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章元年八月下旬,一支士氣高昂的軍隊正在淮南群舒攻城略地。(
轟隆,沉重的城門被楚軍猛地撞開,城外頓時爆發了一陣歡呼,吳國在淮南群舒之地最后一個據點“六”也被攻陷了,至此,楚國徹底收復了一年前被夫差占領的東境。
殺光城內負隅頑抗的吳人后,在楚卒的簇擁下,他們的統帥王孫勝志得意滿地駕車入城,作為光復者,接受六邑豪長、氏族們的逢迎。
比起在吳國齊國趙氏時的郁郁不得志,回到楚國的王孫勝可風光多了,乘高車,架清一色的棗紅馬駟,旌旗鷹揚,身邊還帶著這一年來他親自訓練出來的“楚武卒”一千人。這次奉令尹子西之命來進攻吳國,一來是試驗一下這支新軍的戰斗力,二來是為王孫勝的義父伍子胥報仇,同時報復在吳國時夫差對他的冷遇;第三則是通過此次出征,好在楚國謀取功業封地。
王孫勝長期在趙氏為將,以趙氏練兵之法施加到楚國貴族庶子們身上,又給予他們最好的鮫革、犀兕為甲,大戈長戟為兵,結成方陣,效果果然不俗。在一萬楚兵的配合下,加上群舒地區的吳兵并非精銳,故而一路上竟勢如破竹,兩個月不到就席卷淮南群舒。
這兩淮之地,從夏代起便是淮夷嬴姓諸侯最為集中的地方,不論是群舒,還是英國、六國,都是皋陶的后裔子孫,起初附庸于徐國,徐偃王戰敗,徐國被肢解后才四分五裂,楚國勢力乘機進入這一帶,一百多年前的楚穆王時期,楚國滅六,將這里變成了城邑,投入了很大精力治理開發,但隨著吳國的崛起,這一帶經常淪為戰場,歸屬不定,如今民生頗為凋敝。
王孫勝攻陷六邑后,第一件事是嚴肅軍紀,不得冒犯百姓,第二件事則是前往城內的孫叔敖之廟。
孫叔敖乃楚國公族,羋姓蒍氏,他的祖父蒍呂臣曾官拜楚成王令尹,父親蒍賈任楚國司馬,不過到了孫叔敖成年時,正值楚國君權旁落,楚莊王三年不鳴、三年不飛的時候。[更新快,網站頁面清爽,廣告少,,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蒍賈被權傾一時的大貴族斗氏所害,家族慘遭滅亡,孫叔敖帶著母親出奔,跑到被楚人稱作海子湖的地方避難。直到數年后楚莊王消滅斗氏,重掌朝政后,才重新尋找孫叔敖,并讓他承襲父親的爵位,故楚國人常說“孫叔敖舉于海”。
此人前半生的經歷與王孫勝極其相像,都是堂堂王室后裔淪落流亡,最后被迎回楚國,故他知道六邑有孫叔敖廟后,立刻就來,奉上五谷等祭品加以祭拜。
當地的豪長討好地介紹說,六邑之所以會有孫叔敖廟,是因為孫叔敖當上了楚國的令尹之后,發動百姓于楚國境內,下膏澤,興水利。在楚莊王十七年左右,親自來到淮南,主持興辦了一處蓄水灌溉工程——芍陂,六邑也深受這處工程的恩澤,所以在城內為孫叔敖立了廟,百年來香火不絕。
王孫勝不由贊道:“真乃賢令尹,施教導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緩禁止,吏無奸邪,盜賊不起。莊王能夠問鼎中原,多虧了孫叔敖,真是吾等公子王孫之楷模。”
王孫勝回到楚國后,力求讓自己融入楚風里,他本來就天資聰慧,對于楚國的典籍爛熟于心,一年來努力學習楚言,這會說話已經與土生土長的楚人沒什么區別了,所以才能頗得軍心,也能讓各地楚國貴族心生敬慕。
而像孫叔敖一樣從破落的公族子弟,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令尹、司馬,也是王孫勝現在的志向。
數日后,王孫勝率軍從六邑北上時,便經過了芍陂。
芍陂因水流經過芍亭而得名,王孫勝望眼望去,卻見此地位于大別山的北麓余脈,東、南、西三面地勢較高,北面地勢低洼,向淮河傾斜。聽當地老人說,在芍陂開挖前,每逢夏秋雨季,山洪暴發,形成澇災,雨少時又常常出現旱災,當地人深受其苦。
但孫叔敖開挖芍陂后,將三面山地流下來的溪水匯集于低洼的芍陂之中,讓它變成了一個蓄水的人工湖。修建五個水門,以石質閘門控制水量,水漲則開門以疏之,水消則閉門以蓄之,不僅天旱有水灌田,又避免水多洪澇成災。后來楚人又在西南開了一道子午渠,上通淠河,擴大芍陂的灌溉水源,使芍陂達到“灌田萬頃”的規模。
一時間,淮南便成了楚國的經濟重地,每年都生產出大量的糧食,楚莊王能夠北上爭霸,芍陂出力不少。
“芍陂真是楚國之寶!”
雖然王孫勝并不知道,兩百年后,因為他的子孫白起破楚國郢都,迫使楚國向東遷都,先遷到了陳,后來又遷到了壽春,也就是淮上芍陂一帶,靠著這里開發的良田又維持了五十年國運。但他卻明白芍陂以及淮上對楚國的重要性。
這里控扼淮潁,襟帶江沱,農桑發達,良田萬頃,必須將其控制在手里,才能鞏固楚國東境。
想到這里,他又狠狠地對旁邊的副將們說道:“只可惜,膏腴之地,竟為宵小所竊!”
眾人都知道,王孫勝的憤怒并不是針對強取豪奪的吳國,而是指數年前才被吳王夫差遷徙到淮上,占據了芍陂北岸州來、壽春等地的蔡國!
“蔡本為周室叛臣之后,僥幸被封于周南,隨著大楚興起,遂為我國附庸,稱臣納貢,與一封君無二,靈王時曾經滅亡蔡國,平王時本著興滅繼絕的傳統,讓蔡國復國…”
“誰料,蔡人竟不思悔改!暗生怨望,借口令尹囊瓦欺壓,竟敢背叛楚國,引吳人西進,滅我盟邦,毀我郢都,殺我百姓。之后因昭王仁慈,以德報怨,饒恕了蔡國,然而蔡侯不思悔改,再度勾結吳人,吳子助其遷徙,遂占據了這淮南之地,孫叔敖和楚國百姓嘔心瀝血才建立的芍陂,也被蔡人竊奪,是可忍孰不可忍!”
激發麾下的憤慨后,王孫下達了一個命令。
“諸侯皆以為楚國仁厚可欺,故一而再三而三冒犯大國。”
他高高舉起了銅鉞:“今日王孫勝便要滅蔡國,屠州來,讓天下知道,敢捋虎須者是何下場!”
吳國中衰,正是狠狠宰割他們的時候,如今群舒已降,而蔡國,將是王孫勝累積功勛的第二塊墊腳石!
楚軍的速度很快,八月二十四日剛拿下六邑,八月二十八日便繞過芍陂,兵臨州來城下。
州來,又稱之為下蔡,因為蔡國之前曾經三度遷徙,最初的國都在汝水北岸,叫做上蔡,第二個國都在汝水中游,叫做新蔡。州來已經是他們第三個都城,經過幾度遷徙流散,蔡國也越來越衰敗,曾經的五百乘之國,現在僅有十萬國民,勉強能湊出五千兵卒。
所以面對萬余楚軍的進攻,蔡國甚至都沒膽量抵抗,只是龜縮州來。
但讓王孫勝感到奇怪的是,蔡侯也沒有派人來求和,這不符合這個小國一貫見風使舵的性格啊?
王孫勝雖然心中有疑,但還是率軍直逼下蔡,然而就在他們剛剛抵達下蔡郊外的時候,卻見城頭除了蔡國翠綠色的旗幟外,還有一桿炎日玄鳥旗…
時隔一年多,再度看到這面旗幟,王孫勝只覺得腦子里嗡嗡作響,這面他曾為之戰斗過的大旗,竟然陰魂不散地追著他到了淮南。隨即,楚人們便發現,從下蔡城內,一萬兵甲整齊的大軍魚貫而出,更有騎兵護翼兩側,一騎將還從陣中打馬過來,在射程外遙遙呼喚王孫勝道:“許久不見,敢問王孫,楚國的稻米,可是比趙國的粟好吃些?”
ps:下午還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