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百一十七章 規矩(中)

熊貓書庫    扼元
🔊點這里聽書

,扼元  至寧元年七月,蒙古大軍第三次攻金。

  成吉思汗先破宣德州、德興府,猛攻居庸關北口數日,隨即沿桑干河向西,取道蔚州,翻越群山,繞行廣靈、靈丘、飛狐等處,直入紫荊關。

  金國守軍雖然與蒙古鏖戰多年,卻始終不能適應蒙古軍全不考慮退路的大膽迂回戰術,處處留兵則處處不敵,一點被破則全線被破。隨著燕山沿線的多處要隘轉眼易手,蒙古大軍勢若洶涌浪潮,涌入河北、中原。

  此時囤積數十萬重兵的所謂縉山行省,也已崩潰。隨著成吉思汗以勇將哲別和近侍札八兒火者率領精銳直趨居庸關南口,原本據守居庸關北口的諸多乣軍、飐軍紛紛投降。耗費了偌大精力構建的防御體系就此不存,金軍主力急速回撤,逃奔中都大興府。

  蒙古軍所向之處,如入無人之境。金軍野戰則全軍俱殃,城守則闔城被屠,短短十余日內,河北東西路、中都路的上百軍州全都搖搖欲墜。

  這是去年、前年兩次失敗后,朝廷遭受到的第三次痛擊。這一次,是直搗臟腑的痛擊!

  而在這十余日內,朝廷面對此等險惡局勢,遲遲未能作出適當的應對。反倒是諸多政治勢力以此為契機,展開了對政敵的猛烈攻訐。中都朝堂上的政治沖突一日甚于一日,一如中都城外的軍事危險一日甚于一日。

  徒單鎰在仆從的攙扶下,從肩輿下來,慢慢地往自家的馬車去。

  距離車駕數十步外,好些地位較低的文武臣僚彼此對視著,有人想要前去詢問情況,卻又不敢打擾徒單鎰。

  這位尚書右丞是三朝老臣,位望極尊,素以足智多謀著稱。此前兩次與蒙古軍的戰爭中,他都提出過極具針對的建議,所以許多人都希望,這一次徒單鎰還能有所謀劃,進而拯救時局。

  可是…

  徒單右丞的臉色,實在很不好看啊。

  徒單鎰注意到了同僚們盼望的視線,拍了拍仆從的肩膀,稍稍止步。

  不少臣僚連忙上前幾步,徒單鎰卻不看他們,轉而回頭,眺望宮闕。

  這幾天的氣候與平時相比,透著說不出的奇怪。本該是秋高氣爽,天高云淡的時候,可這些日子,幾乎每天都是陰天。濃云層層疊疊地壓下來,化為蒼黑色的陰霾,幾乎掩住了丹鳳門頂端的飛檐。

  而丹鳳門深深地門洞以內,沿著千步廊到應天門,再到后來重重宮殿,好像都被某種沉晦陰暗的東西慢慢吞噬著,那些本來金碧輝煌的建筑,一點都不見光燦,只有毫無生氣的灰色。

  徒單鎰嘆了口氣。

  他松開手,一份密密寫滿小字的奏章飄落地面。仆從們正忙著把馬車牽到近處,又有隨從自車轅上躍下,誰也沒在意小小的字紙,瞬間就往上頭踩了好幾腳。

  他年紀大了,恢復得慢,腳傷一直沒好,上車的時候明顯費力。車廂里的人連忙探出臂膀,將要攙扶。

  徒單鎰沒好氣地拍開那人的手,那人卻笑吟吟地繼續湊上來,終于還是把不情不愿的徒單鎰扶持上來,又殷勤排布軟墊,讓老人坐定。

  車駕粼粼起行,過龍津橋,轉而向東,到開陽西坊再向北,沿途道路時常擁堵。

  那是警巡院和武衛軍的下屬們,正忙著驅趕先前進城的敗兵,試圖讓他們駐扎到北面金口河、車廂渠一帶的軍營。尚書省也有官員在沿途叫嚷,說在軍營安排了酒肉賞賜。

  然而敗兵們并不聽從,他們下意識地覺得,天子腳下,厚厚的城墻之內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可笑的是,與此同時,又有不少城中高官貴胄派出車馬,載著他們的家眷親戚出城避難。里里外外的人擁堵在一起,竟使寬闊的街道水泄不通。喝罵聲,哭喊聲,吵鬧聲此起彼伏。

  短短兩里多的路途,走了許久。

  車上誰也沒說話。

  徒單鎰本以為,對面的年輕人會問一問適才自己與皇帝奏對的結果,可是年輕人始終不問。老人深知,這是因為年輕人根本就對皇帝全無指望,不止這年輕人,中都城里稍許有些眼光的人,都對皇帝沒什么指望了。

  于是徒單鎰嘆了口氣。

  “晉卿,我要你去盯著那頭惡虎,你卻給我盯出這么大的事來。”

  坐在徒單鎰對面的移剌楚材面露歉意,深深地躬身下去:“老大人,蒙古軍大舉入寇,才是大事。大事迫在眉睫,容不得耽擱,請老大人莫怪楚材擅自決斷。”

  “眼光、手段,晉卿你都是有的。但是,你本來可沒有擅自決斷的膽量,更沒有支撐你擅自行事的實力…或許,那條惡虎極其兇猛,給你壯了膽?又或許…”

  徒單鎰的眉眼間,深沉的憂慮一閃而過:“晉卿出外數月,看到了什么?你是覺得,當前時局已經崩壞至此,所以,人們都可以不講規矩了嗎?”

  移剌楚材保持著躬身的姿態:“老大人,朝堂上的袞袞諸公,有朝堂上的考慮;底下持兵戈廝殺的武人,有武人的考慮,有時事發倉促,實在不容四平八穩地慢慢盤算,所謂的規矩,便只有稍稍擱置。另外…楚材確實覺得,該到快刀斬亂麻的時候了。”

  徒單鎰沉吟片刻。

  他忽又問道:“既然這陣子,是你陪著升王,那么,在你看來,升王如何?”

  移剌楚材待要回答,徒單鎰追了一句:“晉卿,我要聽實話!”

  過去十數日里,郭寧等人在塘泊深處向東行軍,沿途不斷聚合人眾,整頓武力。

  被挾裹在部伍中的升王卻終究是金枝玉葉,居高臨下慣了。他對那些河北豪強人物的懷柔,一時間并沒看到什么效果,相關的軍務,他更加插不上手,只能坐視著郭寧等人的力量如滾雪球般不斷膨脹。

  饒是如此,升王卻也有樁好處,使移剌楚材也不得不贊嘆。

  移剌楚材坐直了身體,鄭重地道:“才堪中人,無可稱道之處。然而,頗能隱忍,頗知謙退…或可負重也。”

  徒單鎰哈哈一笑:“大金國的宗室就算屢遭催折,至少還有數百人可供挑選。升王才堪中人,也能入晉卿的眼了?”

  “老大人,這就夠了。新君即位之后,只需垂拱。朝堂中樞有老大人坐鎮指揮,與蒙古人的廝殺,也會有確實可戰的武人出面,朝局至此就能底定…其它還有何可慮?”

  “焉知某些人,不會壞了規矩?”

  “老大人,這次參予迎奉升王的,并不止郭寧一人。”

  “你是說?”

  “那郭寧雖是惡虎,卻也有自知之明,并不敢獨攬。所以,先后拉攏了定州苗道潤、易州張柔、涿州靖安民三人。這三人,都有實力,足以與郭寧分庭抗禮。何況,中都內外,也有豪杰,老大人出面振臂一呼,必然應者景從。”

  說到這里,移剌楚材俯身向前:“朝局一定,該有的規矩自然就有了。待到新君即位,召集各地的統軍大將入中都勤王,誰敢有非分之想?誰又有那力量?”

  徒單鎰往后靠了靠,讓衰老的身體陷在軟墊里,低聲笑了起來:“晉卿啊…”

  “老大人?”

  “你有長進。”

  “老大人謬贊了…”移剌楚材搖了搖頭,看徒單鎰的神色沒什么怒氣,于是鼓起勇氣,低聲道:“這樣一來,只差一樁難處…”

  “沒有難處了。”徒單鎰截斷了他的話。

  “什么?”

  “敗壞規矩的事,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做。不過,你可以放心,我們眼前,并沒有難處。”

  徒單鎰精力不濟。他靠在軟墊里,立即就懨懨欲睡,說話的聲音愈來愈輕。

  移剌楚材完全不明白徒單鎰的意思,想要叫醒這老人,問個明白,卻聽徒單鎰喃喃地道:“升王就升王吧,眼下…唉,不挑剔了。你現在出城,讓他動作快點。”

  移剌楚材心中一凜:“是。”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