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953.失光

熊貓書庫    我是導演,我不比爛
🔊點這里聽書

  說實話,許鑫挺意外的。

  他以為自己第一個獲得邀請評委資格的,會是威尼斯。

  畢竟那是“自己家”嘛。

  而且,第一次去威尼斯的時候,老頭可是帶著自己跑了一圈關系。

  具備了協會會員的資格。

  而戛納他這些年雖然沒什么建樹,但好歹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獎項就是從那獲得的…

  結果沒成想,歐洲三大里面,竟然是目前就去過一次的柏林邀請了自己。

  怎么著戛納應該也比柏林幾率更大一些吧?

  這算啥?

  嚴謹務實的德國人?

  見自己明年反正都要跑一趟,索性湊個人數?

  可問題是…

  “他們今年是幾號?…咱今年啥時候過年?”

  “2月6號到16號,這是柏林電影節舉辦的時間。至于過年…大年初七他們開幕。”

  “喲?”

  許鑫心說那沒事了。

  只要不耽誤過年,他就沒啥關系…嗯?

  等等。

  “評審…是不是得提前去?”

  齊雷的沉默代替了回答。

  可不么。

  其他人可以在電影節開幕后,或者是頒獎典禮最后的時刻趕到會場。

  但評委可沒這一說了。

  電影節最終名單評定是需要時間的。

  “評定時間一般要多久?”

  “這個得問張導或者王佳衛了。”

  許鑫嘴角抽了抽。

  略微思考后,說道:

  “我考慮下吧,問問張導他們…這年年不在家過年,也不像那回事啊。”

  “行。他們之所以通知這么早,其實就是怕評委中途有什么事情。你先想想你的檔期,要是確定沒什么問題的話就考慮下,要是有什么沖突…其實你左右都得過去一趟…”

  許鑫心說這不廢話么…

  又聊了一些電影的事情后,電話掛斷,他撓了撓頭。

  其實,電影節評審,對一名導演…或者對他自己而言,最大的提升不在于所謂的什么“榮譽”,而是歐洲三大的一種認可。

  當評審,代表三大認可你的藝術審美能力。

  這和什么崇洋媚外與否之類的無關,歐洲三大的地位擺在那。他就是世界上絕大多數電影人的夢想。

  當然了,這個絕大多數電影人顯然打不過只有少數人的奧斯卡。

  畢竟奧斯卡在好萊塢嘛。

  但話得分兩頭說。

  如果描述的夸張一些,那么或許在一百年之后,不會有人去研究100年前奧斯卡影帝影后是誰,最佳影片又是什么。但歐洲三大的藝術電影一定會在影史史冊中閃耀永恒的輝光。

  這也是商業和藝術中間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商業片只管賺錢,但編寫影史、教科書、能被稱之為藝術的事情,就讓文藝片來吧。

  雖然這話不絕對,但道理在這擺著。

  任何一名電影人能得到歐洲三大的認可,都是一種榮耀。

  先是評審。

  接著,就是評審團主席。

  這其實也代表著導演本身在電影殿堂之中地位的提升。

  除非是真的很特立獨行的同行,否則一般不會有電影人拒絕。

  想到這,心說自己也沒啥道理拒絕了。

  但該問的還是得問清楚。

  于是他看了一眼時間,撥通了老頭的電話。

  “喂,您忙著呢?”

  “剛吃完飯,怎么,電影遇到難處了?”

  “那倒沒有,是這么個事。剛才柏林邀請我當金熊獎的評審。”

  “喲?好事兒啊。這對你來講,是一種認可。有什么問題?”

  “評審流程…一般需要多久啊?我這兩年都沒好好在家過年了…”

  電話那頭沉默了一會兒后,哭笑不得的聲音才響起:

  “我不止一次聽別人說,你在學校的時候,那會兒天天夜不歸宿,開著個法拉利滿世界轉圈,不是酒吧就是歌廳的。那時候你想過自己會是個戀家的人么?”

  “呃…”

  許鑫心說您老人家怎么也開始提這茬了?

  打人不打臉您不知道?

  而張一謀那邊也不等他回答,自顧自的說道:

  “柏林龔麗當過評審團主席,我沒當過,但我當過評審。那會兒…是92年?93年?不太記得了。其實你問王佳衛應該比問我更合適,他去年不才參加過么。”

  “這不您參加的次數多么。”

  “哈”

  張一謀也無所謂這話是不是馬屁。

  反正他喜歡聽。

  接著說道:

  “其實評審的閱片時間并不長,我們那一屆,我要是沒記錯的話,好像就花了8天還是9天來著。”

  “那中間隔了多久電影節才開幕?”

  “大概十來天吧。它可跟咱們不一樣,咱們絲路現在屬于很普通的獎項,人少,效率快。但他們那種體量,對于評審團的選片提交流程,包括布置之類的,至少得十來天的時間。過年你肯定能在家過,除非是你有電影要在其他地方宣傳,就跟今年的王佳衛似的,才會在國外待很久。不然…你去也就十來天,看完電影就回來。其他的時間哪怕不露面都行。沒事,是個好機會,答應吧。”

  見他都這么說了,那許鑫也就不猶豫了:

  “誒,行,那我就答應了…您那部片子咋樣?今年年底前能做完么?能的話,我高低給您弄個金熊獎回來。”

  “哈哈哈哈哈…”

  張一謀笑的那叫一個開心。

  許鑫自然沒這能力。

  不過嘛。

  還是那句話,他樂意和小許聊天。

  并且這會兒心情也確實不錯。

  “你還是拍好你的電影吧。記得拍完了后拿給我看看。”

  “嗯,好。”

  接著,他又給王佳衛打了個電話。

  不過對方似乎在睡覺,聲音迷迷糊糊的。

  而他和老頭的回答都差不多。

  名單確實在電影節前十來天就選定了。

  于是,電話掛斷后,他給齊雷發了條消息:

  “給電影節回復吧,我答應了。”

  “好。”

  而放下了電話,許鑫走出了帳篷,見蘇萌在旁邊蹲著,手在那不停的動。

  心說這姑娘干嘛呢的他走上前,嘴角一抽…

  也不知道她從哪弄了一盤子烤的焦黃焦黃的土豆片,這會兒正在那掂盤子呢。

  他心說天天給你開點工資,是讓你來黃土高原烤土豆的?

  于是一把就抓了上去。

  “誰!…啊…許哥…”

  許鑫抓著一把土豆片,看著好懸罵街的小助理,得意的笑出了聲。

  “哼哼,上班摸魚,扣你五百。另外,記一下,明年1月下旬之后的行程空出來,我要去柏林電影節當評委。”

  “好的。”

  蘇萌趕緊點頭起身,順手把盤子給藏到了身后:

  “我記住啦。”

  砸吧砸吧嘴覺得土豆片烤的不錯的許鑫問道:

  “土豆片誰烤的?”

  “…神仙老爺爺。”

  心說自己這個蠢妹子咋越來越萌了的許鑫無奈搖了搖頭:

  “會烤就多烤點,一會兒拍電影我當零食吃。”

  說完,一口一個土豆片,哼著歌離開了。

  而等他走后,蘇萌先拿出了手機單手操作,把這件事記錄在了備忘錄和郵箱里,接著才看了一眼自己那盤子烤土豆片。

  薅走我大半盤子…你手咋那么大呢!

  不過馬上又想起來了一個事。

  他剛才說什么來著…扣我五百!?

  來到了劇組,他直接走到了房車前,敲了敲門。

  很快,目光平靜的楊蜜打開了門。

  看到是老公后,那雙如同死灰一樣的眼眸才算重新變得靈動了起來。

  而對于她這個狀態,許鑫其實已經習慣了。

  這些天,妻子用這種近乎于完美的狀態,把“招娣”這個角色詮釋的淋漓盡致。

  代價就是這兩天時不時的就會表現的跟自己很陌生一樣。

  但只要倆人湊到一起黏糊個半小時左右,面具就會再次融化,一切努力付之東流。

  所以,倆人如今已經發展到分房分床睡的地步了。

  至少現階段是如此。

  不過你真別說…自己一個人睡真挺過癮的。

  腦子里想著一些有的沒的,許鑫直接開門見山。

  畢竟下午還有戲要拍:

  “剛才齊哥給我打電話,柏林電影節邀請我去當評審。”

  楊蜜一愣:

  “不是頒獎人?是評審?”

  “嗯。”

  “…今年過年是幾號?”

  你瞧。

  偉大的頭腦總是不謀而合。

  倆人想一塊去了。

  于是,把事情解釋了一遍后,楊蜜的眼神重新變得平靜了下來:

  “好,我知道了。你出去吧,下午第一場不就是我的戲么,別打擾我的狀態。”

  “行。”

  許鑫點點頭,跟個“外人”一樣走出了房車。

  其實他覺得自己把《暴裂無聲》的風格定義為“樸實”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全程圍繞著故事來走,這樣就不用太過于追求陜北高原之上的風景。

  當然了,該有的點綴,也要有一些。

  否則全是主菜未免也過于單調。

  電影的拍攝進程已經過半,圍繞著“尋找孩子”這個故事展開的一切東西都開始步入正軌。

  在加上演員保持的好狀態。

  這個本來故事發生時間就不是很長的電影,在劇組開機后的第十七天,正式進入了尾聲。

  這片子其實并沒有什么大場面。

  所有的故事,都只是源自于一個小小的陜北農村。

  他也沒打算拍什么大場面。

  只是在電影里,把人性的兩面都給拋了出來。

  其實,在劇本的草創期間,他就跟陸海波聊過這個電影劇本的主題。

  “到底該是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

  陸海波跟他引經據典,最終站在了人性本惡那一面。

  他覺得這個故事很好,但不夠惡。

  接著,許鑫又拿著這個故事,跟余華見了一面。

  而別看余華寫了一輩子的悲劇,可就像是老頭對他的評價那樣,或者說像是老頭對《活著》那部電影的自我評價一樣。

  “那個年代沒有浪漫的浪子回頭金不換,有的多是生存、離別與荒蕪,人們活得…倒是像野草一樣的弦,在夾縫里長出來,勒緊,被大風反復演奏,又再折斷。”

  他給《活著》這部作品,最終的定義就是一種“活著”的生命力。

  所以,當故事給到余華時,余華看完后,評價是:

  “我覺得這故事不咋地,太苦,要是繼續惡下去,那你拍出來肯定賠錢。”

  這老大哥說話一直是這個調調。

  但道理,許鑫懂了。

  于是,這么多年,隨著劇本的籌備,也隨著許鑫看的書越多,當他對這個世界愈發了解后,最終把故事定性為現在這個模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善與惡。

  所以,把它們都表現出來就好了。

  村長、招娣、李水泉、甚至是昌萬年…

  把這些人的善與惡都表達出來。

  至于最后的那個開放式的結局,就是許鑫自己也拿不準的那個答案。

人性本善  人性本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而今天,劇組迎來了“三人組”中,第一位殺青的角色。

  村長的戲,要在今天結束。

  此刻,鏡頭下。

  穿戴整齊的男人停下了筆。

  特寫鏡頭內,他伏案于桌前,沙沙沙的不知道在寫著什么。

  這一段后期是要他來配音的,文字內容許鑫已經整理好了,所以不需要他去表演臺詞什么的。

  而寫完之后,他把稿紙折疊到了一起。

  又拿起了旁邊的一個米口袋。

  口袋不大,他還試著往腦袋上戴了一下,確定沒問題后,拿起了旁邊的馬克筆。

  接著,劇組一陣忙碌,特寫鏡頭之下,他寫下了幾個字:

  “別揭開,別嚇到娃。”

  寫完后,他起身來到了鏡子前。

  鏡子內,肺癌晚期,放棄治療的病人臉上一片灰白之色。

  那是死亡腳步如約而至的訊號。

  他忽然露出了一個笑容。

  那笑容滿是憨厚、和藹。

  以及…一份灑脫之下的遺憾。

  看的所有圍觀在許鑫那臺監視器后的人心頭一顫。

  接著,他對著鏡子整理好了自己的襯衫、羊毛衫,接著從衣柜里拿出了一條領帶。

  一絲不茍的系好后,又打了些摩絲在手中,一點點的,把自己的頭梳成了旁邊相框里,他帶著大紅花時的模樣。

  而這段長達接近兩分鐘的默戲結束后,許鑫終于喊了過。

  接著,現場又是一陣忙碌。

  等待機位對著門架好后,隨著許鑫的“321”的倒計時,重新投入拍攝。

  鏡頭外,梳著大背頭,穿著西裝的村長走入了景框之內。

  而林立從他出現的一剎那,開始主動控制攝影機失焦。

  畫面一點點的變得模糊了起來。

  但模糊的畫面中,能很清晰的看到他抓起了桌子上的布口袋,一步一步走到了門口,從衣架處拿了個類似繩索一樣的東西。

  接著,他到了門口。

  腳步一頓。

  似乎在猶豫。

  但僅僅也只有一秒。

  一秒鐘之后,伴隨著愈發模糊的畫面,他推開了門。

  陽光,透過門扉,穿了進來。

  畫面越來越模糊。

  他的背影也越來越狹窄。

  越來越窄,越來越窄。

  從身軀,變成了扭動的線條。

  最后…

  連線條都不見了。

  他徹底的消失在了那片光中。

  電影劇情本來想今天結束的…因為我現在都在后悔,覺得這片子應該出現在《風聲》之后最合適…但想了想,這一幕我真的設計了挺久的。還是寫出來吧。接下來不會有大篇幅介紹演技或者導演視角的內容了。明天我會自然而然的就結束它。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