然靈活一點,但是大船運的人更多,這種移民船至少也要萬噸起步。總之一句話,船越大越多好。”
如果有可能的話,像“大東方號”那樣的船,咱也不排斥啊,當然眼下造船廠的技術能力還達到不了,在過去的幾年中看似進步飛速,可實際上根本就是在“練習”,是在培養一批熟練的造船工人,這才是過去幾年造船廠最大的進步。
“這,主公,這是公司的要求嗎?”
梁明偉在一旁插口問道,在過去的幾年里,他一直專注到軍艦建造,從一千多噸的“伏波號”到兩千八百噸的“山西號”,英國人的制裁讓南華造船廠迎來了建造軍艦的春天,現在主公的決定無疑就是整個船廠的春天啊!
“不是公司的要求,而是發展的必然!”
看著船廠里正建造的“山西號”,朱先海說道。
“只有通過建造大型商船,咱們才能積累建造大船的經驗,然后才有機會建造噸位更大的軍艦,要知道,幾年前歐洲的強國就已經開始建造上萬噸的主力艦了,咱們現在不過只是剛剛起步而已!”
造商船,也是為了練手!
當然也是因為需求,從船廠回來之后,朱先海發出的兩種型號的商船訂單很快也到達船廠——總共二十艘,工程壓力很大,這兩種型號的商船的要求都是排水量10000噸以上,運礦船的航速要求是10節,而移民船則是16節。這個航速甚至遠遠超過同時期歐洲軍艦的航速,還好經過多年的改進研發,南華的三脹式蒸汽機技術已經極其成熟,可以提供動力充沛的發動機。要不然,僅僅只是航速的要求,就能讓這個計劃泡湯。
不過,除了這二十艘史無前例的萬噸商船的訂單之外,還有一個高度保密的訂單——要求船廠設計排水量7000噸左右的主力戰斗艦。
在接到這些訂單的瞬間,梁明偉立即覺得,也許造船業的新時代快要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