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六百五十章 和議(下)

熊貓書庫    扼元
🔊點這里聽書

  納敏夫的肩膀忽然被人一拍。

  因為正在心底里滴咕大汗的壞話,納敏夫有些心虛,幾乎原地跳了起來。

  然后他就聽見拖雷平靜的聲音:“那是郭寧的旗幟,沒想到他親自來了。”

  納敏夫愈加驚駭,連忙道:“這人既然來了,后繼保不準有許多兵馬。四王子,咱們快走,免得出事!”

  嚷了兩句,納敏夫也忽然反應過來,這樣的言語分明是完全不信任己方的力量,對高傲的拖雷而言,簡直形同羞辱。他連忙俯首,一時不知該怎么繼續勸說。

  好在拖雷只眼角一跳,好像全然沒有聽出納敏夫的言外之意。

  前年在山東作戰失利之后,這位經驗豐富的資深百戶納敏夫隨同拖雷回到草原。其余各部都因戰敗而受到大汗的嚴懲,唯獨納敏夫因為擔任使者接回拖雷的功績,得到了拖雷的庇護,不止免于實際懲罰,也保留了自家的百戶職位和大汗賜予的黑色旗幟。

  不過,拖雷的力量也只到這個程度了。

  當日他作為長期跟隨在成吉思汗身旁的幼子,能在大規模戰事中驟然獨領方面,驅使眾多千戶那顏如走狗。但現在,拖雷能帶動的可靠部屬數量,不及原來的十分之一。納敏夫這個百夫長,已經是其中很得力的一員。

  這兩年里,拖雷的日子也過得艱難。

  他在草原上特殊的尊崇身份,來自大汗對他的寵愛。大汗的寵愛之所以有價值,又基于大汗本身的威望。

  也克蒙古兀魯思畢竟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究其本質,它依然是一個軍事部落聯盟。聯盟本身并沒有制度和律法可言,只不過部落首領的威望過于崇高,足能碾壓一切反對者,把自己的意志貫徹為制度和律法。

  拖雷在山東的那場恥辱性的失敗,卻使他成了大汗爍爍光芒之下的污點。這個污點的存在本身,就在不斷告訴別人:金國猶有強大的力量,足以給蒙古人造成慘痛損失,大汗對金國的方略是有瑕疵的;而南下征伐并非輕而易舉,是有失敗可能的。

  這個污點不僅影響了成吉思汗的威望,也削弱了大汗對無數部落的掌控。既然如此,把這個污點藏起來,就成了最好的選擇。所以拖雷已經整整三年沒有出現在蒙古諸部的忽里勒臺上了,他很少見到大汗,也很少和術赤、窩闊臺、察合臺等兄長一起行動。

  但直到第二年,大汗催促諸部再度南下,發起對金國的痛擊時,還有許多部族首領舉拖雷的失敗為例子,推脫大汗的征召。

  他們在忽里勒臺上每一次爭執,都是對拖雷的嘲諷。而他們每一次提起拖雷,又都會引起黃金家族成員們對這個失敗者的不滿。

  拖雷在這三年里,倒是想了很多。在他看來,這種因為小小失敗而畏怯的情形,便是成吉思汗拆分草原部落為九十五千戶的副作用。

  原本規模龐大的部落遭拆分為千戶之后,任何一個千戶都無法單獨對抗大汗的權威。可是單一個千戶的底蘊,又承受不起戰場上的巨大損失。

  在山東、在遼東,前后將近十個蒙古千戶慘敗于定海軍之手。每一個千戶都元氣大損,不經過三年五載,不可能恢復。這樣的風險,使諸多千戶那顏都對南下伐金的方略產生了疑慮。這種疑慮,同時也是對成吉思汗的疑慮,是對成吉思汗向所有人承諾美好未來的疑慮。

  為了應對這種局面,成吉思汗必須證明自己。證明自己的途徑無非兩條,一條是奪取金國中都,滅亡金國或者迫使金國徹底降伏;第二條則是干脆利落地打敗定海軍。

  只要能夠做到這兩點,成吉思汗的威望就會躍升上一個新高度,他對草原的控制就會恢復鐵板一塊。所以,成吉思汗動用了本部精銳急速突入金國境內。他覺得,這樣的力量已經足夠。然后他就遭遇了慘痛失敗。

  這場失敗以后,拖雷所承擔的壓力倒是驟然減輕,沒有人再指摘拖雷的無能。但整個黃金家族面臨的壓力卻十倍百倍地增強,甚至可以說,應對稍有不慎,就會是滅頂之災。

  終究蒙古人只服膺于強者!

  終究那些曾經向大金國屈膝的一代人還沒有死絕!

  如果成吉思汗并非強者,諸多部落改弦更張,就是必然的。

  這種時候,許多矛盾驟然浮出水面,已經沒辦法在忽里勒臺上,靠著辯論和歌唱來解決。代表長生天的大薩滿豁兒赤自家死在戰場了,神諭什么的,好像份量也不如當年。成吉思汗自己,更無法維持用勝利來鼓舞,用利益來收買的手段。

  好在成吉思汗還可以用恐懼來統治,他也從來不缺乏制造恐懼的冷酷、暴烈和高效。

  成吉思汗在最短的時間里,對草原上的動搖之人和心懷惡意之人展開了屠殺,只用了兩個月,就使得大蒙古國的左右兩翼各削去了三分之一的千戶。存留下來的每一個千戶那顏,都親吻著成吉思汗的靴子,再次發誓效忠。

  不過,重新統合草原之后,大蒙古國基本的難題依然如初。

  利益在哪里?牧場在哪里?

  身為蒙古人的大汗,成吉思汗告訴所有人,這個問題很簡單。東進既然受挫,那就西進。

  夏國也好,八河之地的森林部落也好,也兒的石河兩岸的乃蠻部、克烈部的余眾也好,八剌沙袞那邊,似乎和契丹人有親緣關系的菊兒汗也好。他們任何一家,都不如金國富庶,地盤也小,但任一家都比金國要容易對付。

  經歷過失敗的蒙古人,正要喝他們的血,撕咬他們的肉來壯大自己。向西前進的步伐不會休止,一直到蒙古人挾裹的力量越來越強盛,達到足以壓倒金國的程度…那就是報仇的時機來了。

  為了推進這個策略,成吉思汗統合起了巨大的兵力,將會在高原以西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鐵流。但與此同時,他也必須穩定草原東部,與金國達成暫時的和平。

  所以拖雷才會來到這里。

  這并非拖雷主動請纓,是成吉思汗親口指派的。畢竟高傲的蒙古人大都不愿意承擔這個任務,而在成吉思汗眼里,只有這個同樣經歷過失敗的兒子,才能夠忍受屈辱吧。

  拖雷本以為,自己在抵達某個金人據點,提出求和意圖以后,會被轉送到金國的中都,過程中難免受到羞辱。好在他的運氣不錯,郭寧就在這里。

  郭寧這廝雖然兇惡異常,卻是個干脆利落的性子。若能與他見一面,和議成與不成,雙方一言可決,也就不用操那些彼此威嚇欺詐、真真假假的閑心了。

  “納敏夫,咱們走一趟。”

  拖雷深深吸氣,盡量挺起胸膛。

  不待納敏夫回答,他就勐然催馬,從林地和深草間竄了出去。

  他們很快就策馬奔上道路。這條路便是連接龍門和縉山兩地,被趙瑄極度看重的道路。走在這條道路上,拖雷感覺一陣陣的心季。

  這條道路已經荒廢很久了,拖雷甚至能看到前年自己和赤駒駙馬率軍攻打縉山時,數千鐵蹄踐踏過得痕跡。漢兒想要將之恢復,大概也就最近一兩個月的事。

  但就只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原本湮沒在荒草中的道路就恢復了幾分模樣。拖雷可以看見路邊分散排開的,夯土用的石杵;看到用石灰標識出的排水溝的走向;看到每隔十數里都有木料被堆積,那是打算建造瞭望站點的模樣。

  這種精細的、有條不紊的建設,在草原上是從來看不到的。牧民們逐水草而居,靠天吃飯,無須道路、水利、城池乃至任何需要人力建設而成的東西。但漢兒們顯然不那么想。

  拖雷敏銳地感覺到,他們愿意建設,愿意投入人力物力,一定是因為建設能給他們換來許多東西,這也是定海軍政權急速壯大的緣由之一。不過,其中具體的道理,他依然不明白。

  拖雷一行人稍稍離開了林地的掩護,就被縉山城外密集的哨騎發現了。伴隨著此起彼伏的鳴鏑聲響,哨騎從好幾個方向聚攏過來,警惕地看著拖雷等人。

  毫無疑問,這些哨騎都是出色的戰士。他們的騎術比蒙古人自然不如,但也足夠嫻熟。他們停留在拖雷等人前方,手持弓失警戒的姿態也很老練。稍稍細看,可見每個人的臉上有緊張,卻沒有畏懼和害怕。一些明顯是什將之類軍官的老卒臉上,還有著隱約的嗜血和亢奮色彩。

  與金國連續三年的廝殺,結果就是這樣了。

  蒙古勇士摧毀了數以百計的城池,搶掠了堆積如山的財富,殺死了數以百萬計的金國軍民,卻也生生地促成了金國內部嶄新力量的出現。這個嶄新的力量誕生于血海之中,所以一點都不怕蒙古人,在他們眼里,他們根本就是足以和也克蒙古兀魯思相提并論的強大政權。

  放在三年前,這種人會被拖雷視為必死無疑的蠢貨,但現在拖雷卻沒有了這樣的想法。如果他們是蠢貨,拖雷自己又算什么呢?

  拖雷勒馬止步。

  當一名哨騎按著腰刀,慢慢走到拖雷面前的時候。一名通譯從拖雷身后閃出,輕咳了兩聲,準備說話。拖雷探出手臂,用馬鞭在通譯的肩膀上一搭:“我自己來。”

  他轉向那哨騎:“我乃大蒙古國四王子拖雷,求見大金國都元帥郭寧。我是來議和的。”

  他的話語聲很慢,卻字正腔圓,是標準的漢話。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