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八百八十一章 如是左右一團和氣,反而是取禍之道

熊貓書庫    紅樓之挽天傾
🔊點這里聽書

  翌日,晨曦微露,天光大亮,前日的大雪已經融化了七七八八,天氣愈見寒冷,檐瓦之上已見著長有兩三寸,通明剔透的冰碴子。

  這時候,倒也沒有小孩兒夠著冰琉璃吃。

  巳時時分,秦可卿所在的廂房中,暖意融融,雕花玻璃軒窗都起著一層白色霜花。

  賈珩從被窩中醒來,換上一身黑紅行蟒袍服,與秦可卿一同用著早飯,吩咐著錦衣校尉將昨日寫好的奏疏遞送至通政司。

  秦可卿拿起湯匙給賈珩舀了一碗紅棗小米粥,問道:“夫君,今個兒還去衙門嗎?”

  賈珩吃了一個包子,說道:“一會兒去京營,這天兒是越發冷了,得去看看軍將,最近工部從河南運了一批石炭,我看怎么給將校們取暖所用。”

  根據后世考古發現,煤餅在漢代已經出現,不過還沒有蜂窩煤,倒是在其他方面對煤炭的使用玩出了花樣。

  比如宮廷內務衙門設有專門“香廠“,由“香匠“把精煤磨成屑,攙入沉香、麝香、冰片等各種香料,再和以糯米糊,按入獸形模子壓成香餅、獸炭,以供皇帝妃嬪們使用。

  秦可卿輕笑道:“鳳嫂子請了個戲班子,在天香樓擺著,說是為著夫君封侯慶賀著,我和姊妹們去聽聽,夫君中午回來也過去聽聽?”

  賈珩應了一聲,說道:“等我有空暇來看看,你們先玩著吧。”

  這也是這個時代貴婦人的日常生活,如果有畫師作畫,說不得傳之后世就是如“韓熙載夜宴圖”一樣的國寶。

  什么線條纖麗、技法醇熟,重工筆而得意韻,充分表現了大漢永寧侯生活的奢麗,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嗯,總之就是這類的藝術鑒賞之語。

  “大爺,鴛鴦姑娘過來相請著大爺過去,說是史家的大老爺還有三爺過來了。”就在這時,晴雯喚道。

  賈珩道:“這就過去。”

  接過秦可卿遞來的漱口茶盅,漱了口,拿著手帕擦了擦,起身前往西府。

  榮慶堂中,賈母坐在一架羅漢床上,膝上蓋著毛毯,兩旁是薛姨媽和王夫人、邢夫人作陪,正在與下首的老者說著話。

  保齡侯史鼐年近五十,精神矍鑠,一身灰袍衣衫,頭發已見著一些灰白,此刻坐在下首,正與賈母寒暄著。

  保齡侯史鼐是賈母的侄子,繼承著史侯的二等侯爵,在隆治年間也曾領過兵馬。

  而不遠處史鼐的三兒子史信二十左右,身形有著史家的高大、魁梧,腰板挺直,目不斜視坐著。

  “老太太,珩大爺來了。”林之孝家的從外間趕來,稟告道。

  史鼐起得身來,看向來人,目中就有積分恍惚,喚道:“子鈺。”

  心頭感慨不勝,眼前的少年從一普通布衣之身,短短一年就已封著一等武侯,這樣的人物再怎么說都是人杰。

  先前,三弟能出任河南巡撫,也多蒙其力。

  賈珩面色頓了頓,拱手道:“見過世伯。”

  說來,這還是他第一次在如此正式的場合見著史鼐,當初他初封三等男爵之時,史鼐的態度絕對沒有現在這般熱切。

  當然,當初也沒有如牛繼宗他們幫著賈赦打壓過他,屬于不冷不淡的觀望態度,如今分明擺正了態度。

  這時,史鼎的兒子史信近前喚了一聲,目光振奮,說道:“子鈺。”

  賈珩點了點頭,看向史信,道:“史表兄看著相貌堂堂,真不愧是將門虎子。”

  其實,賈珩這語氣多少有些老氣橫秋,幾近長輩的口吻,但因為賈珩的身份,不管是賈母和史鼐,還是史信本人都不覺有絲毫違和。

  如果說封伯之時,面對史家一門雙侯,還要有所不及,但現在的賈珩,以太子太保兼兵部尚書,又是軍機大臣,已經是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扛把子。

  史信面上帶笑,說道:“子鈺過譽了。”

  雙方寒暄而罷,落座下來。

  賈母笑道:“你們爺們好好說說話。”

  這親戚來往和諧的一幕自然是賈母所樂見,賈史王薛四大家族,雖說同氣連枝,但在賈母心頭也有個親疏遠近。

  比如王家就不用說,總想著吸賈家的血壯自家的勢。

  而史家則是一門雙侯,自成體系。

  其實,在原著中,史家除了讓湘云做針線活貼補家用外,整體并沒有太大的黑點,當然在殘酷的世道兒,無能本身就是最大的罪過。

  史鼐點了點頭,目光投向賈珩,說道:“子鈺昨日讓老太太打發人過來,說五城兵馬司最近出了個缺兒?”

  賈珩解釋道:“我有個表兄要調任京營,中城副指揮就空了出來,想著上次世伯上次來府中提及過信表兄想要調回京城,就想著倒也合適。”

  史鼐聞言,點了點頭,道:“有勞子鈺費心了,信哥兒他老子一直說這個事兒,但沒有合適的機會,如今到五城兵馬司,也算得償所愿了。”

  說著,看向一旁的史信,板著臉告誡道:“你到了五城兵馬司,要用心任事,不要給子鈺丟了臉!”

  史信起身,連連應是。

  賈珩面色頓了頓,道:“其實還有件事兒想問問世伯。”

  年初之時,南安郡王與史鼐前往西北查邊,也不知這邊軍究竟是怎么整飭的。

  至于史鼐會不會如實而言?

  史鼐與南安郡王還不一樣,賈史王薛同氣連枝,榮辱與共,更不要說,他幫著史鼎放了大員,而保齡侯史鼐如果還想在軍機處想要出頭,還要借他之力。

  史鼐聞言,目光微動,心頭涌起一股猜測。

  賈母笑了笑,說道:“子鈺,寶玉他老子去了工部衙門,伱們去夢坡齋的書房敘話,珩哥兒,回頭老身還有件事兒和你說。”

  聽昨個兒的丫鬟說,那園子那般大,庭院那般多,讓寶玉進去好好讀書,應該沒有什么問題。

  嗯,賈母真是沒有放棄這個念頭,因為雖然借了寧國府一部分園子,但榮國府也是出了不少銀子的。

  讓寶玉進去住住,怎么了?

夢坡齋,書房  賈珩與史鼐在嬤嬤的引領下,進入書房,雙方再次落座,小廝上了香茗,退出書房,一時間就剩下賈珩與史鼐以及史信三人。

  史鼐看向史信,說道:“信哥兒,你去外面守著。”

  “是,伯父。”史信拱手應著,離了書房,站在門口。

  史鼐放下茶盅,目光定定地看向那少年,問道:“子鈺尋我可是為著軍機處的事兒?”

  他不認為先前沒有來往的少年,能有多少私事需要問他。

  賈珩點了點頭,說道:“世伯,確實有些軍務的事兒要詢問世伯。”

  “哦。”史鼐聞言,心頭微動,正襟危坐,靜待其言。

  賈珩面色沉靜,道:“世伯先前整軍,觀閱軍容,可知固原、延綏等鎮軍兵戰力幾何?經過整飭之后,可堪大用?”

  史鼐默然片刻,整理著言辭,道:“子鈺,西北邊鎮苦寒,地廣人稀,況經年以來,少歷戰事,軍卒久疏戰陣,領兵軍將常年戍邊,日子清苦,故而大多吃著空餉,急切之下尚不好大動干戈,而且兩鎮兵馬定額也才不過將將十萬,我前往查察之時,吃空額有著三四成,已經斥令兩鎮總兵后續補額、削減兩成,如今尚不知是何情形。”

  相比大同、太原,固原、延綏軍鎮的邊防壓力就要弱上許多,因此兩鎮的兵丁經制不多。

  賈珩問道:“世伯前往邊鎮之時,可曾以國法綱紀雷霆處置一些軍將?”

  史鼐道:“處置倒是處置了一批將校,這些軍機處都有通報,最高的有一位參將,還有幾位游擊將軍。”

  賈珩面色不為所動,而是說道:“怪不得聽戶部的齊閣老提及,邊鎮鎮兵對戶部乞餉的錢糧空耗仍不見減少。”

  史鼐聞言,面色倏變,目光炯炯,問道:“子鈺,難道圣上還有意重新整飭?”

  如果對兩鎮再行整飭,那么就意味著先前對他的整頓不滿。

  不怪史鼐不為之神經緊張,因為賈珩在崇平帝跟前兒的圣眷,倚為股肱,定然有著內部消息。

  賈珩道:“固原與延綏不直面女真兵鋒,可以放一放。”

  史鼐暗暗松了一口氣,又道:“子鈺,邊鎮有著百萬之數的兵力,已為積年痼疾,非一日可祛除,萬萬不可操之過急。”

  賈珩并未接這話而是問道:“南安郡王那邊兒如何?”

  史鼐道:“南安王爺去往寧夏查邊,具體情形,我尚不知,但寧夏之地,西寧郡王坐鎮多年,治軍有方,而寧夏總兵胡魁是西寧郡王的女婿。”

  賈珩目光閃了閃,說道:“怪不得。”

  怪不得南安郡王虎頭蛇尾,草草了事。

  史鼐遲疑了下,看向那少年,說道:“先前朝會之上,子鈺似與南安郡王有了一些誤會?”

  在賈珩之前,賈史王薛四家與南安郡王、北靜郡王都是幾代人的交情,不是輕易能夠割裂的。

  “也不能說是誤會,不過政見不合罷了。”賈珩面色淡然,看向史鼐,道:“此事,世伯不用太過放在心上,如是左右一團和氣,反而是取禍之道。”

  其實史鼐應該和南安郡王有著不淺的交情,畢竟兩人都是五十上下的年紀,認識的時間都是幾十年了。

  而他真正起勢才幾年?將來走到哪一步不是所有人都有信心。

  史鼐當然不會因為與賈家的關系而與南安郡王反目成仇,這不符合人性。

  史鼐聞言,品著賈珩的話,心頭卻劃過一道亮光,心神劇震。

  是了,如是左右一團和氣,反而是取禍之道。

  這個子鈺,真是了不得啊,這般年輕就已如此老辣,讓人匪夷所思。

  莫非真有生而知之者?

  賈珩面色淡然,說道:“世伯,軍機處這二年都會全力應對虜事,余下的齟齬,都是小節。”

  四王八公之中,除了北靜王…嗯,總之,他的立場注定不可能再與這些舊武勛站在一塊兒。

  史鼐點了點頭,說道:“子鈺為開國以來年輕一代的翹楚,對虜之戰自也不在話下。”

  兩個人又隨意閑聊了一會兒,及至半晌午,直到賈母來喚,這才重新返回榮慶堂。

  暫且不提賈珩在府中處置諸般瑣事,卻說大明宮,內書房——

  冬日日光暖意融融地透過玻璃照耀在書案上,外間積雪融化,天氣愈發寒冷。

  身穿龍袍的中年帝皇拿起手中的奏疏,閱覽而罷,默然片刻,一時間有些舉棋不定。

  分明是賈珩所上的辭去提點五城兵馬司差遣的奏疏,并且舉薦魏王接任。

  崇平帝擱了筆,問道:“戴權,最近魏王在做什么?”

  戴權聽得垂詢,心頭一凜,輕聲說道:“回陛下,魏王在五城兵馬司問事,最近都是早出晚歸。”

  崇平帝沉吟說道:“前些時日,魏王是去了長公主府上拜訪子鈺?”

  這位天子耳目眾多,前日魏王領著魏王妃嚴以柳前往晉陽長公主府去見賈珩以及咸寧公主,自然沒有瞞過崇平帝的注視。

  戴權垂手應道:“是,陛下。”

  崇平帝面色頓了頓,目中若有所思。

  隨著內閣首輔楊國昌去位,最近動蕩不安的朝局亟需迅速安定下來,否則這般人心思動,反而不利國事。

  如果宗藩之內,忠順王已被廢為庶人,也該讓幾位皇子逐漸深入接觸朝政。

  崇平帝定了定心神,拿起手中的朱筆,在賈珩所上奏疏停留了下,批閱著四個字“允卿所奏”,將奏疏放置一旁。

  如子鈺奏疏所言,五城兵馬司的差遣,確實影響著他一心備虜,而且也沒有必要。

  至于那些科道言官的擔憂,不過是危言聳聽,遠遠沒有到那個份兒上。

  崇平帝起得身來,踱步至窗前,看向遠處殿宇,默然思量一會兒,也不回頭,沉聲說道:“傳旨內閣,以魏王提點五城兵馬司,楚王授兵部右侍郎銜,齊郡王督造皇陵有功,遷任戶部倉場侍郎。”

  崇平帝一口氣說完,目中幽深幾分。

  祖宗留下的規矩,雖然殘酷了一些,其實也有一些道理,選出的后繼之君都是臣子難欺的英睿剛強之主。

  戴權連忙拱手應是,連忙吩咐著內監向內閣傳著崇平帝的諭旨去了。

  至此,內閣首輔空缺引發的朝局暗流還未撫平,關于三位宗藩各據一衙的消息再次傳遍整個神京。

  相比內閣首輔的空缺,賈珩這位權勢滔天的武勛辭去五城兵馬司的差遣,三王擔任三品部堂官更是引人矚目。

  后者意味著考察諸子品行、才干的事宜已經進入了日程。

  如果再加上夏季之時,天子吐血暈厥,罹患舊疾,立嫡之事迫在眉睫…

  奪嫡在任何時候都是高風險高回報的事情,對于許多有志平章國事的官員都是莫大的吸引力。

  而當初的楊國昌就是因為投靠雍王,才從一個濁流非進士出身一步步位居宰執之位,故而常被浙黨的韓癀詬病為“天子用人,不拘一格”。

  而在神京城中忽而覺得朝一下子撲朔迷離了起來。

  關于賈珩辭去五城兵馬司差遣的事宜,除卻吸引一些曾經上疏彈劾此事的科道御史“跟蹤報道”的寥寥關注目光外,反而激不起太多浪花。

  時光匆匆,轉而就是兩天時間過去。

  河南洛陽,驛館之中——

  臨街的窗口下,楚王陳欽推窗眺望著洛陽城中的宮殿,冬日下午的寒風吹拂在臉上,卻吹不冷這位青年藩王心頭的火熱。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次南下,重回洛陽,幾是恍若隔世啊。”

  想他南下一趟,因為遇刺,失去了唯一的兒子。

  但老天似乎見他可憐,又給了他一個孩子,聽著從金陵那邊兒傳來的書信,王妃在孕期喜歡吃著酸梅,似乎還是男孩兒?

  身后的楚王府長史廖賢看向那青年王者,說道:“王爺,京中的公文剛剛遞送而來,催你快點兒回去。”

  陳欽轉過臉來,目光帶著幾分炙熱,低聲道:“廖長史,兵部侍郎,父皇這次終于不再壓著了。”

  馮慈道:“圣上自從夏天在熙和殿那次龍體有恙,只怕就已生了立儲之心,如今國勢平穩,對諸藩的考察也就提上日常。”

  這是一位成熟帝王的必備素質,哪怕再是不愿分享自己的權力,也要考慮接班人問題,這是事關長治久安,統緒不絕的大事。

  陳欽道:“父皇這些年也不容易,為國事嘔心瀝血,好不容易得了一個賈子鈺。”

  廖賢目光微頓,說道:“王爺所言不差,這賈子鈺的確為王佐之才,但此人年紀輕輕,將來之事難說。”

  如果諸藩駕馭不了此人,那么以天子的秉性,最終肯定要為后繼之君掃清障礙。

  馮慈接過話頭,說道:“那都是將來之事了,賈子鈺至少有十年的運數。”

  楚王陳欽點了點頭,目光陰沉,說道:“先有現在,再考慮將來,如今孤的對手其實只有一人,那就是…”

  后面的話沒有說但兩位心腹幕僚比誰都清楚。

  廖賢寬慰了一句,道:“王爺,圣上對王爺其實還是有看重的,否則也不會將兵部交給王爺。”

  而且還是在除了甄家以后,這分明是欲先予之,必先取之,唯有重挫了甄家,才能讓王爺奮進。

  馮慈道:“但王爺也不可大意,魏王掌了五城兵馬司,又與賈子鈺有著一段交情。”

  楚王道:“論及交情,孤與賈子鈺也有著不俗交情,孤那兩個妻妹都隨著賈子鈺去了神京,況且如果賈子鈺是那等因私廢公之人,也不會有今時今日之功業。”

  廖賢與馮慈對視一眼,暗道,王爺經江南一事,比之以往成熟了許多。

  楚王點了點頭,心頭已是躊躇滿志,等他回京以后,必然不負父皇期望。

遼東,盛京臨近過年,盛京城中剛剛下了一場鵝毛大雪,覆蓋了整個遼東大地,數九凜冬的季節,朔風如刀,而街道兩側的攤販也瑟縮地向著  一座巍峨壯麗的皇宮之內,一片片金黃色琉璃瓦在日光照耀下反射著明亮煌煌的光芒,愈發襯得金碧輝煌。

  皇太極正在大玉兒的陪同下,用著飯菜,這是一只鹿,切成了鹿肉放在一個海碗里,周圍還有著其他配菜。

  “皇上,睿親王在宮外求見,說要緊要之事回稟皇上。”這時,一個公公從外間而來,朝著皇太極說道。

  皇太極聞言,眉頭皺了皺,問道:“宣。”

  不大一會兒,睿親王多爾袞從外間進來,進入暖閣,向著皇太極行了一禮,面帶悲戚之色,哽咽道:“皇兄,十五弟沒了。”

  “鐺。”

  皇太極驟聞此言,心頭震驚,手中的湯匙落在玉碗之上,面色難以置信,說道:“究竟怎么回事兒?”

  一旁的莊妃明麗玉容也是倏然一變,看向多爾袞,目瞪口呆。

  多爾袞雄闊面容上滿是悲戚之色,虎目中噙著淚花,說道:“皇兄,從北平傳來的探事奏報,大漢已絕和議,先是斬了十五弟,后來又在太廟獻俘。”

  皇太極聞言,臉色陰沉的可怕,說道:“漢廷焉敢如此相欺于朕!”

  多爾袞道:“皇兄,漢廷還扣留了使者。”

  而就在這時,太監道:“皇上,禮親王、肅郡王,鄭親王在宮門外求見。”

  顯然,多鐸被斬,和議破裂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整個女真高層。

  “傳旨,召諸親王、貝勒,六部承政前往顯德殿。”皇太極面色陰沉冷聲說道。

  與漢廷談判破裂不說,還將碩讬搭了進去,此事對女真高層而言,無疑是一次重大的外交失利。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