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五章 看門狗

熊貓書庫    余下的,只有噪音
🔊點這里聽書

  路易的籃球情結始于童年,那是60年代末的時候,當時,所有克利夫蘭人都不知道他們即將擁有一支NBA球隊。

  而早在NBA球隊入駐克利夫蘭之前,辛辛那提皇家隊就在克利夫蘭打了四場主場比賽⑴,票價分別是5美元、4美元和3美元。他記得這么清楚的原因是,這四場比賽,父親都帶他到現場看了。

  他有理由相信是父親買了5美元的座位——盡管他可能是從他的老板,同時也是他的好朋友那里得到了免費的票。因為有上面有球員的親筆簽名。

  1968年,一個并不是非常富有的克利夫蘭商人尼克·米萊蒂得到了機會。最初,他想在NHL的擴軍中分一杯羹。但NHL的加盟費是600萬美元,這大大超出了他的預算,因此,他選擇了自己更喜歡的NBA。

  當米萊蒂向NBA談起克利夫蘭時,另一件事顯現了出來。這是NBA和ABA之間的戰爭。NBA匆忙推動聯盟擴張之事,只是為了將ABA擋在一些城市之外。克利夫蘭就是其中之一。1970年1月20日,NBA宣布由14支球隊擴大到17支球隊。想想看。為什么要增加三支隊伍?誰想要一個只有奇數支球隊的聯盟?這會造成賽程安排的困難。

  但NBA擔心ABA將版圖擴張到克里夫蘭、布法羅和波特蘭這樣的重工業城市。因此,NBA授予這些城市特許經營權。

  1970年,波特蘭沒有一支大聯盟球隊。布法羅很有錢,在國家冰球聯盟的擴張中增加了一支屬于他們自己的球隊——布羅法軍刀隊。而在當時,克里夫蘭是唯一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體育城市”,他們已經有了印第安納人(MLB)和布朗(NFL)。NBA希望搶在ABA前面把版圖擴張到這些城市里。

  米萊蒂在原始資金只有不足200萬美元的情況下籌集到了500萬美元的資本,然后將職業籃球帶到了克利夫蘭。

  路易記得在騎士隊元年賽季開始前,球隊還通過報紙向球迷征集名字。其中“燈塔”、“森林人”、“總統”、“騎士”獲得了最多的,而騎士隊的率排在第四位。最終,他們選擇了騎士。

  可惜的是,騎士隊進入NBA后的前五個賽季全部慘淡收場,最高不過40勝。沒有成績,自然沒人關注。

  1975-76賽季,球隊將主場搬遷到花費重金建造的里奇菲爾德體育館。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他們在常規賽打出49勝,成功進入季后賽,并在季后賽首輪淘汰同區死敵華盛頓子彈。要知道,子彈隊擁有韋斯·昂塞爾德和埃文·海耶斯兩位巨星。而騎士隊全隊沒有一個稱得上明星的球員,他們勝在人手眾多,全民皆兵,總共有七人得分上雙。

  他們在新球館的神奇歷程,被浪漫地稱為“里奇菲爾德奇跡”。

  但在東部決賽上,他們面對的是東部的老牌強隊波士頓凱爾特人,天王山之戰上折損了隊內首席得分手,也是唯一能與考恩斯抗衡的中鋒吉姆·瓊恩斯(Jim Chones C),于第六場惜敗,結束了這個神奇的賽季。

  在勒布朗·詹姆斯2007年單槍匹馬帶隊將那支不屬于總決賽的球隊帶進總決賽之前,這一年被騎士球迷普遍認為是隊史上最偉大的一年。

  正是這一年,路易的心中打下了堅不可破的騎士情結。當時,他的父親因車禍去世不久,騎士恢弘的賽季歷程挽救了他破碎的心。

  只是,來年NBA與ABA合并,大量新鮮血液涌入聯盟,改變了NBA的版圖。1976-77賽季,盡管騎士再次打進季后賽,但在首輪被淘汰。

  1977-78賽季,也就是今年,他們重復了同樣的歷程。

  許多老騎士球迷不承認,但事實勝于雄辯。1976年的NBA,是歷史上競爭力最弱的年份之一。而1977年,ABA并入NBA,讓聯盟突然加入了至少30位具有競爭力的球員,包括了J博士為首的多位巨星,球隊數量從18支增加到22支。

  同樣在1975-76賽季打進總決賽,和凱爾特人打得不死不休的太陽,在保留全部精英球員,沒出現重大傷病的情況下,在1976-77賽季只有34勝。

  時代真的變了。

  聯盟合并和奧斯卡·羅賓遜案帶來了開天辟地的效果,現代NBA的雛形由此誕生,但最初的幾年,他們依然處于暗不見天日的地窖中,隨時可能被壓垮。

  騎士隊的球探面試在克利夫蘭體育館進行。

  盡管面試的是次級球探,程序卻一大堆。

  首先要經歷一輪搜身,弄得好像會有恐怖分子盯上騎士隊的教練組一樣;

  然后提交自己履歷。

  可是,路易的履歷并不好看,因為他只是在校大學生,雖然參加過校隊,但沒有取得任何成就,現年18歲,法律上還不能喝酒,盡管70年代是個沒有規矩的時代,但一個18歲的孩子放著大好的假期不去享樂還跑來這應聘職業球探——如果路易是審查者,他也會懷疑這人是來搗亂的。

  “如果我沒有猜錯,你應該還在上學吧,小子?”審查者是個中年白人,他的臉上寫滿了刻板的偏見與傲慢的態度。

  路易說:“我已經做好了為這份工作擱置學業的準備。”

  “別鬧了,回家去吧。”他根本就不看路易的履歷,那是他花了幾個小時寫的。

  “用不了多久你就會明白,假期很難得,這是你人生中難得的機會,你應該干一點年輕人該干的事。”對方把路易當成了只有幾分鐘熱度的小鬼。

  明明事先已經考慮到會因為年齡被輕視,但情況真實發生的時候,屬于路易自己的不滿情緒,還是取代了他的意志,出現在臉上。

  “我寫了一份履歷,而你連看都不看,我還準備了詳細的球探報告希望給比爾·菲奇教練過目。”路易拿出了球探報告的復印件,“今天有很多球探來面試,我們都想要一個機會,而且,在你們的招募上,我并沒有看到這份工作對年齡有限制。”

  除了那些從事職業籃球無望又不想完全離開這項運動的待業青年,還有哪些18歲的小鬼對這份工作有想法呢?

  審查者失去了耐心,對亞裔的偏見浮于臉上:“不要用東方佬的口吻跟我狡辯,這沒有意義,我不知道你有什么目的,但我的工作就是禁止錯誤的人去浪費菲奇教練的時間。”

  路易自認為計劃很周全,但第一步都還沒實施就失敗了。

  他以為他會失敗于球探計劃不嚴謹、沒有名人推薦信、當然年紀輕輕也是一個因素——但他沒想到,阻攔他進軍職業籃球的,是一個可能根本不了解這項運動的所謂狗屁審查者。

  “如果你還不離開,我可能要讓保安請你出去。”審查者已經沒有耐心了。

  路易只能將他完全沒有派上用場的球探報告收好,轉身要走。

  突然,他停下來問:“還未請問你叫什么?”

  “迪克·諾迪。”

  “人如其名。”路易刻薄地笑罵,“你真是一根短視的爛吉巴。”

  ⑴在當時,除了湖人這種自古以來就是土豪當家的隊伍,大部分的球隊都沒有穩定的主場。所以經常要拿中立場地來當主場用。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