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罷!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不過咱可得事先說好了,在我登上九雲軒最頂層之前,你得隨叫隨到,甭又動不動就玩消失。”
“看心情吧。”
少年心中萬馬奔騰,五味雜陳。
“再不出去,外面那位可就要闖進來了。”
一道金光從少年面前掠過,貼著胸口衣襟消失不見,茅廁門外隨即傳來幾聲輕喚。
“江公子?”
“江公子在里面嗎?”
“來了來了。”
少年猛地一拍腦袋,這才想起外面還守著那位鄭家公子。
“實在抱歉,讓鄭公子久等了。”
少年一把推開茅廁大門,迎面正對上翹首以待的鄭霖。
“公子無礙便好。”
鄭霖看著眼前神態自若毫發無損的少年,總算松了口氣。
“公子水土不服的厲害?”
少年略作思索,硬著頭皮點了點頭。
“在下倒是認識一位精通醫術的朋友,想必此刻也在文爭區內,莫不如叫他來看看?”
“大可不必!”
少年連忙擺手,腦袋搖得如同撥浪鼓一般。
開什么玩笑?一個鄭霖就差點叫他疲于應付,再找來一個醫術不俗的高人,自己這點微末伎倆還不得被戳個稀巴爛。
“公子這是…?”
鄭霖被少年過于激烈的反應嚇了一跳。
卻見少年兩眼滴溜溜轉了轉,沖著鄭霖心虛一笑,附在其耳邊沉聲低語了數句。
“哦?”
“哦!”
“原來如此!”
鄭霖先是眉頭微皺,繼而面色古怪,最后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看向少年的目光竟暗含幾分同情。
“想不到江公子還有這樣的隱疾。”
“此事本不該為外人所道,我是真心拿公子當朋友的。”
少年面露誠懇,言語間情真意切。
“公子盡管放心,在下對朋友,向來是刀山火海在所不辭。”
鄭霖神色鄭重,赫然一副兄弟情深的姿態。
少年目光晃動,忽然有那么些許愧疚。
鄭兄,不是我有意要欺瞞戲耍你,實在是事出有因,怪不得我。以后有機會再向你賠罪吧,雖然我更希望沒有這個機會。
“升龍臺上已有學宮弟子跨過第十道龍門。”
鄭霖手掌緊緊攥住那枚文爭令牌,似乎欲言又止。
少年灑然一笑道:“有勞鄭公子引路,在下即刻登臺。”
“公子請!”
鄭霖又驚又喜,有意讓出一個身位,叫少年走在前面。
第一道龍門前,少年緩緩伸出握有文魁令的手掌,心中忐忑萬分。
小娃娃,你可千萬別在關鍵時候掉鏈子啊。
文道天資評定 少年直勾勾看著眼前光幕上后半部分的空白,愣在原地。
這是咋回事?顯示系統出bug了?
鄭霖同樣目瞪口呆,顯然從未見過這樣的狀況。
“鄭公子,這是?”
“在下…在下也不清楚。”
鄭霖一臉詫異,茫然搖了搖頭。
第二行字跡緩緩浮現。
升龍臺四十九考,題一。
少年屏住呼吸,拳頭緊握。
要出題了!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我靠!”
少年忍不住爆出一聲粗口,如遭雷擊。
雞…雞兔同籠?
升龍臺第一考,小學四年級的計算應用題?
“這是…”
鄭霖瞪大了雙眼,不可思議驚嘆道:“算學?”
八步八梯,一階十息,逾期復始。
“完了完了,這下江公子怕是要栽跟頭了。”
鄭霖暗自替少年捏了把汗,腦海中一團漿糊。
“有雞有兔,三十五個腦袋,九十四只腳,這咋能用腦子算得出來嗎?”
這位出身商賈世家的嫡系公子頭一次感到有些手足無措。
大周王朝重武輕文,更何況還是算學這一近些年來方興未盛的偏門之術,嚴格意義上來講與文道一途并無太大關聯。至于究竟為何會出現在此處,鄭霖更是想不清楚。
再然后,他就看見一道健步如飛的人影連上八層階梯,穩穩站在第二道龍門前。
“兔有十二只,雉有二十三只。”
第一道龍門中應聲涌現出一團耀眼白芒,匯入少年掌心所持的文魁令內。
“升龍臺四十九考,題一畢,耗時十息。”
“十息?”
鄭霖看向少年的目光如同在打量一只怪物。
短短十息的時間,登上八級臺階還算富裕,可若要與此同時再解出一道聞所未聞的算學考題,難如登天!
但他做到了,這個自稱來自于文道亞圣一脈隱世宗族的年輕后輩做到了!
“江公子了不起!”
鄭霖沖著少年拱手抱拳,由衷贊嘆道。
“僥幸而已。”
少年笑著搖頭,倒不是他有多謙虛,而是真的僥幸而已。雉兔同籠的問題,最早記載于《孫子算經》,題目答案都與方才那道光幕上呈現的并無差別。若當真換了一種問法,在沒有紙筆的情況下,少年自認為還未必就能在八十息內解出這道看似簡單的算術題。
“你小子還真是走了狗屎運。”
懷中傳來無字書靈毫無感情色彩的稚嫩聲響。
“書爺,接下來就靠您大顯身手了。”
少年可沒傻到認為接下來這四十八道題目都會像雉兔同籠這樣得心應手,眼下他只能將希望寄于這本無字破書身上。
“少廢話,抓緊時間。”
“得令!走你!”
少年轉身沖著鄭霖揮手示意,徑直將令牌靠上第二道龍門。
升龍臺四十九考,題二。
夫國者,萬家之事;夫家者,萬民之事。是故何以為國,何以為家?題源[社稷論·國民要術]
八步八梯,一階十息,逾期復始。
“好家伙,這跨度也忒大了點吧!”
第一道還是雉兔同籠的算術題,第二道轉眼間就變成了家國之事的論述題。
“國民要術?”
鄭霖眉頭微皺:“這篇不是早就在翰林院編修宗典時被刪減掉了嗎?”
“書爺,怎么答?”
少年一只腳踏過龍門,隨時準備登梯而上。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