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后

熊貓書庫    明天子
🔊點這里聽書

第九十五章大藤峽背后  朱祁鎮自然不知道,徐有貞已經在想辦法圓自己的面子了。

  在將事情交給徐有貞之后,就打發徐有貞走了。

  隨即寫下幾道手諭發給內閣,要內閣形成圣旨。然后發下去。主要有禮部侍郎李實出使日本,冊封日本國王。還有因朝鮮到海西海運繁忙,要王英海運總兵官今明兩年常駐朝鮮,并選朝鮮港口,安置山東沿海的衛所,承擔海上防御的職責。

  如是等等。

  朱祁鎮寫的意思,只有一兩句話,闡述清楚就行了。內閣本來就是秘書班子出身,整理潤色,那是基本功底。

  當然了,如果皇帝的圣旨太過離譜。

  內閣首輔就要來求見了。

  這兩道圣旨,內閣雖然有些摸不著頭腦,但是徐有貞去見陳循之后,自然明白是什么怎么回事了。

  大概率不會拒絕的。

  陳循也沒有這個底氣。

  徐有貞來京城,既然是打著述職的名義,就不可能僅僅見朱祁鎮就完事了。

  他有很多事情要做。

  朝鮮很多事務都是沒有成例的,有些可以按照大明各省的規矩來辦,有些不能。這就要與六部扯皮了。

  在朝鮮建立省級統治機構,這工作想不與六部有摩擦都不行。

  故而,徐有貞這一段時間之內,恐怕要與六部內閣的大人物頻頻見面。

  朱祁鎮更知道,徐有貞不可能瞞得過陳循,畢竟陳循也是徐有貞的后臺。對此,朱祁鎮很清楚,一個內閣首輔如果沒有幾個地方上的奧援,算什么事情?

  所以雖然說,不能泄露禁中語,要徐有貞不告訴陳循也是不可能的。

  這就是政治上的規矩。

  朱祁鎮對著錦衣衛指揮使王裕說道:“廣西的事情查清楚了嗎?”

  對于任何兵事,朱祁鎮都是極為慎重的。

  不過,總體上來說,朱祁鎮還是對廣西關注不夠。畢竟大明的戰略重心在北。而且廣西西南方向就是越南。

  大明已經在越南的西北方向,大動干戈。

  襄王在麓川站穩了腳跟之后,云南的西南方向,就沒有了危險。王驥與曹鼐整頓軍務的時候,有意無意的將幾支兵馬放在元江左右。

  而元江就是紅河上游。

  談不上咄咄逼人,但也讓安南很是緊張,更不要說朝鮮又滅亡了。

  安南豈能不擔心。

  如果朝廷再對廣西大舉用兵的話,甚至很可能引起安南的過度反應。

畢竟大明與安南之間的梁子,可是夠深的。皇帝  的態度不僅僅百官知道,就是安南來京使臣也知道。

  皇帝小時候都咽不下這一口氣,不要說而今皇帝威望日高了。

  朱祁鎮也不是不想干掉安南,只是事有輕重緩急。

  而今瓦刺的事情最急,安南就要放一放,放在數年乃至十數年之后再說不遲。廣西作為臨近安南的省份,這個時候,一靜不如一動。

  也是理所當然了。

  所以,廣西在朱祁鎮心中的戰略等級靠后,朱祁鎮一直都不關注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只是之前韓雍與柳溥之間的相爭,卻讓朱祁鎮不得不努力思索,什么令兩人意見反差如此之大。

  兩個人其實都是有能力的人。

  韓雍就不用說了,在江西巡撫任上賑災成績驚人。自然不是什么糊涂人?而柳溥或許不是什么名將。但是鎮守廣西多年,大多數時間也是沒有問題的。

  而且他能作為而今靖難勛貴集團的首領。也是有兩把刷子的。

  故而下令錦衣衛調查大藤峽之亂的背后到底有什么隱情。

  而在兩個月之后,一份不夠太詳細,但是基本能說明問題的報告出來了。

  “已經查明舊檔,各種情報匯總,都在這里了。”王裕猛地咳嗽兩下,有幾分氣息奄奄的感覺,說道:“臣已經下令給廣西錦衣衛千戶,調動精干力量,潛入大藤峽之中,查明賊子內情。”

  隨即將手中一疊文書雙手捧上。

  朱祁鎮說道:“你且坐吧。讓朕看看。”

  朱祁鎮接過文書,手上微微一沉,心中也微微一沉。就知道他小看了其中內情。

  無他,這些文書大抵有一兩寸厚。宮中所有文檔都是用標準的館閣體來寫,即便字體很小,也比后世五號字體大上一倍有余。再加上宮中用紙,自然是極好的。但也比后世的紙張微微厚上一點,畢竟后面毛筆用墨比較多。

  但是即便如此,這一兩寸厚的文檔,也少說有十幾萬字,乃至于更多了。

  如果大藤峽的問題,僅僅是一些少數民族百姓,不服王化,常居在山中,時不時下山劫掠。

  朱祁鎮就不會看到這些長篇大論了。

  而且,聽王裕所言,也就是這很多都是舊檔,也就是錦衣衛早就查明了,感覺不對,只是朱祁鎮不重視而已,所以沒有呈到朱祁鎮的案頭之上。

  朱祁鎮翻開細細看了起來。

  這里面有相當一部分,是整理從太祖以來關于廣西大藤峽的事情。朱祁鎮可以看出來,第一次所謂廣西瑤亂,乃是洪武八年。

而且并不是一次,洪武八年,洪武十四年,洪武十八年  ,有三次作亂。還有太祖皇帝對這一件事情批示。

  大體上示之以寬。不為深山老林之中的瑤族百姓,而勞師遠征。只要上下安堵,各守其界也就行了。

  這個思想,也就從大明開國到朱祁鎮現在,一直秉行的的思想。

  只是,為什么大藤峽的亂子,越來越大了。

  甚至到了能夠攻克縣城的地步?

  朱祁鎮細細翻閱一遍,看了好一陣子才明白。

  時過境遷,太祖皇帝之法已經不能用于今日了。大藤峽已經不僅僅是大藤峽的問題了。而是很多問題糾纏在一起了。

  形成了一個極其復雜的局面。

  朱祁鎮深吸一口氣,心中也猶豫起來了。

  再次想起韓雍與柳溥各自的意見,朱祁鎮也不知道誰對誰錯了。

  廣西局面是夠復雜了,更何況還要關系北征大計。這事情就更加復雜了。

  朱祁鎮心中一個念頭冒了出來,暗道:“如此情況,廣西非出大事不可。”

  朱祁鎮理解之中的大藤峽問題,乃是洪武年間的大藤峽問題,就是山民與編戶齊民的百姓之間的問題。

  但而今卻不一樣了。

  首先,交通問題。

  大藤峽在什么地步?

  狹義的大藤峽乃是潯州西北的一段河道。這一條河在上游稱柳江,中游稱黔江,下游稱潯江。

  匯入西江之中。

  而大藤峽就是指黔江中一百六十里的河道。

  這一段河道在崇山峻嶺之中,蜿蜒曲折。中間更是有一根大藤,大如斗,兩岸百姓可以通過大藤來往。

  故而稱之為大藤峽。

  相比大家也能看出來了,能在大藤之上來往的,決計不是漢人百姓。

  這條河,正是廣西東部到廣西西部的交通要道。更加要命的是,這還關系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食鹽問題。

  大明的廣西其實并不沿海。

  所以廣西要吃廣東鹽。

  大明在鹽法改革,推行曬鹽法之后,鹽業大興。但是在廣西還是一個缺鹽的地方。比廣西百姓更缺鹽的人,就是居住在山中的山民。

  畢竟人沒有鹽是不能活的。

  而這一段江面上來往的都是運鹽的船只,這些山民會怎么做?也就很清楚了。

  有人大概會說他們為什么不買鹽?

  這些在山民,或者說瑤族,如果能有錢賣鹽,他們也合法的身份去賣鹽,他們在政府眼中是黑戶,是賊寇。

  而鹽業關系很大,鹽道不通,廣西各地土司都受不了了。

  這由引發出另外的問題。

  最新網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